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皇甫嵩,恭迎陛下。”

“免禮,老將軍身後的兩位是?”

劉辯翻身下馬,拉住了皇甫嵩的手,開口問道。

皇甫嵩聞言,一拱手,將來龍去脈說了一遍,劉辯當即大喜,看向郭嘉微微一笑。

“好啊,棄暗投明,朕沒有不準的道理,老將軍既然是朕的前將軍,手下應該有兩位偏將,兩位就在老將軍手下效力吧。”

劉辯很高興地扶起了拜倒在自己面前的李樂和胡才。

兩人聞言皆是大喜過望,偏將的待遇屬實不低了,他們領的白波軍人數雖眾,但與劉辯的親軍相比之下,更像是一支雜牌軍了。

“我二人願為陛下與將軍肝腦塗地!”

李樂、胡才兩人連忙跪謝天恩。

“兩位,那就按照先前本將說的,將爾等的部曲打散編入高奴的守城部隊之中,連同本城兵卒一起訓練,不可怠慢!”

皇甫嵩轉向兩人,此刻他的氣勢陡然一變,沒了先前的客套,多了些許聞言。

兩人聞言立刻點頭稱是,卻不見退下。

“兩位將軍可是有未盡之言?”

劉辯看向兩人問道。

“啟稟陛下,我二人既然蒙受天恩,豈能不立下功勞?”

“我二人有一策,想要獻於陛下!”

李樂、胡才對視一眼當即說道。

“哦?兩位將軍可是知道楊奉存糧之地?”

郭嘉聞言立刻問道。

“奉孝先生當真神機妙算!我二人卻是知道那楊奉惡賊的屯糧所在!”

郭嘉聞言擺了擺手,“神機妙算談不上,我只是進入過石樓堡,此堡雖然堅固,但佔地並不大,若是要屯駐大軍年內的消耗,只怕另有他處。”

郭嘉說罷,立刻從懷中國掏出了地圖,“還請兩位將軍指出楊奉的屯糧之所。”

李樂接過地圖,毫不猶豫地將手指點在了離石樓不遠的中陽縣。

郭嘉見狀,原本的喜悅稍有減退,隨即臉上浮現出了些許顧慮。

兩人見狀,還以為是郭嘉信不過自己的訊息,立刻跪下想要立下軍令狀。

“在下並不是信不過兩位,我等從高奴出兵,中陽還在石樓之後,若是貿然襲擊,必然會被石樓的駐兵以犄角之勢攔阻。”

“況且中陽離楊奉的離石大營也不遠,若是他屯糧在此地的話,的確不好貿然出兵。”

郭嘉擺了擺手,在地圖上指出了楊奉將屯糧點選在中陽的合理性。

如今的楊奉手握兩萬部隊,石樓堡和離石大營各有一萬兵馬,而這中陽則是在兩營之間,進可互相馳援,退可共守一處。

如此安排,看來楊奉也不是那不知兵的。

“先生莫要高估了楊奉此獠,這中陽的屯糧地乃是他麾下的徐晃選定的,平日裡楊奉這惡賊只會貓在離石大營之中。”

“而那徐晃則是駐守石樓,併兼顧著中陽糧倉,此刻他們得了韓暹的部隊,定然整合降兵,我二人平日裡與韓暹交好。”

“其軍中部下我等皆是熟識,若是楊奉遣韓暹的部下鎮守中陽,我等便可不費吹灰之力,取下這糧倉!”

胡才見他們的獻計即將被否,立刻站了出來,繼續說道。

這下倒讓郭嘉開始為難了,楊奉收攏韓暹的降軍是必然的事情,韓暹降軍對楊奉有怨言也是必然的,但楊奉敢派降軍守糧倉則是偶然事件。

郭嘉不知道該不該耗費軍力去賭這個偶然。

“嗯,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朕倒是覺得可以一試。”

劉辯沉吟了半晌,看向了兩將,繼續問道,“楊奉手下兵馬,比你們手下,如何?”

“啟稟陛下,徐晃指揮得強過我們,楊奉手下的,五五之數!”

李樂一拱手,回答道。

“陛下,中陽距此地百里有餘,若是百里奔襲,是否會讓楊奉以逸待勞?”

郭嘉有些擔憂地問道。

“的確如此,所以若要襲擊中陽,必須有三點要素,其一是需要一部纏住石樓堡的徐晃所部,其二是眼下需要立刻屯軍於上郡與西河郡的邊境,縮短我們與襲擊目標的距離。”

“其三則是楊奉會讓降軍守護糧倉。”

劉辯伸出三根手指,緩緩說道。

“此外還有一點,便是我們不知於夫羅與韓遂的部隊,何時會到,此刻若是抽調了老將軍手下之兵,只怕高奴空虛,會讓敵軍發現。”

劉辯說罷,李樂與胡才有些失望地低下了頭。

他們是極為想要促成偷襲中陽的事情的,一來可以為自己剛入漢營立下頭功,而來則是能為韓暹報仇。

但此刻聽完眾人的分析,才發覺中陽不是那麼好去的。

“詔命!遣河東王越部,兩日內圍攻石樓堡。”

劉辯微微一笑,是時候派出王越這支許久不在楊奉視野中出現的部隊了。

“詔命,趙雲、高順、張遼,率玄武、白虎兩軍,今日駐於上郡與西河郡邊境,沿官道襲取離石。”

“朕會親率朱雀軍,兩日內直取中陽,此次李樂、胡才,隨朕之軍,同往中陽。”

劉辯的決策出乎了在場眾人的意料。

“陛下,是否太過弄險?如今此消彼長之下,即便於夫羅、楊奉、韓遂三人聯軍而來,也是我軍更佔優勢啊。”

皇甫嵩拱手說道。

“老將軍,既然已經看到了破白波的勝機,豈能不試一試?”

“況且孔明新研製的手弩,已經裝配給了白虎軍,剛好藉此一觀其效!”

劉辯所說的手弩,是諸葛亮與黃月英研發完元戎弩後,再以此為基礎,將弩機整體縮小,變成了可以讓騎兵單手射擊的小型弩。

這弩的弩箭也是特製的,箭身短,鋒刃長,破甲性強,但射距不過百步。

每個弩機之中會預先裝填好三發弩箭,只要騎兵扣動弩機便能連續發射,但若要換箭就需要整體拆卸了,這是這手弩的唯一缺點。

“老將軍放心,若情況有變,朕會立刻撤軍回城的。”

劉辯開口安慰道。

在劉辯身後,司馬懿與諸葛亮兩人看著地圖,一言不發,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郭嘉見狀,立刻將他們兩人拉到了一邊,開口問道,“你們也認為此計可行?”

“不,奉孝兄,我只是在想陛下所說的致人而不致於人。”

司馬懿一拱手說道。

“你的意思是陛下並不是想奪取中陽的糧草?而是想讓敵人先動起來?”

郭嘉聽了司馬懿的話,立刻轉變了思路。

“在下以為,陛下應該是想以騎兵的機動能力,調動起白波軍的步卒,先探其虛實,再考慮是否擊其七寸。”

“先前陛下曾問了兩位歸降的渠帥,白波軍的整體戰力,我以為,陛下應該是想先拿下對敵的首勝,再行固守。”

“到那時士氣足滿,便能隨機應變,畢竟陛下手中當真能稱得上百戰強軍的也只有身邊的親軍了。”

諸葛亮一拱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若是如此,我當立刻前去河東郡,同王越將軍一起圍攻石樓,你等也當分一人跟著子龍他們。”

“奉孝兄此言有理!便由我跟著子龍將軍他們吧。”

司馬懿立刻有了決斷,他已經看出了此戰的關鍵不是偷襲中陽的劉辯部,而是趙雲他們沿官道奔襲離石大營得到這一隊。

若是楊奉當真昏庸無能,那麼這一隊很可能直接斬將奪旗,立刻潑天之功。

“那我便同陛下一起!”

諸葛亮不喜爭搶,見大家都有了安排,立刻拱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