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75年,科技樓
成帆和星辰仔細的觀察了一下科技樓
科技樓宛如一座矗立在城市中心的科幻巨塔。它的外觀採用了高科技材料,光滑而富有質感,折射出變幻的光芒。建築設計融合了現代藝術與科技元素,線條簡潔流暢,充滿未來感。
這座科技樓內部配備了最先進的智慧系統,自動調節光線、溫度和空氣質量,為人們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樓內還設有高速電梯和便捷的步行通道,使人員流動更加高效。
“今天我們要上二樓了,那可是人類歷史上關鍵的第九個時代——聚變時代!”E12 激動地說道。
迎面而來的一幅圖片讓人眼前一亮:畫面上展示著兩個微小的原子核成功合併成一個更大的原子核。這幅圖下方還有一行小字清晰可見——聚變時代!
“是可控核聚變技術的誕生,對嗎?”成帆問道。
“完全正確!聰明如你。科學家們絞盡腦汁,終於想到可以藉助鐳射的超高溫度來實現可控的核聚變反應。你們那個年代的氫彈其實就是一種無法控制的核聚變現象哦。”E12 解釋道。
“難怪氫彈如此危險。”星辰恍然大悟。
“不過呢,核聚變對於能量的利用率可高達 7%啊!它所釋放出的巨大能量遠遠超過了核裂變產生的能量。這種新型能源的橫空出世,引發了社會的深度變革。”E12 的語氣充滿感慨。
“我好像有點印象,我們當年似乎有過一個叫做‘人造太陽’的計劃。”成帆回憶起往事。
“哈哈,說得一點都沒錯!那正是早期對可控核聚變的實驗嘗試呢。”E12 笑著肯定道。
兩人一邊走著,一邊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突然,他們的目光被一個無比巨大的裝置吸引住了。這個裝置簡直將整層樓的空間都佔滿了,它的外表像一個巨大的太空船,散發著神秘而強大的氣息。
E12 指著太空船邊上的一個小型方塊,向他們介紹道:\"這是生態迴圈調節系統,它能夠敏銳地感知到太空船內部的各種情況,並根據需要做出精細的微調,確保太空船的內部環境始終保持適宜人類生存的狀態。\"
聽到這裡,星辰不禁感嘆道:\"有了這樣的技術,人類豈不是就擁有了去太空旅行的能力?\"
E12 點了點頭,表示贊同:\"沒錯,有了這個生態迴圈調節系統,人類的確可以在太空中生存很長時間。然而,那個時代的人類面臨的問題還很多。儘管我們已經掌握了讓人類在太空中長期生存的關鍵技術,但由於當時的能源仍然較為稀缺,飛船的速度無法提升到很高的水平。因此,人類只能在太陽系內部活動,無法真正實現星際旅行的夢想。\"說到這裡,E12 的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惋惜和遺憾。
“那我們就可以去太陽系的其他星球居住對吧?”
“你猜對了!現在的行政分割槽都是星-洲-國-省-市-區-鎮七個等級。”E12自豪地說道。
“火星上也有嗎?”
“現在火星已經擁有大量的城市群,有十億人在上面生存呢。”
“啊,那還有嗎?”
“月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上面都開始出現城市,只是數量較少,現在人口總共加起來還沒有火星的多。”E12耐心地解釋道。
“木星的重力加速度這麼大,會不會把人壓扁了?”
“這個你就放心好了,木星城都不是建立在地面上的,而是像一個衛星一樣,在繞著木星做圓周運動。那個地方的重力加速度被調到正好與地球相同,所以在上面居住跟地球上沒什麼區別。”
“真是太先進了,是我格局太小了。”
再往前走,出現了一些奇怪的裝置,可以戴在頭上。
“這是腦電波傳播,可以將人類的思維傳遞給其他人類,也可以接受其他的人類的思維,這種交流方式非常高效。”
“那不就是透明思維生物嗎?”
“其實不是,必要的時候可以取下來。”
再往前走,一些複雜的電線纏繞著,其似乎暗藏著某種音樂旋律,顯出一種自然和諧的美,兩人不禁被這個東西深深吸引了
“這是常溫常壓下的超導材料,科學家們靠著驚人的毅力,試遍了各種各樣的材料,並加以合理的預測,終於找到了這種材料。這種材料在常溫常壓下就是超導體,電從上面經過沒有任何內能損耗。”
“我記得我們當年超導體都是在低溫或高溫下才能出現...”
“那些畢竟是早期技術。不過講到這,我順便想講個笑話:當年愛迪生建了一個電力公司,他經過計算,認為自已的發電機足夠讓四萬只電燈正常發光。可是結果卻發現只能點亮6000個,最後查明原因——竟然是電能在電線上消耗了80%,電線成為了最耗電的電器!”
“這個我們聽說過。”
“但是這個超導材料就不一樣,它不會產生任何內能,消耗幾乎為零。後來,科學家想到利用穩壓直流電來輸電,又減少了電磁波的損耗能量——沒想到100年之後,直流電居然又重新搶回了交流電的位置。不管怎麼說,現在的電線消耗能量幾乎為零。”
“這是大大的節約了能源。”
這時,他們已經走完了這間展廳。
“聚變時代,人們主要考慮的是移居到其他星球,建立了很多外星城市,對科學的發展沒有太大的重視,所以這個時間科技發展的其實並不是特別快。所以這個展廳就這點內容了。”
“我們去三樓吧,三樓還有新東西!”
兩人來到三樓,迎面顯現出來的是一黑一白的兩個粒子相撞,並且釋放巨大能量的樣子,下面同樣有一行小字——質能時代
“這就是目前最後一個時代了,人類的第十個時代——質能時代。”
“容易被聽成智慧時代。”
“質能時代剛剛起步,如今只過去了四年。四年前,科學家們已經獲得了收集,儲存和利用暗物質的能力。暗物質與正物質發生碰撞之後,會產生巨大的能量,這個過程我們稱為正反粒子湮滅。震撼的是,其能量利用率居然達到100%,完全符合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這麼巨大的能量,終於使得人類擁有了星際旅行的能力,也再次引起了社會變革。”
“我聽說暗物質粒子的出現沒有規律,就比如說像我身上隨時都可能產生暗物質,只不過他們誕生的快,消亡的也快,我才沒有任何感覺。”
“是的,而且還有一個好處,星際旅行中,我們也可以不斷的收集暗物質分子,相當於宇宙正在為我們提供能源。”
“我們可以前往三體星系了嗎?”
“當然可以,但是我不建議。雖然我們現在一直在提倡要將行政區多一個等級——系。但是宇宙星系之間的跨度還是太遠了,就比如說你現在乘坐我們最先進的飛船——破曉之舟,他的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的15%,已經相當快了,對吧?”
“確實快,但是對於宇宙來說,好像很慢。”
“對於宇宙來說,光速都不算快。不過話又說回來,即使你們乘坐這個飛船前往三體星系,也需要整整28年。”
“我們可以冬眠。”
“那你們又要等28年了,不知道你們還能不能跟得上,那個時候人類的科技。”
“我突然有點灰心了。”
“反正我的建議就是你們還在地球上先待著,等人類發展就可以了。”
“我還是想看一下其他星系的樣子。”
“沒事,智子可以到。”
“啊,智子!”
“這就是人類下一個大工程了——智子工程。就和三體中所說的一樣,人類正在對一個小型的質子進行程式設計,使其具有一定的智慧能力,並且鑑於其極其微小的質量,它可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進行航行,到達其他星系還是很簡單的。”
“想不到我們還是先三體世界一步將智子製造出來了。”
“三體世界只是《三體》中的一個猜想,事實上,三體世界可能並不存在,人類最強大的天文望遠鏡探測三體星系時,並沒有在他們星系上發現行星。就在一年前,智子向著三體世界進發,希望能探知到其中的秘密。”
“不過說到底,那個智子有什麼功能呢?”
“比三體中描述的差多了,它只具有執行,觀察和傳送資料的能力。不過傳輸資料那一點實在是特別的震撼,人類真的控制了量子糾纏,所以智子可以瞬間傳訊息回地球。”
E12大概的介紹了一下智子技術。
繼續向展廳內部行走,只看到一個巨大的牌子,上面列著一行字:
科學學科的誕生,終於終止了科學界三大學科——物理,化學,生物的分立。人類的科學水平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是學科融合!”
“沒錯,這個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科融合。因為在這種時代微觀研究的情況下,科研的人員必須具有這三種學科的能力。在此我先說明:科學界三大學科的統一是必然的,因為他們本質上其實是一種東西,之所以產生了不同的學科,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們的起源不同。”
“原來是這樣的!”
“幾百年前,物理學從神學中誕生,化學從鍊金術中誕生,生物學從解剖術中誕生。從那個時候三大學科開始,互不干擾的發展,隨著後來科學技術的進步,三大學科的關係越來越緊密,最後終於促進了統一。”
“那現在這些學科多少分呢?”
“文學300分,數學150分,科學300分。”
“那不就相當於我們當年的語文英語融合成文學,理綜融合成科學。”
“沒錯,差不多是這樣的。”
繼續往展廳內部走。
“這個是超高分子材料,你雖然看起來它是個宏觀的物體,但實際上它就是一個分子,利用強化學鍵合成的高強度材料。”
“這些應該物理,化學的知識都要用上。”
“沒錯,所以我說學科融合是必然的。”
繼續向內走。
“這個是強互作用力材料,利用分子內強互作用力將不同的原子禁錮在一起。這是人類能製造的最堅硬的材料,你們在三體中應該瞭解,這是‘水滴’的一部分。”
“想不到我們最終成為了三體”星辰笑道
“這是科學技術,我們必須研究的方向!”
這時候展廳前面再也沒有其他的東西了。
“這個時代畢竟只有四年,以後展廳還會出現更多的東西的!”
E12帶領兩人離開了科技樓。
“我們應該把目前重要領域的知識都瞭解了吧!”
“至少我給你們科普了一下。”
“等我們再適應兩天,我們就得去現實的城市旅遊了!”
“兩天肯定是不夠的,起碼再休息一個星期。而且我不建議你們離開這裡,很多冬眠者嘗試離開磁谷,都被外界的陌生環境給嚇了回來。”
“但是我們好奇。”
“那好叭,一個星期後我們離開這,前往另外一個城市。”
“那就去成都吧!不過話說成都應該還在吧。”
“當然在,成都是目前世界一流城市,科技水平極高!”
“那就說定了,一個星期之後我們去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