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澡水用駐地提供的超濾淨水器過濾之後再收回空間,迴圈使用。畢竟在官方駐地之外,連穩定乾淨水源都沒有。

難道還想挑三揀四?

出發去血蚊原發地的日子定在明天早上,血蚊視力奇差,靠聞味兒尋找食物,所以大家套上自帶迴圈的防護服摸上去,採完標本就回來。

只要不遇上別的意外,安全保障沒問題。

除了標本,馮瑜想去看看冰蓋下的泥土。

末世前科考隊曾經說過,北極就是巨大的冰蓋,沒有陸地,冰蓋底下全是海水。

但是現在卻出現了冰蓋融化露出了土地的現象。

可見,科學也有盲目的地方。

不過這讓她想起前世的一個傳言。

極地土壤可以治癒極熱天氣中的熱射病!

極熱,大約是末世的第二年下半年。

現代科學裡解釋熱射病很透徹,環境高溫導致機體散熱障礙而誘發了器官功能衰竭。

治療嘛,核心就是降溫咯。

但是基地出售的極地土卻能挽救局面,一克極地土兌上一碗糖鹽水,只要熱射病患者還沒斷氣,就能救回來!

這聽起來比蔣帆家的跳大神還要離譜,畢竟世界地圖就擺在那裡,北極哪有陸地?

可惜她那時所處的環境,連好好吃頓飽飯都成問題,根本接觸不到這些東西,更遑論去驗證這個問題的真偽。

一望無際的冰原上,星星點點的點綴著裸露出來的凍土。

-63攝氏度。

馮瑜艱難的低頭看了看防護服上的指示屏,手掌用力握了握,確定沒有一絲漏風的地方。

這鬼地方,裸露面板工作,是一件比被血蚊叮咬危險係數更高的事。

分分鐘出現凍傷。

她左手提著一隻橙色工具箱,右肩挎著一把霰彈槍,後背揹著一個黑色登山包,按照出發前設計好的路線與同事們逐步採集地面上的各種樣本。

霰彈槍,她才系統學習了一個月。

平時出任務並不會配備這麼嚴苛的保護裝置,之所以允許配槍,是因為昨天駐地裡傳回來的一則新聞。

在往返基地與駐地的路上,有一隊勘探隊被北極熊襲擊了。現場只找到了報廢的雪地車,和……一組包含七個人DNA的斷肢。

八人小組,一人失蹤,七人遇難。

其實這一人在茫茫冰原之上存活的機率能有多大?大家都心裡有數。

馮瑜想到一週前前往基地的徐煬,說是出一個預計為期十五天的短差。

掰著手指頭,昨天並不是徐煬他們組回駐地的時間。

她也不知道怎麼了,聽到這則訊息,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那個人。

想完了心裡又嗤笑自己,真是太閒了,藉此壓住心底隱隱的不安,繼續投身到自己的工作裡來。

這是末世大半年以來馮瑜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直面死亡。

她被接納在正規組織裡面,得到了太好的保護,雖然環境艱苦,但還算舒適的日子讓她的精神越來越放鬆,放鬆得都忘了自己身處何處。

直到今天簽下領配槍的名字。

嗡嗡嗡嗡

防護服內部的短波通訊器震動起來,馮瑜實在不敢掙開防護服去掏出來看來信者。

她清楚通訊器只能十公里範圍內傳遞資訊。

但是這茫茫冰原上,何止多少個十公里?誰能給她發訊息?惡作劇?

她眉頭直跳,加快了手裡採集樣本的動作。

採集完既定的目標後,又用標本袋各處採了好幾袋土壤樣本,想了想又往空間裡收了兩筐黢黑的泥土。

她扣緊工具箱,舉起配槍和同事們示意自己的箱子滿了,先回車上等待。

車內溫度升起來,她確認了溫度計上是處於綠色的安全範圍後,才拉開了防護服上的搭扣,解開了頭套。

本來想直接脫掉,想了想,放棄了。

只見她一手拉著手套,手從胳膊袖子裡往回收,冰涼的手臂貼上腰際的一瞬間,她打了個哆嗦。

不敢耽擱,憑記憶開始在防護服內側摸索,摸到那個硬質的通訊器後,又隔著衣服往脖子處的空隙送。

S-O-S

!!!

傳送人徐煬!

馮瑜驚得差點沒拿住通訊器,她把通訊器從脖子處塞出來,掉在座椅上,又手忙腳亂的套上袖子,撿起通訊器傳送了一個問號。

“?”

然後開始頭腦風暴,怎麼會在這裡?這裡座標位於基地和駐地的中間區域,頂天就是往返之間會路過這裡。

往返之間?

馮瑜肉眼觀摩一圈,又藉著霰彈槍上的望遠鏡,趴在車頂的觀察窗往四周望去,沒人,毛都沒有。

不對,霰彈槍上裝配的倍鏡不過才千八百米的範圍,再加上白茫茫的冰原刺激眼睛,根本看不清遠處。

嗡嗡嗡

通訊器又震動了起來,這次發來的是一組座標。

但是這次任馮瑜如何回應,對面都沒再傳來絲毫動靜。

馮瑜驚呆了,所以徐煬就是那個八人組裡唯一的倖存者?

她看著座標,該說他是幸運還是不幸?

1.3km

不近,但也不遠。

但是雪地車太大,旁邊是又是沒有規劃過的路線,她也不敢貿然發動雪地車去接應。

如果陷入坑洞或者遇上裂冰,那就是將大家都置入了危險之中,她不敢冒險。

想了想,馮瑜用槍在車上哐哐哐敲了幾下,試圖吸引同事們的注意,好告訴他們這裡需要幫忙。

一二百米的距離,冰原上大風呼號,自己這點動靜根本沒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於是馮瑜從空間裡找了一張紙,寫到一半,頓了一下,把那張輕薄的紙又塞了回去,重新掏出一本厚厚的中藥基礎書,用馬克筆在上面醒目地寫了:

“座標xxxxxx,昨日被困勘察隊隊員在此,速來幫忙!”

馮瑜把書立在座椅上,想了想,不夠顯眼,又將其放到了駕駛位方向盤前,確保同事們一回來就能看見的明顯位置。

然後在車艙內放好了標本箱。

從空間裡掏出了一套急救包,又拿了一副固定甲板放進去。

有些事情,能不讓第二個人知道是最好的。

人心難測。

即便是已經相處一年多稱得上益友的徐煬。

固定好搭扣,檢查好了防護服確保沒有漏縫處,背上霰彈槍和急救揹包。

又在腳上套了一副冰刀,確定好座標位置後關上車門離開。

只是命運,有時候總是在不經意間充滿了巧合。

如果她關上車門又回頭看看,就會發現那本中藥書,被車門一震,滑向了腳踏板的位置。

而被發現時,已經是幾個小時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