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威營大部隊在城外駐紮妥當後,平陽侯靳統武一邊擦拭著佩劍,一邊思索著如何完成這趟使命。

使者傳來最新軍情,永昌方面打算暫時放棄永昌府城,以避清軍鋒芒。晉王李定國在信中暗示,他打算在怒江以西尋找有利戰機,一舉殲滅清軍。

同時,李定國再一次向他強調了永曆皇帝的重要性,要求他保護好皇帝的安全。同時務必阻止皇帝遁走緬國。

天子棄國,這無疑會對西營,乃至全國抗清力量造成沉重打擊。

幸好昨天遇到沐王府世子沐劍聲,他才知道永曆正在騰越休整,似乎已經停止了西逃緬國的打算。他才放心一些,立即率部前來接應。

“侯爺,陛下遣使而來,”帳外親兵通報。

“快讓他進來。”

使者見到靳統武后,將皇帝與首輔在城樓火併的事情始末一一道出。

靳統武聽完,也是大為震驚。馬吉翔的行徑真是荒唐之極,聳人聽聞。他不敢想象這訊息傳到永昌,會對晉王及前線將士帶來怎樣的打擊。

孫崇雅也是可惡,怎能聽奸佞蠱惑?正想傳令抓拿,又想到馬吉翔此人素來善於逢迎,連自己都被矇蔽得不輕,才暫且按下了火氣。

靳統武思考片刻,決定先見過皇帝再說,於是點了一隊親衛,即刻入城。

……

派使者向靳統武說明情況,是朱由榔最大膽的選擇,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將有可能產生的誤會消除。他不知道對方和馬吉翔關係深到什麼地步,只能拼一拼。

三千正規軍如果鐵了心要造反,就不是靠勇氣或者才智所能改變的了。還好沒過多久,就有侍衛通報平陽侯求見。

“靳統武參見陛下,末將救駕來遲,請陛下責罰。”

朱由榔見對方空手來的,就知道這是個忠臣,連忙上前扶住,將他拉到桌前坐下。

“平陽侯坐下再聊!”

靳統武哪裡肯坐,再次就部下孫雅崇的行為向皇帝請罪,並表示回去後一定將這種敗類踢出隊伍,從重治罪。

“算了,他也是被馬吉翔矇蔽。如今乃是用人之際,還是讓他戴罪立功吧。”

朱由榔認為,馬吉翔、孫崇雅這些都是小事,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對付清軍,於是直截了當提出了問題。

“平陽侯,現在軍情如何?晉王部隊所在何處?”

靳統武想了一下,決定告訴對方實情。晉王李定國部即將率領主力部隊撤離永昌府城,向騰越州靠攏。

他還特別提到了李定國準備伺機殲滅清軍的意圖。他認為,營造出明軍即將大勝的氛圍,有利於打消永曆遁逃緬國的打算。

“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啊!”朱由榔嘆道。

慢著,他說李定國打算反擊?

朱由榔忽然心中一動,連忙問道:“晉王打算在何處阻擊清軍?”

“這個末將不得而知,晉王並沒有在信中明言,”靳統武坦然答道。

朱由榔站起身來,來回踱步,陷入了沉思。李定國意圖反擊清軍的重要情報,給了他帶來關鍵性的啟發。

他想起在原來的時空中,歷史課本上曾粗略介紹過明末一場重要戰役。在雲南明軍一片潰敗的形勢下,李定國曾經發動過一次大型的伏擊戰,史稱磨盤山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李定國部在兵力不足,叛徒出賣等不利條件下,奮力一搏。雖然擊敗了清軍,但未能獲得決定性的戰果,以慘勝告終。

由於明軍此戰精銳損失過大,直到明朝滅亡,李定國再也沒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擊。

朱由榔努力回憶了半天,忽然問道,“平陽侯,你認為晉王會不會在永昌至騰越的山道上設伏?”

“這個,晉王用兵如神,末將不敢妄自揣度。不過依末將所見……此事……此事或有可能。”

靳統武仔細回憶了這幾日所走的山形地勢,覺得這種可能性確實存在。朱由榔的大膽猜想,讓他十分驚訝。

多年以來,永曆在他心中一直都是軟弱無謀的形象,也從來沒有在西營將士面前發表過什麼值得一提的軍事見解。

所以靳統武很快將這份大膽,歸結為永曆對雙方軍隊實力的誤解。

“陛下!”

靳統武遲疑了一會,決定實話實說,接著道:“鞏昌王剛剛戰敗,至今還沒能收攏殘餘部隊。末將以為,晉王目前手上的兵力,恐怕難以立即對清軍展開有效的反擊。”

“或許吳三桂,也是這樣想的……”朱由榔喃喃道。

他反覆回憶著磨盤山之戰的細節,腦海中各種模糊殘缺的線索逐漸清晰。

他並不知道磨盤山的具體位置,但如果歷史軌跡沒有改變的話,這場戰役在永昌至騰衝的山道上發生的可能性相當高,而且就在這幾日。

“這場仗一定要打贏,”朱由榔在心中暗暗定下穿越以來的第一個目標,“而且一定要大勝,才足以改變歷史。”

“晉王既然有意發動反擊,伏擊地點應該在怒江以西的高黎貢群山之間。”

朱由榔沒有說出伏擊地點就在磨盤山這個準確位置,畢竟如果連李定國在哪個山頭髮動伏擊都能猜到的話,那就有點“多智而近妖”的味道了。

朱由榔施展起前世帶來的談判本領,將記憶中的許多片段,用語言重新組織起來,向對方詳細分析了在高黎貢山發動伏擊的諸多有利條件。

如地形如何有利,時機如何出其不意,戰後如何方便追擊等等。

期間靳統武多次指出朱由榔分析中的錯誤和漏洞,但是很快又發現,這些漏洞不足以完全反駁對方的構思。

說到最後,就連靳統武自己也覺得,如果由晉王實施這個方案,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原來陛下也有些韜略啊!”他對眼前的朱由榔有了一些改觀。

設計一場軍事行動很難,但如果提前知道此戰一定會發生,那麼尋找理由總是特別容易些。

“這就是所謂的馬後炮吧,”朱由榔也得意地想著。

見對方已經被說服了一大半,他提議道:“我想立即領兵折返永昌,以策應晉王戰鬥。平陽侯意下如何?”

雖然靳統武還有些將信將疑,但這是皇帝第一次提出具體的軍事行動建議,不好完全反對。再說,對方的猜測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退一步說,即使猜測有誤,和晉王合兵一處總是沒錯的,至少可以暫時打消對方棄國的念頭。想到這一層,靳統武也表示了贊同。

“那請陛下暫留騰越,末將明日即派天威營一部返程接應晉王。”

“不,我和你一起回去,而且要帶著所有的精銳回去,”朱由榔斬釘截鐵道。

靳統武吃了一驚,道:“讓陛下以身犯險,這如何使得?陛下還是留守騰越為好。”

“不發生戰鬥,就不會有危險。如果發生戰鬥,難道還有比晉王身邊更安全的地方嗎?”

朱由榔一臉大義凜然,接著道:“如果因為分兵保護我,導致此戰兵力不足,功虧一簣,我心何安?我尚不避刀矢,莫非平陽侯不敢與韃子一戰?”

靳統武見朱由榔態度堅決,一股豪氣湧起,大聲應道:“既然如此,末將遵命!”

達成共識後,兩人又繼續研究了第二天行動的細節。最後兩人決定,由沐天波領朝廷百官、皇后、太后駐守騰越。

偏將孫崇雅等帶領數百輔兵繼續駐守城外,也算給他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靳統武則率領天威營三千精銳,與朱由榔一起返回永昌,接應李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