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季大俠出手相助,唐瑀銘刻肺腑,不敢或忘。”

唐瑀一擒住了最後一個賊人,心下大松,趕忙上前謝過季良辰。

此時藥力已然被他的內力化解的七七八八了,要說這道士的神仙倒確實霸道,要不唐瑀已然是超一流境界,又身負北斗七星劍經的無上真氣,恐怕也得著了道,也難怪四人有膽量敢太歲頭上動土。

“唐公子客氣了,季某慚愧,可沒幫上什麼忙。”

“季大俠太過謙了,要不是季大俠趕至震懾了四賊,再過片刻,我恐怕就要藥力發作,喪命四賊之手。”

唐瑀怕的是到時不僅自己難以身免,屋內的三位更是難逃賊人之手,一想到後果,唐瑀對季良辰更是感激不盡。

“季大俠先請幫我看住這和尚,我先解救我的同伴。”

“好,唐公子放心。”

唐瑀先以掌力震開門栓,進了獨孤鳳的房間,裡面住著獨孤鳳和她的貼身侍女。

唐瑀以掌力將獨孤鳳體內的藥力化去一些,獨孤鳳就醒轉了過來。

寺院裡發生的一切,都在万俟羽修的掌握之中。包括在道左遇到三賊,唐瑀沒太注意,万俟羽修卻是聽在耳中,因為三人都是一流高手,在其他看熱鬧的人群中,無異於是螞蟻裡站了三隻螃蟹一般的惹眼。

三賊人在後殿慫恿智方,也被万俟羽修聽在耳中,包括季良辰從後山而來,俱在他的耳中,所以他並沒有出手,仍是坐在寺外旁觀,沒想到這次領了大山主的保鏢任務,這一路上是一點兒也不寂寞,這四個年輕人簡直是招禍的很,万俟羽修也樂的看看熱鬧。

三賊人色膽包天,見色起意,從官道之時就生了賊心,三個人倒是心意相通,相互使個眼色,就明白了各自的心意,本來三人是剛從竹山禪院離開,奔南郭城方向而去,一起了算計反而是又往回走。

唐瑀七人跟柳搖枝、賈富等人同行,他們其實就在這一行人前邊,假裝是往前走。三人就走在唐瑀等人前方不遠,跟唐瑀七人、柳搖枝、“雙雁刀”賈富春等人相隔也不過百多丈距離,一聽到唐瑀報了目的地,三人相互對視一眼,知道機會難得,暗中以傳音秘術敲定,再回竹山禪院,要拉智方下水。

獨孤鳳、洪綵衣、南飛雁三女被唐瑀救醒瞭解了前因後果,才知道是何等兇險,多虧了有唐瑀隨行保護。

待到三女隨著唐瑀出來各報姓名,謝過季良辰的救命之恩,季良辰才知道這三人為何如此膽大包天,敢無視朝廷律法要知道自神武陛下始,對於作奸犯科之徒是絕不姑息的,尤其是自合歡宗之事後,對於淫威那是要斬首示眾的。

季良辰早已經施展點穴截脈之法給智方止了血,不過也沒給包紮,反正死不了就行,等著官府來人,還得要他的口供。

“和尚,我來問你,你們四人都是什麼些什麼人,敢用迷藥暗算我等。”唐瑀問道。

“貧僧智方,我的師兄乃是九華山三世僧珍寶和尚,我師父,人稱地獄不空,法號殺生的便是。

那和尚是我的師弟花和尚智圓,書生叫七心秀士陸間月,是儒門錦繡文章賀明楨的徒弟,老道叫毒手鷹道呂放,他的師父是五毒道人李神通。

老衲年輕時跟我師弟做過幾檔子斷道劫財的錯事,這些年來,老衲是一直心中不安,常伴青燈古佛,以贖己罪。

我師弟三人本來前幾天路過我的竹山禪院盤桓了幾日,沒想到昨天三人去而復返,還以舊事要挾老衲出手暗害四位少俠,罪過罪過。”

“九華山,地藏寺,好大的名頭,三世僧、地獄不空好大的威風,智方,你以為我七星觀會懼怕你九華山不成,今日之事,慢說你九華山,就是儒門,我七星觀也放之不過。”

“哼,就算朝廷收繳了你們佛門的稅錢,也不是你二人斷道劫財的理由。”

唐瑀心道,想用師門嚇唬我唐瑀,和尚你是妄想,我七星觀可不是泥捏的,敢向我們幾人出手,就是殺生和尚來了,也得給我七星觀一個交代。

“地獄不空”殺生乃是天人境高手,唐瑀自然招惹不起,可七星觀卻也是殺生招惹不起的。

“錦繡文章”賀明楨是儒門的當世大儒,武功也在先天大圓滿境界,麻煩的還不是賀明楨,麻煩的是他的師父,“錦繡鴻儒”蘇登枝,這又是一位天人境高手。

“不過,就算如此,我也要求得師祖出面,請宗主出手,不然我唐瑀還有何面目再見獨孤仙子。”

唐瑀心中暗暗打算著。

唐瑀的師父乃是“九地閻羅”薛季塵,師祖“破軍星君”武憲章。

而七星觀觀主正是武憲章的師兄,“武曲星君”顧霄雲,所以論起勢力,唐瑀一點兒也不畏懼。

至於五毒道人李神通,一介散修,先天罡氣境界的修為,唐瑀只要晉階先天境界,自己就能讓李神通認罪受罰。

“季大俠,還得勞煩您跑一趟,我在這禪院守著,您來一趟歧州城,將情況秉明知府大人,請他派人前來。”

“唐公子,客氣了,季某義不容辭,我這就出發。”

季良辰趕赴歧州府城前去報案,唐瑀七人在竹林禪院等待官府來人,洪綵衣還不解氣,帶著獨孤鳳、南飛雁,加三位侍女,將寺廟內外查了遍,寺裡的和尚也被幾人拿住,點了穴道。

歧州知府胡惟庸得了季良辰的報案,出了命案,又事關七星觀,不敢有絲毫怠慢,派出總捕頭“草上飛仙”唐林聲帶了四名捕頭、八名捕快,還有二十位差役一同前來。

知府衙門的捕頭、捕快多是三流門派出身,輕功自然不差,這裡離歧州府雖然不近,但府衙的人尚不到午時,就已然趕到竹林禪院,季良辰自然也跟著一道而來。

武林中,宗門實際最早指的是儒釋道魔四大道統之下的各大宗門。

武朝建立,十一世家、十大門派、五大劍派受神武皇帝封賜,才一同與各大宗門一起被譽為八十八家宗門,共治天下。

十一世家、十大門派、五大劍派,也就是如今的一流宗門。

至於原本的各大宗門則被稱為超一流宗門。

至於二流宗門、三流宗門,這屬於往臉上貼金的叫法,二流勢力,只能稱作門派、家族,不能稱宗門。

武朝只有那八十八家,可以稱作宗門。

武林中人也沒人敢稱呼二三流為宗門,一般江湖中人不知所以,將這些勢力稱作宗門的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