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臥兒王朝的建立者是一位年輕的帖木兒王公巴布林,但真正的建築師和重建者是他的孫子查拉一烏德一丁·阿克巴,如亞歷山大和阿育主一樣,他被稱為阿克巴大帝。莫臥兒人從不喜歡被稱做“莫臥兒人”,因為這個術語是從“蒙古人”那裡來的,暗示了暴力的和相當粗野的中亞入侵者形象,他們摧毀了中國、中亞、西亞和南亞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他們喜歡被稱作突厥人,或更具體的察合臺突厥人,甚至是帖木兒人——即帖木兒汗的後裔,他們尋求與薩非人及奧斯曼人共同的種族來源。

巴布林實際上是來自費爾干納地區的烏茲別克人,從父系算屬於成吉思汗的第13代,從母系算屬於帖木兒的第5代。因而他反對被稱作蒙古人或莫臥兒人是可以理解的,特別是他的印度和阿富汗領地長期以來一直是蒙古人攻擊的目標。帖木兒曾經精蹋了德里和其他地方,不過他的聖戰主張和對宏大的穆斯林城市如赫拉特和撒馬爾罕的熱情,使他得到了未來子孫們的喜愛。

巴布林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對園藝、哲學、詩歌、玄學和野生動物都有很高的美學品位。他常常與朋友一道飲酒抽鴉片,是一個慷慨而和藹的人,並詳盡寫下了他的勝利、失敗、美德與惡習。從性情和取向來看,他是蘇菲派苦修僧,常常避免浪費。他創作了優美的詩歌,至今還能讀到。他還一絲不苟地寫日記,用優美的突厥文寫作散文和詩歌,這些作品成為突厥文最早的經典之一。

除與印度學者互動之外,他對波斯帝國習俗和文學的瞭解,使他確立了波斯人的寬容傳統,這個傳統很快在印度復興。巴布林的女兒高爾巴丹·比甘和兒子胡馬雍,繼承了父親對書籍和討論學問的興趣,與蒙古人和突厥人的所作所為形成強烈對比。

巴布林的父親烏瑪爾·沙伊赫·米爾柴是赫拉特蘇丹阿布·賽義德·米爾柴的孫子,後者自己則是帖木兒的孫子。他的媽媽庫特魯也有蒙古血統。從回憶錄中可以看出,他的祖母給他留下了很深印象,這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女人,激發了這位小王子對其祖先英勇故事的興趣。

巴布林11歲時,他的父親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死去,小王子便登上王位,成為費爾干納的統治者。他很快盯上了大城市撒馬爾罕,在接下來的20年中,他先後三次征服這座城市,前兩次輸給了堂兄弟和其他烏茲別克競爭者後。這位蒙古一突厥王子一度失去一切,由於敵人在尋找他,他從赫拉特的堂兄弟那兒得到了幫助,後者想透過聯合以反對烏茲別克首領昔班尼。

1504年,巴布林在一些忠實追隨者的幫助下,從喀布林混亂的政治狂潮中獲益,控制了這座城市,於21歲這年再度成為國王。他隨後盯上了開伯爾山口外的土地。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在印度河地區發動了針對普什圖部族的戰役,隨後向旁遮普中部挺進,該地區名義上還處在洛提王朝控制下。

旁遮普的官員們,如道萊特汗和他的兒子提拉華爾汗,是蘇丹易下拉欣·洛提任命的.不過由於渴望自己成為君主,要求巴布林向德里發動攻擊。他們某種程度上認為巴布林會像他的祖先一樣,在蹂躪印度斯坦之後,會退回到阿富汗山區。他們只是想利用巴布林擊敗他們的堂兄弟,蘇丹易下拉欣·洛提。

除此之外,他們與這位喀布林皇帝沒有共同利益。巴布林一直被印度的財富和豐富的資源所吸引,在此前五次征戰(並不傾心於其人口和土地)的鼓舞下,發動了謀劃周密的入侵行動,擬從衰落的德里蘇丹那裡奪取權力。1526年4月,巴布林抵達德里之北的有歷史意義的城鎮帕尼帕特,厲兵秣馬,迎接缺乏熱情和領導才能的德里蘇丹的大軍。

在奧斯曼大炮的支援下,巴布林密切關注將軍們的防守細節,展現了他的軍事才幹。蒙古人的火器也相應地摧毀了一大部分洛提軍隊,並在洛提象陣中引發恐慌。易卜拉欣·洛提在混亂中被人殺死,他的軍隊四散逃竄。帕尼帕特之戰獲勝後,巴布林去了德里和其他一些歷史性地址,並繼續南下前往阿格拉,將阿格拉定為新都城。殘餘的洛提王朝阿富汗貴族,開始集結在梅瓦爾的拉那·桑伽所領導的拉吉普特人周圍。

即使在相當有敵意的阿格拉,巴布林仍能抽空從事他的文學和藝術追求。將戰利品分發給軍隊後,他決定留在印度斯坦。很快,阿富汗人和拉吉普特人聯合的訊息開始令他擔憂,因為他們已經向阿格拉進軍。直到目前,巴布林的軍隊仍舊規模較小,因為許多夥伴不願意留在炎熱而遙遠的印度斯坦,而國王也早已同意他們返回了喀布林。

拖著疲憊之師抵達坎瑙吉時,巴布林面對的是規模更大、準備更充分的拉吉普特軍隊。但他沒有慌亂,在言辭激烈的講話中,他宣佈向這些“偶像崇拜者”進行聖戰,大大鼓舞了士氣。他讓士兵們要麼像殉道者一樣死,要麼像聖鬥士一樣生,並當眾摔碎酒杯和酒罐,決心從此禁酒。

他在主要由穆斯林組成的軍隊前的演說和及時的禁酒行為,震撼了每一個人。配備上他最好的槍炮後,巴布林開始騷擾拉吉普特人的步兵和象兵。拉吉普特人和巴布林之間這場決定性的戰役,於1527年3月27日在坎奴打響了。經過一天的殘酷廝殺,拉那·桑伽的一位氣餒的逃兵給巴布林帶來了勝利,他運用游擊戰術在潰散的拉吉普特人中製造了恐慌。

另一場與洛提王朝阿富汗殘餘勢力的戰爭發生在比哈爾的巴特那附近,這場勝利鞏固了巴布林為印度之王的頭銜。雖然他喜歡喀布林和費爾干納,但這位帖木兒皇帝從未回到這些地方。他在阿格拉繼續從事著他的文學和美學活動,一直到48歲,這一年他嚴重病倒了。

根據女兒高爾巴丹的記載,他的病是在他喜愛的兒子胡馬雍從一次大病中開始康復時發作的。巴布林死於1530年,此前他提名胡馬雍繼位,另外三個兒子——卡姆蘭、阿斯卡里和辛達爾——分別擔任新成立的莫臥兒帝國不同省份的統治者。

巴布林最初被葬在阿格拉他自己設計的阿蘭姆花園中,不過後來根據他的遺願,於1543年被移葬喀布林。巴布林在喀布林的墳墓位於一座他自己20年前設計的花園中,花園坐落在一個小山頂上,山的一側是河流與城鎮,另一側是白雪覆蓋的帕格曼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