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明哲保身,算無遺策,賈詡傳
真實的三國曆史電視劇 筆下有河山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賈詡字文和,武威郡姑臧縣人,他年輕的時候不為人所知,只有漢陽人閻忠很欣賞他,認為他有張良、陳平的奇才。
賈詡以孝廉被舉薦為郎官,因為生病而辭官了,向西還鄉走到瀝縣時,路上遇到叛亂的氐人,同行的幾十個人都被叛軍逮捕了。賈詡說:“我是段公的外孫,你們另外把我藏起來,我家一定會用重金來贖我的。”
當時的太尉是段熲,以前長時間做邊防將領,在西部邊疆很有威名,所以賈詡用謊言來嚇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殺害他,與他盟誓後將他送走了,其餘的人則都被殺死。
其實賈詡不是段熲的外孫,只是為了隨機應變地辦事,大多是這種情況。
董卓進入洛陽,賈詡以太尉屬官的身份擔任平津都尉,後來又升任討虜校,董卓的女婿中郎將牛輔駐紮在陝縣,賈詡在牛輔的軍中任職。
董卓敗亡後,牛輔也死了,他們的部眾都很害怕,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人想要解散軍隊,抄小路回到家鄉,賈詡說:“我聽說長安城裡有人打算把涼州人都殺光,各位打算丟下部隊單獨回到家鄉,即便是個亭長也能捉住你們,不如帶領部隊往西行進,在所到之處收攬兵馬,來攻打長安,替董公報仇,如果事情僥倖成功,我們就可以尊奉國家的命令去征討天下的叛賊,如果不成功,再逃跑也不晚。”眾人都認為有道理,反正在他們眼裡橫豎都要死,不如放手一搏,李傕於是往西攻打長安。
後來賈詡擔任左馮翊,李傕等人想因為這次功勞封他為侯,賈詡說:“這只不過是用來救命的計謀,哪裡有什麼功勞!”他堅決不接受。
後來李傕又讓他做尚書僕射,他說:“尚書僕射,是百官的師長,是被天下人所仰望的,我的聲名向來就不顯赫,不能讓眾人服我,即使我貪慕虛榮,對國家又有什麼好處呢!”於是李催又改任賈詡做尚書,掌管選拔人才,在這一方面有很多糾正錯誤完善制度的舉措,李傕等人親近又懼怕他,正趕上母親去世,他辭去官職,朝廷授予他光祿大夫頭銜。
李傕、郭匯等人在長安城裡爭鬥,李傕又請求賈詡擔任宣義將軍,和李傕等人講和,放出皇帝,保護大臣,賈詡出了不少力。
皇帝逃出來以後,賈詡上交了官印和綬帶,這時候將軍段煨駐紮在華陰,和賈詡是同郡人,賈詡就離開李傕依附於段煨。
賈詡向來名聲很好,段煨全軍都敬重他,段煨心裡害怕自已的權力被奪去,只是表面上對賈詡禮節很周全,賈詡卻越來越感到不安。
張繡駐守南陽,賈詡暗中和他交結,張繡派人迎接賈詡,賈詡將要出發,有人對他說:“段煨對您那麼好,您為什麼要離開呢?”
賈詡解釋道: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禮遇雖然優厚,我卻不能久留,時間長了將會被他謀害,我離開他肯定很高興,還希望我交結更強大的外援,一定會厚待我的妻子兒女,張繡沒有負責籌劃計策的謀士,也願意得到我,那麼我的家室和自身都能得到保全。”
賈詡到張繡那裡後張繡以晚輩的禮節厚待賈詡,段煨果然對賈詡的家人很好,賈詡勸說張繡與劉表聯合。
曹操接連多次征討張繡,有一天早晨突然領兵撤退了,張繡親自帶兵追擊,賈詡對張繡說:“不可以去追擊,追擊一定會失敗。”張繡不聽他的建議,出兵和曹操交戰,大敗而歸。
賈詡對張繡說:“趕快再去追擊,再次交戰一定會取勝。”
張繡也是個知錯能改的人,不好意思的說:“我沒有聽您的話,才落得這個下場。現在已經失敗了,為什麼還要去追擊呢?”
賈詡說:“用兵的形勢是有變化的,急速出擊一定會獲利。”張繡相信了他,於是整編散亂部眾又去追擊,大戰一番,果然勝利歸來。
他疑惑的問賈詡:“我憑藉精兵追擊撤退的軍隊,您卻說肯定會失敗;我撤回來再用戰敗計程車兵去追擊得勝的軍隊,您卻說肯定會勝利,一切都像您說的那樣,為什麼這些違反常理的事情卻全部驗證了呢?”
賈詡說:“這是很容易知道的,將軍雖然擅長帶兵打仗,但不是曹操的對手,對方的軍隊雖然剛剛撤退,曹操一定親自留在後面斷後,追擊的軍隊雖然精良,但是我方將領卻不是對方對手,他們計程車兵也很勇猛,所以我就知道將軍一定會失敗,曹操進攻將軍的時候沒有什麼失誤,沒有耗盡戰鬥力就撤退了,一定是後方發生了變故;他們已經打敗了將軍,一定會輕裝快速前進,即使留下眾將領再次斷後,這些將領儘管勇猛,卻不是將軍的對手,所以即使用失敗計程車兵還是能夠取得勝利。”張繡聽完對賈詡十分佩服。
在這以後,曹操在官渡和袁紹對峙,袁紹派人招降張繡,而且寫信給賈詡請求結成互相援助的同盟。
張繡想要答應,賈詡在張繡的坐席上公然對袁紹的使者說:“請回去謝絕袁本初,他們兄弟之間尚且不能相容,還能容納天下傑出的人才嗎?”
張繡驚恐地說:“怎麼要到這種地步!”
他偷偷地對賈詡說:“像這樣,應該歸附誰呢?”
賈詡說:“不如歸順曹公。”
張繡說:“袁軍強大,曹軍弱小,我又與曹公結下仇怨,怎麼能歸順他呢?”
賈詡說:“這就是要歸順他的原因。曹公是奉天子的命令來號令天下的,這是應該歸順他的第一個原因,袁紹兵勢強盛,我們憑藉人數很少的軍隊去投靠他,他肯定不會重用我們的,曹公處於弱勢,他得到我們的援助一定很高興,這是應該歸順他的第二個原因,有稱王稱霸志向的人,當然會放下以前的私人恩怨,來向天下人表明自已的仁德,這是應該歸順他的第三個原因。請將軍不要再懷疑了!”張繡聽從了他的建議,帶領著部隊歸順了曹操。
曹操見到他們,非常高興,拉著賈詡的手說:“使我信譽被天下人看重的人,就是您。”
曹操上表請求任命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後來升任冀州牧。冀州當時還沒有平定,曹操留下賈詡擔任司空參軍。袁紹在官渡圍困了曹操,當時曹操的軍糧快要用完了,他詢問賈詡有什麼辦法。
賈詡說:“您的智慧勝過袁紹,勇氣勝過袁紹,用人勝過袁紹,對時機的把握也勝過袁紹,有這四個方面的優勢卻沒有在半年的時間裡打敗對方,只是想要顧及萬無一失。一定要果斷地把握時機,這樣在短時間內就可平定禍亂。”
聽罷曹操集中兵力,圍攻袁紹綿延三十多里營地,大敗敵軍。
袁紹的軍隊大敗,黃河以北得以平定。曹操兼任冀州牧,提拔賈謝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荊州,打算沿著長江東下,賈詡勸諫說:“您當年打敗了袁紹,現在又收復了漢水以南地區,威望和聲名已經傳播很遠了,軍隊的勢力也得以壯大。如果利用原來楚地的富饒物產來犒勞將士,安撫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那麼不用勞師動眾就能夠使江東俯首稱臣了。”
曹操不聽他的建議,最後軍隊在赤壁大敗,曹操後來和韓遂、馬超在渭南交戰,馬超等人想索要割土來和解,並請求派送人質賈詡認為可以假裝答應。
曹操又問賈詡詳細對策,賈詡說:“離間他們就可以了。”
曹操全都採用了賈詡的計謀,最終曹操打敗了韓遂、馬超,這些都出自賈詡的計謀。
這個時候,曹丕擔任五官中郎將,而臨淄侯曹植的才能和名聲正盛,他們各有自已的黨羽,有爭奪太子之位的議論。
曹丕派人請問賈詡鞏固自已地位的辦法,賈詡說:“希望將軍崇尚道德,開闊胸襟,親自學習寒士的學業,從早到晚孜孜不倦,不超越做兒子的本分。只是這樣做就行了。”
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刻苦地磨鍊自已,曹操又曾經屏退身邊的侍從問賈詡此事,賈詡沉默不回答。
曹操見賈詡沉默有些不滿道:“我和您說話,您卻不回答,為什麼呢?”
賈詡說:“我恰好在思考問題,所以就沒有立即回答了。”
曹操於是問:“您在想什麼呢?”
賈詡回答說:“我在想袁本初、劉景升父子。”
曹操一愣,有些尷尬,隨即大笑,於是太子終於確定了。
賈詡自認為不是曹操的老臣,然而他卻能深謀遠慮,害怕受到猜疑,就閉門不出,回家也不和別人私下交結,兒女嫁娶,也不攀附高門大族,天下人談論智謀沒有不想起他的。
曹丕即位後,任命賈詡為太尉,進爵為魏壽鄉侯,增加食邑三百戶,加上以前的一共八百戶,後來朝廷又分出二百戶食邑,封他的小兒子賈訪為列候,朝廷任命他的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
曹丕問賈詡:“我現在想討伐那些不聽從命令的人來統一天下,吳、蜀兩國應該先攻打哪一個?”
賈詡回答說:“奪取土地首先要靠武力,建立根本要崇尚道德教化,陛下順應天命接受禪讓,安撫並治理國家,如果用文教仁德來平定天下,並靜觀敵國的變故,那麼平定天下就沒有困難了。吳、蜀兩國雖然是非常小的國家,但是有山川阻隔,而且劉備有雄才大略,諸葛亮善於治理國家,孫權懂得用兵虛實,陸議明析軍事形勢,他們依靠險要地勢來防守,在江河湖海上行船,這些都是難以在短期內圖謀的。用兵的方法,在於先分析取勝的機率再出戰,估量敵人的實力來派遣將領,所以出兵也不會有失誤的策略。我私下裡分析群臣,沒有人是劉備、孫權的對手,陛下雖然靠天威進逼這兩個國家,但是還不具備萬無一失的形勢。當年虞舜舞動盾牌與大斧發動戰爭使三苗歸服,我認為現在應該先用文治,再用武力。”
曹丕不採納他的建議,後來發動了江陵之戰,士兵死傷慘重,賈詡在七十七歲的時候去世,諡號為肅侯,他的兒子賈穆繼承了爵位,一直擔任郡守,賈穆去世後,兒子賈模繼承了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