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你可曾聽聞五胡亂華?
“司馬懿,你身後就是洛河,傾洛河之水,也洗不清你司馬氏篡逆之名。”
“身處亂世,何來無辜。”】
“晉,一個連史書提起來都覺得晦氣的大一統王朝。”
“自司馬懿違背了洛水之誓後,中華才開始真正禮樂崩壞了。”
“上一個指洛水發誓的大人物是劉秀,原諒了殺兄仇人得到了洛陽。
要不是司馬老賊,洛水說不定也會是一個有名的情侶打卡景點。”
@戰國大魔王嬴小米:“哎喲,可惜了啊,這洛河差點也能混到像泰山那樣的政治地位了。”
一般的歷史教材裡提統一王朝都是秦漢唐宋元明清,根本不帶晉玩兒 [大笑]”
“關鍵宋沒有一統,但是人們還是覺得宋比晉好一點。”
“宋可能最出名的就是他弱,但你要知道,他只是軟弱,而不是實力弱。
而且當時GDP他全世界第一,你想想賠了那麼多款,百姓還沒有造反,他得有多富。”
“好的可不是一點點,宋雖然弱,但是GDP高的離譜,更不用說宋代的文化了。”
@秦武王嬴蕩:“這麼說來著,晉朝竟沒有一個優點嘍,也沒個能扛大旗的人物嗎?”
@明武宗朱厚照:“他們司馬家最出名的也就是司馬懿,功績我還真不清楚。”
“一個洛水之誓,花光了中國從三皇五帝到三國兩千多年的政治信用。”
@晉惠帝司馬衷:“這曹家以前也是漢臣,怎麼不罵他們?
他們不也是篡逆。這天下曹家坐得,我司馬家也坐得。”
@明武宗朱厚照:“啊,這這這……這司馬家的人還敢說話啊。
晉惠帝,這惠也不知道是誇獎還是諷刺,呵呵。”
@明宣宗朱瞻基:“曹魏人家的手續是合法的,整個北方都是曹操打下來的。
曹丕三讓帝位,不管漢帝願不願意都是禪讓,而且漢獻帝一直活的好好的。”
@宋哲宗趙煦:“洛水之事開了個壞頭,後面更是當街弒君,直接禮崩樂壞。”
“司馬懿篡位沒錯,他最大的錯就是發了洛水之誓後還是殺了曹爽。”
“他開創了當街弒殺皇帝!也不怪劉裕屠你滿門!百試不爽。”
晉帝們立馬下令捕殺叫劉裕的人,他們不知道的是更大的危險即將來臨。
“唐太宗還當街殺弟弒兄呢[狗頭]”
“玄武門是皇宮裡面可不是在大街上給百姓現場直播,再說了太宗可沒殺皇帝。”
“洛水放屁,天子血濺民前。司馬家折斷了華夏花了千餘年立起來的“德”與“忠”兩杆大旗,故而李密諷刺曰“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
“五胡亂華,打下一城,屠一城,男的直接殺,女的被姦淫供士兵享樂完後直接煮了充當軍糧。
如果不是冉閔,漢人真的就要被屠完了,不知道為啥,還有人嚮往那個時代。”
“每個朝代幾乎都有電視劇,但晉朝好像沒有[狗頭]。”
“當街殺皇帝,讓無數人知道了原來皇帝那麼輕易就能殺死,後面只要有兵權就殺老大,毫無信譽可言。”
晉朝的百姓們不僅知道了皇帝有多麼輕易能殺,還知道晉帝有多不得人心。
五胡亂華就像一把大大的鐮刀懸在每個人的頭頂上,他們只需要一個導火索。
所有人都會擰成一股繩,試著去掀翻這個腐朽的王朝,畢竟誰都不想成為軍糧。
“曹操:如果當君子的代價是被欺辱,被弄死,那我還不如做一個能,實現我夢想的奸雄。”
“漢朝的地曹操一塊一塊收回來的,司馬懿幹嘛了?也沒有一塊是他收回來的呀。”
@魏武遺風曹操:“看到沒,後人的眼睛還是雪亮的,不是什麼人都能和我比的。”
@宋哲宗趙煦:“這波我挺你。”
“大家可能不知道影響,主要是天地大誓,把皇帝的神權拉下凡間。
司馬懿這一波操作以後,兵強馬壯者為皇帝,缺大德。”
“曹操致死都是漢臣,司馬懿致死都是魏臣。”
“高平陵之變你是一點不說啊[尬笑]”
“曹操,曹丕,曹休,曹睿。這四個人但凡多活個十年,他司馬懿豈敢那麼囂張。”
“都不用前三個,曹睿都能壓著他,曹睿,曹丕死的太早了,只能說,天要亡魏。”
沒有了司馬懿也可能有其他人,這幾個人壽命太短,曹家都提前開始養生生活。
甚至還艾特了活得比較長久的幾位皇帝,向他們學習養生之法。
【標題:這一槍下去就是禮樂崩壞的開始,人人都可以當街弒君。
司馬家開了頭,晉朝得位不正,導致後面的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是中國歷史上的文明倒退。
“朕乃大魏天子,他膽敢呼來喚去,朕安能忍受這般屈辱。
卿等助我,前往討賊。”——曹髦】
@明武宗朱厚照:“別說,還有點燃,挺帥的樣子。”
“德,忠,孝,三條統治華夏的大腿沒等開局就斷了倆[淚奔]”
“天子殺個臣子都要安個罪名,這直接當街把天子砍了。”
“這一槍,直接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捅成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
“這一槍直接捅斷了司馬氏的血脈裡的智商。”
“無論有沒有實權,天子都是天下的共主,你一個臣子當街弒君,
完全不把皇權的威嚴放眼裡,這就給後世開了壞頭,誰都可以取而代之,加深了君臣矛盾。”
“登車拔劍起,奮躍博亂臣!凌雲決心意,登輦討不臣![流淚]”
“最關鍵司馬家後面的五胡之亂,我漢族差點被吃光了。”
所有不明當時歷史的人都倒抽口氣,漢人快被吃完了,這是什麼概念,簡直驚世駭俗,司馬家該死。
三國前姓司馬的都準備改姓了,怕頂著司馬這個姓出去會捱打。
“北方漢族十不存一[發怒]”
“司馬家皇帝后面智力都有問題。”
@戰國大魔王嬴小米:“天理昭昭,因果輪迴。”
@明武宗朱厚照:“這還真有點報應的感覺,反正司馬家後面的都不聰明。”
“弒君啊,多大的罪名啊,李世民朱棣那麼牛逼都沒弒君,只是沾點邊邊,都被人罵到現在。
估計將來也會繼續被罵,最後司馬家被滅族,整個國家都是部屈辱史,這不是反噬嗎?”
“文同曹植,武同曹操 ”
“曹髦穿的是曹操的盔甲,只能說,曹髦讓老曹家得到了他應有的壯烈的退場,畢竟魏武揮鞭,何其壯哉。
劉諶讓劉家的落幕顯得更加壯烈,群臣皆可降,但我是大漢皇室的後代,我不能降,他用生命詮釋了“漢賊不兩立”這五個字。
人們會永遠記住曹髦的登車拔劍起,奮勇搏亂臣,也會永遠記得劉諶的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而他司馬家?只會讓人們每每想起就唾罵他是個亂臣賊子。三國啊三國,驚天動地開幕,悲慘壯烈收場。
從 184 年黃巾起義,到 280 年孫吳滅亡,短短的 106 年,豪傑並起,給了大漢最特別的落幕,三國耗盡英雄氣,兩晉皆是鼠輩出。”
@宋哲宗趙煦:“三國耗盡英雄氣,兩晉盡是鼠輩出,這話說的深得我心。”
無論人們怎麼討論,司馬家的皇帝都如縮頭烏龜一般在不冒頭。
看到曹髦的壯烈和評論區,秦非就想看和他一樣壯烈的另一個人。
【標題:寧死不讓江山社稷
“依臣之見,不如降魏。”
“貪生怕死的腐儒,也敢妄議社稷大事。自古以來,可有投降的天子。”
“皇兒,如今百官都說當降,獨汝憑血氣之勇,難道汝……汝要使我成都化為灰燼。”
“成都之兵尚有數萬,姜維全師皆在劍閣,若只魏兵犯闕,必來救應。
內外夾擊可獲大勝,豈可輕信腐儒之言,廢棄先帝之基業呀。”
“大膽,無知小兒不識天時。”
“即使大勢已去,也該父子君臣背城一戰,與社稷共存亡。倘若投降,死後有何面目去見先帝啊。”
“胡說。”
“父皇。”
“胡說。”
“父皇,孩兒劉諶,寧死不降。”
“推出宮去,推出宮去。”
“社稷江山從此崩塌,我甘願以死去見先帝,絕不甘屈欺受辱。”】
@明武宗朱厚照:“演的還怪好的勒,旁邊好幾個小宮女都流眼淚了。”
@宋哲宗趙煦:“莫不是你吧。”
@明武宗朱厚照:“瞎說。”
@戰國大魔王嬴小米:“這三國魏蜀兩家小輩下線也算沒砸了兩家名聲,那吳國呢?”
@明武宗朱厚照:“這個我還真不清楚,沒仔細去關注過。”
“寧可戰死失社稷,決不拱手讓江山”
@蜀漢劉禪:“我還是比較聽勸的,這影片怎麼把我襯托的像個昏君一樣啊。”
@宋哲宗趙煦:“說實話,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能支撐30年算不錯的了。
至於昏君的名聲,可能是那一句樂不思蜀吧。
還有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漢室的名聲太響亮了,很多人都希望你能光復漢室。”
@蜀漢劉禪:“是投降之後的事嗎?我要是投降了還思蜀,這不是找死嗎?活著多享兩年福不好嗎?
至於恢復漢室,那多難啊,相父活著,我父皇還活著的時候都幹不成,就憑我?別開玩笑了。”
@蜀漢劉備:“你這個扶不起的阿斗,沒半點血性,氣煞我也。”
@明武宗朱厚照:“哎呀,別這麼氣嘛,你看他兒子不是挺有血性的。
劉禪之所以這麼異類,很有可能是當初腦子被你給摔壞了,你說這得怪誰?”
@蜀漢劉備:“找藉口能找個好點的嗎,這個笑話一點也不好笑。”
“武侯祠裡面,劉備旁邊就是劉諶。”
劉禪撇撇嘴,沒在他爹旁邊就沒在唄,他也不是很喜歡這個爹。
反正活著的時候是享盡福了,哪管之後的名聲怎麼樣。
“ 一個劉諶,一個曹髦,東吳有啥?”
“江東傑瑞。”
@明武宗朱厚照:“傑瑞是誰?很有名嗎?我怎麼不知道,@乾隆皇帝,你知道嗎?”
@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不清楚,可能是後人故意玩笑吧,就像那種正史衍生出來的人物,比如渣渣龍。”
是的,經過了這麼多天的調侃,乾隆已經能心平氣和的面對渣渣龍這一角色了。
“其實可以說有何面目去見諸葛亮,劉禪絕對會聽。”
@宋哲宗趙煦:“你別說,你還真別說,哈哈哈~
不過這個影片倒是當著那麼多大臣面前說的,我記得有段文獻記載。
這劉諶是私下跟阿斗說的,那個時候阿斗恐怕也不能奈何了。
所有人都想著投降,他反對也沒得用。他就是沒有意思意思的反對一下,導致名聲不太好。
不過我也不曉得這個是不是真的,畢竟離得挺遠的。
但是劉諶確實自殺殉國,死之前把自已的妻兒全都殺了。”
“真不能怪阿斗,益州都是投降派的,他不投,照樣有底下的人開城門。”
“哈哈就劉諶一個人要打,難道不投降讓他一個人上嗎,不是不想打,是根本沒人打。”
剛才自已的發言已經得罪了自家老爹,雖然有人為自已說話,但劉禪選擇了沉默。
多說多錯,他對自已的定位一直都非常清楚,他不是那種很聰明的人。
有著經天緯地的治國之才,他需要做的就是聽聰明人的話,然後做出相對正確的決斷。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
“大廈傾危,誰堪棟樑!”
“你可以為了百姓投降,也可以認為朝中世家無戰心,沒有機會了投降。
但是你不能做安樂公,作為漢之末君,昭烈帝之子,難道連自刎的勇氣也沒有?”
“此刻,唯有死戰,安能言降。”
作為漢室血脈,道理劉禪都懂,但真到了那一刻,他沒那個勇氣去死。
唉,還是在天幕上和相父多溝通,讓相父給自已出主意,希望這一次不要走到那一步。
要不就早日退位,所有煩惱都丟給劉諶吧,自個兒安心當太上皇,頤養天年。
姜維,嗯,又記下了個有用之材。
待會兒就讓人去扒拉扒拉,看看這人現在幹到了什麼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