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鶅雉氏為木正,鷷雉氏為冶正,翟雉氏為庖正,鵗雉氏為水正,翬雉氏為陶正。五雉為五工正,使之利器用,正度量。

又立青扈氏趣民耕種,夏扈氏趣民芸籽,秋扈氏趣民收斂,冬扈氏趣民蓋藏,棘扈氏掌民百果,行扈氏為民驅鳥,宵惠氏為民驅獸,桑扈氏趣民養蠶,老扈氏趣民收夜麥。九扈為九農正;各守乃職。

帝為窮桑卑薄,不堪都邑,乃察泰岱以東,位居少陽,憑負山海,遂遷國東道,胙土於青,自號青陽氏。以兄揮常張羅以取禽獸,賜姓張氏。

作鸞鳳書,文章衣服,取象古文,造立建鼓,樹木為三柱,置鼓於跌上而鼓。

時母句氏鑿碧石板如雲篆,懸簨上擊之,名浮磬,通山川之風。

命樂師作大淵之樂,和以鼓磬奏之,以諧人神,又號九淵。

帝以宮室卑陋,聞大庭氏堂殿巍煥,復都曲阜,往來載物,駕牛車而運。

明年,昆吾土人報:“山石皆化銅鐵,可煉為器。”帝採試之,雕玉如陶瓦。以有金德,眾尊號金天氏。

帝憶父昇天,酷信陰陽鬼神。能修太昊之政,時稱為少昊。色尚白,又號白帝朱宣氏。帝御世,諸福畢至,民皆信惑,常殺牲祭祀。

初,越裳蒼屹山有大小五峰,屹立雲表。一夕,忽雷雨攝一卵入山西,中產一女。歲久,有交趾蠻過海採香,因與為偶,生九子,皆雄壯。

女嘗謂:“我乃婺女婺下降。”遂自號黎母,九子是為九黎。生育蕃庶,成九部落,分據西南夷地,教民耕種,漸致富強。見少昊衰髦,欲乘隙作亂。

時有白日怪高丈餘,彷彿龍頭人體,金睛閃爍,紅髮撩牙,呼聲如崩,吐黑氣。人、物遇之,便四灑腥血,棍棒不能犯。民皆驚恐。又有鬼火飛來,旋變人形,渾身黑魆,能奸人子女,被染者即口吐黃水,身長毫毛。

河陽民家忽飛入小燕,近視乃一數寸長美女,其聲嚦嚦,雲是“上方玉真娘子,奉隨應子命,來人間掃除不祥。”眾人羅拜求救。

玉真曰:“晝張弓矢遠射,夜布白灰於地如弧矢形,大怪見必懼走。遇飛舞小叉,削竹梢作篦,仰空揮擊,即墜地現形。急置於甕中,投諸深淵。”言訖,苒苒而去。

當晚依法行之,果驗。四遠傳播,各備弧矢、竹篦,大怪潛形,撲下小者,皆鳥雀、蛟蛇、猿猱、雉兔之類。由是怪異少息,然信奉鬼神尤甚。

九黎乘此亂德,教民尸祝之術,選男人有恆心、能齊宿奉祀者為覡,選女子之精爽不攜貳者為巫,能使神靈不時降臨其身,憑說災禍,以誑惑斯民,乃為之薦祀求生、祈福免咎,天下靡然從之。相懼以神,相惑以怪,家為巫史,民瀆於祀,災禍轉復薦至。少昊憂而病劇。

元妃生倍伐、蟜極,次妃生般,時為工正,督制弓矢,亦主祀弧星,封於尹城。帝有妾子四人,曰重、該、修、熙,各有所司。帝謂諸子非撥亂之才,素知兄昌意次子高陽,通達事理,權宜應變,堪當大任。

乃先降處長子倍伐於湣淵,始遺命立高陽為帝。少昊是日即崩。群臣遵命,迎高陽,居喪三年。

癸卯春,築城於昌意故城之東,始遷都即位於此,曰帝丘。葬少昊於雲陽山,安其後妃、諸子於曲阜。

帝姬姓,名顓頊。父昌意娶蜀山氏女,其母送之曰:“汝當順事昌君,毋少懈。”命名昌僕。

昌意降居若水,改為濮水。昌僕善執婦道,生長子乾荒於濮之上流,乃曰韓流。其像豚止豕喙,麟身渠股,娶洋子之女阿女,出居流沙東,立為司彘之國。

昌僕居幽防之宮,觀天樞之末,忽發瑤光如霓,貫月正白,感而成孕。懷十一月,生帝於濮水之陽,首戴干戈有德之文。

謂其能高大濮陽,故名高陽。自幼敦敏,年十歲便佐少昊治政,封國大雄山西。年二十踐祚,是日濮水不揚,文龍負圖而出,遂以水德紹王,又稱玄帝。因圖作科斗書,製成戒盈之器,著復禮之銘。

帝知少昊四子能司金、木及水,以重為木正,曰勾芒;該為金正,曰蓐收;修、熙二子代為水正,曰玄冥、冰夷。炎帝十一世孫勾龍能平九州、辨土地之宜,用為土正,使教兆民。慶甲九世孫名薦,克纘祖功,用為火正,又曰祝融。

帝因九黎未平,禍亂不息,日夜憂思。是夏,有黃衣童求見。召之,昂然直入。

帝問何來,答曰:“我從南宮會隨應子,云為世間怪異疊見,令玉真降示,致被九黎藉口邪說惑世,鬼怪愈興。我特來為民革害。”

帝遜坐,問:“隨應果系何真?”

童微笑曰:“即汝祖黃帝九九年來備歷艱辛始得拜見之廣成也。以其隨感而應,故改稱焉。昨又改為至精子,言道德至精微也。汝祖初上峨眉,路經具茨,予曾代黃蓋獻圖之王倪也。”

帝竦然起敬曰:“方今禍亂紛乘,享祀既不可憑,我師何以治之?”

倪曰:“鬼神者,誠敬則禎祥隨至,媟瀆則災禍立生。”

正論間,南郊報有小兒怪,每日成行出遊,皆叉手跳躍,骨節振響。人或吒之,跳至身上作弄,以棒擊之不懼。有投之枯井與流水者,明旦復來。將裂其肢體,墮地複合。

倪曰:“此乃支離小怪,自後擒住,以二石臼緊合,縱火煨煆,原形畢露矣。”

帝命依法處治,是一堆白骨,其怪頓息,帝愈敬信。

倪謂曰:“度索蟠桃正熟,我去南宮復旨,將與三界聖賢、八方仙眾,赴集真大會也。”抖衣起身。帝步送西郊,握手話別。

前村轟然,有奔告者雲:“一女人緋裙披髮,袒膊跣足,走如風疾。每夜來誘男子,啖其精髓。今復白晝現形,眾人叫喊,閃入大空木中。”

倪曰:“陰霾中常有飛天夜叉數千,此母夜叉也。若不早除,為害甚毒。”折竹枝化弓矢,揉木為利劍,引至西村。劍揮大木平截,母夜叉騰空而上。

倪作飛步法,趕入碧空,抽矢張弓,向夜叉背射,洞貫前胸,從空墜於桓水之西,其脂肉化為一山,肢節所陷處皆為河道。

倪以弓矢木劍擲下,西人拾之,照式環削,初在山野較獵,後以之侵殺,亦天意使然也。

倪在雲端,見南天祥雲五彩,許多仙眾前來,為首南極赤精子同祝融、宛丘、女媧、浮丘、廣壽諸真。

倪趨前相見,祝融曰:“未識黃帝遊息何所,尋來均逢良會。”

倪曰:“始在首山,聞容成常言甌東華蓋山雅緻,每欲隱此。帝與之契,援在彼處棲止。”

乃請眾先行,徑至華蓋,洞有二人,就是大撓、鬥苞,即問:“汝師惟顧靜養,可往都會處一廣見聞。”

大撓曰:“今蚤赤松師邀帝去度索作會,陪侍去矣。”

倪謂祝融曰:“君往啟至精大師,予到具茨請一道友。”

祝融至空同,見女童詢時,雲已赴會。祝融躊躇。

見倪獨至,問時,倪具述所以,方知帝之少女華南遊至浦江之陽,有山五峰插天,上多異草,就居此修真。

先是桐君隱於富春,一峰陡立,下瞰清溪。常出採藥,人異之,問其姓,則指桐木以示,因知為桐君雲。凡山溪廬邑,皆以桐名。女華出遊相值,遂如鄰比。

至容成來棲華蓋,更有親傍。帝鼎成時,乘龍往會容成,知少女在仙華,悉以後妃眷屬安置於此,自每乘龍往來。

適赤松約赴方諸,即邀容城同去,復於雲夢挈鬼臾區,南去雲陽請偓佺,並駕至空同取齊,經具茨邀黃蓋,入王屋相請玄女。欲拉風后,玄女謂其道業未精,且俟後會。帝不敢強,乃隨眾南行。

赤松子順路約得大庭氏,惟白石生不喜馳逐,故王倪所至皆空。

復挽祝融、大庭西至峨眉。遠望洞門緊閉,近叩之,有童啟曰:“師在白玉樓,與鎮元師叔講論。”

適甯封、赤將出,引入相見。倪曰:“二公靜坐談玄,憎俗客來擾乎?”

太乙曰:“吾弟鎮守元神,未能變化,教其建火雲樓於西土,煆煉其中。仰承仙旆下降,正欲問祝師之妙用。”

祝融曰:“公弟賦性堅剛,皇人自然澄澈。中和之氣,屬於王公;煆煉之功,還憑野老。但得曲直參贊,就成品格也。五行之中,木位居東。今度索有桃木,本蟠如龍,實大如鬥,名曰蟠桃。三千年一熟,食之者壽與天齊。謹邀二位同享奇味。”

太乙即與鎮元起身,分付諸徒守洞,乘雲而行。見一人飛行至前,恭手向祝融曰:“前蒙黃帝設享岱宗,眷屬俱沾宏惠,皆君所賜。”

祝融省曰:“君非東嶽府君乎?”曰:“然也。太華大帝令往邀金蟬家兄、四嶽諸侄,少頃趨陪也。”

五真至無涯之際,有童數對凌波迎至,雲:“大帝在青城外恭候。”指曰:“轉度索即是方諸。”

片時,見銀宮金闕,紫府清都,青雲覆處,木公拱立相迎,冠三雅之冠,服九霞之服,前有金童引導,玉女散香,一路紫雲為蓋,碧玉為階,綠衡為砌,真僚仙官巨億萬計,各有所司,稟命效力。

五真既至紫府,上玉陛,群真至簷前迎入,彼此交頌。

又報金蟬、四嶽在外,木公振衣出迎,攜手而入。

宛丘笑謂曰:“天下高真降久,止候子耳。”金蟬惶謝,入與諸真行禮,退坐於左。

金童捧蒼文甌,盛蕙香茗,送遍滿座。各舉目四觀,有乍會者,互通名氏,伸仰企之意;久交者,暌違歲月,致懷想之誠。

座中一位金仙,八寶蓮冠,純黃鶴氅,髯分五縷,鳳目龍顏,眾仙認不得。

赤松擎拳向上問曰:“上座衣黃上真,道鄉寶號,望賜敷宣。”

天王曰:“往昔始陽劫時,黃老元君與予欲興崇道德,思得一位理持萬法者,偕遊昊天。

有妙樂國君後皆好善誠篤,元君將所握靈寶玉如意,吹炁化一嬰孩,抱送與君後,懷孕期年,於純陽真火之歲誕於王宮。

生時身寶光穆,充滿王國,色相妙好,觀者歡喜。幼而敏慧,長而願善,於其國中所有庫藏財寶盡行散施,利普眾生,仁深德溥,通國歸仁,遐方感化。

而後王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宛夢,修持宜早,敕告大臣,擇有道嗣位。

遂舍國入普明香巖中,苦行真修,歷百年,學業頗成,常思學道。

為群生故,乃行藥拯救疾苦,令民常生安樂,二百年普濟於世。得予指教,啟諸道藏,演說靈章,即能恢宣正化,闡發神功,幽顯均沾弘澤。

再歷三百年,忘身殞命,忍辱無爭。又二百年餘,予始彙叢集真降度,飛昇天界,證位金仙。初號自然覺王,次曰昊天上帝,為三才主宰,掌一切鈞軸。”

天王復指黃帝曰:“上帝從中天統樞上升之時,當春陽九日,南土適感孕於汝,此正氣之有源委耳。”眾皆恭敬讚歎。天王又以黃帝號尊不便,因進道號曰應元真君。

官吏報請入席,木公邀群真轉至西首。巍峨一殿,扁曰“青提殿”。其中宏暢光明,滿設筵席。

木公恭揖入座,黃老首推元始,天王轉遜黃老,黃老曰:“予傍主也。”

木公扶元始上坐,次推至精、玉晨、自然覺王、鬥父、鬥母、上元夫人、后土、三皇兄弟三十三人、三元等天上諸真,然後黃老、赤精、水精、太乙、偓佺、廣壽、玄女、赤松、祝融、鎮元、黃蓋、金蟬、五嶽、宛丘、女媧、浮丘、王倪、應元、容成、鬼臾區,主席木公、金母,共七十一位,其中有君師、祖父、伯叔、兄長,俱唱一無禮喏,然後依次坐定。

惟聞環佩鏗鏘,但見衣冠濟楚,仙樂悠揚,盤盂精潔。王母親自設廚,手擗龍脯鳳臘、豹膾麟胎,調諸羹味,令侍女上之,又和八珍合味香湯以進。仙吏執冰玉壺,頻斟柏葉酒,瀉於玻璃盞,色如翡翠,群仙開懷暢飲。金童分張樂器,作扶桑仙樂,聲調清婉,聽之神爽。

既畢,木公謂群真曰:“餘為度索桃實正熟,故邀佳賓共食。當令小童摘供,以侑一觴。”

至精子曰:“此桃得先天之氣,食之者後天而老。得與此會,誠厚幸也。”

偓佺曰:“可能移席到彼,於樹下暢飲否?”

鎮元、金蟬曰:“子食松食而眼方,復欲啖桃實而蒂固也?”

木公呼官吏安排祗候,皆起身出殿。首經瀛洲,其嶼有玉膏如酒,常人飲之,可令長生。

當時過碧海,履弱水,木公指曰:“此微茫一點,是度索山,其上覆蓋者即桃木也。”

群真縱雲至山之西南,石壘一門,步入仰望,大桃樹葉條茂盛,果實累垂,枝幹相交,蟠屈三千餘里,卑枝罩地,如張大蓋。

正是:異日玄都稱盛,原從蓬島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