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見甘寧沒有反應,立刻開口問道,“怎麼?甘將軍不滿意嗎?”

“不不不!陛下天恩浩蕩,甘寧願意!”

甘寧立刻跪下高聲喊道。

“得,典大哥,你揍了咱的同僚。”

許褚見狀,不禁調笑道。

“嗨!大丈夫之間,難免喝酒打架,多大的事情,俺請興霸喝酒便是!”

典韋大咧咧地一笑,不等劉辯下令,便扶起了甘寧。

甘寧見狀,有些扭捏,劉辯當即說道,“朕的親軍私下不用拘泥俗禮,甘將軍與他們一般便好。”

甘寧聞言,這才敢起身,“多謝陛下。”

“甘將軍,朕京中可沒有供水軍操練的地方,不知將軍想在何處練兵?”

“啟稟陛下,其實水軍也需熟知陸戰,臣欲先讓手下子弟先熟練漢軍陸戰之法,再於洛水之上以舟船操練。”

甘寧說得十分中肯,水軍不僅要熟知陸戰之法,更要習練弓弩之術,才能在水上發揮最大的戰鬥力。

“子龍,興霸既然是你的副將,就由你帶他去百匠所領取這五千人的軍備了,水戰可配元戎弩,這五千人可配一千把弩。”

“此外,京中匠人雖能造舟楫,但技藝定然不敵江淮的工匠,興霸若有什麼想法,可與匠師說說,令其打造合你心意的戰船。”

“臣,領旨!”

兩人聞言立刻拱手接旨。

劉辯當即帶著眾人回宮,而趙雲立刻領著甘寧去往了百匠所。

“趙將軍,不知這雲戎弩是何物?”

甘寧騎在馬上,不解地問道。

“此乃我漢軍的機密,是一種可連發的弩機,陸戰之時只需三名士兵操作,便能接連射箭。”

趙雲簡單地介紹了一番。

甘寧一聽是漢軍的機密,不禁有些猶豫。

“末將不過剛入陛下麾下,陛下竟以機密視我?”

“陛下素來如此,用人不疑,興霸無需擔心。”

趙雲輕描淡寫地說道。

甘寧見他如此表情,立刻明白了天子與這些親軍將領日常處事的態度。

“能得如此明主,寧九死而無悔也!”

甘寧眼中露出了一絲狂熱之色,大聲喊道。

劉辯回到宮中,展開了劉表的書信。

書信之中,以及提及了要送劉辯甘寧與五千水軍的事情,並說明自己會立刻派黃忠出兵,騷擾豫州後方。

但劉表料定,袁術並不是那麼容易徹底打敗的,所以並沒有承諾能解孫策之難。

一封信讀罷,劉辯陷入了思考。

送水軍送水軍將領,是忠心的表現,一旦京中有了水軍,水陸其下,劉表的荊州在漢軍面前將不堪一擊。

但唯一奇怪的是,劉表在信中並未提及劉辯答應送與他的水車與水排鼓風機之事。

劉辯想了片刻,當即將書信收好,“張讓,你讓百匠所備好水車和水排鼓風機,朕明日要帶著公子前去參觀。”

“臣明白了。”

張讓得令立刻退出了大殿。

劉辯獨自呢喃道,“難道劉表知道我要送他的東西有何等價值不成?”

“來人啊!招滿尚書前來!”

劉辯想到此處,立刻讓人去叫來了滿寵。

一刻之後,滿寵恭敬地站在了劉辯面前。

“伯寧,校事府中可有京中寄往荊州的書信留檔?”

“啟稟陛下,近日來,除了黃家的商隊外,只有黃夫人寄了家書回去。”

“哦?快命人將信取來!”

劉辯聞言,立刻命令道。

兩刻之後,一名侍衛,捧著一封書信送到了劉辯面前。

這一箱中,大部分是商隊與主家之間的往來,說的無非是些時令商品的價格與各個緊俏商品的買賣建議。

唯獨黃月英寄回家中的書信,雖然只有三封,但其中卻是提到了黃月英在百匠所內發現了兩位大才。

以及元戎弩與水車還有水排鼓風機的研製程序。

“難怪了。”劉辯嘆了一聲,又翻起了黃承彥的回信,信中,黃承彥對黃月英多有指教,並且令她日後不可再提及百匠所研製的東西。

劉辯看到此處,立刻將書信遞給了滿寵。

滿寵看罷後,開口道,“陛下,難道是荊州有暗諜?”

“不會,荊州有什麼動作,黃家與蒯家定然第一時間便會知道,劉景升若是監控黃家的書信,只怕黃家會把此事鬧得不得安寧。”

劉辯立刻給出了推測。

“陛下的意思是,劉表的暗諜在京城之中?”

“伯寧,自古皆有以商為間者的計策,黃夫人寄往荊州的書信,若不是急件,一般都是跟著黃家的商會往返洛陽與荊襄之間。”

“劉表很有可能在黃家的商隊中摻入了自己的人。”

滿寵聞言,極為認可劉辯的推測,“陛下的意思是,拔掉這顆釘子嗎?”

“暫時不急,此刻敏感,若是拔了劉表的間者,只怕他會升起疑心。”

“但這間者的身份,我們必須要掌握,伯寧,你讓校事府找出黃家商隊之中有問題的人,編成名錄留檔。”

“臣遵旨。”滿寵一拱手,繼續說道,“陛下,其實我們可以把這份名錄找機會送到黃家手中。”

“若是黃家出手拔掉商隊中劉表的間者,想他劉表怎麼也不會想到陛下這裡的,而這樣做,我們還能賣黃家一個面子。”

劉辯聞言,雙眼微微眯起,“嗯,伯寧所言有理,這名單,便以軍情直接送給黃忠將軍吧,”

“臣,這就去辦。”

滿寵說罷,立刻退了出去。

當日,劉琦看望了何太后之後,便回到了劉辯在京中為他設定的居所,並未外出,也並未會客。

就連他送給劉辯的甘寧拜見,也被劉琦拒之門外。

次日清晨,劉辯罷了早朝,換上一身常服,帶著許褚、典韋兩人,親自登門,拉著劉琦,便往百匠所的方向去了。

馬車上,劉琦望著洛水,不禁發問,“陛下,臣聽聞,張神醫與華佗神醫皆在醫官所之中,當日張神醫救命之恩,臣還未報答。”

“這次入京,臣特意帶了兩盒遼東的人參,想要送給神醫。”

劉琦說罷,張讓立刻輕聲說道,“公子有所不知,這醫官所不僅要服務百官,還要服務百姓,公子邊看咱們來得早,平日此刻,醫官所都是排著長龍的。”

張讓這話,一方面是婉言拒絕了劉琦先去醫官所的提議,一方面是突出大漢的實力。

當一個國家的醫療機構已經有餘力能為周遭的百姓治病了,這是一個多麼有衝擊力的訊號啊。

“無妨,公子仁善,若不報答此恩情,只怕公子寢食難安,便請張神醫到偏廳一候吧。”

劉辯擺了擺手,絲毫不介意地說道。

“臣,多謝陛下。”

劉琦興奮地拱了拱手,隨後從懷中摸出了兩支精美的木匣,剛從這木匣看,就知道劉琦是花了心思的。

此刻,馬車停在了醫官所的側方,的確如張讓所說,醫官所外,早已排起了長龍,所內煎藥的水汽蒸騰,藥香十里可聞。

張讓先一步進入所中,讓張仲景在偏廳等候。

張仲景一見劉辯到來,立刻跪拜。

“張神醫,朕微服出行,此刻百姓甚多,不必多禮。”

劉辯一把便將他扶了起來,隨後錯開身子,給劉琦送禮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