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你是想讓我來,或者說是甄家來與這位公主建立信任嗎?”

甄宓的眼波靈動,毫不在意地看著劉辯問道。

“嗯,你父親是經商起家的,相比文人,商人有更多的開拓性。”

“不用想都能知道,若是此刻將大宛公主的事情告知朝臣,會受到多大的阻力。”

“朕需要一條新的商路,能探知西域各國的商路,而這條商路,必然需要有能力,且與朕親近的人來經營。”

劉辯緩緩說道。

“多謝陛下。”

甄宓知道,這是劉辯給她的禮物。

這禮物的本質,則是一種隱秘的權利。

而這種隱秘的權利,是甄宓日後能在劉辯後宮中站住腳跟的根本所在。

這位清冷如仙子一般的才女知道,相較於感情,需要才是最穩定的。

婆羅娜依走後,甄宓親自為劉辯沐浴更衣,期間劉辯與她聊起了諸多征戰期間的事情。

一轉眼天色便已經暗了下來。

而甄宓的父親甄逸也帶著自己的長女甄姜來到了皇宮。

“陛下,甄國丈已經到了。”

張讓開口繼續說道,“正殿的宴會也已經安排好了。”

“嗯,請國丈直接入座吧。”

劉辯說罷,拉起了甄宓的手,便在張讓的簇擁下,走入了正殿。

不多時,甄逸帶著甄姜與一位小女娃,走入了正殿。

“罪臣見過陛下。”

甄逸不敢抬頭,只是看到了劉辯的衣角,便拉著甄姜與小女娃跪倒在了地上。

“國丈免禮。”

劉辯說罷,示意甄宓將甄逸扶起來。

“快起來吧爹爹,這是家宴,陛下不喜規矩太多。”

甄姬一邊扶起甄逸一邊在他耳邊悄聲說道。

甄逸看了一眼自己的小女兒,渾濁的眼中閃過了一絲欣慰與驚喜。

他無論從此刻甄姬的狀態還是衣著,都能看得出在她宮中過得很好。

更不用說,堂堂大漢的天子,能為一個后妃,在戰亂期間,派禁衛大將出兵保護其家人了。

而此刻的甄姜卻與甄宓有了明顯的對比。

兩姐妹相差不過五六歲的年華,可形貌狀態卻是天差地別。

此刻的甄姜雖然依舊秀美,但從她的衣著與鬢角的白髮能看出其受過的苦楚。

甄宓陪著自己的家人在殿內入座。

劉辯望向了甄逸開口道,“國丈,這位便是當初嫁給呂布的姐姐嗎?”

劉辯的語氣溫和,可落到了甄逸耳中,卻如同天落驚雷。

“陛…陛下,啟稟陛下,甄姜並非自願下嫁,而是受到了袁紹的強迫。”

“當時若非姜兒挺身而出,只怕我甄家滿門都要被袁紹與呂布所害啊!”

甄逸有些驚恐地回答道。

其實其中的故事,劉辯也清楚,袁紹用上蔡令這一小官,收繳了甄家幾乎全部的財富。

更加為了討好呂布,威逼利誘甄逸嫁出了自家最好的女兒。

當年甄宓若不是自作主張,來了一次京城,只怕受苦的便不是甄姜了。

“國丈不必驚嚇,其中是非曲直,朕自然是知道的。”

“只是可惜了國丈辛苦積累的家資,一朝便化作了泡影。”

“哎,身外之物能換取一家老小的性命,臣已別無他求了。”

甄逸聞言,摸了摸眼淚。

這一幕落在了甄宓眼中,立刻讓她悲傷了起來。

劉辯見狀,罕見地收起了高高在上的姿態,端起了酒爵,走到了甄逸身前,將酒爵塞入了他的手中。

“國丈無須憂慮,朕已經在京中為國丈備下了居所,不日便能完工。”

甄逸聞言,看了看身後的甄姜。

他是朕的害怕,若是留在京中,日後甄姜與她的女兒,會成為那些想要上位的文臣攻訐的目標。

劉辯見他沒有回話,立刻說道,“姐姐與甄宓多日未見了,不如暫時留在甄宓宮中。”

“至於這女孩嘛,既然是姐姐的女兒,朕當授予其君主的身份,由宮中教養,不知國丈和姐姐是否願意?”

劉辯話語柔和,甄逸卻是長大了嘴巴,有些不可置信。

劉辯扶住了甄逸繼續說道,“此刻呂布已經逃往益州,姐姐若是願意再嫁,可由朕做主,挑選京中的俊傑之才。”

此刻,劉辯已經展現了能做到的最大的誠意。

甄逸作為經商起家的商人,自然知道若是再沒有表示,便是不給面子。

當即,甄逸拉起了甄姜與那小女孩,再次跪倒在了劉辯面前。

“陛下天恩浩蕩,我甄氏一門無以為報啊。”

甄逸蒼老的臉上,留下了淚水。

甄宓見狀,適時的扶起了自己的姐姐與侄女,將她們帶回了座位之上。

她的侄女顯然自出生開始便沒有享受過如此美味的食物。

雖然臉上的渴望已經溢於言表了,但家傳的禮教卻依舊約束著她。

這讓小女孩的在原地有些坐立不安,顯得十分可愛。

甄宓見狀,立刻拿起一旁的糕點逗弄著她。

甄姜見狀,立刻有些驚恐地攔住了甄宓,“妹,陛下還在呢,如此無禮,怕是要受責罰的。”

甄宓見狀,有些俏皮地湊到了姐姐的耳邊,“姐姐,咱們陛下可沒有那麼多規矩。”

“為了讓我們在宮裡過得舒服,陛下還特意簡化了私下的禮教呢。”

甄姜聞言,露出了十分震驚的表情,千言萬語化作了一道豔羨的目光。

而劉辯則已經將甄逸扶到了自己座位旁,開口道,“國丈,你以經商起家,不知道西域的商路是否有了解?”

甄逸微微一愣,開口道,“啟稟陛下,西域商路雖然利潤頗豐,但也需要極大的投入。”

“不論是人力還是物力,甚至是全部齊備的情況下,走一次商都有可能血本無歸的。”

“這不僅是因為商路上有許多的強盜,還有西域各國之間不斷變換的邦交有關。”

劉辯聞聽此言,十分滿意。

“朕近日裡遇到了一位行商的胡女,自稱是大宛國的公主,不知國丈對婆羅這個姓氏是否瞭解。”

甄逸聞言,立刻開始思考。

“啟稟陛下,婆羅這姓氏倒是不常見,而老臣早年經商路過大宛之時,也確實聽聞過婆羅之姓氏。也許這位胡女真是大宛國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