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曹家事定,張魯欲降。
漢末征途如何一統天下 惟願無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哦?丕兒你說。”
曹操聞言看向了曹丕。
“陛下如此安排的深意,應該是要我曹氏與唐氏、蔡氏繫結在一起。”
“縱觀陛下宮中后妃,自陛下扶植了甄氏一脈開始,唐家和蔡家的勢力便顯得有些不足了。”
“我曹家又是能領兵的武將之家,若是能與這兩位國丈相連,那麼唐皇后和蔡妃在宮中的位置也會穩固許多。”
曹操聽聞曹丕所言,眉頭逐漸皺在了一起,卻沒有打斷他。
“再者說,我曹家若真是在西域開疆拓土,兩個弟弟便是牽制父親最好的人選。”
“他日兩個弟弟在朝中身居高位,父親在邊疆封侯封王,陛下便可以用弟弟們來挾制住父親。”
“放肆!”
曹操一巴掌用力地拍在了桌案之上。
嚇得曹丕不敢再說。
“這些心術不正的東西,是誰教給你的?”
“昂兒,你這個當大哥的,平日裡也不管教好弟弟,竟讓他說出如此悖逆之言?”
“這可是在京城之中!天子腳下!”
曹昂見狀,立刻拉著曹丕跪在了地上,“父親息怒。”
“父親,孩兒自覺說得沒錯,父親為何如此大怒?”
曹操瞥了一眼曹丕道,“說得沒錯?”
“我且問你,陛下令國丈為你弟弟老師,是否是天恩?”
“難道陛下隨意給你弟弟們指派一個老師,我就敢在西域之地為所欲為了嗎?”
曹操簡單的兩句話,問得曹丕啞口無言。
其實曹操心裡也清楚,曹丕的想法沒有大錯,只是這種事情,只有陛下能想,作為臣子,絕對不能如此去想。
並且曹操見自己的兒子在京城之中就敢如此妄議天子,若是帶去了西域,還不得尾巴翹到天上去?
“你這逆子,竟還覺得自己無錯?”
“我看此次西征,你還是在家裡陪你母親吧!”
曹丕聽聞此言,立刻大喊道,“父親!孩兒知錯了!請父親莫要將我留在京中啊!”
曹操冷哼一聲,拂袖而去。
曹昂見狀,扶起跪在地上的曹丕道,“你也知道,父親平日裡素來不愛聽這些得到。”
“你又何必去犯這個忌諱呢?”
曹丕嘆了口氣道,“父親是聰明人,應該知道我所言不假。”
“你所言的確不假,但這話,不該由你說,更不能在父親面前說。”
“作為大哥,我平日裡的確鮮少管教你,但我曹家本是宦官之後,若非陛下力排眾議,啟用父親為將。”
“此刻我們家還是人人恥笑,不敢相交的局面呢。”
“不論陛下究竟是如何想的,即便真的把我曹家當成了手中刀,那我曹家也該當好陛下的刀啊。”
“弟弟,你萬萬要記住,如今的朝局,不論是哪個世家,離開了陛下,都是無人問津的草芥!”
曹丕聞聽此言,恍然大悟道,“大哥,如今父親生了我的氣,這該如何是好?”
“我可不要留在京中,無所事事啊。”
曹昂白了他一眼道,“此事你還得求母親為你求情。”
“日後管住自己的嘴,我等武將,最忌諱的就是妄議朝政,妄議陛下。”
曹昂拍了拍曹丕的肩頭說道。
而此刻,曹操的書房之內,卞夫人端上了一盞熱茶,開口道,“你馬上就要遠赴西域了。”
“昂兒和丕兒都是自幼跟在你身邊舞刀弄槍的。”
“我可不要你走之後,還要每日面對丕兒的怨懟,你需得帶丕兒走才是。”
曹操聞言,深深地望了他一眼,“還不是你給慣的!仗著自己有些本事,便不學無術,竟然敢妄議陛下了!如此下去這還得了?”
卞夫人立刻答道,“那你更要把他帶走了,你走之後,他嘴上再沒一個把門的,倒要害了我與他兩個弟弟了。”
曹操聞言,哀嘆了一聲道,“四個兒子裡,就數丕兒,我最不放心。”
“他本事倒也不差,心思也算細膩,卻總是太過外露了。”
“日後我曹家是要封侯封爵的,如他這般,我怎敢叫他堪當大任?”
卞夫人白了他一眼道,“反正都是你的兒子,我大漢也歷來是長子繼位,有昂兒在我倒不怕丕兒亂來。”
“倒是你,好好想想陛下此舉的深意才是,如此隆重地為大臣子嗣請師,我大漢歷來也算是頭一遭。”
“丕兒所言雖然偏頗,倒也不算太過。”
曹操聞言,微微嘆氣道,“陛下自是有深意的,我豈能不知呢?”
“西域之事,陛下早有佈局,顯然是不容有失的。”
“我既然領了此命,定然是要盡心盡力的。”
“昨日裡,尚書檯送來了西域各國的情報,我也粗略看了一眼。”
“這西域之地並非是什麼善地,各個小國之間征伐不斷,各懷己見,甚至有的已經發展成了世仇。”
“我又應了陛下,只需五千人馬,此刻倒是將自己架在了火堆之上啊。”
卞夫人聞言道,“還不是你自己逞能,我看你要是沒有把握,不如再找陛下說明。”
“陛下並非是那不明事理之人,你也算的是從龍之臣,將話說了也不算丟人。”
“那怎行!軍令既然立了,便無從更改了。”
“我曹操定要靠著這五千人馬,在西域為我大漢打下一片天地!”
卞夫人見狀也不再多勸,只是給他再倒了一盞茶水。
曹家的事情處理完畢後,益州方面也傳來了新的訊息。
那張魯身後雖然被劉辯的親軍盯死了,但他依舊沒有放棄拿下成都的計劃。
近日來他得知蜀侯劉備先行修築百姓家園的決策後,便不斷地派人前往蜀地探查情報。
張魯自己也深深地知道,依靠五斗米教聚集起來的勢力,來得快,去得也快。
隨著朝廷的新政對各地的不斷滲透,百姓們再也不必為自家農事太過擔憂。
加上司隸各地的移民政策,張魯手下的賊兵也在以穩定的速度不斷衰減著。
如此情況之下,張魯不得以,只能同賈詡等人商議,決定棄守漢中,全力進攻成都之事。
只是幾人議論了幾日,都沒有拿出什麼特別好的方案,這讓張魯第一次有了降漢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