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喻然每天都是自已上學的,因為奶茶三兄弟喜歡踩點進校門,這種行為會讓他非常沒有安全感,所以習慣提前到,只有放學才會和他們結伴同行。
預備鈴已經響過了一次,宋南希還沒出現在座位上。
宋同學平常只是愛踩點,也沒有遲到的情況。
所以老姚來班裡巡視的時候直接就問他同桌哪去了:“好不容易乖了兩天,現在真的是一天比一天囂張,敢直接曠課了。”
顧喻然並不清楚,前天給完宋南希糖後就沒見過他,午飯晚飯都是隻有他和奶奶吃的。
老姚轉身就去隔壁班找潘萊和蔣閣,知道他們關係更好,知道的可能性更大。
老師走後,顧喻然從書包裡偷偷摸出手機,給宋南希發資訊。
顧喻然:你在哪呢?也沒請假?
宋南希過了十分鐘才回復:奶奶今早摔了一跤,在醫院,待會我再和老姚打電話說一聲。
顧喻然聽到奶奶摔了,也很擔心,連任課老師走上講臺了也沒注意。
顧喻然:摔得嚴重嗎?
老年人多有骨質疏鬆的情況,體質差恢復能力不如年輕人,磕了碰了極其容易導致骨折,然後可能引起一系列併發症,總不是件小事。
宋南希:不嚴重,沒傷到骨頭。
老師走下來,嘴裡還念著課文,一隻手搭在宋南希的桌子上。
老師的提醒已經很明顯了,顧喻然只好先把手機收了起來。
到午飯的時候宋南希也沒再發過資訊。
潘萊和蔣閣來找顧喻然一起去吃飯,也知道了宋南希沒來上課的事情。
潘萊興致也不高,影響了食慾,碗裡的青菜都被勺子戳碎了也沒吃,“每次奶奶生病,宋哥就會很忙。”
宋南希和奶奶相依為命,顧喻然從來沒有聽任何一個人提起過宋南希的父母,只聽說過“小舟”這個不知道到底是什麼人物的名字。
宋南希不但要上學,還要經營店鋪,還得照護年邁的,還有認知障礙的奶奶。
其實顧喻然在千里巷認識的人,就沒有幾個是家庭幸福美滿的,潘萊父母都在工地工作,蔣閣父母離異,後重組家庭,範書意父母在邊境務工,和爺爺生活,小安無父無母,輟學打工養爺爺奶奶。
宋南希也是隻有奶奶一個親人。
蔣閣提議提議放學後一起去醫院看看奶奶。
終於熬到了放學時間,潘萊打電話問宋南希在哪個病房。
宋南希說沒什麼大事,不用住院已經回家了。
然後他們拎著一堆水果,牛奶回了奶茶店。
奶奶在二樓沙發上躺著聽收音機,看著他們幾個人拿著大包小包上樓,有些埋怨:“買那麼多幹什麼,淨是浪費錢,我又沒什麼事。”
潘萊也沒客氣,不用招呼,從角落搬了幾張椅子展開落座,“您怎麼那麼不小心呢,嗑到哪裡了嗎?我從家裡帶了藥油,活血化瘀很很有用的。”
奶奶指了指薄毯下包著的膝蓋,“就嗑破了點皮,小乖他小題大做,沒什麼事的。”
蔣閣心更細些,看到沙發旁立著的柺杖,還有點擔心,問剛從樓下上來的宋南希:“真的不用住院嗎?”
宋南希也聽到了他們剛剛談的話,“醫生是建議住院的。”
話沒說完,大家都能領悟到言外之意,就是沒奶奶說的那麼雲淡風輕,是她自已執意要回家的。
樓上本來就擁擠,一下坐了四五個人更是活動受限,他們又說了點讓奶奶照顧好自已,早日康復的話,就打算下樓了。
顧喻然走最後,把椅子收回原來的位置,剛準備跟著他們下去,奶奶突然扭過頭來問他:“小舟,你吃飯了嗎?”
蔣閣和潘萊已經下了幾節樓梯,聽到奶奶的話不約而同的回頭,滿臉寫著震驚和擔憂。
在千里巷,不會有人和奶奶跟宋南希提起這個名字,小舟和父母一直是宋南希的禁區。
就連奶奶,以前就算腦子不清醒的時候也不會提起這個名字,像潛意識的遺忘或者規避。
而顧喻然已經習慣了奶奶對他的各種稱呼,接受良好:“我吃過了,奶奶。”
奶奶才點點頭,繼續聽她的戲曲。
顧喻然和他們下一樓,宋南希又上去了,擔心奶奶有什麼需求,身邊沒人照顧。
潘萊看著神色自若的顧喻然欲言又止,他向來是有什麼說什麼的個性,這個時候卻顧慮重重。
顧喻然第五次對上潘萊偷偷瞥過來的眼神,簡單解釋了一下:“雖然我也不知道奶奶在叫誰,她偶爾還會認錯我和宋老闆,不過她高興怎麼叫都可以。”
顧喻然看他們的反應,知道他們肯定也聽說過,或者瞭解小舟這個名字,但他沒打算問,看得出來這個名字不太應該提起。
潘萊張了張嘴,和蔣閣對視了一眼,還是有點不太相信:“奶奶雖然也會認錯我和蔣閣,但是也不會對著我們叫小……”
蔣閣用手肘頂了一下他的手臂,潘萊馬上改口:“也不會對著我們叫那個名字。”
蔣閣暗暗翻了個白眼,這麼說只會更奇怪。
顧喻然垂眸,強迫著自已忘記剛剛的事情,不要對這些雲裡霧裡的事情有過多的猜想。
每個人都有自已不想被人提起的事情,除非他人主動分享,就不應該過多的去幹涉。
顧喻然就不喜歡別人提起他時,只有顧家少爺,陶藝新秀這些標籤。
他來千里巷後,沒有人來打探他獨自一人來這裡生活的原因,也不會問起有關於顧家的任何事情。
宋南希在這一方面做的就很好,給過他無止境的尊重,不會刻意窺探,無論知道了他的多少事情,都能做到平常心對待,並不會因此對他另眼相看。
所以宋南希既然不願說,他就應該做到不去問,當做什麼都不知道就好。
宋南希又連著請了三天的假,不敢讓奶奶一個人在家。
買菜的活就完全交給了顧喻然,為了讓奶奶多吃點,他還專門又學了幾道特有的家鄉菜。
表達不是隻能說,還可以用行動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