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心有餘悸
鐵血殘明之南洋崛起txt下載 黑咖啡少糖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對於桂西南的招降工作,王三才比朱由榔還要樂觀一些。
順治在桂西南設立了分巡左江兵備道,衙門就在南寧城內,道臺也連夜逃跑了,開溜前沒來得及焚燬公函檔案。
王三才領著作戰參謀們查閱了官員名冊和來往公函,發現很多州府的中低階官員居然還是以前賀九義駐守廣西時的那一批。
當初這些州府就是慄養志靠嘴皮子勸降拿到手的,就兩三年時間,清廷能委派幾個道臺、知府、知縣去當正印官就不錯了,根本沒來得及全部更換佐貳官等中低階官員。
聽完王三才的彙報,朱由榔不知道該慶幸還是好笑,還真是城頭變幻大王旗啊。
這批官員仍然還要留用,除了提高勸降機率這個因素外,朱由榔根本沒有那麼多合格人才去替換這些反覆投降的官員。
進南寧城沒兩天就是永曆十四年除夕,朱由榔下令舉城歡慶,安撫滿城百姓彷徨的情緒。
“大過年的,總不至於殺人吧?”
懷著這樣的僥倖心理,南寧附近幾個縣的土司頭領、縣官藉著拜年的名義求見皇帝,打探他們即將面臨的命運。
朱由榔接見了這些人,好言嘉勉了一番。對於叛國之罪的問題,朱由榔慷慨地貫徹在徐聞時制定的政策。
覲見完皇帝之後,這些縣官都收到一大沓給士紳大戶的催繳稅款罰單。
縣官們一頭霧水,只好跑去問王三才,請教其中含義。王三才雖然是草莽武將,好歹在南寧駐守過,已經是他們唯一能找到的“熟人”了。
“王帥,陛下的意思……”
“國難當頭,大家都不容易啊。現在欽州軍情緊急,朝廷急缺錢糧打仗,大家回去讓富戶們把這兩年拖欠的稅銀都交一交吧。”
王三才學著朱由榔的語氣,給這些縣官分析了一通小懲大誡的道理。縣官們愣了一下,互相看了幾眼,感覺這似乎是交錢士紳死罪可免的意思。
一個縣官又戰戰兢兢地問:“那……頭髮……”
“有發為順民,無發為難民,陛下仁德,怎麼會因此為難大家呢?可是不繳稅……”
王三才伸出手,做了一個下切的手勢,一臉神秘莫測的表情:“懂了吧?”
縣官們都是人精,這麼明顯的暗示哪有看不明白的道理,連夜跑回各縣為明軍催繳糧餉。
……
自從四萬多清軍向欽州進軍,陳上川就一直派出水師騷擾合浦到欽州之間的官道。兩廣義軍神出鬼沒,讓清軍防不勝防,楊遇明頭疼不已。
清軍在除夕夜渡過欽江,楊遇明馬上派出偏師出兵小董鎮,企圖與南寧府的援兵取得聯絡,增加一條糧草補給的通道。
左江鎮和右翼鎮全軍覆沒,南寧府陷落的訊息很快傳到楊遇明的耳朵,令他震驚不已。
“老子連年都沒好好過,日夜趕路來欽州堵截,敢情還沒有明賊打得快啊?馬雄和全節那兩個廢物,一萬多精銳,還抵擋不住偽帝一兩天嗎?”
楊遇明圍堵明軍主力的戰略計劃瞬間失敗了一大半,氣得破口大罵。看著欽州城外密密麻麻的防禦工事,他憂心忡忡,不知道還要不要繼續打下去。
明軍消滅桂西南所有清軍,佔領南寧府城後,面對清軍的攻勢已經遊刃有餘。如果清軍執意繼續攻擊欽州,朱由榔可以從南寧殺個回馬槍,返回來救援。
所謂十則攻之,五則圍之。沒有了左江鎮和右翼鎮,雙方總兵力差距再度接近,是否能快速攻取欽州,楊遇明一點把握都沒有。
他秘密找到慄養志,向這位老戰友請教。
“慄兄,偽帝的部隊戰鬥力到底如何?”
“提督大人……”
“只有你我二人,慄兄就不要客氣了。大家都是一條戰壕裡拼殺出來的,過命的交情,咱們還是依舊以兄弟相稱吧,”楊遇明以兄弟情深的目光看著對方。
馬雄和全節是孔有德的舊部,楊遇明和慄養志是劉武元、祖大壽的舊部。顯然祖大壽派系比孔有德派系有節操得多,故意坑害隊友的傳統沒有那麼強烈。
慄養志沉思了一陣,決定對明軍的戰鬥力實話實說。已經在徐聞城下戰敗過一次了,如果在欽州城下再失敗,慄養志不知道自己的軍旅生涯還能不能繼續下去。
“偽帝的部隊,確實不太好打。”
慄養志給楊遇明詳細說了徐聞城下的戰鬥過程,包括進攻時受挫和被反擊時的狼狽。
想起徐聞城下的遭遇,慄養志心有餘悸,臉色也難看起來,接著道:“明軍火器數量非常多,幾乎每兩個人就有一把火銃,而且火銃的質量非常好。”
慄養志示意稍等,出帳吩咐了幾句,不一會帶回來一把交銃,交給楊遇明驗看。
“提督請看,這是慄某好不容易繳獲的一把火銃,偽帝的部隊都是用的這種武器。”
楊遇明接過把玩了一番,越看臉色越來越凝重。
“和永平那邊李定國部用的不太一樣,不過……質量似乎更好。”
李定國部用的幾乎都是緬銃,而朱由榔部用的幾乎都是交銃。安南和緬甸長期和西洋人交往,都非常重視火器的使用。
緬甸主要學習葡萄牙,而安南主要仿製荷蘭的樣式,相比之下還是安南的交銃更好一些。
“每兩個賊兵就有一把槍?”
“差不多,偽帝的火銃隊以五百人一個營,防守時列隊齊射,進攻時伴隨戰兵出擊,非常難防。”
楊遇明回憶了一下這兩天和明軍接觸性交戰的情形,兩廂印證,似乎慄養志的話所言不虛。
“欽州城,不好打了!”
楊遇明靠在椅子上,臉色露出痛苦的表情。走馬上任廣東提督一職短短兩個月時間,連一仗都還沒有打,他已感覺有些無奈。
朱由榔在雷州半島以西有水師優勢,兵力調動非常靈活。清軍空有強大兵力卻處處被掣肘,明軍主力攆不上,城池攻不下,糧道還時刻處於危險之中,楊遇明有種有力無處使的感覺。
“依慄兄之見……”
“馬上撤兵!”
慄養志斬釘截鐵地說出自己的心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