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二大神來謁,口稱:“小神有失遠迓。”
玄女問二神:“何名?”
木公曰:“一名鬱壘,一名神荼。兄弟二人,惟能執鬼。山有二門,西南曰神門,神荼守之。凡有邪神入山偷桃,以木劍砍其項,桃枝貫其腮,投海中,與毒龍為餌。東北曰鬼門,守以鬱壘。若貪饕之鬼上樹殘食,即以葦索縛之,射以䄻弧,投山坳與猛虎食之。俱以十壯士為副,”眾視之,果然雄風赳赳。
木公曰:“先一童曰靈真子居此,常食桃膠,已成道,遣服他役矣。”乃命青衣女童二十對,提籃荷鐮,從曲折處飛騰樹杪,捷如小鳥。
頃刻躍下,向筐籃中探出,薦於金盤,大如盎鬥,色如火焰。勻二十五盤,令玉女捧獻。群仙剖而食之,甘美非常。核可盛二升許,遍擲於地。
宛丘曰:“盛筵難再,後會何期?未知桃熟又幾時也?”
金母曰:“凡世果品,皆春華夏實至秋成熟者多。惟此樹千年開花,千年結實,千年始熟,三千年方得一食。此桃已三熟矣。
在初熟時,予摘數顆回崑崙,沉核於瑤池赤水之旁,漸自萌蘗,抽條布葉。其枝幹從小如虯龍蟠屈,及長交連千里。至理鈞劫中,始發蕊吐花。
正憂鹿銜蟲蝕,蝶採蜂殘,有九源丈人者,為方丈宮主,領天下水神及陰精水獸蛟鯨之類,以開明天獸撥來供役,餘令照守九門。又得精衛棲止樹上,賴無虧損。今結實如拳,再俟千年紅熟,當屈諸道翁過我也。”群仙歡喜稱謝。
水精子曰:“前次桃熟時,承王公遣吏送至須彌,黃道長邀我同享,棄核於地,徑發生暢茂。近日不知如何?”
黃老曰:“前報洞口桃木試花,含葩將綻。昨下山赴會,已爛漫馨香,呼童好生護守。至結實之秋,正瑤池成熟之候。逮餘啟筵之後,又輪王公作東之期。如此週而復始,只千年可圖一會也。”眾踴躍大喜。
時夕陽倚山,木公邀至樹陰處,不次而坐,舉杯更酌。海波中湧出一片冰輪,照耀如晝。對此清景,興致愈豪。半酣,不禁聳身起舞,抱膝長吟。
赤精曰:“祝融,若能聽鳥聲作歌,何不當筵一曲,以助幽賞?”
宛丘曰:“對客清歌,誠為韻事。若允賜教,餘與女弟鼓樂和之。”
祝融微笑。宛丘索樂具來用,金童取至。女皇捧瑤笙。浮丘自出葦籥吹之。宛丘遞鳳簫於大庭氏,授錦瑟於王倪,自鼓離徵之琴。眾音始作。
應元真君喟然曰:“惜泠倫之不在也。”至精子默投象管於海,化白魚而逝。
西南角早有人乘鶴吹管飛來,頓覺眾樂和協。應元見是泠倫,喜出望外。
泠倫至至精前繳旨。令其朝見群真。振衣欲拜,群真命坐。木公親抹一桃與之。食畢,遂同調音審律,伺候起歌。
祝融即手拍按節而歌曰:
惟至人兮開洪荒,柄生成兮位青陽。啟紫府兮碧雲鄉,毓靈根兮歲月長。召真侶兮盛筵張,薦奇果兮甘且芳。羅珍饌兮進霞觴,霞觴醉兮發清狂。調絲竹兮葉宮商,開心顏兮樂洋洋。隨人世兮幾滄桑,願聖壽兮永無疆。
各讚美不已。
赤松子曰:“聆此妙音,當醉臥月明中也。”木公呼童遍進巨觴。
玉晨曰:“今日之會,可雲樂矣。然不可極,我等亦宜告止。”
眾曰:“唯。願隨丈者之後。”木公固留,皆離席辭謝。
頃刻渡碧海至尾閭,見水縈迴,窪下無底,怪問之。
木公曰:“前有嶠,曰陰嶠。上通泥丸巔,下徹湧泉穴。是為天地根、生死戶、覆命關也。有神名桃康主之,常守弗離。日飲泉水,嘿嘿如醉。使真氣永聚,故其處水中火發,雪裡花開。”
眾聞之猛省,復至方諸。見紫府西有臺高聳,停步問:“何為而設?”
木公曰:“餘與金母共理陶鈞,分治東極,統三十五所司命,以隸天上人間罪福,餘為大司命總統之。化東華至真之氣,結成此臺,曰東華臺。餘以丁卯日登臺觀望學道之人,凡天下男子登仙者,名籍悉所掌焉。”
群真復問“紫府”名義,木公曰:“踞三島之間,較量群仙功行,轉劫昇天之所。仙有九品,一曰九天真王,二曰三天真王,三曰太上真人,四曰飛天真人,五曰靈仙,六曰真人,七曰靈人,八曰飛仙,九曰仙人。凡此品次,皆由遷轉靈官校品真仙所司,自地仙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轉真聖,入虛無洞天,凡三遷焉,皆予主之。
始升之時,必先拜予,次謁金母。受事既訖,然後得升九天也。群仙謂予主少陽九氣,化生萬匯,位鎮東方,君牧眾聖,為生物之主。又謂帝出乎震,皆呼予為東華紫府少陽帝君。”
元始曰:“二儀未分,溟涬濛洪。五老上真,役陽御陰。移古就今,校量水火,定乎劫數。予始與東帝戡理萬機,燮調二氣。自予歸玉清之後,大帝運神獨斷。予嘗思所以分任之道,今幸會集於此。予試剖分之。”乃召三界十方諸真,曰:“東華帝君,法天地洪恩,考校群生,爾等當左右以分其勞。”
三元五嶽皆俯首,言願受職。元始曰:“爾三元地位雖則清高,功行猶宜建方。方今世道下移,民情澆薄,惟知劫奪為先,孰識禮儀相讓?汝等下降人間,必須一德相傳,使後世知揖讓為美。”
又謂五嶽曰:“亦當輔翼元功,佐司玄化。或教以禮樂,或導以法度,或利之以衣食,或齊之以刑罰,使民去邪而歸正。教化之功,莫大於此。俟爾等行滿歸元,再膺天爵。”
金蟬方事清虛,怪少子惲善年少未諳,告回嵩山自煉,下方水土之事,專委下元兼理。元始允之。
木公將所餘之桃,分贈群真,與仙眷一嘗。群真曰:“使上下均沾,惠何溥也!”
鎮元謂太乙曰:“我萬壽莊只有清風、明月二童,兄處有小子章、寧封、赤將諸人,攜歸可作家宴,以榮東帝之賜。”
容成曰:“求一枚與大撓、鬥苞剖食足矣。應元眷屬眾多,非二三顆不可。”
應元謂浮丘曰:“吾師挈二小子南遊,得一見以慰鄙懷否?”
浮丘曰:“受託後,安置於南之中宿峽,中貫蜀江,予常經遊其間,不令失所。今欲見之,同去可也。”
偓佺曰:“終是好兄弟、好君臣,多設處去矣!”
赤松子曰:“予幸孑然,下會多尋道伴,袖幾顆也。”大眾嬉笑拜謝告別。
步遊至渤海之東,見蓬丘大壑中,岱與、員嶠、方壺、瀛州、蓬島五山之根,無所連著,隨潮上下。天帝恐流於兩極,命將吏策疆使巨鰲十五,舉首戴住,始安然不動。
眾訝之,金母曰:“崑崙之北九萬里,龍伯氏之國人,長三十丈,萬八千歲,曾一鈞而連舉六鰲,斯何怪焉!”
元始曰:“幸會諸上真,得聆教益。予將設天齋於兜率,奏請毋卻。”眾稱謝。
玄女向玉晨稽首曰:“弟子回中條,授桃於風后,欲至上清宮啟我師一事。”玉晨點首。
元始同玉晨、天帝、上元夫人、鬥父、鬥母、后土、三皇兄弟等乘彩雲而起,舉手作別,群仙翹首奉送。半空起一派笙歌仙樂,擁出無數幡幢羽旄。童女扶登翠輦,直升碧落。
至精握木公手曰:“得玉趾下降空同,謹索微物,稍酬大德。”
木公曰:“遽爾言別,心亦歉然。”遂別過群仙,駕金光而起。
泠倫隨之空同。童輩見青紫之氣橫東飛來,皆至洞口侍候。至精遜木公入,玉霄宮玉女進解醒湯,揖入瓊房金闕上宮。出煉液寶經、女綱玉玦以授曰:“願以之傳後學丹籙合真之人。”
木公曰:“當為廣宣化澤,不敢秘也。”即出洞別去。至精子斜倚洞門,以目相送。
木公路想:“法寶流傳,將使宗派淵源,誠大願絕力也。”諮嗟讚歎,不覺以足一頓,踐一巨跡。
時王母與群仙渡過東海,細訂會期。自入閩探三女青蚳,駕海上一山,浮波南行。
眾真分投而去,惟宛丘、女媧、王倪、太乙、鎮元五人在後。太乙曰:“酒力不勝,乘此清風歸去。”
鎮元曰:“如此消遙散誕,方稱落宕仙家。”
爾提我攜,摩過泰山,將臨濮水。宛丘謂王倪曰:“聞子與高陽子除害定亂,其材品何如?”
倪曰:“知人善用,敬鬼弗親,可謂明略之主。”
太乙曰:“入疆知政,順途一視何如?”
鎮元曰:“可。女媧不忘憂世。”五人乘興徑至帝丘城,披雲霧,俯瞰下方,讚歎良久。
人叢中捧出一貴人,望空設享。王倪識是高陽氏,訝曰:“世人何能窺破?”
宛丘曰:“成邑小子饒舌,不可久停!”撥轉雲蹤散去。
高陽氏一自少昊之衰,民神雜揉。雖賴王倪懲治,恐久懈弛。宗人皇氏九區之意,製為九州。
其名各取九皇之半,曰雍、荊、豫、梁、冀、青、徐、兗、揚。建九寺九卿,統領萬國。
立南北二正,命木正勾芒重為南正,司天以屬神。調修為木正,勾龍補尹。城般之子昧為玄冥師。
時火正祝融薦已卒,帝有孫曰黎,多材幹,代為祝融。
後以黎弟回為火正,命黎為北正,司天地以屬民,是為羲和。
命宗蓋天之法而立渾天,重、黎協力圖治。由是絕地通天,無相侵瀆。萬物有敘,民安其生。
是時純陰凝聚於中,浮陽轉施於外。周旋無端,其體渾渾。為歷數久廢,失稽考之人。以差積閏,漸至寒暑非時,陰陽失候。帝憂之。聞車區之孟成邑得父正傳,善占星氣。叩之,雲:“有水、金、木、火、土五星,會於天曆,營室娵訾。”
亥次,即是元朔春朝,是歲丙午,顓頊之六十四年,斗杓建寅之月朔旦。成邑趨奏雲:“五星正聚於帝丘,速宜至誠祭告,毋失其會。”
帝令設祭于都門,親去望空遙祭。有五大星晝現於空,通國共睹。帝正拜告,忽起一朵彩雲,將五星遮隱。
回朝始為儀制,驗其盈虛升降而造歷。即以上年乙巳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正日南至之候。歲、月、日、時,皆會於此。以之為曆元,以建寅為正月,是朔立春為孟。
又聞柘邑飛龍氏桋生,乃朱襄後裔,能審音律。召至謂曰:“方今妖殄禍息,物惠人和。為我作昌大之樂,以和來賓。”
桋生領命,乃會八風之音,為圭水之曲。東北曰融風,東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曰廣莫風,取八方賓從聞風崇德之義。
濮水浮金效珍範鑄而為鍾,歷山空木特奇蒙革以為鼓。乃作基英之樂,謂肇基英明借運氣合音律奏之,以調陰陽。
顓頊曰:“可以享上帝、朝群后矣!”於是海內承向,如景從雲合,更其樂曰“承雲”。真是天曰作時,地曰作昌,人曰作樂,鳥獸萬物,莫不應和。
帝有四朋,曰大欵、赤民、柏夷父、柏亮父,鹹曾師事之。四朋進曰:“吾儕庸輩耳,曷足以語道?聞湘東有淥圖子者,恆以圖示人。斯可師也,以濬其明而益其聖。”
即命使恭迎。淥圖不見,命僮出告曰:“治家莫先教子,治國莫先親賢。”覆報,帝稱善。
彌歲,帝初娶鄒屠氏之女,生駱明、蒼舒、隤凱、大臨、龍降、庭堅、仲容、叔達,皆齊聖廣淵,明允誠篤,天下謂之八凱。
又娶勝潰氏之女曰祿,生卷章,庶子曰窮蟬。有孽子三人,一名伯服,一名淑士,一名三面。生而不肖,帝惡之。迸而弗錄,死為厲鬼。一居江水為瘧鬼,一居若水為罔兩,一居人宮室區隅以驚人小兒。
帝性靜淵而疏達,是以北至幽陵,南至交趾,西至流沙,東至蟠水,動靜之物,小大之神,莫不祗屬。
帝閱諸子非命世之資,乃屬意族子高辛。嘗謂群臣曰:“當以此子為嗣。”帝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歲而崩。
眾感帝德,欲立八凱,鹹守父命不從。強立叔達為孺帝,乃欲自盡。群臣遵遺命,奉高辛為天子。庚申秋嗣位,以癸亥歲為元年。
高辛姬姓,少昊之孫也。父曰嶠極,母陳豐氏,裒履大跡而孕,生而神異。甫產之時,母抱置膝上,自言其名曰岌。後以岌及危殆之辭,改曰夋。齠齔有德,年十五,佐顓頊受封於辛,故號高辛。年三十,以木德代王,號曰帝嚳。
以人事紀官,南方日司徒,掌圖籍戶口。西方曰司馬,掌訓練兵馬。北方曰司寇,決囚定罪。東方曰司空,鳩匠督工。中曰冢宰,總裁百揆。燮理二氣五行之官,分職諸司,封為上公。祀稷五祀,是尊是奉,永世賴之。
帝作仙人形書,歲在鶉火。擇日葬顓頊於濮陽頓丘道上。其後九嬪祔於陰,四蛇衛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