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夏王朝,天魔、道祖、佛陀、儒聖四位大宗師相繼參悟軒轅武經證道,成為繼軒轅黃帝之後的四大金丹聖人,無上大宗師。

天魔、道祖、佛陀、儒聖,開創瞭如今的儒釋道魔四大道統。

天魔乃是自稱。

道祖、佛陀、儒聖,皆是後輩對三位聖人的尊稱,實則三位聖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只是同天魔一般,四大道統均不準直呼祖師姓名。

要知道,四大道統從夏王朝開始,足足統治了天下上千年,四位金丹祖師也被奉為聖人。

自三皇時代,萬民慢慢開化。

到了四聖時代,武道大興,修煉者越來越多,徹底替代了煉氣士的洞府傳承,變成了現在的宗門傳承。

再之後,一直到神獄大帝晉階金丹境界,才有新聖人出,一力鎮壓天下三百載。

武道,因軒轅黃帝著軒轅武經而得名,實則乃是傳承自天皇的人皇大道。

而儒釋道魔四門,才算是武道的真正開創者,取代了原本的仙人傳承。

人皇大道,也是具有人性的道,為人族之皇,護部族安全,身為天人,心中卻有部落黎民。

魔道就是最貼近人皇大道的武道,以人之七情六慾入道。

而道門、佛門,則是繼承煉氣士的仙道,去人性之七情六慾,成就無慾無求的無情之道。

儒門則是入世之道,行教化之功,也是人皇大道中的教化萬民的道。

所以,天道是主動吞噬了軒轅黃帝的武道金丹,而四聖則是以身合道。

天道吞噬了軒轅黃帝的武道金丹,已然算是補全。

四聖合道也不過是錦上添花,為的是大道永存。

四聖傳下四大道統,也就是魔門六宗、道門三清道統、佛門四宗、儒門四位亞聖,是由四聖親傳弟子建立。

這十七大宗門就是最早的宗門,傳承至今已經有兩千八百多年。

也就是這之後,天魔六宗就開始介入王朝更替,於夏桀一朝覆滅大夏,扶持商湯登上王位,以商取代夏。

大商,則是第二個王朝。

十七大宗門統御天下足有上千年,相互之間因道統之爭,紛爭不斷。

大商覆滅,大周崛起。

夏朝國君稱後,夏王啟實際稱夏後啟。

商稱帝,帝辛,就是殷紂王。

稱王是周朝的習慣,周天子稱周文王、周武王。

周王朝後期,春秋時期,魔門神獄大帝晉階金丹境界,後又有雷霆大帝受到神獄大帝青睞,晉階金丹境界。

這是四聖之後的第六、第七位金丹聖人,此時距離四聖時代,已然又過去了上千年。

三皇觀也是在此時立派,當時可說是大逆不道。

當初太乙真人自創太乙真經,就讓大師兄廣成子心生不悅,最後憤而離開玉虛宮,在崆峒山另立山門,傳承正統玉清道元始真經。

太清道,要追回無極真人的武功,卻驚破無數人眼睛,太清道太上長老被無極真人擊敗。

太清道可是道門三清道統之首。

與天魔宗並稱當世第一。

就是神獄大帝聽聞,都去了一趟老君山。

無極真人也接了神獄大帝一掌。

所以,無極真人後來被譽為金丹境界之下第一人,只是這個名頭讓三皇觀更是成為眾矢之的,玉清道和上清道也都對三皇觀頗有不滿。

只是三皇觀實力強橫,也無人敢於招惹。

至於正一教,東漢才創立,已然又是八百年後了。

太一教、媧皇宮,則是在晉朝,由太一道君和媧皇建立。

武當山紫霄宮、華山派更是前朝才立派,底蘊更是差了許多。

這也是正一教排名在紫霄宮之上的原因。

這裡也有媧皇宮霸道慣了,五大弟子也沒有將正一教看在眼裡有關。

“溫良仙子長孫晴柔,願領教正一教絕學。”

長孫晴柔也衝東看臺一抱拳。

果然不出邵英傑所料,見長孫晴柔登擂,張宇鯤一攔邵英傑,率先上了擂臺。

“長孫仙子,戮魔劍張宇鯤願與仙子比試一二。”

張宇鯤年不過二十有八,相貌堂堂,英俊瀟灑,一身道裝之下,更有超凡脫俗的魅力。

只可惜長孫晴柔在瑤池金母身邊長大,對男人是少有好感,又有陳妃蓉前車之鑑,加上白玉真的保護,長孫晴柔是一點兒沒有生出情意。

所謂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天下間,唯情字最是難懂。

強如燕驚神、王玄輔,也陷於情關。

年輕一代,練通天三大弟子,“魔高一尺”高寵、“混世魔王”薛嶽、“天外邪魔”楊飛,冠絕魔門,也逃不過情關之厄。

“請。”

長孫晴柔語氣溫和,聲音如仙音縹緲,讓人神往。

“請。”

張宇鯤心神俱醉之下道。

長孫晴柔抽出月華寶劍,一劍刺出。

一劍刺來,張宇鯤好似看到仙女下凡,飄飄乎欲仙。

張宇鯤可不是錯看。

長孫晴柔修煉的乃是太陰劍訣化出的閉月羞光劍。

此劍法與百花宮閉月羞花劍法不過是一字之差,但卻比閉月羞花劍法高了不止一籌。

閉月羞光,說的是此劍一出,如天仙下凡,其美豔,連月光也要躲避,羞於見人。

周圍觀擂之人看的更是目瞪口呆。

張宇鯤雖傾心於長孫晴柔,但絕不是金玉其外之人。

五雷玄鐵劍出鞘,天雷劍法的雷光西墜一劍刺出,正接下這一記閉月羞光劍。

二人硬撼一招,“嗡”的一聲,好似鐘鳴。

也就是二人手持都是以精鐵打造的神兵利器,要不然這一劍,兵器就得損毀。

底下觀眾一看,好啊,一上來就打出了真火,以為張宇鯤是要為正一教奪回一城。

也有人斥責張宇鯤不知憐香惜玉。

卻不知張宇鯤怎麼會下辣手傷心上人。

但張宇鯤也不會讓的太多。

追求女人,絕不是一味讓步就是正確。

張宇鯤抖劍繼續出手,劍式重拙,勢大力沉,以力破敵。

這就是天雷劍法的神意。

只是天雷劍法立意高遠,對內力的要求極高,年輕的時候內力不夠雄厚,實則難以徹底發揮天雷劍法的長處。

對內力消耗也是巨大。

長孫晴柔身形變換,無數劍光交織,虛實相間,真正的劍身本體蘊藏其間,阻擋玄鐵劍,也暗藏殺招。

張宇鯤不住的緩緩刺出一劍又一劍,似緩實疾,那閉月羞光劍所化劍光一觸及玄鐵劍身,立如泡影。

也有劍光是實體,刺在劍身發出清脆的嗡鳴。

長孫晴柔久攻之下不見功,陡然身形一變,化作六道身影圍住張宇鯤,好似身外化身一般。

這是身法達到極致之後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