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孔明入清河,鮑信定軍陣。
漢末征途如何一統天下 惟願無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三日後,清河城幕府中。
諸葛亮日夜兼程,一點也不敢怠慢。
不過在入城前,他還是根據戲志才所教的習慣,先一步查探了文丑軍紮營的地形,再行入城。
故而慢了一日的光景。
“諸葛軍師!”
鮑信、太史慈、李典見諸葛亮前來,立刻欣喜地拱手相迎。
“軍師,是否帶來了陛下的旨意?鮑將軍不讓我們主動出擊,我等守城守的度日如年啊!”
太史慈性子比較急,立刻上前問道。
“子義將軍,在下的確帶來了陛下令我等進攻的命令。”
“不過陛下要的是擊潰文丑,而非打退。”
諸葛亮見狀立刻開口說道。
“什麼?擊潰?”
李典聞言,面露難色,“軍師可知渤海王在文丑軍中?”
“自然知道,陛下既命我前來,必然是有了計較,幾位將軍不可因渤海王而失了戰機啊。”
“軍師,話雖如此,但若無陛下成命,如此行事,只怕日後會遭朝臣攻訐啊。”
鮑信站了出來,緩緩說道。
諸葛亮聞言,愣了一愣,他總算知道了為什麼鮑信這邊兵力充足,卻無建功之心,原來是怕做錯了事情。
就當諸葛亮還在思考如何勸說之時,幕府外傳令官火速闖了進來。
“報!將軍,陛下手諭,請將軍過目。”
傳令官說罷,將劉辯的手書遞給了鮑信。
鮑信不敢怠慢,微微行禮後,立刻將手諭內容大聲唸了出來,“朕知曉爾等顧忌渤海王之事,若他投降,便好生相待,若他頑抗,便有負於祖宗社稷。”
“其中分寸,諸位不必顧忌,諸般罪責,皆因袁紹而起。此手書便贈予諸位,日後若遇攻訐,可出此書示人。”
劉辯的手書簡短卻有力。
“有了陛下如此手書,我等還有何困擾?子義、曼城,速速安排沙盤,商議攻伐之事!”
鮑信讀罷,大喜道。
“好嘞!早該如此了!那文丑日日叫陣,只待我等吃兵,某必要射他於馬下!”
太史慈聞言,立刻拉著李典走出幕府。
諸葛亮見狀,心中不禁暗歎,“陛下真是好謀劃,若是讓我帶著手書前來,只怕顯得有些刻意。”
“而如今這手書慢我一步,不禁能讓我與諸將和睦,更讓諸將明白了陛下是知道他們難處的。”
“如此一來,倒是免了不少誤會啊。”
諸葛亮想罷,當即會心一笑,立刻與鮑信開始商議進攻之事。
這文丑紮營在清河城外三里地的平原上,如此地形選得也算中正,倒也用不了什麼奇謀妙計。
只是多日來鮑信只守不攻,這倒是讓文丑根本無從知曉清河城中人馬究竟有多少。
那麼接下來的佈置便一目瞭然了,只需安排好兵陣的排布,平推過去便是。
是夜,傳令官再次打破了既然的討論將一封書信送到了諸葛亮手中。
“孔明,一萬預備兵,配備五千元戎弩,明日便可至臨清。”
諸葛亮看罷書信立刻將此事告訴了諸將。
“諸位,在下領兵的確不如諸位,此一萬騎兵,當有諸位將軍出一人排程。”
諸葛亮拱手說道。
“嗯,孔明所言不虛,然,若是如此,某倒是有個妙計。”
太史慈站了出來說道。
“若是我軍目前可分三路兵馬,鮑信將軍領三萬為中路最為穩妥,而左右兩路則是我與曼城的一萬人馬。”
“若是其中一萬人馬交給孔明領兵,文丑見我軍如此陣仗,必然會向著從未見過的孔明一路猛攻,”
“若這時,我與曼城其中一人領著這一萬騎兵從文丑進攻的反方向繞襲至後方,再以鮑信將軍的中軍咬住文丑,此戰便可一錘定音了。”
太史慈說罷,立刻得到了眾人讚許的目光。
區區幾句話,竟用了示敵以弱,引蛇出洞,奇兵繞襲三個計謀。
“子義此計甚好,此刻那一萬人馬既然明日便能到臨清,那邊如此安排吧。”
鮑信站到沙盤之上,繼續說道,“子義的右路交給曼城,而曼城手下的親兵與管家兄弟則調去左路,由孔明與管家兄弟統領。”
“屆時,子義可令騎兵,從清河城南至城東,一路向北繞襲文丑側後方。”
“而我則領中軍咬住文丑主力,諸位以為如何?”
鮑信在沙盤上指指點點,一場會戰的謀劃,便已經初具雛形。
“如此安排甚好,孔明有管家兄弟相助,料來定然無憂,我也曾訓練過子義手下兵馬,也是相熟,定不會被文丑看出破綻來。”
李典聞言,立刻贊同道。
“好,既然如此,那我便領了這支奇兵了,鮑信將軍,皆是你可要殺慢點,別還不等我到,你們便已經勝了。”
太史慈笑道。
“子義放心,我們並非是要和文丑拼個你死我活,而是要在儘可能擊潰他們的同時,保證自己的實力,從而去支援陛下的。”
鮑信拍了拍太史慈的肩頭說道,“子義,奇兵明日便到,有勞你今夜速往臨清了。”
“鮑將軍放心,我這就往臨清去。諸位告辭了!”
太史慈拱了拱手,立刻退出了幕府。
“鮑信將軍,曼城將軍,在下還有一事相求。”
諸葛亮說罷,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了兩人。
“孔明,既然此軍已經交給你來指揮,自然全聽你的安排,你有何想法做就是了,有鮑信將軍在一旁,即便出了問題,也能立刻馳援。”
李典聽了諸葛亮的計劃,立刻說道。
“沒錯,孔明放心。”
鮑信也點了點頭說道。
“好,那在下便盡力施為了。請兩位給在下三日時間,三日後,便可大軍出陣。”
“一言為定!”
鮑信拍了拍諸葛亮的肩頭豪邁地說道。
商量完戰事,李典送諸葛亮前往自己的營中,並將管亥與管承兩人介紹給了諸葛亮。
“曼城放心,我等謹遵軍師之言。必然不會讓軍師受損。”
管亥、管承兩人聞聽事情經過,立刻拍著胸脯保證道,他們也知道諸葛亮是劉辯身邊人,自然不敢怠慢。
“那就好,孔明放心,我手下的親兵我已經指揮過了,他們既是我的族兵,定能保證孔明的安全。”
“亮多謝曼城將軍了,此事亮定當謹記在心,感念將軍之恩。”
“孔明言重,你我漢臣,皆是為了大漢嘛。”
李典聞言,當然知道諸葛亮的意思,諸葛亮也明白李典的心思,兩人互相笑了笑,點到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