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工,你咋還在這兒愣神兒啊?\"老馬不解地問道,\"這田都種完了,你還杵在這兒做啥?\"

\"哈哈,沒啥!\"李陽回過神來,嘿嘿一笑,\"我就是覺得,咱這試驗田,那可都是'萬畝良田'的料啊!你說,以後要是推廣開來,還不得臥虎藏龍,遍地英雄啊?\"

\"那可不!\"老馬聞言,也不由得眼前一亮。

他環顧四周,只見稻田邊上,各色農作物爭奇鬥豔,長勢喜人。

玉米、高粱、大豆、棉花……應有盡有,一個比一個強壯。

\"這些,也都是你搞的品種?\"老馬驚訝地問。

李陽點點頭,自豪地說:\"那必須的!玉米啊,畝產能上噸;棉花呢,皮棉都能達到四五百斤;至於那個高粱,別看現在不起眼,一畝地,上千斤不成問題!\"

\"我的天!\"老趙在一旁聽得目瞪口呆,\"李工啊,你這也太厲害了!這玩意兒要是都普及了,還不得把咱們農業給徹底革新了去?\"

李陽謙虛地擺擺手:\"這都是國家給力,大夥兒齊心協力的結果。

你想,咱們農民,哪個不是土生土長的?家裡多多少少都有點地。

只要領導重視,政策給力,再加上科學技術的武裝,包你三年五載,農業翻天覆地!\"

眾人聞言,不由得心潮澎湃,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了嚮往。

……

李陽看著眼前煥然一新的四合院,嘴角露出了一絲滿意的笑容。

經過半個月的辛苦施工,這個破敗的小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青磚灰瓦,白牆黛瓦,透出一種典雅古樸的韻味。

推開嶄新的紅漆木門,迎面而來的是一個寬敞明亮的院落。

院子中央平鋪著青石板,紋理清晰,色澤淳厚。一眼望去,路面平整如鏡,再也沒有了凹凸不平,坑坑窪窪。四周花圃裡,季節性的鮮花盛開,嬌豔欲滴。不遠處的角落裡,一口石砌水缸靜靜矗立,裡面盛滿了清澈甘甜的井水。

\"這下可比以前強多了!\"李陽環顧四周,由衷地感慨道。

他邁步走進正屋,推開房門。

只見屋內佈局井然有序,裝潢簡潔大方。

牆面刷著米黃色的乳膠漆,溫馨柔和。

地面鋪設著青灰色地磚,防滑耐磨。

窗明几淨,採光通風俱佳。

最令李陽滿意的,還是屋內的現代化設施。

廚房寬敞明亮,不僅有水池和灶臺,還安裝了嶄新的天然氣管道。

一旁的櫥櫃嶄新光鮮,裡面餐具鍋碗一應俱全。

開啟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嘩嘩流出,暢快淋漓。

推開裡屋的衛生間,李陽臉上的笑意更濃。

潔白的瓷磚,精緻的洗手盆,還有那嶄新的蹲坑,無不彰顯著他的獨到眼光。

一拉水箱,只聽\"嘩啦啦\"一陣水響,汙穢之物瞬間被衝得一乾二淨。

衛生間的下水管道,更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

李陽親自設計,將其埋入地下三尺,一直通到院外的化糞池。

這下再也不用擔心堵塞或溢臭了。

各個房間內,白熾燈泡高高懸掛,燈光明亮柔和。

牆上的電線整齊排布,和諧有序,再也沒有凌亂肆意的裸露線頭。

更令李陽自豪的,是院子一隅的那口大鐵桶。

乍一看,就是普通鐵桶,但仔細瞧去,桶身漆黑髮亮,頂部還有塊玻璃蓋板。

這可是李陽精心設計的\"太陽能熱水器\"!

只需將其擺在日光下,桶裡的井水便能被加熱至四五十度。

如此一來,洗澡做飯,隨時都有現成熱水,再也不用生火燒水,受那罪了。

正當李陽沉浸在喜悅之中時,院外響起了一片熱鬧的招呼聲。

\"李工,您來啦!\"只見王鐵民領著一幫工人,笑容滿面地迎了上來。

大家夥兒渾身髒兮兮的,顯然是剛乾完活。

\"王隊,辛苦了!\"李陽趕緊迎上前去,緊緊握住王鐵民的手。

王鐵民連連擺手,爽朗地笑道:\"李工您跟我還客氣啥?要不是您給的活兒,我們哪能吃上這口飯?\"

\"就是,李工您是我們工人的大恩人!\"一旁的工人們也七嘴八舌地湊了上來,眼神中滿是感激。

李陽聞言心頭一暖。

想到這裡,他悄悄將王鐵民拉到一旁,塞給他一沓鈔票和一本糧票。

\"王隊,你可得給兄弟們安排好。\"李陽囑咐道,\"這段時間辛苦大夥兒了,工錢翻倍不說,伙食也得跟上。每頓都得有肉,清水白米管夠,豆油醬醋不能少。\"

王鐵民聞言,又驚又喜,連聲答應。

他知道李工向來大方,但沒想到這回竟如此慷慨,頓時對這位年輕工程師的印象,又好了幾分。

李陽又吩咐王鐵民去置辦酒肉,要在晚上擺個謝工宴,犒勞大夥兒的辛勤付出。

聽到能大吃一頓的工人們,立時歡呼雀躍,個個眉開眼笑,對李陽更加感恩戴德。

\"李工,您就是我們的恩人,我們今生今世都不會忘記您的恩情!\"

李陽忙把他攔住,從兜裡掏出一盒\"大前門\"香菸,分給每個人一支。

那可都是高檔貨,普通工人一輩子也不見得抽得上一回。

大夥兒猴兒似的叼上煙,美滋滋地吞雲吐霧。

一張張粗糙的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喜悅。

自打跟了李陽這個工程,他們可是賺足了!

一個月的工錢,抵得上在外頭幹大半年,伙食更是好得不像話,肉天天有,白米飯管夠吃。

工友們心裡都樂開了花,幹活也格外賣力,恨不得把李工的活兒全包了。

誰叫人家爭氣呢?不光自個兒有本事,還處處為工人兄弟著想。

這樣的好領導,打著燈籠都難找!

……

次日清晨,李陽來到聯合技術中心,剛一進辦公室坐定,就見門外進來一名年輕職工,抱著一摞嶄新的書籍,恭恭敬敬地放在他案頭。

\"李工,這是您要的電子工程方面的參考書,圖書館剛配齊,您過目。\"那職工殷勤地說道。

\"辛苦了,小王。\"李陽含笑點頭,賞了他一支菸。

小王喜出望外,叼著煙就飛快地退了出去。

望著那一摞專業書籍,李陽的眼神突然變得深邃起來。

自打主持聯合技術中心的工作以來,李陽所帶領的團隊已經在機械製造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驚人的突破。

按照他的設計圖紙,機械廠正在批次生產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數控機床,可程式設計,高精度,生產效率是老式機床的數十倍。

軋鋼廠引進了新型連軋機,鍊鋼廠普及了頂底復吹轉爐鍊鋼技術,大大提高了鋼材質量,縮短了冶煉週期。

發電廠啟用了李陽改進的大型發電機組,單機容量直逼 30 萬千瓦……

然而在內心深處,他卻清楚地知道,單純依靠機械技術,已經無法支撐工業水平的繼續騰飛。

作為一名穿越而來的\"未來人\",李陽深知電子工業的重要性。

在他那個時代,數控機床的精度和效率,遠非機械裝置可比。

而支撐這一切的,正是先進的數控系統。

然而,此時的新炎國,在計算機技術上還十分落後。

眾所周知,人類發明的第一臺計算機,是 1946 年在魔國誕生的 ENIAC。

它使用了上萬根電子管,體積龐大,耗電量驚人,每秒鐘只能完成 5000 次浮點運算。

這就是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

之後,隨著電晶體的發明和應用,第二代電晶體計算機問世。

它們用電晶體代替了電子管,體積大為縮小,運算速度大幅提升,標誌著計算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然而,直到 60 年代,新炎國還使用著第二代計算機。

甚至只有幾臺。

儘管效能已有很大進步,但離李陽心目中的\"智慧製造\",還有十萬八千里。

想到這裡,李陽暗暗嘆了口氣。

他知道,要真正實現工業現代化,必須儘快在電子領域取得新的突破。

於是,他一頭扎進了那一摞嶄新的專業書籍中,潛心研讀起來。

只見他目不轉睛地盯著書頁,修長的手指不時在紙上划動,在一行行晦澀的公式和電路圖中穿梭。

漸漸地,書中所描繪的電晶體,二極體,積體電路的結構原理,在李陽腦海中變得清晰起來。

【叮,系統檢測到宿主正在學習電子知識,電子工程師技能已開啟!】

【初級電子工程師已達成,獲得 60 年代電子元件製造技術!】

伴隨著系統提示音的響起,李陽只覺得一股資訊洪流湧入腦海,整個人變得無比清明。

各種先進的電子元件製造技術,如同走馬觀花般在眼前閃過。

先是晶圓生產工藝。

只見一塊矽晶圓在切割,拋光,腐蝕,最終變成一個個光滑平整,鏡面般的圓片。

緊接著,光刻機投入工作。

一束束紫外鐳射精準掃過晶圓表面,將精密的電路圖案漸次烙印。

曝光顯影,腐蝕蝕刻,層層疊加,一塊塊積體電路晶片,呼之欲出。

而在晶片裝配方面,先進的鍵合,塑封技術也令李陽眼前一亮。

金絲球焊,倒裝焊接,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叮,宿主已掌握積體電路製造核心技術,中級電子工程師已達成!】

【獲得 90 年代大規模積體電路製造技術,個人電腦系統組裝技術!】

李陽只覺靈光一閃,CPU,RAM,硬碟,主機板……那些在後世司空見慣的電腦元件,竟一一浮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