第074章 下崗了又上崗
快穿之每天都發糖攻略 靈琋米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當然因為養殖場太大,因此這次可以找到別的村子的人,因此來的人可謂不少的。
她除了建造養殖場的同時,還讓人找了賬房先生為後續養殖場管理等等行管人員準備好。
當然她只要動嘴皮子,剩下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交給那些大人去做的,她則帶著林老大時不時的去巡查一番。
半個月時間,佔地三十多畝的養殖場就已經建造完畢,這可謂人多力量強的緣故,畢竟因為管吃的還有工錢這些都吸引了那些吃不飽的村民來上工的,因此數千人幹活,自然就是快的。
巫汐言可是奉行若是馬兒跑的快,必定要讓他們吃飽喝足,如今還有工錢拿,當然是一個個的幹勁十足的,所以養殖場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建造出來。
而這半個月的時間,晉國大大小小的城鎮都知道臨水縣有一種跟香陵城出產的可以吃用的蘑菇,而且還是一個林言的人培育的,跟貢品香菇不一樣,它價格並不貴,只要有錢的人都可以去購買。
這些傳言自然也存回了臨水縣,而臨水縣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回事,甚至乎還奇怪他們臨水縣個窮得叮噹響的地方,怎麼可能有那麼值錢的東西,再說若是有,還輪到他們吃嗎?上頭管著的貪官早就吞併的。
別說臨水縣的百姓不相信,就連知縣聽了都說是道聽途說的傳言,要麼就是別的地方同樣的有教臨水縣這個名字的地方,反正不會是她們臨水縣就是。
六月底最後一天,養殖場完成,然後開始招收第一批僱傭工人,招工的條件非常苛刻,必須要住在養殖場裡頭,平時吃食住宿都在養殖場裡,每個月有四天的假期可以回家休息,工錢是每個月兩百五十文錢,但是有一個條件,那就是除了要簽署工作協議之外,還需要簽署保密協議。
用工協議是僱主和僱傭雙方的合同分三六九等的,而這個保密協議則不管你是那個崗位的僱傭工,都必須要簽署這個協議,若是任何洩露出養殖場相關資訊半句,僱主有權開除僱傭工,並且要求僱傭工簽署協議時候的協定的十倍違約金賠償給僱主,而且這些合同條款已經透過村長偷偷的找縣衙過了明路,所以誰反悔得賠錢。
有部分人一開始是衝著兩百五十文的工錢來的,見到這個違約金白紙黑字的寫著,還要按手印簽字畫押,若是真的違約還會被官府追究之後就讓不少人望而卻步。
當然也有人是願意的,畢竟他們覺得只要自己勤勤懇懇的工作,不違約,這相當於是一個非常好的工作,所以村子的大部分人都簽了上工協議,別的村子也陸陸續續的簽了些。
巫汐言可不只是招收工人,連巡護養殖場的隊伍也招收了的,當然這就託廚師長徐聞的關係,找到了一個因為某種原因而解散的鏢局的那些無處可去的鏢師,然後就成了養殖場的保安。
因為招牌打了出去,養殖場的工作也已經正式開始,六月中旬,廚師長徐聞的酒樓,正式推出小雞燉蘑菇的新菜式!當然除了臨水縣這個之外,各大城鎮隸屬這個東家的酒樓同一天退出這個新菜式,唯一不同的是臨水縣的這家還有那個林言種植的新鮮蘑菇同出的新菜式。
一訊息一出,除了整個臨水縣整個都轟動之外,晉國大大小小的有這家酒樓的城鎮同樣轟動,其中晉國京都就是其中之一,京都本就是皇城中心,別說達官貴人想著去品嚐,據說就連宮中那位聽後也親自名人去購買回來品嚐,吃過之後雖然說比不上香菇,但是聽說有新鮮現摘的在臨水縣,因此還派出了他看好的皇子過來臨水縣視察一番,順道帶一些新鮮的回去給他品嚐。
以上的前半段,巫汐言是猜得到的,但是後半段就沒料到,她只知道在養殖場投入之後,收穫蘑菇乾的速度可謂是神速,不到半個月,因為陸陸續續來購買的商人,就把她建造養殖場,請工人購買各種東西而花的錢就全數賺回來了,接著林氏學堂開建提上了日程。
時間也就到了七月底收租的日子,而貪官後知後覺的發現,林家村林言建造的養殖場並非養殖家畜,而是種植全晉國都知道可以使用的第二種蘑菇,當在他想著怎麼樣給林言發難的時候,卻發現林言蘑菇養殖場已經被無數的人知道,他想下手的時候,林言還當眾宣佈,這個養殖場就是種植蘑菇的,而且她養殖場的人工高待遇好,別說是臨水縣,就連隔壁的鄉鎮也有人來應聘,她的宣告早就播出了臨水縣都不知道多遠。
等他好不容易想到方法壓榨林言的時候,而皇帝派出來臨水縣明察暗訪的皇子就已經到了縣裡,還發現了他貪贓枉法,魚肉百姓的事情,一樁樁一件件的翻了出來,繼而被皇子帶來的人拿下直接壓上京都受審。
巫汐言知道這件事的時候,是廚師長親自上門告訴她的,然後自己自己暗中加了把火。
林言因為一朵蘑菇救下了水深火熱的臨水縣百姓的佳話,從此才坊間流傳開來。
接下來的日子,巫汐言收穫臨水縣被魚肉的百姓的好感值,然後每天都會十加的好感值進賬。
臨下崗之前,巫汐言把自己的兩成收入分到了舅舅名下,但是舅舅不要就把現在的房子給了他。然後又把那擁有的份額全給了林老大,並且讓林老大接手她的位置管理好蘑菇養殖場,至於其餘的人,她也不擔心,反正這兩個人不會少他們吃穿用度就是。
快要下崗的時候,她沒有忘記親手把十兩銀子交到殼子舅舅的手中,跟殼子舅舅說了這是十兩銀子的原由,這才安心的合上眼。
林家村已經建造了一所遠近聞名的學堂,因為有養殖場的分紅,學校的裡的開資根本不擔心,又得了皇子的青睞,在別處請來了隱姓埋名的太傅或者有名的才子來執教,因此辦學的事宜非常順利。
林家村村民,然後臨水縣,乃至整個晉國聽到林言病逝的消失都為止惋惜。
據說這件事還被宮中那位聽了去,為此還賜了她一個諡號,臨縣郡主,特賜厚葬。
林言出山時候臨水縣百姓甚至乎不遠千里來送行,那些都是因為她用一朵蘑菇而把貪官推下馬的而得益的百姓,感恩而來送最後一程,也有因為她小小年紀病逝而惋惜的人,反正人山人海就是,在坊間如此被厚愛可謂難得一見的壯觀場面。
當然以上那些,巫汐言已經不知道。
在晉國沸沸揚揚的傳著臨水縣臨水郡主英年早逝的時候,巫汐言已經到了新殼子上崗去。
……
……
巫汐言摸了摸額頭,看著地上的一灘暗紅色,周圍一片荒山野嶺的。
感覺到進入這個殼子之後,原本的不能動彈,到她現在的活動自如,自然就是系統調整資料的緣故。
【系統:言言,調整完畢,但是這殼子還是失血過多,得慢慢調理回去面色才不會這麼蒼白。】
【巫汐言說道:小九,埋的銀兩用不上了。】
巫汐言有些鬱悶的看著頭頂的天空,乾脆在那塊原身殼子撞死自己的石頭上坐下,她在上崗之後,系統調整資料的的時間就接收了這個殼子的詳細資料。
這個是古代世界嘛,賺第一桶金的之前,日子都是難熬的,於是她就想到了在林家村周圍埋銀兩的方法,跟系統商量若是在附近上崗,若是窮得叮噹響,就可以去挖那些銀兩來用,然後起步就不用這麼困難。
【系統安慰道:言言,雖然咱們跟臨水縣相隔數千裡,可是你有手有腳還有我啊,咱們一塊再賺第一桶金。這次殼子的遺願是再活五年,賺到白銀十萬兩,成為王正生再也高攀不起的前妻,收養流離失所的孤兒,把家產留給孩子,然後一個銅板都不給前夫一家和孃家的那些人。這殼子是死後悔恨自己死的太過輕率,因此想再活上幾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正合咱們搞基建攢好感值的情況。上個臨水郡主的殼子總共收穫了八百多的好感值,這個是上個殼子時間的五倍,肯定可以收穫更多的。你對攢好感值可謂越來越上手的,上崗殼子任務做得溜,遺願完成得越來越輕鬆,挺好的。】
巫汐言一說到好感值,她就又鬱悶了,上個新手世界有商城不說,好感值也只是收集1000點而已。可這個世界系統說也是類似新手世界,商城沒了不說,她還得收集十倍的好感值,當時還吐槽了一番。
說起來第一個殼子匆匆忙忙的時間沒有額外的收入好感值,但是第二個殼子她可是獲得了八百多點,怎麼都覺得不太可能,但是事實上就是如此,她跟系統分析過,最後得出的定論是:這個是古代世界,百姓多事思想比較直白的,也就是你對他們如何,大部分人都是回報差不多的好,這才會容易獲得好感值。
這個世界是上個世界的十倍,縱然容易收集,還得去不少殼子上崗吧。
而現在新上崗的殼子,名字叫張繡,生在一個窮山村裡由於出生沒多久,便遇到一個途經他們村子苦行憎,僧人看了她的面相後說她將來會大富大貴,可惜的是命薄如紙,半生坎坷,劫後重生才可事事順意富貴自來,因此僧人特意給她取了個繡作為字。
張繡父母重男輕女觀念根深蒂固,別說她父母,整個村子都是這樣的觀念。
張母因為生了她這麼個賠錢貨,本來想著扔到山裡去讓她自生自滅的,可遇到這個僧人之後知道她日後會大富大貴,哪怕是早死的命也忍著把人帶回去養起來。
為了富貴,張繡父母雖然願意養著家中這個唯一的女兒,但是家中還有有兩個哥哥,下有一個弟弟,哪怕將來有大富大貴的命卻也沒給她帶來好的對待,也自小父母灌輸給她,哥哥弟弟才是家中的頂樑柱,她是賠錢貨的理念,從小倒大都是被各種家務活壓著過來的,哥哥弟弟吃剩的才有她份,別的女孩即使不待見可也有花衣穿,可她沒有,從小到大都是穿弟弟穿爛後拼湊縫縫補補的衣裳,小時候她不懂做,母親給她隨意做的,到了七歲起就得自己做。
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張繡,哥哥們有機會上學卻也不去,弟弟倒是學識不錯,十三歲考了個童生,然後整個村子都為之沸騰了,因為他們蓮河縣過去的百年多來只有兩個舉人,其中一個已經去世,還有一個年過半百。
雖然年年都有讀書郎去考試,可惜全縣上下就只有王家村出了個十二歲的童生,十五歲又中秀才,三年又三年的考試終究是名落孫山的王秀才,漸漸不少人就失望的。
如今又有個十三歲的童生,別說自家村子,就連整個縣和縣裡屬下的村子都沸騰,都知道張家村出了個童生,不少人甚至不遠百里前來拜訪,就想沾點讀書人的喜氣。
張繡父母更是自覺高處村子裡的人一層,看人的眼睛都要長到天上去的,可惜的是,他們張家雖然供出個十三歲的童生,然而家中剛給二兒子娶了媳婦,大兒子又生了白白胖胖的小孫子,花錢的地方多著,而留著給小兒子讀書的錢還真的不多。
張繡父母眼裡,小兒子是前途無量,如今唯一還有點用的就剩賠錢貨的女兒,都說她大富大貴,可十六年來富貴沒見著,給她吃的糧食卻花了不少,眼下有了小兒子考中童生,將來肯定能夠考上秀才,然後就是舉人,即使考不上了也可以做官老爺的,他們日後就是官老爺的父母不是。
這麼一想,天天只知道吃喝乾活的賠錢貨女兒張繡就更加的不順眼,再加上王家村的秀才在找人說親,於是覺得兩家也算是對得門戶,張繡就以二十兩的銀子聘禮賣給了王家。
沒錯,是賣,不是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