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的設計完成後,立即組織團隊開始了艦載機的製造與測試工作。整個實驗室再次陷入了緊張而有序的忙碌狀態,機械的轟鳴聲和焊接的電弧光在實驗室內交織成一幅壯麗的科技畫卷。

經過數月的努力,第一架艦載機終於製造完成。李陽站在實驗室中央,目光中閃爍著難以掩飾的興奮與期待。他知道,接下來的一刻,將是對他設計能力的真正考驗。

“啟動測試。”李陽沉聲命令道。

隨著他的指令,實驗室內的裝置開始嗡嗡作響。艦載機被緩緩推出了實驗室,送到了一個模擬地效航母飛行器甲板的測試場地。巨大的模擬甲板在陽光下泛著金屬的光澤,彷彿一頭沉睡的巨獸,等待著即將到來的挑戰。

李陽站在指揮台前,目光緊盯著艦載機的每一個動作。他知道,這一刻不僅僅是對他的設計能力的考驗,更是對整個團隊數月心血的檢驗。

“準備起飛。”李陽下達了指令。

艦載機的發動機發出低沉的轟鳴聲,巨大的推力從尾部噴射而出。與此同時,甲板上的氣墊系統迅速充氣,將艦載機的前輪輕輕抬升。伴隨著一聲尖銳的氣流呼嘯聲,艦載機在彈射器的助推下,驟然加速,朝著甲板的盡頭飛馳而去。

李陽的目光緊緊跟隨著艦載機的動作,心跳也隨著艦載機的加速而加快。突然,艦載機的機頭猛地一抬,離開了甲板,衝向了藍天。

“成功了!”指揮台上的工程師們爆發出一陣激動的歡呼聲,李陽的嘴角也不禁露出了一絲欣慰的微笑。然而,他知道,起飛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戰還在降落。

“返回降落。”李陽沉聲命令道。

艦載機在空中盤旋了一圈,隨後調整方向,緩緩朝著地效航母飛行器的模擬甲板飛來。李陽的目光變得更加專注,雙拳不自覺地握緊。

隨著艦載機逐漸接近甲板,垂直起降系統開始啟動。尾部和機翼下方的噴氣推進器逐漸加大推力,艦載機的下降速度明顯減緩。與此同時,甲板上的自動引導系統也開始發揮作用,調整甲板的傾斜角度和氣流方向,為艦載機的降落提供最佳的條件。

然而,就在艦載機距離甲板僅有幾米時,李陽突然發現,艦載機的左翼似乎有些不穩定,機身開始微微傾斜。李陽的心猛地一緊,他知道,這種傾斜很可能會導致艦載機在降落時發生偏移,甚至可能引發墜毀。

“調節左翼噴氣推進器的推力!”李陽果斷地下達了指令。

操作員迅速調整了左翼噴氣推進器的推力,艦載機的傾斜角度逐漸恢復正常。然而,李陽的眉頭依然緊鎖,他知道,這種情況在實戰中是絕對不能允許的。

艦載機最終平穩地降落在甲板上,李陽卻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喜悅。他迅速走到艦載機旁,仔細檢查著每一個細節,尤其是左翼的噴氣推進器。

“李工,剛才的降落似乎有些問題?”一位年輕的工程師小李走上前來,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

李陽點了點頭,眉頭依然緊鎖。“是的,左翼的噴氣推進器在降落時出現了不穩定的情況,導致機身傾斜。這種問題在實戰中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我們必須徹底解決。”

他仔細檢查著噴氣推進器的每一個部件,手指輕輕撫摸著推進器的外殼,彷彿能夠透過觸感找到問題的根源。

“我想,這可能是噴氣推進器的燃料供應系統出現了問題。”李陽沉思片刻,抬頭看向小李,“我們需要對燃料供應系統進行全面檢查,並對噴氣推進器的控制系統進行最佳化。”

小李點了點頭,迅速召集團隊成員開始對艦載機的燃料供應系統進行檢查。李陽則留在艦載機旁,繼續思索著如何最佳化噴氣推進器的控制系統。

經過數天的反覆檢查和調整,李陽終於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原來,燃料供應系統在艦載機高速飛行時,出現了輕微的供油不均勻現象,導致噴氣推進器的推力不穩定。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李陽決定在燃料供應系統中加入一套自動調節裝置,這套裝置能夠實時監控燃料的供應情況,並根據需要自動調整噴氣推進器的推力。

“重新測試。”李陽沉聲命令道。

艦載機再次被推上了模擬甲板,整個團隊的目光都緊緊盯著艦載機的每一個動作。李陽的目光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他知道,這次測試將決定他們是否能夠徹底解決問題。

“起飛。”隨著李陽的指令,艦載機再次加速起飛,劃破了天空。李陽的目光依然緊盯著艦載機,心中卻沒有絲毫放鬆。

“返回降落。”李陽再次下達了指令。

艦載機在空中完成了一系列的飛行動作後,緩緩朝著甲板飛來。隨著艦載機逐漸接近甲板,噴氣推進器再次啟動,艦載機的下降速度逐漸減緩。

李陽的目光變得更加專注,他知道,接下來的每一秒都至關重要。

艦載機緩緩降落,甲板上的自動引導系統再次發揮作用,調整甲板的傾斜角度和氣流方向。李陽緊緊盯著艦載機的左翼,心中默默祈禱著這一次一切順利。

當艦載機的輪胎輕輕觸碰到甲板時,李陽的心猛地鬆了一口氣。艦載機沒有出現任何傾斜,整個降落過程平穩而順利。

“成功了!”實驗室內爆發出一陣激動的歡呼聲,李陽的嘴角也終於露出了一絲欣慰的微笑。

然而,他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路依然充滿了挑戰,但他已經做好了迎接一切困難的準備。

艦載機的全面測試與最佳化

在完成了初步的起降測試後,李陽決定對艦載機進行更為全面的測試。他知道,只有經過反覆的測試與最佳化,才能確保艦載機在實戰中表現出最佳的效能。

首先,李陽決定對艦載機的起降系統進行極限測試。他要求團隊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對艦載機進行起降測試,包括在強風、大雨,以及夜間等惡劣條件下的測試。

“我們必須確保艦載機能夠在各種複雜環境下順利起降。”李陽在一次設計會議上強調道,“這關係到整個地效航母飛行器的作戰效能,任何失誤都可能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

在強風條件下,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李陽親自監督測試過程,目光緊盯著艦載機的每一個動作。起飛時,強風試圖將艦載機從甲板上吹離,然而,氣墊系統和彈射器的完美配合,讓艦載機依然能夠順利升空。

降落時,強風使得艦載機的穩定性面臨考驗。李陽的心緊緊揪著,雙拳不自覺地握緊。然而,自動引導系統再次發揮了作用,透過實時調整甲板的傾斜角度,艦載機最終平穩降落在甲板上。

“很好,系統運作正常。”李陽低聲自語,眉頭舒展了些許。

接著,李陽又要求團隊在大雨和夜間條件下對艦載機進行測試。大雨中,艦載機的起降面臨著視線不清和甲板溼滑的雙重挑戰。李陽決定在艦載機的機頭安裝一套先進的雷達系統,這套系統能夠在視線不清的情況下,自動掃描周圍環境,併為艦載機提供導航資訊。

夜間測試中,艦載機的起降則依賴於甲板上的夜視系統。李陽要求團隊在甲板上安裝一套高精度的紅外攝像頭,這些攝像頭能夠實時監控艦載機的降落過程,並將影像傳輸到艦載機的駕駛艙內。

經過數週的反覆測試,艦載機在各種惡劣條件下的起降表現都達到了預期目標。李陽站在實驗室外,目光凝視著遠方的天空,心中湧起一陣欣慰。他知道,經過這些測試,艦載機已經具備了在實戰中應對各種複雜環境的能力。

然而,李陽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深知,技術的進步永無止境,艦載機的效能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於是,他決定對艦載機的設計進行進一步最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