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高紹全與汪平都有些沉默,官府與明教之間的隔閡不是一兩年,而是兩百多年,官府對明教大開殺戒,屠殺從不手軟,明教同樣對官府恨之入骨,不管是哪一朝,哪一姓的皇帝,明教都有著推翻的衝動,這樣的隔閡絕非他這個三邊安撫使和北宗神使一番對話就能解決的。

  高紹全思索了片刻,有些艱難的問道:“只是,不知神使有什麼打算?”明教的確是個大問題,若是不能合理導流,那遲早會是三邊的一大隱患倒不如今日開誠佈公的好好說一番。

  汪平抬起雙目,虎目含著一絲淚光,說道:“我只希望,使君能給我們明教一片淨土,我們明教教眾同樣不想做過街老鼠,同樣不想被官府視為異類。”

  這數百年來,北宗過的實在太辛苦了,明教教眾不敢私下露出自己的信仰,只怕官府順藤摸瓜,帶來滅頂之災,也不敢隨意與友人交好,只怕曾經的友人一旦發現自己是明教教徒,轉身就去官府告密,唯一相對南宗好點的,就是畢竟有夏州大族汪氏庇護,但即使如此,夏州汪氏何嘗不是膽戰心驚?一旦朝廷發覺,那可不就是亡族滅種之禍了,天子一怒,定然是流血千里。

  高紹全思索了片刻,才道:“可以,我在三邊之時,我可保你明教建寺,隨後我也會向陛下上書,堵不如疏,只要你們明教從此遵守法令,相信天子聖明,也不會為難貴教的,只是…”高紹全雙目如炬,緊緊的盯著汪平道:“我如何放心你們明教不會起異心呢?”

  汪平苦苦一笑,他自然不會信大周皇帝會放心他們明教,不過,有高紹全這句保證,他也安心了不少,至於他離開?汪平自然不會讓這麼一個人物輕易離開三邊。而高紹全的擔心也不無道理,他們明教這些年來一直與官府為敵,即使換作自己,怕也不會放心吧?想了想,汪平就如實把商量好的安定官府的措施一一道來:“我明教教眾願意把家中與教中沒有什麼瓜葛的子弟送入軍中,由你充實東宮六率。”

  這就是人質了,這些教眾的孩子很多並不相信明教,這些孩子編入東宮六率,一方面可以迅速充實東宮六率,另一方面又讓那些明教教眾從此不敢有所異動,高紹全聞言,微微點頭,從這一點,他意識到了這位明教神使的確是有意讓明教從此變成和佛道兩家一般的普通宗教。

  汪平又道:“同時,我願拿出明教所有資產,由官府支配,所有明教教眾接受朝廷設定官吏,派駐軍隊,由官府徵收稅賦,我教絕不徵收教眾財產…不過,朝廷也必須豁免光明寺的稅賦。”這個也可以理解,畢竟佛道二家的寺觀同樣也免徵稅賦,明教願意由官府管理,那明教教眾的戶籍也可以一目瞭然,也全然不懼這些人還有聚眾造反的意願。

  高紹全瞭然的點點頭,這些措施若是行使有效,的確可以根除明教造反的經濟來源,同時也讓那些有家有室的明教教眾也不敢輕易有所動彈,對於汪平提出的要求,他也很滿意,汪平並沒有要求過分。汪平緊緊皺眉,又思索了片刻,長出一口氣道:“使君正在用人之際,我教高層雖不敢說文韜武略,不過也是各有擅長,我願意與一眾堂主以上皆入使君幕府,為使君出謀劃策,共謀大業!同時,我教也願意交出香主以上所有名單,供使君選拔。”一言既出,高紹全目瞪口呆,他怎麼也沒想到,這個堂堂北宗神使竟然願意放棄尊貴的身份,屈就於自己的手下,他有些懷疑的打量汪平,要知道,提供名單,與皆入幕府已經相當於把明教從上到下的組織機構全部作為人質了,只要明教有所異動,他高紹全完全可以一舉摧毀明教北宗的根基。

  看出高紹全的懷疑,汪平毫不在意的裂開大嘴,笑了笑:“使君儘可放心,我汪平還想建功立業呢,我的一眾兄弟也不想到死還是白身,也想著光宗耀祖,只希望使君待我們明教弟兄也一視同仁。”“為什麼?”高紹全盯著汪平,反問道。

  為什麼?以現在高紹全的實力,雖是世家大族,但在天下一眾門閥中也並不算非常突出,再說官場,他高紹全去歲才初入官場,今歲才得了皇帝差不多相當於賞賜般的探花功名,在朝廷中,應該說並沒有太多的嶄露頭角,就連所謂東宮六率參軍,也不過是個差遣,皇帝一道詔令就完全可以剝奪他的所有兵權,而不論是在三邊,還是在天下,比他掌握更多實權的人物多得是,想必很有些人明教來投必會倒履相迎,他高紹全何德何能能讓一眾豪傑效力?

  高紹全並不是擔心自己不能控制這些明教人士,這些天來,他也是見過戰陣的人,論起手段,他也完全自信可以牢牢壓制這些人的野心,只是,他的確想好好問一下,為什麼。

  “因為你是高使君。”汪平神秘一笑:“廣陵高氏我們最為放心。”他手指輕輕的叩了一下桌案,低語道:“難道高使君的志向只在東宮六率參軍嗎?或者小小一個朝廷差遣的三邊安撫使?”

  高紹全聞聽汪平此言,心間不由一跳,他自問心中並未曾對朝廷起了二心,對於皇帝和太子,他是非常感激的,然而,這次出征之前,他就從二叔的經歷中,知道自己要想保住家族長盛不衰,就必須有相當的實力,此次力排眾議,不去勤王,全山與契丹軍的虎視眈眈固然是一個原因,他高紹全未嘗沒有自保之心。

  高紹全努力壓制心中的波瀾起伏,過了片刻,才緩緩的道:“我高紹全今歲尚不及而立之年,得陛下厚恩,欽點探花,又託付三邊安撫,參軍東宮六率,已是德微功薄,不敢有絲毫怠慢了,又怎會有更大抱負?”汪平聽完高紹全一席話,笑了笑,揮了揮手道:“高使君,你莫擔心隔牆有耳,你身邊的親兵都是你的家臣,我這神使雖然不才,不過留在身邊的人,也自然是可以信任的。”

  雙目微微一眯,高紹全的瞳孔迅速一縮,他壓抑住粗口呼吸的**,輕輕的道:“那不知神使認為我高紹全有何抱負呢?”

  汪平笑了笑,說道:“洛陽岌岌可危,梁賊大佔優勢,不定一兩個月之內,就能分出勝負,使君覺得梁賊會放過你這個仇家之子嗎?”高紹全呼吸一粗,其實他現在最擔心,也最氣憤的就是梁王起兵,梁王一旦起兵成功,奪得帝位,則大義名分全在此人之手,到時候,梁王甚至都不用親自動手,就用大義名分明發聖旨,就能瓦解他的軍心,到時候一發不可收拾,他高紹全未必不會在睡夢中被自己的部下取了首級。

  “就算梁賊不能成事。”汪平轉口又道:“即使朝廷花大力徹底平滅梁賊之亂,那時候的天下還會是以前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嗎?前朝安史之亂之後,使君也知藩鎮林立,也知天子當兵強馬壯者為之的典故吧?”

  這一句話,直接點出了此次大亂之後,必然是王室衰微,自保的地方豪強必然會成為離心力量,高紹全沉默了,他承認汪平說的對,汪平看出高紹全心中的動搖,又再接再厲道:“強鎮並弱州,強藩吞弱旅,這是必然之勢,使君如今手握三邊大權,未嘗不是成就一番功業的時候!”

  高紹全心頭一震,汪平這句話已經相當於直接說讓高紹全據有三邊,虎視關中河東,待得風起雲湧之時,甚至大可逐鹿中原。高紹全對於這種想法很是厭惡,作為讀書人,他最討厭的莫過於晉之安重榮這種強藩,他那句“天子當兵強馬壯者為之”,帶來的是百年動盪,換天子如兒戲,據一城敢稱將軍,奪數州就建制稱王,作為忠孝傳家的高氏子弟,高紹全本能的反感,更何況皇帝太子遇自己甚厚,他更不可能背叛朝廷。

  他微微蹙眉道:“汪神使此言差矣,天命在周,若我行冒天下之大不韙之事,天下必群起而攻之,神使只見兵強馬壯自為天子,卻忘了那些強藩一旦有二心,必頃刻覆滅。”

  輕輕一嘆,汪平有些遺憾,遺憾於高紹全對於朝廷的感情還是很深,不過他也很高興,誠然正如高紹全所說,首先發難者往往不得善終,高紹全現在這般謹慎,才是行大事的真正態度,他輕咳了兩聲,又道:“使君,你誤會了,我是建議你想方設法擴大勢力,以強勢力壓有異心之強藩,迎太子入主三邊,擁大義而誅滅前仇。”

  高紹全微微沉吟,這未嘗不是平定天下,重還大週一個朗朗乾坤的最好的機會,只是…明教北宗神使的話,他也不敢全信,只是沉默了半晌道:“多謝神使指教,我會好好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