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天成還是忍不住把老張家的事情小聲給媳婦說了,母親在廚房做飯,聽不見,耳朵也背,否則,又該嚼舌根了。

他不知道自己處理的是否得當,想聽聽媳婦的見解。畢竟,同一件事,女人的看法會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家長裡短上。

“你看老張家兩口子以淚洗面,我看著都心疼。他兒子因為網上賭博,欠了一屁股債,媳婦死活要離婚了,還有個兩歲的娃娃,可憐的要命。”天成想起老兩口那無助的眼神,心裡一片淒涼。

“什麼事都有因果,女人為了孩子,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去離婚。”妻子說道。

“老張說,剛開始,他只知道兒子天天在家玩電腦,誰知道是賭博呀。兒媳婦勸說也不聽,來了要債的,老張害怕家醜外揚,還替兒子還債,誰知窟窿捅的越來越大,誰勸也不頂用,一下子把家底敗光了,還欠了幾十萬。兒媳婦對他是徹底灰心失望了,一心要離婚,只是可憐了小孫子,老張說這是他家的根呀,死活不讓兒媳婦帶走,無論如何,也要把孩子撫養大。”

“一個村子竟有這麼多事,當個村官也真是操碎了心。”這段時間,謝梅對李家莊的村民也瞭解了不少。

“不過你做的還不錯,讓雙方都冷靜冷靜,浪子回頭金不換,那就看他們家那兒子的表現了,如果真離婚了,說不準家寶破罐破摔,一蹶不振呢。救人還得救心,腦子上出了問題,意識形態走偏了,三觀不正,還得從思想上多做工作,平常你可得多找他談談心,鼓勵鼓勵,也鞭打鞭打,可別再走彎道了。”謝梅更是菩薩心腸,也想做點什麼幫幫人家。

“要不讓他先跟著你去工地幹活吧,你也好抽空督促督促。”謝梅建議到。

“這個主意倒不錯,工地上都是些體力活,也該讓那小子歷練歷練。看他那樣,還有幾分怵我,我說的話估計能聽進去。回頭我就給老張說,看他們啥意見。”

“素質提升是一項大工程,不可一蹴而就。十年尚且才樹木,何況是人呢。”妻子也感覺到天成這個村官使命光榮,但任重道遠。

“能做一點是一點,只要盡心了,問心無愧就行。”

“還有啊,現在網路詐騙種類繁多,層出不窮,農村人文化素質不太高,很容易上當受騙。”天成想起來前一段去縣裡開會,談到如何防範農村電信詐騙的事情。

“電信詐騙呀,這我可是很清楚。”不知何時,老孃聽到倆人在屋裡說話就走了進來。

“你們不知道呀,現在老年人剛開始會用手機,玩個抖音、微信的什麼,就有壞人了,專門騙我們老年人,你說老年人哪有什麼防範意識呀,人家說東就是東,說西就是西,耳根子又軟,聽不得幾句好話,被騙的也有,只不過不敢張揚,要面子。”

“是嗎?這騙子真可惡。”

“還有入戶詐騙的。”老孃越說越來勁。

“前一段,你孟姨的兒子在外地做生意,應該是農資銷售方面的,有兩個開著車的穿戴齊整的年輕人找到家,對孟姨說他兒子現在正需要一筆錢週轉,今天就到過期了,不還的話銀行會執行房產什麼的,說的挺專業,孟姨也不懂,打電話給兒子又關機,一時間慌了神,見對方對兒子瞭解的那麼詳細,也不像是騙子,想著等掌櫃的回來商量一下,結果對方等不及就走了,差點把錢轉到人家手機上。”

“人一急就容易亂了陣腳,騙子在行騙前也是做足了功課,把他家的家庭關係搞得這麼清楚。”謝梅也覺得驚訝,這樣的事情真是聞所未聞。

“說白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也急需文化意識的提升,就好比德不配位,禍國殃民。對部分村民而言,精神的空虛導致戀上賭博,有人舉報說村口小賣部有偷偷聚眾鬥牌的,也該整治整治了,估計還有不少小年輕沉迷於網路賭博或信貸,離傾家蕩產、妻離子散也不遠了。我們是不是該做點什麼,讓村民們空閒時間豐富一下文化生活,提升提升素養。”天成略有所思。

天成媽媽聽兩人談話,不怎麼懂,也插不進嘴,又轉身進了廚房。

妻子聞到香味,也自覺不自覺的移步到廚房了。

天成一個人半躺在搖椅上,想著接下來的工作。

上次縣裡開會,安排了幾項工作任務,要求各鄉鎮發揮自身優勢,挖掘農村文化,搞活農村經濟,實現物質和文化雙豐收。

話語說的比較含糊,沒有指明做什麼事情,估計上邊也是一頭霧水。

既然任務派下來了,總得執行吧。

縣裡交待的,自然由鄉里或鎮上牽頭。

鎮上研究了多次,也沒指明有什麼路子可走,可以借鑑其他地市的經驗。嘴上說說容易,做起來難。

鎮上自然把這項重任派往村裡,尤其是先進村、典型村。

歸根結底,就是村裡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與時俱進,結合自身特色,開創新局面。

天成對會議精神研究了半天,也想搞出點名堂,但終究沒有具體的想法和措施。

從哪裡找突破口。

上級和領導需要典型、需要先進,這是政治常識。

但多年以來,上行下效是一貫做法。如今又要放開手腳,機遇與冒險同在。

作為鄉村振興的實踐者和開拓者,天成想做一些嘗試,即使失敗了,也能激起一些浪花,也終究不負韶華。

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

他要做道路的開拓者。

他既要當典型,也要解決農村的實際問題。

首先要知道問題和癥結在哪,然後尋找出路。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這是他的慣常思路。

他深知,農村的人際關係錯綜複雜,利益面前是非多,不同家族之間利益盤根錯節,抱團取暖,牽一髮而動全身。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在利益面前表現的更加自私自利,個人主義、小家子打算、短視、投機、霸道等等,這些痼疾隱藏在部分人的血液和靈魂,早晚會成為農村發展的絆腳石。

可喜的是,80、90後這些年輕人,他們或是外出打工見過市面,或是受過高等教育,文化素質遠超他們的祖輩、父輩,村裡大專以上學歷的不在少數,他們將是未來農村發展的主力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