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便是岳飛,抗金民將。
秦賊的名字呼之欲出,那便是秦檜。
秦檜(1090—1155年),字會之,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秦檜在南宋朝廷內屬於主和派,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
第二次拜相期間,他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止恢復;同時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是華夏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在拜相專權的十八年間,秦檜賣官鬻爵、開門納賄,向各級府衙索要珍寶,每年臘月生日時,各州縣送的壽禮達數十萬。
秦檜及其黨羽為了媚事敵國和一己私慾,大肆收刮民脂民膏,還不斷增加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導致人民生活重困、餓殍遍野,朝廷財政陷入全面窘困,“府庫無旬刀之儲”。
紹興和議的條款中包括:“不許以無罪去首相”!就是說,金國不準趙構罷免秦檜的職務,秦檜也因此在南宋做了十八年的宰相,所以首先秦檜是人家金國官方認證的宋朝漢奸。
秦檜本是靖康之恥的一名俘虜,這輩子基本上就報廢了。他卻不甘寂寞,屈膝變節在金朝找了個新主子,獲得了新生。秦檜在金朝只是個奴才,但他卻成功打回宋朝內部,做了一個明目張膽的間諜。
對於這種人,南宋本該毫不猶豫地將之推出斬首,但懷著私心又膽小怕事的趙構卻將他留了下來。當南宋武將在抗金事業上取得重大進展的時候,趙構的私心開始作祟。
為了控制武將,他寧願放棄大好的形勢和奪妻辱母的深仇大恨,開啟了金宋和談,而在鋪天蓋地的反對和辱罵聲中,趙構想到了用秦檜作替罪羊。
趙構一開始只是想利用秦檜,卻萬萬沒想到事成之後,竟拿秦檜沒辦法了。秦檜擁有金宋兩方的護身符,就連趙構也不敢動他,否則就會破壞金宋和平局面。
秦檜任宰相十八年,獨攬朝政,大興文字獄,排除異己,極力排斥主戰派的官員,壓制抗金輿論,篡改官史。還重定兩稅等稅額,又命令各地暗增民稅,很多百姓因為橫徵暴斂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秦檜對自己的老闆趙構更是不忠誠,靠著金國人的支援把持朝政,而且還兼任了宋朝的最高軍事長官,也就是樞密使,把軍事和朝政兩大權利,都牢牢的掌控在了自己手裡。
為了權力,所有擋他路的都被幹掉了,不止是主戰派,主和派照樣收拾,連何鑄這種投降派,只要不和他一條心也被收拾,同時也不止武將被收拾,大批文官士大夫都被他打壓。
最終秦檜在生前實現了獨相,晚年還完成了所有權臣的標誌性特徵——加九錫。
要不是秦檜死的早,沒準還真能幹出謀朝篡位的事。
一個文官都能混得快篡位了,這讓習慣打壓武將的趙宋王朝臉往哪放啊?
所以我們看到秦檜在獨相的這十多年,培植了很多自己的親信黨羽,連趙構都被慢慢架空了。
實際上,在秦檜死前,趙構對秦檜是又恨又怕的,因此秦檜一死趙構就高興的不得了,忍不住開心地說出了【朕今日始免得膝褲中帶匕首】,再也不用藏著匕首自衛了。
因此,從趙構這麼怕秦檜,秦檜有金國當後臺力挺來看,岳飛之死,非但不是秦檜是代趙構受過,很可能恰恰相反,趙構或許被秦檜擺了一道,才是真正的背鍋之人。
武穆之死,就是秦檜作為主謀,是他自作主張、先斬後奏,趙構膽小又無奈預設了而已,當然,這種說法並不免除趙構作為幫兇的責任。
之所以說趙構背黑鍋,因為這人吧,與其說是壞,倒不如說是慫,眾所周知,他因害怕金人導致了生理陽痿,這又造成了他的性格陽痿。
他不支援岳飛北伐,不是什麼怕二聖回來,也不是怕軍隊失控,就是他單純的膽小怕事,認為岳飛打不過金人。
紹興十年5月,金軍南侵。6月初岳飛開始北伐,並與張俊兩路配合,打了一系列勝仗。趙構覺得見好就收,把金人趕走就行了。於是,在6月中旬下令班師回朝,還派了個叫李若虛的文官,去把岳飛叫回來。
可當時,岳飛並不滿足於只是把金人趕走,沒有聽從撤退命令,勸回了李若虛,繼續北伐!
這下趙構毛了,不是氣岳飛抗命,而是怕岳飛戰敗,金人再殺回來怎麼辦?
所以,他立刻撤走了張俊,使得岳飛失去了側翼掩護。
他希望可以透過這種方式,逼岳飛回來。
可岳飛表示:沒了側翼,照打不誤!
趙構懵了。他覺得岳飛孤軍深入,這下絕對要涼!
於是急眼了,連下十二道金牌。為什麼是十二道金牌?
因為岳飛手下,有十二統制。這些退兵的金牌,是給這十二統制發的。
因為趙構知道,岳飛大機率會抗命,那麼幹脆繞過岳飛,給岳飛的手下發令,這樣就可以拽回岳家軍。
而這十二道金牌什麼時候發的?7月10日。岳飛啥時收到?
7月20日,也就是說,這些金牌在路上走了10天。
就是在這10天中,岳飛帶著他的岳家軍開起了外掛,在戰場上瘋狂輸出,打出了他生平的得意之作:郾城、潁昌大捷。
直到7月14日,金人徹底一敗塗地!
這時岳飛開始陸續給趙構上奏捷報。
但十二道金牌此時已在路上跑了4天了。
所以,趙構這期間,壓根不知道岳飛在前方居然打了這麼大的勝仗!
再之後,我們都知道了,岳飛在朱仙鎮大勝金軍,大軍即將進入開封時,十二道金牌到了。
因為這十二道金牌是直接發給北伐軍十二大統制的,這十二大統制,岳飛真正的親信不過就是四五個,其他大多是上面派來的,和岳飛其實沒有多少私誼。
所以,在手下統制都表示不打的情況下,岳飛根本沒有繼續抗命北伐的可能。
正是在這種無奈中,岳飛才會仰天長嘆:“十年之功,廢於一旦。社稷江山,難以中興。”因為是真特麼的憋屈啊!
但是!岳飛當初不是給趙構發了捷報嘛?
這個捷報現在總算被趙構收到了。這個時候,趙構才意識到,敢情岳飛是真能打啊!
他精神大振,表示劉錡、楊沂中、韓世忠,你們都給朕上,配合岳飛,把金人通通給我弄死!
趙構立即發了詔書,表示讓岳飛可以自己審料戰況,自行決定進退。
後來還覺得不夠,又發詔書表示已經派楊沂中、韓世忠去幫你了——飛哥啊,我今天才知道你這麼牛逼,接下來就看你的表演了!
可惜,這個時候岳飛已經班師了,岳家軍各大統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
戰機已逝,黃花菜,早他麼涼了!所以,岳飛北伐的失敗,純粹是資訊差惹的禍,以及趙構本人確實太慫,對戰局過於悲觀了。
有人說,那難道就不能再命令他開回去?不能了,類似於你作文都快寫完了突然給你撕碎了,然後讓你重寫!
岳飛打仗是神,但他不是神啊,之前能打成那樣,本來就是超常發揮了,而且撤兵時,軍隊的狀態是“軍士應時皆南鄉,旗靡轍亂”此時岳飛已經無力組織軍隊再打回去了。
好了,現在明白趙構是個什麼樣的人了?
他就是個沒有主見,“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膽小鬼。
這樣的一個人,如果沒有秦檜鼓動,會去主動殺岳飛嗎?
肯定不會。他還要留著岳飛幫他抵抗金人呢!
所以,當金人表示,必殺飛,始可和的時候,趙構立馬會想到,你們這麼害怕岳飛,那麼我還殺了岳飛,是不是當我傻?
岳飛一案,從頭到尾,都是秦檜在煽動趙構殺岳飛。
而趙構的態度,始終搖擺不定,說不準他一個想不開,就把岳飛給赦免了呢?
要知道,一開始,秦檜要收拾的人,並不是岳飛,而是韓世忠。可韓世忠跑去向趙構哭訴了一番,趙構立馬心軟,就把韓世忠給放過了。
有這個前科在,可以說,在當時滿朝文武都試圖營救岳飛的大前提下,沒有主見的趙構,說不定真的會下詔赦免岳飛。
所以,真正害死岳飛的責任人,就是秦檜,而不是那個慫貨趙構。
岳飛在民間的名聲太好了,深得民心,沒有人敢明著去對付岳飛。
殺岳飛就等於是跟全體百姓過不去,容易引起很強烈的社會輿論,造成社會混亂,因此當時趙構並不敢輕易地把岳飛怎麼樣。
岳飛案的案卷是十二月二十九日進刑部大理寺的,而岳飛卻在同一天遭到了殺害。按當時的審判程式,不可能剛下獄,當天就下詔處決的。
這個時間點特別詭異,因為馬上就要過年了,按照宋的慣例,過年後一般都會大赦天下。
史料記載,高宗的聖旨是在岳飛遇害以後下達的,也就是說,秦檜在殺害岳飛之後才上奏高宗的。
《宋史•刑法志》還說:名曰詔獄,實非詔旨也。”
也就是說,秦檜當權之時,“名曰詔獄,實非詔旨”實是常態,岳飛案也是名為詔獄,但實際上“初無有旨也”——這話是岳飛孫子岳珂說的,就是岳飛被殺當時根本沒有下聖旨。
因此完全可能,秦檜極其擔心趙構藉著大赦,赦免了岳飛,於是他玩了個先斬後奏,生米給他做成熟飯了。
秦檜之所以這麼著急要處死岳飛,就是怕皇帝頂不住全國的輿論壓力,讓岳飛有喘息的機會。
所以,為何秦檜最招人恨?別人當奸臣,多半是為了榮華富貴撈取好處,雖然可恨但對囯家民族傷害不太大。
別人當漢奸,多半是在國難當頭,對國家實力和前途命運完全悲觀失望,例如汪精衛是覺得華夏打不過腳盆子,而跑去當漢奸。
而秦檜則相反,他是在抗金形勢一片大好,收復中原在望之際,耍陰招下絆子整死了岳飛,把快要到手的勝利果實給葬送了。
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行為,更加讓人悲憤和惋惜,也成就了他這千古第一奸臣的罵名,一點也不冤!人們不罵他罵誰呢?!!
看到博美前世是秦檜,原先還有些同情,現在只能呵呵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