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站在實驗室中央,手指輕輕敲擊著桌上的一份設計圖紙,眉頭微蹙,目光中透出一絲凝重。

整個實驗室靜悄悄的,只有幾位工程師在各自的工作臺上忙碌,偶爾傳來輕微的翻頁聲和筆尖劃過圖紙的沙沙聲。

這個專案的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稍有差池,便會付出無法挽回的代價。

“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地效航母飛行器的動力問題。”

李陽將設計圖紙鋪開在桌面上,幾位核心成員聚攏過來,目光全都集中在那密密麻麻的線條和註解上。李陽的手指輕輕滑過圖紙,指向中央標註著“核聚變反應堆”字樣的區域。

“這個反應堆將是整架飛行器的心臟,”他的聲音不大,卻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威嚴,“它不僅要為飛行器提供強大的推力,還要保證在長時間飛行中保持穩定和高效。”

首先,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材料的選擇。核聚變反應堆的工作環境極其嚴苛,反應堆內部的溫度將會超過一億度,任何普通材料都會在瞬間蒸發殆盡。

“我們需要一種能夠承受極高溫度和強磁場的材料。”李陽沉思著,目光從圖紙上移開,投向站在一旁的張師傅。

張師傅是實驗室裡最資深的材料專家,他的兩鬢已有些斑白,但神采奕奕的雙眼仍然透出不輸年輕人的精力與幹勁。他聞言點點頭,隨即走到一旁的資料架前,抽出一本厚重的《高溫材料學》翻閱起來。

“李工,我建議使用一種鉭合金材料。”張師傅很快抬起頭,臉上露出一絲肯定的神色,“鉭的熔點非常高,而且耐腐蝕,能夠在極端環境下保持穩定。”

李陽走到張師傅身旁,接過那本書,快速瀏覽幾頁,點了點頭:“鉭合金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最佳化它的組成結構。”

為了提高鉭合金的耐熱和抗壓效能,李陽決定加入少量的錸和鉬。錸能夠提高合金的高溫抗蠕變效能,而鉬則可以增強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兩者的結合,能夠讓鉭合金在極端環境下保持更長時間的穩定。

接下來的幾天裡,實驗室裡充斥著金屬鍛壓機的轟鳴聲和焊接電弧的噼啪聲。李陽和張師傅每天都要對新合成的鉭合金進行拉伸、壓縮和高溫測試,確保它能夠滿足反應堆的苛刻要求。

“溫度達到一千五百度。”張師傅盯著高溫爐的溫度計,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反應堆模型在高溫爐中發出陣陣紅光,金屬表面逐漸變得滾燙,彷彿隨時可能融化。幾位年輕的工程師緊張地圍在一旁,眼神中滿是期待與擔憂。

“保持住。”李陽冷靜地下達指令,目光死死盯著爐內的金屬塊。

“溫度繼續上升……達到兩千三百度。”

“還行。”張師傅抹了抹額頭的汗水,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意,“合金的效能非常穩定。”

“很好。”李陽點點頭,心中鬆了一口氣,“接下來我們要開始反應堆的內部設計了。”

在外部材料確定後,李陽將目光轉向反應堆的內部結構。核聚變反應堆的核心是託卡馬克裝置,這是一種透過磁場約束高溫等離子體的裝置。李陽需要設計一個能夠產生強大磁場的線圈,並確保它能夠在極端條件下長時間穩定執行。

“我們需要超導材料來製造磁線圈。”李陽一邊在圖紙上繪製,一邊對身旁的老王說道。

老王是實驗室中負責電磁系統的專家,他對超導材料的研究已有多年經驗,但此刻他依然感受到一絲壓力。畢竟,這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實驗專案,而是關乎國家未來的戰略性工程。

“超導材料的選擇至關重要。”老王沉吟道,“我們可以考慮使用鈮鈦合金,這種材料在低溫下具有優異的超導效能。”

“鈮鈦合金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李陽點頭認可,“但我們還需要設計一套低溫冷卻系統,來維持超導體的效能。”

在60年代的炎國,超導技術尚處於萌芽階段,但李陽憑藉金手指的加持,掌握了未來的前沿技術。他決定使用液氦作為冷卻介質,透過一套複雜的迴圈系統將磁線圈維持在超導狀態。

設計工作一刻也不容鬆懈。李陽和老王在實驗室裡通宵達旦地工作,反覆推敲每一個細節。液氦的管道設計、冷卻系統的佈局、超導線圈的繞制方式……每一個環節都要經過無數次的計算和驗證。

“李工,冷卻系統的設計圖已經完成。”老王將一張圖紙遞給李陽,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疲憊。

李陽接過圖紙仔細審閱,看到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得非常周全,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欣慰。他知道,這套冷卻系統將是整個反應堆的關鍵,它不僅要保證超導線圈的穩定性,還要確保在長時間執行中不會出現任何故障。

“接下來,我們要開始磁線圈的繞制工作。”李陽將圖紙放下,語氣中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決斷力。

磁線圈的繞制是一個極其精細的過程,需要在高精度的繞線機上進行。李陽和老王親自監督每一個環節,確保每一圈線都緊密而均勻地纏繞在一起。

“注意力集中,不能有任何鬆懈。”李陽盯著繞線機,不時提醒著操作的工程師。

繞制完成後,李陽和老王將磁線圈小心翼翼地安裝到反應堆的核心位置。每一個接線點都經過反覆檢查,確保電流能夠順暢地透過,而不會出現任何短路或漏電現象。

“最後一步,進行通電測試。”李陽下達了指令,幾位工程師迅速行動,將電源接通到磁線圈上。

伴隨著一陣低沉的嗡鳴聲,磁線圈逐漸開始發熱,強大的電流透過線圈,形成了一個足以約束等離子體的強磁場。李陽盯著儀器上的讀數,看到磁場強度逐漸達到預定值,心中終於鬆了一口氣。

“磁場穩定,超導線圈工作正常。”老王彙報道,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很好。”李陽點點頭,目光中閃爍著一絲欣慰,“接下來,我們要進行反應堆的最終組裝。”

在反應堆的核心部件全部測試完畢後,李陽開始著手進行反應堆的整體組裝。這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程,需要將每一個部件精確地安裝到指定位置,並確保所有的連線點都牢固可靠。

接下來的幾天裡,李陽和他的團隊幾乎不分晝夜地工作著,他們反覆分析資料,調整引數,並進行更多的實驗。

終於,在一次次失敗之後,他們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李陽意識到,之前的磁場設計雖然在理論上可行,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材料特性的微小偏差,導致了磁場的波動。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李陽決定對磁場的生成系統進行徹底的最佳化。

他和老王一起,重新設計了磁線圈的形狀和電流分佈方式,同時對超導材料的純度進行了更嚴格的控制。經過數次測試後,他們終於得到了一個穩定的磁場,這為反應堆的成功執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工,我們終於成功了。”老王興奮地說道,眼中閃爍著勝利的光芒。

……

在核聚變發動機的設計逐漸穩定後,李陽開始轉向飛行器的外形設計。作為一種全新的軍事裝備,地效航母飛行器不僅要具備強大的效能,還要在外形上達到最佳的空氣動力學效果。

李陽站在一塊巨大的白板前,手持一支馬克筆,在白板上勾勒出飛行器的輪廓。幾位設計師站在他身旁,眼神中透著期待與專注。

“我們需要設計一個具有最佳空氣動力學效能的機身。”李陽一邊繪圖,一邊解釋道,“飛行器的外形要儘量流線型,這樣可以減少空氣阻力,同時提高飛行速度。”

他在白板上畫出一個流線型的機身,機頭微微上翹,機尾則設計成一個平滑的弧線。整個飛行器的輪廓看上去既有力量感,又不失優雅。

“機身的主要材料選擇什麼?”一位年輕的設計師問道。

李陽沉吟片刻,回答道:“機身的材料必須具備輕質高強的特性,同時還要耐腐蝕和耐高溫。我建議使用鈦合金,這種材料不僅重量輕,而且強度高,非常適合用於航空器的結構。”

鈦合金的選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接下來,李陽和設計團隊開始對機身的結構進行更詳細的設計。他們決定採用蜂窩狀的結構,這種結構不僅能夠大大減輕機身的重量,還能增加機身的強度,確保飛行器在高速飛行中不易發生變形。

“我們還需要考慮飛行器的隱身性”一位設計師提醒道,“畢竟,這是一款軍事裝備,隱身能力至關重要。”

李陽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隱身效能確實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在機身表面塗覆一種特殊的吸波材料,這種材料能夠有效吸收雷達波,減少飛行器的雷達反射面積。”

為了進一步提高隱身效能,李陽還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將飛行器的尾翼設計成V字形,這樣不僅能夠減小雷達反射面積,還能增強飛行器的穩定性和操控性。

“這個設計非常有創意。”老王讚許地說道,“V字形尾翼的確可以有效提高飛行器的隱身效能。”

在外形設計的過程中,李陽還特別關注了飛行器的艙室佈局。作為一款地效航母飛行器,它不僅要搭載核聚變反應堆,還要容納大量的武器系統和作戰人員。因此,艙室的佈局必須合理緊湊,既要保證各系統之間的協調運作,還要為飛行器的穩定性提供支援。

“我們可以將核聚變反應堆和動力系統佈置在機身的中央部分,這樣可以保證飛行器的重心穩定。”李陽一邊思索,一邊在圖紙上標註出各個系統的位置。

“武器系統則佈置在機身兩側,便於發射和操作。”他繼續說道,“同時,我們還要預留出足夠的空間,用於搭載快速反應部隊和物資。”

在李陽的指導下,設計團隊逐漸完善了飛行器的外形設計和艙室佈局。整個設計過程既充滿了挑戰,也帶來了無數的驚喜,每一個細節的最佳化,都讓飛行器的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李陽和團隊成員們一同投入到飛行器的製造工作中。整個實驗室變得更加繁忙,金屬切割機的轟鳴聲、焊接電弧的噼啪聲、以及工程師們的討論聲不絕於耳。

“這塊鈦合金板要特別注意切割角度,確保它能夠完美貼合機身的輪廓。”李陽一邊指揮,一邊親自參與各個關鍵部位的安裝工作。

鈦合金板的切割和焊接是整個製造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李陽要求切割角度的誤差不能超過0.1毫米,這樣才能保證機身的緊密貼合和整體強度。為了達到這個精度,李陽親自監督每一塊鈦合金板的加工過程,確保每一個焊點都牢固可靠。

“焊接溫度要控制在1200度左右,不能過高,否則會損傷材料的結構。”李陽對操作焊接裝置的工程師說道。

在李陽的嚴格要求下,鈦合金板的焊接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每一塊板材都被精確地安裝到指定位置,整個機身逐漸成型,呈現出一種流線型的美感。

“接下來,我們要安裝飛行器的動力系統。”李陽說道,目光中透出一絲堅定。

動力系統的安裝是整個飛行器製造過程中最為複雜的一部分。李陽和老王帶領團隊成員們,將核聚變反應堆小心翼翼地安裝到機身中央的艙室內。整個過程需要極高的精度,任何一個細小的誤差都可能導致飛行器的重心偏移,從而影響飛行效能。

“注意力集中,不能有任何鬆懈。”李陽一邊操作,一邊提醒道。

經過幾天的緊張工作,動力系統的安裝終於完成。李陽站在飛行器前,仔細檢查著每一個細節,確保所有的連線點都牢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