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趙光義當政的年月裡,河州縣令黃大人的一夜遭遇成了街頭巷尾熱議的詭異謎案。那日清晨,黃知縣從睡夢中驚醒,赫然發現夫人面色如蠟,氣息奄奄,宛如風中殘燭,未幾便溘然而逝,死因不明,頓時在當地掀起了軒然大波。

黃知縣素來剛正不阿,卻因愛妻猝然離世而遭逢了一場飛來橫禍。夫人的孃家親屬悲憤難抑,一口咬定黃知縣嫌棄原配,竟狠心毒害結髮之妻,遂將其告至官府,欲討個公道。

仵作經細緻驗屍後得出結論:夫人並未遭受任何毒物侵害,且身體並無明顯病灶,死亡應屬非正常中的“正常”,即無明顯外因導致的猝死。這一結果雖使黃知縣免於罪名,卻也未能洗清他心中的陰霾。

儘管夫人已入土為安,其孃家親人始終無法釋懷,時不時地公開喊冤,令黃知縣如吞黃連般苦不堪言,百口莫辯,只能依賴那份權威的驗屍報告以證自身清白。

時光荏苒,半年過去,這樁奇案雖然依舊懸而未決,卻逐漸被歲月塵封,淡出人們的日常話題,成為一樁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未解懸案。

話說黃知縣正值四旬,正是人生仕途如日中天之際,卻因喪妻之痛而對每日鶯鶯燕燕的侍奉敬而遠之。坊間媒婆個個口若懸河,極力撮合他再續絃緣,然黃知縣心中對亡妻深感愧疚,一一婉拒了這些好意。

在這繁華落寞的縣衙一隅,住著一位孀居的鄭氏,她端莊賢淑,常以正直之姿助工於縣衙,久而久之贏得了黃知縣的讚賞。巧合的是,這位鄭寡婦的丈夫原是位鄉村郎中,在知縣夫人離奇去世前幾天不幸醉酒暴斃。黃知縣深知此刻若是牽扯上感情糾葛,難免引來非議,因此儘管心生憐惜之情,亦猶豫不決,不敢輕易提及婚娶之事。

某次,寡婦鄭氏在縣衙內幫忙操持廚務,黃知縣見狀實在過意不去,便捲起袖子上前搭手幫忙。誰知忙亂之中失了分寸,竟誤撞入鄭氏懷中,這一幕恰巧被身邊的衙役瞥見。鄭氏面露羞澀,雙頰飛紅,低聲道:“大人這一碰,叫妾身清白受損!”未料到,黃知縣也滿臉通紅,脫口而出:“本官願明媒正娶你!”

於是乎,這兩位同遭人間悲苦的男女,命運般的走到了一起,一時之間,這段看似天意所定的情緣,竟在當地傳為一段美談佳話,成就了一段讓人津津樂道的姻緣故事。

時光荏苒,黃知縣在河州任職三年期滿,即將赴他處履新。臨行前,他攜鄭氏來到原配夫人墳前,虔誠地上香燒紙,哀婉地訴說著離別後的思念與不捨,並寄語亡妻,願她在另一個世界安好,好人定有好報,早日輪迴轉世……

不料,就在黃知縣話音猶在空中迴盪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狂風驟起,疾勁的風沙瞬間瀰漫天地,令他雙目難睜,無法繼續眼前的祭奠儀式。無奈之下,黃知縣只能悻悻然離開這片寄託哀思之地,懷揣著滿腹鬱結踏上前往新任之地的漫漫旅程。這場詭譎的風暴,似乎在冥冥之中為他的離去增添了幾分神秘和懸念,也為這已漸趨平靜的生活又掀起了一陣波瀾。

歷經兩天疲憊的旅途,黃知縣體貼地體諒鄭氏一路顛簸之苦,決定在途經的一個小鎮上暫時歇息。他安排入住客棧,特意點了豐盛的飯菜以慰藉飢腸轆轆,打算好好休整一晚,養足精神以便明日繼續趕路。

夜幕降臨,黃知縣卻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於是借酒消愁,恍惚間走出了客棧,在熱鬧非凡的夜市中游蕩。此刻街頭巷尾人潮湧動,好不喧鬧。

突然間,一陣疾風驟起,街上行人紛紛躲避,而黃知縣反應不及,與一名女子迎面相撞。正待他要躬身致歉時,看清女子容貌的瞬間,猶如見鬼般驚恐萬分,失聲尖叫起來。

那名女子起初還帶著慍色,但當她抬起頭看清黃知縣的臉龐時,臉色陡然變得慘白,慌亂中扭捏著身影迅速沒入人群,幾個拐角之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不可能!”黃知縣心頭狂跳,“是她!絕對是她!”那個曾陪他度過數載光陰、如今已故去一年有餘的原配夫人楊氏。震驚之餘又夾雜著驚喜交加的情緒,黃知縣揉了揉眼睛,努力平復下久別重逢的激動心情,然而這匪夷所思的相遇讓他倍感困惑——死去的夫人怎會再現人間?難道真是鬼魂顯靈不成?!

恍若置身夢境的黃知縣,在街頭巷尾搜尋了一番,卻終究未能再覓得楊氏的身影。心緒低落的他無精打采地回到了客棧。此時,鄭氏正焦急地等待著他,見其歸來時面露驚惶,自言自語且舉止失常,不禁愈發擔憂,連忙詢問究竟發生了何事,為何如此魂不守舍。

黃知縣尚未從震驚中恢復過來,便將剛才在夜市與原配夫人楊氏猝然相逢的情景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鄭氏。鄭氏聽罷,難以置信,認為黃知縣可能是因過度思念亡妻而產生了幻覺,畢竟死去一年的人怎麼可能死而復生?她斷定這不過是黃知縣撞見了什麼類似楊氏的女子,產生了錯覺。

當黃知縣詳述兩人正面碰撞、楊氏見到他後那張驚恐萬狀的臉龐以及倉皇逃遁的情形時,他的堅決讓鄭氏也開始覺得此事非同尋常。鄭氏深知黃知縣為人誠實嚴謹,不會拿已故妻子的事來胡謅玩笑,因此,面對這樣的奇遇,她也不禁感到神奇萬分。

為求真相,鄭氏建議黃知縣次日再次前往街市尋找線索,以期解開這個猶如鬼魅般重現的謎團。

次日清晨,鄭氏陪伴著黃知縣從晨曦微露直至暮色四合,在鎮子的街頭巷尾來回奔波,走得兩腳生疼,卻始終未能再次遇見那疑似楊氏的女子。鄭氏安慰黃知縣,或許只是他因對亡妻舊情難忘而誤認他人。但黃知縣心中那份堅定未減,堅信昨夜所見絕非幻覺,其中定然藏有不為人知的秘密。他對鄭氏道:“若此事不能查明真相,我這心就像懸著一塊石頭落不了地。”

鄭氏聽罷,輕拍他的肩膀,調侃說:“你可別一心追查個究竟,結果發現是新人而非舊人,那時可別把我這個身邊人給忘了。”言語間,她爽朗地笑了起來,接著提議:“其實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回去把夫人的墳墓開啟一看便知分曉。”

黃知縣聽了這話,猶如醍醐灌頂,欣喜地道:“夫人真是智者一言,勝讀十年書啊!”

於是,兩人迅速收拾行裝,僱了一輛馬車,日夜兼程趕回原配夫人楊氏安葬之地。然而,當黃知縣將要掘墓驗屍的想法告知楊氏的孃家人時,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他們認為此舉是對死者的褻瀆,會引來禍端。但黃知縣心意已決,他懇請接任的新知縣協助,擇定了一個吉日進行開棺驗屍。

終於到了開棺之日,當眾人合力揭開棺蓋的一剎那,不僅黃知縣瞠目結舌,連楊氏的孃家人也如張飛穿針般瞪大了眼睛,嘴巴驚訝得無法閉合——棺槨內空無一物!

要知道,當初黃知縣親自監督,並有許多鄉親鄰里共同見證了楊氏下葬的過程,如今棺木中竟是一片空白,連一絲遺骸也不見蹤影。

此訊息一經傳出,如同野火燎原般在鄉里迅速擴散開來,黃知縣原配夫人楊氏復活還陽的事蹟被傳得神乎其神,彷彿一段得道成仙的傳奇故事,令人們嘖嘖稱奇、議論紛紛。

無論如何,黃知縣心頭的疑雲始終無法驅散,那個與他共度患難、情深意重的糟糠之妻楊氏,究竟遭遇了何種離奇變故?作為她的丈夫,他承受了多少不公和誤解。

心緒紛亂如麻的黃知縣下定決心,誓要揭開事情的真相。他馬不停蹄地帶著鄭氏連夜趕路,風塵僕僕地來到了那晚疑似遇到楊氏的小鎮。安頓好鄭氏後,黃知縣拜訪了當地知縣,巧的是對方也是同鄉,這讓他倍感親切。這位姓王的知縣以公正廉明著稱,被尊稱為“王青天”,素來樂於為民伸冤解困。

聽罷黃知縣的奇特經歷,王青天既表同情又饒有興趣,毫不猶豫地答應出手相助。喜出望外的黃知縣在王知縣的幫助下,繪製了一幅楊氏的肖像畫,並將其張貼於全城各處,發起了一場地毯式搜尋行動,很快就有了眉目。

原來,在兩年前,鎮上搬來了一位鄰縣神醫,此人擅長治療多種疑難雜症,名聲響徹四方,如同高山擂鼓般遠近聞名。同時,他還開設了一家藥店,生意紅火至極。

而這位神醫身邊有一位美貌夫人,常在藥店裡協助料理事務,深受當地人喜愛,她與神醫琴瑟和諧,恩愛非常,成為人們豔羨的物件……

王青天知曉其中內幕後,意味深長地瞥了黃知縣一眼,眼神彷彿在說:這種涉及個人隱私且可能有損官聲的案件,真的有必要繼續追查下去嗎?

黃知縣眼眶溼潤,心中悲苦:“夫人啊夫人,你為何如此對我?”內心的痛苦難以忍受,他向好友王青天懇切道:“勞煩王兄了,哪怕真相殘酷,我也寧願死個明白。”

王青天略作思索,慨然回應:“些許小事,何足掛齒!”隨後,他在黃知縣耳邊低語了幾句,話語中暗藏玄機,聽得黃知縣連連表示感激不盡。

次日,王青天升堂斷案,下令衙役將那神醫與楊氏一同押至公堂。他一瞧見神醫溫文爾雅、風度翩翩,而楊氏則是美豔動人,心中不禁暗想:若非牽涉到黃知縣的這樁離奇事端,兩人倒真似一對璧人。

隨著堂鼓三響,王青天沉聲道:“楊氏,你詐死復生,此番佈局可謂滴水不漏!如今面對本官,可知自己所犯罪責?”

“小,小女子……”面對審訊,楊氏一時語塞,驚惶失措,無法自圓其說。

神醫不明就裡,瞥見楊氏面露難色,急忙出言解圍:“大人,請聽在下辯解,我夫妻二人究竟犯有何罪,還望明察。”

王青天冷哼一聲,目光如炬:“好一個看似正直無私的神醫,竟敢拐帶他人之妻,還不快快如實招來?”

神醫尚欲狡辯之際,只見內室中走出一人,正是黃知縣本人。神醫頓時面色蒼白,慌忙跪倒在地,不敢抬頭。而楊氏,在看到曾經的夫君後,羞愧得無以復加,連連後退,口中支吾著:“你,你……”

未過多時,在鐵證面前,神醫和楊氏再也無法抵賴,他們不得不俯首認罪,一筆一劃地將自己的罪行悉數供述出來,從頭至尾,毫無隱瞞。

原來,那神醫借治病為由,暗中與黃知縣的夫人楊氏展開了一段禁忌之戀。兩人情感日深,竟到了彼此難以割捨的地步。然而,礙於楊氏的夫君乃一縣之尊,他們深知以身試法的嚴重後果,這使得這對陷入情網的男女飽受相思煎熬。

精通醫術的神醫為了擺脫困境,精心研製出一種假死藥,並策劃了一場天衣無縫的詐死計劃。他首先在異地製造了自己飲酒暴斃的假象,接著讓楊氏服用假死藥。待楊氏被安葬之後的那個夜晚,神醫悄悄掘墓救出楊氏,喂其服下解藥,隨後雙雙改頭換面逃至遠方重獲新生。

世人皆以為人死不可復生,因此這對“亡者”在外鄉以全新身份出現,無人懷疑其中蹊蹺,其設計之精巧實乃鬼斧神工。

就在這時,真相大白於世的黃知縣,在痛心之餘,將新娶的鄭氏喚至跟前,揭示了她前任丈夫——那位神醫是如何對待她的往事。

意想不到的是,鄭氏聽聞此事雖感震驚,卻異常通達,坦然對黃知縣道:“雖然他背棄了我,勾搭上了官人的原配,但正是如此變故,才讓我有幸遇到官人,如今有了一個更好的歸宿。”眾人聽聞無不咋舌,感嘆命運弄人:那神醫處心積慮得手黃知縣的夫人,可他的前妻卻又陰差陽錯地成為了黃知縣的新任妻子,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定數。

隨著案情水落石出,神醫和楊氏因罪被判流放。而另一邊,黃知縣與鄭氏互敬互愛,攜手共度幸福一生,真可謂善惡到頭終有報,世間真情不虛擲。

這場知縣老婆還陽案至此落幕,人們紛紛傳頌:好人終得好報,真愛不負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