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奇怪的石條
掃平儀100米誤差多少 奔石周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孟國西部,韶嶽郡。
某採石場,一群石匠正忙碌著,將石頭打製成六寸長,兩寸寬,一寸高的條形。旁邊,已打好的石條堆成了一堵牆,監工正在清點。
那是一種不常見的形狀,石匠們都不知道這種不大不小的石條有何用。
有石匠好奇地問,“大人,這種石條做什麼用?”
監工回答,“郡守大人修花園,不要多問!”
郡守府內。
一塊石條送到了韶嶽郡守柯光漢的案前。
柯光漢拿起石條看了看,點了點頭。
…………
韶嶽郡是一個大郡,每年的稅收高達一百二十萬兩白銀,慣例是每年中秋前後將上半年的稅銀解往孟京。
解送稅銀是官府的頭等大事,韶嶽郡每年都會派三百軍士沿途護送。
今年,韶嶽郡守柯光漢特意點了親信鄧都尉的將。
第二天,鄧都尉點齊人馬,從府庫中將裝滿稅銀的箱子裝上了車。
那些稅銀箱漆著清一色的紅漆,箱口貼著封條,封條上寫著“韶嶽稅銀”“韶嶽郡衙門封”等字樣,並蓋著鮮紅的大印。
紅漆木箱的邊側還標著序號,用墨筆畫一個圈,數字寫在圈裡,比如十八,三十,五十二等。
這些紅漆木箱押解官兵是無權開啟的,途中必須保持封條完好無損,否則便要究責。
從韶嶽到孟京路途遙遠,鄧都尉為人謹慎,晝行夜息,並且夜晚宿在沿途的城鎮,絕不在野外過夜。
鄧都尉一路行來,前面兩天都在韶嶽郡境內,相安無事。
第四天,隊伍離開韶嶽地界已遠,鄧都尉一行進入了一片大山中。
鄧都尉立即警覺起來,號令全軍,“此處地形複雜,小心戒備,防止賊人作祟!”
軍士們卻不以為然。
朝廷的稅銀,誰敢攔路打劫?
押送稅銀的隊伍前有一百軍士開路,後有一百軍士押陣,稅銀走在中間,兩邊有一百軍士跟隨,誰敢老虎頭上拔毛?
就不怕有命搶,沒命花嗎?
然而軍士們失算了。
行到一個山坳處,兩邊山上突然煙箭齊發!
看著一支支帶著煙霧的箭向隊伍射來,鄧都尉大驚。
迷煙!
放迷煙的人很講策略,放過中間的稅銀車和軍士,專攻前隊和後隊。
前隊和後隊都是列隊行進,隊形密集,幾十支菸箭射入一百人中,立馬有幾十人中箭,有幾十人中煙,頃刻間兩百人便失去了戰鬥力!
接著,一百多名黑衣蒙面人從山中掠出,直取中間的一百軍士!
鄧都尉立即命令部隊收縮,圍成一圈展開防禦!
然而黑衣人個個武功高強,鄧都尉的軍士根本不是對手!
軍士不斷有人死亡或受傷,片刻功夫地上又多了幾十具屍體!
鄧都尉且戰且退,最後放棄稅銀,撤進山中。
黑衣人趕著三分之二的稅銀車離去,但留下了三分之一的車。
黑衣人走後,鄧都尉收攏軍士,清點稅銀,發現軍士傷亡一百九十三人,尚餘一百零七人,稅銀被劫四十萬兩,還剩二十萬兩。
鄧都尉感到頭皮發麻!
丟了這麼多稅銀,死了這麼多官兵,自已的小命完了!
誰有那麼大的狗膽,竟敢搶劫朝廷的稅銀?
是土匪嗎?
孟國西部多山,很多地方有土匪出沒,但土匪從不打稅銀的主意,一來稅銀有數百官兵護送,二來怕官府秋後算賬。
如果不是土匪,又是什麼人呢?
鄧都尉實在想不明白。他只知道,如果回去交差,自已必死無疑!
當夜,鄧都尉逃之夭夭!
次日,韶嶽郡守柯光漢接到報告,連忙飛書孟京,報告朝廷。
………………
孟京,皇宮。
孟帝聽聞稅銀被劫,雷霆震怒!
幾個月前有人偷了國庫的黃金,現在又有人劫走了朝廷的稅銀,這還得了!
反了天了!
孟帝召群臣討論。
結果包括皇庭衛在內,所有人都不想攬這檔子事。大家知道,敢劫稅銀者必非等閒之輩,銀子又是五國通用的貨幣,現銀遇劫極難追查!
唯有定國公祝鎮極力推薦女媳孟天凡掛帥,希望為四皇子在大婚之前爭一個功名。
孟帝體諒祝鎮的一片苦心,下旨將稅銀案交給孟天凡偵破。
………………
孟天凡接到稅銀案,深知這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最開始,孟天凡懷疑是神秘谷所為,畢竟外公那一攤子人要吃要喝,又沒有合法來源,難免設法搞錢。
孟天凡立即飛書神秘谷,結果潘勁回覆根本不知情。
孟天凡鬆了一口氣,不是自已人,案子就好辦了,無所顧忌才能放開手腳。
孟天凡率領邵淵亭,四忠,樂塵和十名暗衛,立即起程趕往韶嶽郡。
孟天凡分析,出動上百人武裝搶劫稅銀,現銀多達四十萬兩,這麼大的動作,總會留下線索,於是第一站便直奔稅銀失竊現場。
由於時隔數日,又下過雨,現場痕跡已破壞殆盡,沒什麼價值了。
現場在山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土匪作案。
一打聽,這座山上確實有兩撥土匪,人數加起來有四五百。
然而稅銀案發生後,當地官府因害怕朝廷追責,已出兵剿過匪了,兩撥土匪都被打散了,匪巢中並未發現稅銀。
邵淵亭建議開棺驗屍。
那些護送稅銀的死難軍士,就埋在附近。
孟天凡請當地的郡守派來仵作,挖開軍士的墓一看,死亡的軍士刀傷整齊,刀刀致命。
這是高手所為!
殺人者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可以排除土匪劫銀的可能。
其實孟天凡從一開始就不相信劫稅銀的是土匪,一群烏合之眾,哪有戰勝三百官兵的能耐?
可不是土匪又是誰呢?
襲擊者多達百人,這是一支武裝力量,看來得調查這方圓百里的私人武裝。
更令人費解的是,劫匪已經打跑了護送的官兵,完全可以將稅銀席捲一空,卻偏偏只帶走了三分之二,還留下了二十萬兩銀子!
既是打劫,怎會嫌錢多,為什麼不全部拿走?
孟天凡發現,案件不僅沒有因為排除了土匪而變得簡單,反而更加撲朔迷離了。
樂塵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積極透過道上的朋友打聽,最近誰發了一筆橫財,得了幾十萬兩銀子。
一般而言,賊人得了銀子,必會吃喝享樂,官方可能不知,但道上沒有不透風的。特別是四十萬兩銀子的鉅款,道上一定會轟動。
然而樂塵一番努力,方圓百里的道上愣是沒有任何訊息。
樂塵由此十分肯定地對孟天凡說,“四皇子,稅銀不在江湖!”
孟天凡更覺事情棘手。
不是土匪所為,又不是江湖人士,難道是鄧都尉監守自盜,捲款潛逃?
看來得先找到那個鄧都尉,也許他是一把解開謎團的鑰匙!
可茫茫人海,鄧都尉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