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一次性購買那麼多武器,朱由榔並不感到奇怪。

暹緬兩國本就是幾百年宿敵,有解不開的仇怨。

幾十年前,暹羅曾被強大的東籲王朝打得滅國,十幾年後才奪回首都。又經過幾代人勵精圖治,才重新崛起。

現在整個緬甸好像瘋了一般,又有趙良棟、王進寶這兩名將做“膽”,一副和清廷已經結盟的樣子,自然把暹羅人嚇得不輕。

朱由榔非常慷慨,表示向盟友出售軍火當然沒問題,只要軍火商願意賣,朝廷不會阻攔。

“不光軍火,我們的瓷器、茶葉、錫器……都還不錯,你們可以考慮一下。”

這段時間,暹羅使團被領著到處看商品,陳安德如此熱情,他們哪裡會看不出用意。朱由榔話音剛落,戈沙班馬上答應會採購一批,絲毫沒有猶豫。

“陛下,我們至少可以採購兩船,再多的話……還要回國請示納萊國王……”

朱由榔知道對方想岔,擺手解釋道:“戈愛卿可能誤會了,這些都是民用品,不需要你們官方出面購買。你們只要降低志靈城商品的稅率即可。相應地,我們也會降低暹羅商品的稅率。”

見戈沙班不太理解,朱由榔又解釋了一遍“最惠國待遇”的概念。

“現在暹羅海商習慣到廣州採購。清廷是敵非友,讓他們賺錢,對暹羅也不利。如果你們能提高廣州商品的稅率,降低志靈商品的。朕相信,海商自然就會到這裡採購的。”

戈沙班稍微想了一下,馬上理解其中的道理。

如果稅率有明顯差別,民間商人自然更願意到志靈城採買。在品質差不多的情況下,這樣利潤會高很多。

況且在廣州採購到的瓷器也是佛山瓷,不見得比志靈城生產的好。

“陛下,我們怎麼知道海商是從哪裡採購的呢?”

“這個簡單,無論瓷器、茶葉,或其他什麼東西,只要大明生產的,這邊市舶司都會出一份產地證明。你們那邊按文書上面列明的種類、數量收稅就是。”

戈沙班拍手稱妙,連稱“天子聖明”,盛讚這個主意真不錯。

大海茫茫,偽稱產地容易,偽造官方文書就比較難了。只要兩國市舶司定期比對賬目,很容易把造假的商人抓起來問罪。

“同理,我們出售的軍火,也會在槍管、炮管上銘刻產地和批次編號。你們可不能轉售給鄭柞或者清軍,特別是燧發槍……”

“陛下放心,我們必會嚴加管束官兵,絕不會把新式武器轉賣出去。”

解決完貿易方面的問題,朱由榔又提議由大明出工匠師傅和圖紙,到暹羅設立造船廠。

暹羅有漫長的海岸線,木料一點都不缺。在暹羅把船造好,再開回安南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為了打動納萊王,他還提出造船廠雙方各佔一半股份。

“陛下的意思是,我們兩國一起辦造船廠?”

“朕會以個人名義出錢,建議納萊王也一樣,如此賬目會清楚一些。”

戈沙班不明白兩國皇帝(國王)出錢,和兩國朝廷出錢有什麼不同。

不過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最新式的戰船會被誰所有。

“利潤均分,產能也均分。”

朱由榔很實在地表示,既然合資辦廠,自然雙方的權力都是一樣的。

“當然,如果你們不要的話,我們也可以把船全部買下來。大明水師需要很多戰船,造船廠絕對不會賠錢的。”

“陛下恕罪,兩國合資開造船廠這個……這個,臣實在難以決斷。臣還須請示納萊國王……”

朱由榔哈哈大笑:“那是自然。我們有共同的敵人,朕相信,納萊國王也會如此認為。”

這次會晤非常順利,朱由榔的鼎力支援讓暹羅使團興奮不已。他們覺得有風頭正盛的大明做靠山,戰勝緬甸的信心更足了。

在回程時,戈沙班還對左右使臣嘆道:“大明果然是天朝上國,和大明天子相比,我們都只不過是井中之蛙而已啊。”

……

得知暹羅使團一下子定購了兩千把燧發槍,張北海肉痛不已,馬上找到朱由榔抗議。

“陛下,燧發槍我們自己都不夠用,怎麼能賣給暹羅人呢?而且還賣那麼多……兩千支啊,可以裝備一個步兵師了。”

“一個步兵團而已,步兵師還不至於。”

朱由榔雄心勃勃,表示以後會逐漸減少純近戰士兵的比例。

帶刺刀的燧發槍就像一支短矛,可以完成大部分刀盾兵、長槍兵的戰鬥任務。

而且他覺得,兵種太複雜會導致訓練難度增加。訓練火銃手的難度其實並不高,至少不會比訓練精銳刀盾手高。

他知道熱兵器取代冷兵器是大勢所趨。如果有足夠多的錢,他不介意把軍隊全換成火銃兵、炮兵和騎兵。

“那陛下更不應該把槍賣給暹羅人了,”張北海義憤填膺,又叫道,“如果朝廷缺錢,我們可以自願減少軍餉。”

“那不是錢的問題,朕還沒有那麼財迷。”

朱由榔想了一下,決定好好解釋一番。

“莽白和清廷勾結,和我們絕無可能講和。既然我們現在沒功夫去打,當然要支援暹羅人先把他們狠狠揍一頓。如果暹羅人扛不住趙良棟、王進寶那幾板斧,再一次滅國,鞏昌王那邊的壓力就大了。”

朱由榔讓左右侍衛拿出南洋地圖,給張北海指了暹羅和緬甸的位置。

“暹羅和緬甸挨在一起,暹羅人拿這些武器,除了打緬甸,還能打誰?”

這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理論並不高深,張北海一下子就明白過來。

只是他覺得,利器在朋友手裡,總是不如在自己手裡強。

“朽木不可雕也!”

朱由榔被這個榆木疙瘩氣得不輕,只好換了個角度去解釋。

“暹羅採購得多了,軍火商就會僱更多的工匠,改進工藝。這樣成本就會下降,我們買起來會更便宜。

還有,據巡檢司報告,這兩個月有不少細作在為鄭柞走私燧發槍。我們的採購價格壓得很低,軍火商肯定會偷偷賣一些。現在暹羅一次性高價採購兩千把,他們就沒那個心情賣給細作了。”

張北海聞之大怒,如果不是在御前,他肯定忍不住領兵去把那些軍火商給崩了。

“這些奸商……可恨。”

“不要總想著用武力解決問題。不用新利益代替舊利益,殺再多人也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