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場景再一次出現,隨著迷霧解開,畫面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只是隨著畫面逐漸清晰,朱元璋很快就發現了不對勁,這次,他彷彿變成看客,而不是以帶入的方式檢視這一切。

此時,他彷彿化身為了天神,俯瞰整個世界一般。

這!

這樣的感官,讓朱元璋驚疑中又帶著點新奇。

系統的花樣還挺多。

就在朱元璋吐槽的時候,夢境已經開始了。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在第五次遠征漠北迴師途中,病逝於榆木川,享年六十四歲,廟號太宗,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德至孝文皇帝,葬於長陵墓。”

雖然之前推演過老四的未來,也知道老四的一生,可那個時候,他是以帶入到老四的視角去觀看這一切。

那個時候,他就是朱棣。

可現在,他卻以外人的視角來看待這一切,那又是另一種體驗,特別是當他看到老四臨死前的那一刻,還帶著不甘的時候,他也唏噓不已。

為了得到天下人的認可,老四付出的太多太多了。

此時,朱元璋真的很想見一見老四,親口問問他,為了那個位置,付出那麼多,真的值得麼?

看著被葬入長陵的老四,朱元璋神色黯淡下來。

畫面一轉,隨著朱棣離世。

“燕王長子朱高熾繼位改年號為洪熙,洪熙皇帝繼位後,施仁政,發展生產,與民休息。”

“同時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在軍事上,修整武備,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用兵。”

“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畢竟永樂大帝五次北征,已經把家底打的差不多了,再不修生養息,大明危矣。”

“奈何天不遂人願,洪熙皇帝在登基八個月後,就因病去世,諡號諡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葬於十三陵之獻陵,傳位長子朱瞻基。”

什麼?

朱元璋懵逼了。

八個月?

老四的大小子,就做個八個月的皇帝?

朱元璋輕撫額頭,有一種荒誕的感覺。

朱高熾他當然認識,畢竟也是自己的親孫子,他能不認識麼?

而且,作為燕王的大兒子,燕王世子,朱高熾現在就在應天府讀書呢,沒事的時候,還會跑過來給他請安。

老四這個大孝子,給他最大的印象就是胖,實在是太胖了。

甚至,每次那個小胖子給他請安的時候,他都會念叨幾句,讓他減減那一身的肥肉。

為此,他還和詢問過御醫,畢竟那也是自己的親孫子,他這個當爺爺的,能不關心親孫子的身體麼?

只不過,御醫好像也沒有什麼好辦法,除了千篇一律的控制飲食,就沒有什麼好的 建議了。

只是在最後,還提醒了一句,不能繼續在胖下去了,不然,身體會出問題的。

本來,朱元璋聽到後,並沒有太放在心上,人還能胖死不成。

可現在,當他看著肥胖如豬的朱高熾,真的因為身體肥胖的原因,英年早逝後,不由的苦笑不已。

本來他以為標兒的命已經很苦了,可當他看到自己親孫子,剛剛登上皇位,還沒來得及施展抱負呢。

就這麼沒了?

他還是感到了深深的無語。

還沒等朱元璋從突兀的畫面中掙脫出來,小胖子的長子朱瞻基又繼位了。

“朱瞻基,朱高熾長子,洪熙皇帝死後,作為嫡子順利的繼承了皇位,年號改為宣德,成為了大明朝的第五位皇帝。”

看著畫面中英氣逼人的朱瞻基,朱元璋滿意的點點頭,這個曾孫不錯,長相俊秀,能文能武,是個人才。

而且在老四五次北征的時候,也多次出現,展現了非同一般的才能,是個當皇帝的了。

而且,他這個曾孫能文能武,身體一看就很健康,這下總不會像他老爹一樣,英年早逝了吧。

朱元璋真的是被嚇怕了。

“宣德皇帝迪登基後,第一件棘手的事情,就是前往前線平定漢王朱高熙的叛亂。”

什麼?

上來就叛亂?

朱元璋愣了一下。

好傢伙,真是好傢伙啊!

老四,沒想到你也生了這麼一個好兒子啊!

你自己奪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而你的親兒子也跟著效仿。

這叫什麼?

報應?

還是上樑不正下樑歪麼?

看到這,朱元璋整個人都無語了。

咱的大明就不能消停一點麼?

原來沒有老十七,他的大明也是那麼亂啊!

先是朱棣和朱允炆這對叔侄,現在又是朱瞻基和朱高熙這對,這兩對叔侄,他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只不過,這次的情況和老四那個時候有些不同,直接反過來了。

看著畫面中,被自己親侄子毫不費力就打敗的朱高熙,朱元璋有些愣神。

自己這個孫子不是挺厲害的麼?

當初,老四造反的時候,他可是身先士卒,多次救了老四的命,要不然,老四也不會對他那麼容忍。

就連就藩的事情,都能妥協,可見他這個孫子,在老四的心中還是很有分量的。

可看著兵敗如山倒,被自己那個曾孫剝去爵位,囚禁起來的漢王,朱元璋有一種做夢的感覺。

不過,朱元璋更多的是高興。

自己曾孫如此厲害,那大明在他的手上應該能綻放出應有的光彩吧。

總不能什麼都讓老十七獨領風騷吧。

只不過,隨著推演繼續,當他看到被囚禁起來的朱高熙,已經不安分後,朱元璋人都麻了。

都這樣了,還不安分,這不是自己找死麼?

就在朱元璋無語的時候,果不其然,當他看到朱高熙居然故意絆倒朱瞻基,一種不好的預感湧上心頭。

下一秒,畫面中就出現了一口碩大的銅鐘,盛怒的朱瞻基,直接下令將漢王扣在銅鐘之內,隨後起火,活活的把朱高熙燒死在銅鐘內。

“此景,史稱瓦罐燜雞。”

這!

瓦罐燜雞!

這樣說倒是還算貼切。

可是·····

殺人不過頭點地,朱瞻基的做法,是不是有些太狠了,就算是朱元璋看到這樣的畫面,也不由的倒吸了一口涼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