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撓了撓頭,嘿嘿一笑。
“好了!”
那中年人揮了揮手,道:“你去跟你父親說,少帥已經得救,現在就在桐州,如果他要看少帥,可以到西城武備街南三號院落。”
王青一臉懵逼:“這位公子是哪位?”
中年男子衝進了密林,一句話傳來:“山哥知道!”
陳軒道:“不知十三叔尊姓大名!”
“丁十三!”一道聲音響起。
三人重新返回商隊。
汪重樓走了過來,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軒叔,這可如何是好?你直接去官府,找到縣令,大不了讓他殺了金志,楊家很難插手!私下裡解決,楊家最多給點賠償!”
陳軒臉色冰冷:“如果心裡不痛快,那就發洩出來!”
“怎麼發洩?”
汪重樓眼中精光一閃:“軒叔可是有辦法了?”
陳軒大手一揮:“你們中的一部分,與我一同返回費倉,另一部分,與重樓回城裡!”
汪重樓愕然:“為何還要回去?”
陳軒冷冷道:“將楊家的老底都給我刨出來!”
汪重樓大吃一驚:“軒叔,雖然我不明白你想要什麼,但敢對楊家動手,那就是不共戴天之仇!”
陳軒嘴角勾起一絲嘲諷的弧度:“他已經派出殺手來追殺我,我又何必和他這麼好說話!”
這些權貴,還當他是鄉巴佬,好欺負嗎?
他們根本無法理解,這個世界上,什麼才是真正的強大!
汪重樓愕然:“既然如此,為何又要我返回城裡?”
陳軒將一份名單交給了對方,然後繼續吩咐道。
“你按照我說的做!”
“哦,還有這種操作!”
汪重樓聞言,也是一怔,旋即朝陳軒豎了個大拇指:“軒叔說得對,果然,你才是最邪惡的那個。”
……
第二天一早,楊家府邸。
楊碩手中捧著一盞清茶,聞了聞香氣,不由問道:“如何?”
“沒有訊息傳來!”
一旁的金志陪著笑臉說道:“三公子您就不用擔心了,這件事肯定能成。我找了十幾個人,都是身手了得,甚至還有一個是黑甲衛的,絕對不會有問題!”
“那就好。”
楊碩將手中的茶盞一放,嗤笑一聲,“區區一個鄉巴佬,也想與我們楊家為敵?只要我一根手指頭,他就會灰飛煙滅!”
“等那個鄉巴佬一死,老費莊的鹽就沒了銷路,到時候還不是得靠我們楊家?”
金志拍了個馬屁:“費莊裡的人,都會乖乖聽話。還有一種新的開鹽之法,也在你的手裡。到時候,汪家的鹽生意,就徹底泡湯了!公子真是一舉四得啊!”
“哈哈!”
楊碩哈哈大笑起來:“這對你來說也是什麼好事,只要那個鄉巴佬一死,我們就可以拿回鹽票和鹽引,到時候你們金家就可以繼續經營青州城的鹽生意了。”
金志露出討好的笑容:“多虧了三公子的提攜!”
兩人都是哈哈大笑。
“三公子,大事不妙!”
一個下人急匆匆跑了過來,臉色蒼白:“官差帶來了訊息,說金管事僱了十二名殺手,想要一名被抓,一名逃走,其中一名就是頭目,他一口咬定了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已經有了證據,要將金管事抓起來,還請三公子一同審問,說是三公子有嫌疑,要破門而入!”
楊碩身上的肥肉抖動了一下,那隻官窯青花瓷杯頓時“啪”的一聲,四分五裂!
金志臉色蒼白,一屁股坐在了那裡:“這不是真的,這是假的。我仔細看了看,這十一個人中,只有四個會武功,他一個人,怎麼可能打得過十一個身經百戰的殺手,其中一個還是從黑甲軍退役的!這怎麼可能?”
楊碩踢了他一腳,破口大罵:“廢物,說好的絕對安全的!區區一件事,就能讓你如此失態。如今官府出面,那就是鐵證如山,再也沒有翻盤的可能。”
“公子,求求您,您肯定有什麼好的方法,小的這些年為楊家鞠躬盡瘁,您可千萬要幫小的一把,不然小的肯定沒命了!”
金志一把抓住楊碩的大腿,哀求道。
楊碩眼睛一瞪,道:“你還是乖乖地回官府,不該說的話別說。楊家會好好照顧你兒子的,我會讓他給我兒當書童,讓你們金家延續下去。”
“……是!”
金志打了個寒戰道:“等我到了縣令那裡,我一定會解釋清楚,這也是我一時衝動,起了歹念買兇的緣故,與其他人無關。”
言下之意,就是在警告自己,若是在官府胡言亂語,自己的老婆孩子就得完蛋了。
很快!
縣令前來,將金志用鐵鏈捆住,押了下去,也不讓楊碩審問。
“姓陳的,想不到你的手下,居然還有如此厲害的人物!”
楊碩咬著牙道:“可那又如何,只是死了一隻狗罷了。等你們把鹽帶回來,我會好好收拾你們的!”
“三公子,大事不妙!”
就在這個時候,楊漠急匆匆的跑了過來,他額頭上全是汗水。
“什麼事?”楊碩蹙眉道。
楊漠道:“那十八個村莊說,如果我們不漲價,他們就不會賣。”
楊碩冷哼一聲:“就這麼一件事情,就這麼害怕?他們不賣我們的鹽巴,他們吃什麼,喝什麼,用什麼買柴火煤,給朝廷燒製鹽巴!以他們的財力,又能支撐多久?”
楊漠愁眉苦臉的說道:“本來是這麼回事,可是昨天晚上,那個姓陳的一晚上都沒有睡覺,他帶領人去了整個費倉城十八個莊子,每一個莊子都說他可以免息貸款,還說如果大家齊心協力,一定可以拿到八文的食鹽,甚至還先給了一部分銀子。有了老費莊甲頭的支援,不少人都相信了他的話,甲頭雖然不情願,但也說了,大家都要八文的鹽巴!”
“陳軒……”
楊碩嘶喝一聲。
他推開一張桌子,將桌子上的瓷片砸在地上,以示憤怒。
楊家之所以能壓得住灶戶,一是因為官吏,二是因為甲頭,三是因為灶戶窮。
現在有了陳軒,那些人都聯合了!
楊家人是絕對不會以八文一斤的價格來購買食鹽的。
但如果再加上四文,那楊家人每年的鹽錢,便要多出八萬四千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