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翰見秋風起,思吳中蓴羹鱸膾之美,嘆曰:“人生貴適志耳,須富貴何為?”

欲命駕南歸。韙來言中原禍亂,已現方象,不可沉溺其間。

翰邀韙謁榮。榮執手曰:“欲採南山之薇,飲三江之水,何能羈官數千裡,以要名爵乎?”三人相與引去。

時嵇紹為侍中。會稽賀思令善彈琴,嘗坐月下鳴弦。忽有偉人在庭,稱善曰:“子嵇中散也。卿下手極快,古法未備。”

因傳以《廣陵散》。賀留其譜,紹從賀受之。齊王宴會,命紹鼓琴,紹辭。

河間王顒、長沙王乂,攻冏斬之。成都王穎欲會顒攻乂。帝以又為太尉,穎、顒舉兵反。以陸機為前鋒,帝親征。機一軍敗,宦者孟玫諧機,盧志證之,遂收機及雲。機臨刑曰:“華亭鶴唳,可復聞乎?”

陸氏祖傳一通靈鸚鵡,名鳳花臺,工於詞賦,機、雲愛護如珍。及遭難,盧志構之,忽不知其所往。

甲子春,東海王越令張方殺乂,方廢羊後、太子。顒表推穎為皇太弟。越請帝徵穎,穎拒敵,嵇紹死節。張方劫駕入鄴,改元建武。

穎恨東安王繇,執斬之。繇兄子叡,迎母夏侯氏歸國。生時神光照室,日角左有白毫。十歲襲封王,沉敏有度。

嵇紹曰:“毛骨非人臣相也。”

穎表劉淵總攝朔方。淵歸自立,國號漢,建元元熙,立單氏為後,子和為世子,劉曜為建威將軍。曜曰:“王繼漢興,蜀漢后帝尚未建諡,乞成之。”

淵議尊孝懷皇帝,設廟時祭。遣曜攻太原,張方劫帝趨長安。立豫章王熾為皇太帝。以四方乖離,下令蠲除苛政,民獲少安。

乙丑夏,越雋二郡大旱,三農憂苦。先是二月三日,里老張家誕生一子,祥光罩戶,黃雲迷野。

鄰鹹謂張叟曰:“君今六十而得嗣,家其昌矣。”

童稚時不好嬉戲,每慕山澤,語言若有隱顯。及長,群書靡不淹貫,避眾獨遊樂。

身常有光,見君民祈禱,則嗤之,長嘯曰:“土木而能衣衣食食,享之有應,謗之有禍。我為人而豈無靈乎?”

自後夜夢,或為龍,或為王者,天符水符漕自怪,不信為佳兆。至是見農舞雩祝神無驗,因思夢治水府事,當驗之,夜往水際,以夢中官函牒河伯。而驚魂忸怩,忽而陰雲四合,風飛雷震,大雨送山,萬民乃蘇。

二吏稽首曰:“請運判徙居。”

張曰:“餘張氏子,名亞緣,水府得達,故字需美,非運判也。”

吏曰:“奉帝命從子。”

張問家人如何,吏曰:“先至治所矣。”

遂揖上一白騾而起,俯首裡開,在風雨聲中,頓失鄉邑。到一山連劍嶺,而撐參宮星也,若鳳凰之偃,下有古湫。

吏引入巨穴,門有一石筍。吏曰:“民之禱雨者,祝此石即應,名雷柱。”

方褰衣入穴,吏又曰:“君記自周迄今,屢作士大夫身,未嘗酷民虐吏,陰德傳家,時行方便,故得證此。”

張遂大悟夙昔。

吏曰:“君在天譜得上仙之品,於人世當更顯應。晉有中興之兆,君可尋方顯化。”言訖便去。

至穴中,則有王者宮室服用,玉階七曲,丹桂千株,見家人具在,遂居其間,時出救世。士民於閬中梓潼縣立廟祭祀,稱梓潼君焉。

廟在九曲之北,有降筆亭,中以金索懸一五色飛鸞,鸞口銜筆。用金花箋數百番留筆下亭門,縣令封鎖甚嚴,以防欺偽。降筆訖,內有鍾自鳴。廟吏聞於縣,差官啟鑰取書,以觀報應。其降筆多勸人以忠孝,有陰騭文及訓語甚多。

真君道號六陽,每出駕白騾,隨二童,曰天聾、地啞。真君為文章之司命,貴賤祈系,故用聾、啞於側,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機弗洩也。凡禳災祛沴,禱雨祈嗣,有感必通。世有虔奉之者,常降乩直書,或現夢隱示。又能鎮使妖魔疫癘神鬼,聞驟鳴則遠遁,為其慣啖邪物也。

真君巡行,因中尉劉洽見東海王曰:“張方遷乘輿,三廢后,盍檄討之,王霸之舉也。”

越遂傳檄諸王,共起義兵。鎮南將軍劉弘,受越節度,使江夏太守陶侃會進。侃徙家潯陽,父丹,騁妾生侃。父卒家貧,母湛氏紡績以資給之,使交勝友。侃嘗漁於澤,網得一織梭,歸掛於壁。

有頃,雷雨大作,梭化龍飛去。是夜,夢生八翼飛上,見天門九重,比登八重,被閽者杖擊墜地,折左翼。及寤,左腋隱痛。

相者師圭謂曰:“君左中指有豎理,當為公。更徹上貴不可言。”侃歸,以針決其理,欲使達上,見血灑壁成“公”字,以紙拭血,“公”字愈明。

范陽王虓,使司馬劉琨結連幷州王浚,擊穎大勝。

丙寅春,張方為帳下將殺之,顒敗走。越迎帝還,復立羊後。太傅越賂帝左右以毒置餅中,進食而崩。迎熾即位。明年改元永嘉。羊後為惠皇后,立梁氏為後,詔瑯琊王鎮建業。

叡與四王同渡,童謠曰:“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是時歲鎮熒惑,太白皆聚牛鬥間,識者謂吳越當興王者。

王導為司馬,建幕府,招俊傑,顧榮、卞壺等皆至。張翰自歸吳下,日與韙劇談古今興廢。韙復娶妻,治產於天平山塢,絕念塵世功名,相與酬酢,自成通家。榮來勸駕,二人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生前一杯酒。”

時天下大亂,群胡云擾,鮮卑雄據遼西,元海稱尊左國,秦雍雜處氐羌,塞北橫行拓跋。

丙寅冬,李雄於成都僭號。雄乃巴西宕渠李特子,廩君苗裔也。

昔武落鍾離山崩,有赤、黑二石穴,務相姓巴氏,出於赤穴;擇、樊、相、鄭四氏出黑穴,五姓爭長,相與以劍刺穴屋,能著者為廩君,獨務相氏劍懸焉;又以土為舡,浮者共尊之,而務相舡獨浮,於是尊為君。

乘土舡下夷水,至鹽陽。有鹽神者,女子也,止求為婦,夜從君宿,旦輒去。為飛蟲,諸神皆從,其飛蔽日。廩君欲去不得,乃夜以青縷遺之曰:“嬰此宜與汝居,否則去汝。”鹽神遂嬰之。

明旦,廩君立碭石上,望膺有青縷者射中之,鹽神墜地而死。群飛者皆去,天乃開朗。復乘土舡,下及夷城石岸。上有平石,長廣丈餘,廩君休其上,因立城於傍而居之,種類漸繁。

秦為黔中郡,漢初更名巴郡,操堯漢中。特祖歸之,遷於洛陽,易姓李雄,據蜀,以範長生有名德,欲迎為君,不從,雄為成都主,國號成,改元建興。

歲大荒欠,巴西氏死於阻糴。邑有富農羅密閉糴。義士許容竭產賑貧,力不能繼,終夜炷香請佑。邑靈和來孫以告梓潼君。

君上奏天帝,奉旨敕諭風師發羅之屋,谷隨風旋空而雨,各以色聚,遍於郊衢,邑民無不飽飫。李雄以容為邑佐。密家破自經。

丁卯,穎黨汲桑造反,羯人石勒為前驅。太傅越破桑斬之,勒降漢。淵以為平晉王。王彌、劉靈亦降漢,命攻趙、魏。

戊辰元旦,日食。王浚討漢,遣使往拓跋氏借兵。昌意少子受封大鮮卑山,世為君長。北俗謂土為拓,謂後為跋,故以為氏。

歷三代至秦漢,其裔不南下。至毛方威振北方。子宣南遷大澤。子獻時,有神人言此土荒遐,宜徙。子聖武南移,難行欲止。有獸似馬,而聲角類牛,導引歷年,出居匈奴故地。

傳至誥汾,孤弱,諸部各散。親耕于山澤,欻見輜並自天降下,中有婦,容色光麗,謂汾曰:“吾天女也,上帝敕降為君室。”汾攜歸。

三日,女辭曰:“滿限,不可更留,明年此時,復會於前處。”化清風去。

至期,汾還至何之,天女抱遞一兒曰:“是君子也,善撫之。”

言畢欲行,汾牽衣勸歸,女旋化風不見。汾抱回撫養,名力微。既長,奇偉標群。

汾卒,微投沒鹿回部。西部夷夷犯境,微步戰退敵。沒鹿妻以爰女,令鎮長川。沒鹿殂,諸部議尊微為王,都於定襄而殂。其孫猗盧,徙入雲中,與晉分界。得王浚書,即興兵敗勒彌。

漢王復遣彌攻洛陽。張耳十七世孫軌,授西涼刺史。聞彌入寇,軌遣將入衛,彌敗走。王衍表封軌西平公。漢王遷蒲子城稱帝,改元永鳳。

己巳正朔,熒惑犯紫微。漢太史令鮮于修之曰:“應不出二年,必克洛陽,請徙都平陽。”

是年,遼西慕容鬼自稱鮮卑大單于,有熊氏苗裔,世號東胡。龐父涉歸遷邑遼東,龐繼立,晉武招安,至是復叛。

漢命石勒取鉅鹿、常山,得張賓為謀主。賓常自比張子房,提劍詣軍門,數以策幹勒,皆如所言。勸勒自立一方,勒曰:“安可自異。”還報捷。

庚午夏,漢王更築平陽不就,募能城之者。

初,有韓媼,偶拾巨卵歸。未幾卵裂,得嬰兒,呼曰橛,育之,方四歲。至是謂媼曰:“憑我蹤築之,城可立就。”乃變為蛇。

媼自後以灰志之,言於淵,築之果就。怪而嗣之,蛇投山穴,僅見其尾,忽湧泉成泓,名金龍池。

是秋,淵殂,和立,聽讒攻聰,兵敗被殺。聰即位,立呼延氏為後。時氐酋蒲洪,驍勇多權略,有扈氏之後,家池蒲,生五丈,因為蒲氏,有“雨若不止,洪水必起”之謠,遂名洪。

石勒大寇江漢,又值災疫。梓潼君道德宏通,久證真位,茲以劫運可念,遂願救度眾生。

壬申歲七月七日,忽有瑯輿羽軒,麟車鳳駕,玉童玉女,神將天兵,隊從旌旗百萬,侍衛森列,樂音駭空,天使宣上帝命為太玄年上德真君,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間壽夭禍福,下主十八地獄輪迴。

拜命訖,空中大震七聲,天旋地轉。真君以劍一指,日月停軸,頃刻紫雲上衝,有二童子以善惡簿進閱。

真君憫劫運之臨,世人造惡無有窮已,天遣十惡大魔、飛天神王,兵將千萬,以五道雷神主之,收取惡人;又命風雨水火、大疫並作,用充劫數。

真君於是微露天機,使民警戒,頒降救劫六章,朔望虔誦遵行,以消罪愆。每晨持稱聖號並《感應篇》,庶弭兵刃。未幾流通天下,信奉之者,竟獲寧泰。

太傅越憂憤薨,王衍奉喪還東海。石勒追執,殺衍,剖越棺焚之。

漢遣呼延晏取洛陽,曜、彌、勒皆至。攻破之,帝被執。曜掘陵焚廟;納羊後為妃。漢令曜攻長安,克之,加封中山王。晉司空荀藩奉秦王業為主,義兵響應,大破曜眾。

劉琨移檄擊漢。琨兄珪,性恬退,胡塵混擾,苦無幽地避之,遊中山,遇青帘賣酒家,入肆沽飲,味醇而色似油,飲鬥餘,歸即沉沉醉死。子演殯葬於成外。

逾三年,忽有人來問葬處,曰:“我中山酒家也。珪曾飲我酒,一醉千日,非死也。今及期,故來醒之。”

演不之信,發冢開棺。珪怡怡坐起,演述其事,躍出拜見,恍然如昨。酒家密謂曰:“晉陽將有難,子避中山可免。”

珪即奉母出居。未幾劉曜襲破晉陽,屠戮殆盡。

石勒攻建業,會雨歷三月,軍飢疫死大半。張賓說勒進據襄國。

漢呼延後殂,聰納劉殷二女、四女孫,遊幸無度。癸酉元旦,大宴群臣,使晉帝青衣行酒,君臣遇害。兇問至長安,秦王即位,改元建興。

羌酋姚弋仲自稱扶風郡公,愍帝招附不從。海內獨江東差安,英俊多歸之。叡闢掾屬百六人。范陽祖逖來投,拜豫州刺史。逖即暫眾渡江進屯,河以南盡為晉有。

甲戌春正,有星如日,隕於地,三日相承東行。流星隕平陽北,化為肉,傍有哭聲。陳元達言女寵太盛。聰曰:“此陰陽之理,何關人事?”

劉後產下一蛇一獸,在宮傷人,捕之蛇,獸走隕肉傍不見。聰委政事於粲,又納靳準二女。

曜攻拔北地諸郡。曜見梁緯妻辛氏,欲納之,辛求劍自殺。曜攻陷長安,晉帝詣降。曜令焚櫬受璧,獻俘平陽,封曜秦王。

再攻洛陽,入收晉宗室誅滅。見遹妃王惠風有貌,掠至孟津,將於河中娶之。惠風大罵曰:“我皇太子婦,司徒公女,爾故蜀小子,敢幹我耶!”

欲奪佩劍自刎。曜怒,賜部將,惠風即投河。其侍婢名六出,漁陽人,故魏晉義令田諷孫女,年二十三,體貌亦整,善有志節,至是,乃攘臂曰:“大既有之,小亦宜然。”遂亦投於河。

適遇嵩高女真韓西華,河北人,慈愛於物,常行陰功,至於蛸翹微命,皆愛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