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利益分配
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txt下載 黑咖啡少糖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見劉晉戈率先發言,朱由榔滿意地點點頭,給予這個忠貞營出身的年輕人以鼓勵的目光,示意他說下去。
“我們東川也有幾萬部隊,可以南下進攻播州,把清軍的精銳吸引到貴州北線,分散他們的注意力。這樣一來,陛下和晉王就可以放心打安順了。”
劉晉戈說完,又使勁向馮雙禮擠眼睛。
馮雙禮也知趣會意,表示可以馬上率建昌、成都一帶的部隊南下烏蒙府,威脅烏撒和畢節。
朱由榔見大家會錯意,直感頭疼。他猜眾將現在肯定都在想:陛下提吳三桂有“爭天下”的意圖是什麼意思,莫非陛下是想盡快消滅此賊?
見李定國一言不發,只是在一旁耐心傾聽,朱由榔連續“咳”了好幾聲,尷尬地表示反對。
“這樣的安排當然很好,不過要想徹底擊敗吳三桂,至少要從四川出五萬精兵,這樣奉節和成都就很空虛了……萬一李國英忽然發起進攻,可有點不妙……”
馮雙禮和劉晉戈都表示沒問題,大不了成都和奉節都不要了,只要能把吳三桂消滅就值得。
“吳三桂可以不用打。”
為了避免更大的誤會,朱由榔只好把話挑明:“吳三桂和多尼吃了這麼大敗仗,他們和京師之間肯定有了嫌隙。我們一直打貴州,只會逼得清廷硬著頭皮繼續支援吳三桂。不如我們放一放,靜待他們自亂陣腳。”
朱由榔算了算時間,順治應該快要去五臺山出家當和尚了,到時清廷必然有一段混亂期。
不過順治是否會死這個事情無法向眾將明說,只好猜測清廷會懲罰吳三桂和多尼,而兩人可能會造反,或者嚮明軍投降。
這個說法也有一定道理,只是馮雙禮和劉晉戈的建議沒被採用,都有點悶悶不樂。
會後,朱由榔留李定國單獨奏對,問問這個三軍統帥的想法。
“劉晉戈和馮雙禮的建議並非不可行,陛下為何不採納呢?”
“勉強出兵貴州,對四川的部隊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他們無非是因為這兩年沒有為朕出力,現在想盡力彌補罷了。”
朱由榔面對這個自己最大的支持者,推心置腹道:“可是在朕的心裡,他們一直在和韃子作戰,並沒有彌補的必要。”
李定國想了一會,決定繼續沉默,讓天子自己決定要不要趁機重新奪回四川明軍的控制權。良久之後,他反而提出了另一個反對意見。
“臣聽說陛下打算盡數釋放開遠俘虜的近十萬民夫,讓他們回昆明分地種田?”
“不是打算,他們已經在返回昆明的路上了,”朱由榔想了半天沒覺得有什麼不妥之處,“他們本來就是昆明一帶的百姓,而我們又需要這些人恢復生產。朕這樣做有什麼不對嗎?”
“陛下恕罪,臣確實覺得有些不妥當。”
見朱由榔一臉疑惑,李定國詳細解釋了其中的不妥之處。
在永昌府及滇南各府賣地分地時,獲取土地的不是當地百姓,就是跟隨天子逃難的子民,這些人在事急從權的情況下享受優待,拿到土地沒有問題。
而且當時朝廷危在旦夕,士兵們知道自己不奮戰就會被消滅,只能硬著頭皮打下去,沒辦法有其他怨言。
現在的情況則完全不同。
首先,雲南已經全境光復,清軍的威脅已經大幅降低。
其次,那些被俘虜的民夫嚴格來說都是清軍,至少也應該以輔兵來問罪。現在不追究他們的罪過已然很寬容,怎能反過來給予賞賜呢?
在明軍之中,很多士兵打了七八年、十幾年的仗,現在還是一個大頭兵,每月拿著一兩銀子的軍餉。
他們看著俘虜都拿到了土地,自己卻一無所獲,確實很難沒有抱怨。
特別是他們以後還要繼續上戰場拼命,捍衛那些被俘虜者享受到的優待,這其中心理落差就更大了。
朱由榔聽完這番話,發現李定國所說確實很有道理。
他還根據這個思路繼續深挖,想到全雲南幾十個州府的降官,現在依然還留在任上繼續當大爺。那些大頭兵也許覺得讀書人是高貴的,自己沒那個能力當官,沒辦法質疑朝廷的決定。
但是地是人人都可以種的,分給俘虜不分給士兵確實沒有道理。
總而言之,按照現在的利益分配模式,有點“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反革命”的意思。
“那晉王認為該怎麼辦才好?”
“臣以為,不如恢復當年舊例,以營莊代替賣地。那樣土地都歸朝廷所有,士兵們也就沒有怨言了。”
李定國所說的營莊是孫可望當年創立的制度,百姓在官方所有的土地上當佃戶,向朝廷繳納地租。
朱由榔沒有馬上做出回覆,但是答應重新考慮整個雲南的分地事宜。
回到營莊制度顯然是不行的,這個制度和衛所制度一樣,有權分配租佃的官吏會越來越趨向於利用權力鑽空子,時間長了,營莊肯定會變成和衛所一樣的腐朽的東西。
必須要找到一個兼顧激勵糧食生產,平衡各方利益的新模式。
幾天後,朱由榔重新召集了幾個高階將領議事,提出了一個新計劃。當他講完整個方案後,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陛下……陛下想裁軍?”白文選叫了起來,馬上提出抗議。
“不,不是裁軍,是讓老兵退役。我們在雲南計程車兵已經太多了,算上輔兵、各地駐防軍,有十五六萬,糧草和糧餉的負擔很大。如果不打算馬上進攻貴州的話,沒必要保留那麼多常備軍。”
“可是……我們還要光復兩京十三省。”
“我們完全可以在其他地方練新兵,不一定要從雲南帶兵過去。”
“新兵和老兵怎麼能一樣呢,戰鬥力差得太遠了。”白文選覺得陛下打了兩三年的仗了,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並不是讓所有老兵一起退役,而是讓他們分批退伍,同時不斷操練新計程車兵。”
朱由榔指出,從戰鬥力上來說,只要有足夠數量的老兵作為骨幹,帶上一些新兵問題不大。比如五成老兵,五成接受過訓練的新兵。
而且他認為一支部隊不能全部由老兵組成,那樣只要一次大敗就可能元氣大傷。
萬一不小心打成大潰敗,老兵在一次戰鬥中損失殆盡,後方肯定沒辦法馬上組織起一支有戰鬥力的部隊。這樣會導致後面一敗再敗,非常危險。
“退伍計程車兵不是完全離開,而是成為預備役。朕會給每個退伍計程車兵額外送十畝地,他們要在鄉里幫我們訓練後備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