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王繼所言,万俟羽修自然是知道一些,即使是魔門弟子,也是武朝子民。

武朝建立三百多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讓許多人忘記了武朝實則是神武皇帝覆滅數國而成。

時值大宋年間,大宋朝廷也只得半壁江山。

大遼、西夏、吐蕃、回鶻、于闐、大理、斡朗改、喀喇汗國在各大宗門的支援下,各據一方。

尤其大遼兵強馬壯。

大宋朝自趙匡胤得到儒門支援建立,儒門勢力大漲,大宗師輩出,朝廷幾次出手鎮壓黑道勢力。

神武皇帝就是出自黑道,是當時十大魁首之一的太皇宮掌門李逐硯的大弟子。

當時,天下皆受儒釋道魔四門背後掌控,大遼、西夏、回鶻、于闐背後有魔門支援。

吐蕃、大理、斡朗改、喀喇汗國背後是佛門的支援。

儒門則是大宋的依仗,但儒門宗師也有不少投入其它勢力,成為朝臣或者重要的幕僚。

道門分清修派和入世派,入世派也是在各國都有自己扶持的勢力,以及支援的皇子。

儒門、佛門、魔門的地盤裡,也都有其它宗門的棋子。

天下局勢因為儒釋道魔四門的背後操縱,是錯綜複雜,戰亂不斷。

太皇宮作為黑道勢力,一直是儒門打壓的物件。

加上上任門主受傷隕落,其它黑道勢力都在覬覦太皇宮的十大黑道魁首的位置,太皇宮是風雲飄搖。

直到神武皇帝武功大成,太皇宮才逆勢而起,成為黑道十大勢力當之無愧的魁首,神武皇帝也成為黑道第一高手。

神武皇帝此後二十年間,一直於太皇宮後山參悟金丹大道,並以太皇宮外門大總管的身份坐鎮太皇宮。

直至慶曆五年,神武皇帝出關,接連拜訪了天魔宗、神獄山、雷霆世家、太清宮、彌羅宮、靈寶宗、太乙道門、三皇觀、白雲觀九大宗門。

離開九大宗門後,神武皇帝並未迴轉太皇宮,而是直接來到了東京汴梁城,逼迫趙禎退位。

佛門、儒門,以及支援大宋的道門高手齊至汴梁城,而道門五大宗門沒有一人參戰。

汴梁一戰,神武皇帝十息之內,掌斃兩大結丹期高手與九大渡劫期高手,之後在汴京城直接顯露出了他金丹境的實力,一時之間天下俯首。

與此同時,天魔宗主與神獄山主,分赴大遼、西夏、吐蕃,斃殺三國皇帝,坐鎮三國。

魔門十九宗精銳盡出,加上神武陛下麾下的黑道勢力,直接接管了宋、遼、吐蕃、西夏四國,之後更是橫掃六合,定鼎天下。

神武皇帝在汴京城登基,立武朝,年號神武。

下旨意令天下勢力刻日歸附。

道門二十宗門盡數歸附,派出弟子進駐州府,白道勢力、佛門、儒門,包括有道門不願歸附的,但有反抗者,被盡數擊殺。

神武皇帝下旨,朝廷與各大宗門共治天下,魔門十九宗、道門二十宗門、佛門十七宗門、儒門的天人境高手皆受皇封為王,皇室立有太子,諸皇子皆不為王。

如今三百多年過去了,儒釋道魔四門,已經成了武朝的基石。

早已經不是曾經的那鎮壓天下,攪動風雲的四大教派了,都是被朝廷拔去了爪牙的老虎。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朝廷律法公正嚴明,讓所有人不敢觸犯。

現在的四大宗門早已經變為了道統之爭,利益之爭,理念之爭。

或者說,麵皮之爭。

看的是,誰的治民策略更加好,比稅收、比民風、比弟子、比誰培養的天人境高手多。

要知道,武朝之前正魔對立,相互之間的搏殺,令得無數優秀弟子,根本連成長起來的機會也沒有。

越是天才的弟子,越是各方必殺的目標,即使是有天人境高手坐鎮,宗門弟子隕落的也是不計其數。

唯有陽神修士坐鎮的宗門才能安寧。

尤其是魔門,精擅陰謀詭計,行事陰險狡詐,截殺了無數儒釋道三門的年輕高手,才讓當年的正魔對抗變得異常激烈。

況且,不僅是宗門弟子,就是三花聚頂境、陰神境,隕落的也不在少數,也只有渡劫期高手才能有一絲自保之力。

神武皇帝也是正感於此,才行霹靂手段,懾服四教,讓修士可以靜心修煉,免於刀兵之禍。

武朝建立之後,沒有了血雨腥風,各大宗門弟子成長變得緩慢許多,心境修為自然也比不上在弱肉強食的環境中生存的前輩。

但宗門勢力比以前大了,所轄的地盤大了,能招收的弟子就多了,好苗子就多了,培養出天人境高手的機率也就更大了。

加上有朝廷和各大宗門天人境高手坐鎮,沒人能翻起風浪,只能都在朝廷律法的範疇內騰挪。

任何有機會晉階天人境的好苗子都受到朝廷律法的庇護。

最大限度的保障了各大宗門的利益,尤其是一流宗門的利益,從而穩定了整個武林。

若能晉階天人境,就能成為武朝異姓王,替朝廷牧守一方。

武朝不僅囊括將九州之地,神武皇帝定鼎之後,先後派遣朝廷兵馬,陸續將高麗國、東瀛國、交織等國收入版圖。

武朝的疆域版圖,比之宋,十倍有過之。

神武皇帝在位的六十年,更是將神州大地之外的冰州、雪州、炎州、林州、寒州、沃州、沙州七大州,納入武朝管轄。

三百多年間,已然有無數武朝子民被遷至海外大州。

天人境高手能御空飛行,早就知道天地乃是一顆大球。

除九州所在的這方神州大地,在大洋之外,尚有七處大州。

神武皇帝有旨意,皇子不入天人不得封王,但卻可以在神州之外開疆拓土。

凡願入主神州之外的各州建立城池的皇子,皆敕封為國公,為諸侯國,麾下武將有功者可為侯爵。

自朝廷下旨與各大宗門共治天下,武朝的軍隊也沒了用武之地。

各大宗門就是維護各州府最強力的軍隊,還不用朝廷花費一兩銀子。

朝廷讓出四成的稅收看似吃了虧,卻又不用養大量的兵馬,實則是賺了。

這些年,歷朝皇子出鎮各州,皆攜帶一支武朝的軍隊而出。

開疆拓土,建立諸侯國。

除了開疆拓土的軍費由朝廷的出,之後鎮守自己疆域的花費,均由各皇子自己出,朝廷是不管的。

這些疆域自然屬於武朝,每年更是有無數諸侯國的礦產、資源運至神州進行貿易。

自文安皇帝開始,武朝只保留了鎮守州府的兵馬府,與邊關重鎮的城防兵馬。

就是這些兵馬也只是負責治安巡邏,維護貿易往來秩序。

因為有各大宗門鎮守,天下已經沒有了叛亂,自然也沒有了兩國之間的征伐。

若非神武皇帝橫掃六合,各大宗門恐怕還在繼續他們玩了兩千五百多年的,以眾生為棋子的殺戮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