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伯擺擺手沒有沒有,這也是你告訴我怎麼做要不然的話我也不會。

牛伯後面又做了兩個,有三個機器一起脫,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把所有的棉花都給脫了出來。

山他們也出去好幾天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琴姨在一邊脫著棉花一邊說著。

或許人是不經唸的,琴姨還沒說完多久呢,外面就傳來了熱鬧的聲音,走出去看看。

果然是山他們回來了,看來那邊的粉果也是大豐收,只見他們十來個人一起去的。

揹簍上面全部都裝滿了,幾臺板車上面也是推著滿車的回來。

看到了這麼多的食物給拉回來,部落裡的人都高興地歡呼著笑著。

陸曉琴回到竹屋看著脫出來的棉花,有了棉花可是沒有布,也沒有辦法做衣服。

想要織布就得要先把棉線給紡出來,想要把棉花給紡成棉線就要先把這去了籽的木棉給彈松。

這彈弓倒是好辦,可以直接用竹片來做弓身,之前的鹿筋都給留了出來,可以拿來做弓弦。

把做彈弓的方法和巖伯說了一下,陸曉琴和阿木就又去找牛伯,研究紡車去了。

在古代有一種叫手搖紡車,它主要的機構,木架,錠子,繩輪和手柄四部分。

木架是紡車的主體,需要選用結實的木材製作,以保證紡車的穩定性和耐用性。

錠子是紡車的核心部件,通常由金屬或硬木製成,用來支撐和旋轉紗線。

繩輪則是紡車的重要配件,透過繩子和手柄相連,轉動手柄就可以驅動繩輪旋轉,從而帶動錠子旋轉,將紗線紡成細線。

陸曉琴在地上給他們畫出了手搖紡車的樣子,一邊給他們講解說。

阿木和牛伯開始動手製作紡車。他們首先挑選了一根粗大的杉木作為木架,將其削平、製成一個穩固的底座。

接著,他們在底座上安裝了一個竹錠子,錠子上方固定了一個小巧的繩輪。

最後,他們在底座的一側安裝了一個長的手柄,手柄的末端連線著繩輪,使得轉動手柄就可以驅動繩輪旋轉。

(繩子用的是獸皮繩,紡車的資料百度。)

巖伯的彈弓也早就做好了,陸曉琴把兩張竹蓆鋪在地上,把去籽的木棉給倒在席子上。

拿一根竹竿綁在後腰上,把竹竿上面的繩子綁著彈弓,拿起彈花錘敲打著弓弦。

隨著敲打,“弓弦發出蹦蹦蹦……”,的有節奏的聲音。

伴隨著一聲聲的弦響一片片的棉絮給蓬鬆起來,烏他們看著都覺得很有趣。

陸曉琴彈了一會就不行了,這個活不是一般的累人一點都不比燒磚燒瓦輕鬆。

直接把彈弓讓給了,在一邊興奮的躍躍欲試的烏他們來彈。

就是現在還沒有棉線,要不然的話可以一邊彈一邊壓直接給彈一床棉被出來都行。

不過現在的棉花也是還有點少彈棉花的話就沒有布做衣服。

陸曉琴把彈好的棉花,搓成一根根比拇指粗的“捻子”。

用手拉出一點線頭出來,繞在錠子下部纏線處,右手用搖把轉動車輪,左手拿棉捻子。

在錠子轉動的同時,持捻子直移向後,錠子不斷從捻子中抽出棉纖維並緊合成線。

剛開始的時候還不怎麼會用,所以紡著紡著還會斷線。

用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才紡好一錠線,一錠大概是一兩左右。

這活可真不好乾,這還僅僅是紡線呢,怪不得在古時候的人一塊布那麼的重要。

真的是深深的理解了那一句話,“新三年舊三年封封補補又三年”。

因為想要得到一塊布,在沒有機器的年代真是不容易。

這紡車做了五臺,阿木幫陸曉琴搬了一臺回去,就放在那火炕上。

這幾天還可以出去採集就上半天去採集,下半天就回來紡線。

主要是紡線要坐在那裡一個手拿好棉捻子就不能動,短時間還行長時間太累人了。

有了棉線,這還得要積布,而想要把棉線積成布,還需要積布機,太複雜的她也不會弄。

只好弄那平布積法,用竹子做一個一米高的長一米二寬50米的框架,在兩頭竹子上打孔,把竹籤給插進去。

把棉線從第一個竹籤纏繞上拉到另一頭的竹籤,然後轉第二根竹籤拉回來一直把這兩排竹籤拉滿。

就會成為經線,(即直線)手上拿一把梭子,沿緯線(橫向)到經線(縱向)的角度穿過這些經線。

如此反覆就可得到一張一米多長左右的布,這樣子的話會簡單一點。

但是它有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沒辦法積出一整匹的布來。

不管是做衣服,還是做被罩,都得要用布拼接才可以。

正常的織布機她也只是知道過大概,只能讓他們根據這一個簡單的積布機。

然後跟她說出來的那些資料慢慢的研究去了,什麼時候研究出來什麼時候換。

後面這幾天也有又找到了十幾棵木棉樹,陸曉琴分到處理好的棉花,應該有個三四十斤左右。

這些棉花夠做兩床十斤重的棉被,剩下的再做幾套棉衣,完全足夠了,就是這是個大工程,要慢慢來。

今天她終於有了足夠的線織了一米布了就這一點點布,用了她二三天的時間。

這兩天下了雨,天氣已經在變涼每一天的溫度都在下降。

前兩天叫阿木又給她打磨了一根小一點的骨針,今天打算做兩個月事帶。

把棉布給裁成小塊縫製成內褲的樣子,只不過這個是用繩子兩邊綁的。

在褲襠那裡是縫的雙層布可以塞棉花進去,一共縫了五條。

如果她的身體也是接受這個世界的規則,一次就來一天的話五條已經足夠用了。

下了兩天的雨終於停了,現在的天氣已經轉涼,氣溫應該在18度以下,要加快點腳步把棉衣給做出來才行。

曉琴姐,今天雨停了我們去摘蘑菇去啊,紅花人還沒進門,聲音就響亮的喊著了。

她們之前吃的大多蘑菇都是陸小琴和阿木他們之前採的那一批。

後面過來,也就採摘過一些香菇和木耳,其它的沒有遇到過所以也不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