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入青州,茶館清談。
漢末征途如何一統天下 惟願無憂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過了萊蕪,便是青州地界。
青州的前身,乃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作為中原霸主,青州之地自古便是富庶的地方。
並且在齊國時期,就設立了稷下學宮,這更讓青州之地躋身中原地區的文化樞紐。
而稷下學宮也是當年百家爭鳴的一個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以至於漢末的青州依舊有著較好的民生條件與學術氛圍。
“不愧是古之齊國啊,當真是人傑地靈的所在。”
程昱坐在馬上,緩緩說道。
劉辯此刻已經讓大軍駐紮在臨淄城外,自己則是帶著諸將和程昱,便衣入城。
臨淄城中,商貿繁盛,茶館酒樓林立,倒是一點都不比皇都洛陽差。
幾人縱馬路過城中心的一間茶館,聽著其中傳來的議論聲,不禁勒馬止步。
“客官可是從外地而來?”
店小二機靈地拉住了劉辯的馬頭,一眼便看出了劉辯是這一行人中的上首。
“哦?店家是如何知曉的?”
“嘿嘿,今日咱們議館論的是楚漢爭霸,如此議題,引動了全青州的名士,客若不是從外地而來,豈會不知?”
經過店小二的介紹,劉辯不禁升起了興趣,從懷中摸出一貫錢,丟到了店小二的手上。
“好,有勞夥計為我等照料馬匹。”
劉辯翻身下馬說道。
“先生稍等,不知先生是以何身份入內?”
“哦?這還有不同嗎?”
“先生若是以某個學派或是議論者的身份入內,則不收茶費,但也必須發言獲彩,不然出店時可要付雙倍的。”
“先生若是以官家的身份入內,只需付了座費即可。”
那小兒看了一眼劉辯的馬匹,又看了一眼劉辯給出的錢,對他的身份已經推斷出了不少,立刻說道。
“嗯,倒是個新鮮的,我等就以官家身份入內吧。”
“的嘞,幾位爺,請上二樓雅間。”
小二聞言,立刻將幾人引上了二樓,當然這座位費也屬實不低。
這所說的雅間,不僅能看到一樓的議臺(發言的人會站到臺上說話),更能看到樓下的情況。
劉辯幾人來時已是中午,這議題議了一半也在休息之中。
他饒有興趣地倚著欄杆,望向了對面的雅間。
對面的雅間中樂聲不絕於耳,卻有屏風掩蓋,讓人看不清其中之人。
“諸位,中場已過,今日還未有名士得議金(獲得滿堂彩的人能拿走店家準備的錢財),諸位可要加油了。”
“上午我們已經論了高祖與霸王的區別,下午我們則論一論高祖的勝因。一刻後便開論!”
店主說罷,立刻走下了議臺。
“陛下,他們居然敢私議高祖!某去拆了這家店!”
典韋聞言立刻警覺道。
“不必,如此議論是古齊國的一種風俗,來者為客,自然客隨主便。”
劉辯擺了擺手,這點氣度他還是有的。
一刻過後,劉辯的茶點已經上齊,一樓的學子名士開始不斷抒發自己的觀點,但三人說罷,皆是沒有引起劉辯的興趣,只能說老生常談了。
劉辯依著欄杆不斷地搖頭,引起了樓下人的注意。
“樓上的小先生,既然不認同我等的觀念,何不下臺一敘?”
樓下的學子說道。
劉辯見狀,本不想多言,但如此局面,自己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怕他們不會放自己離開的。
他只好拉著程昱,與自己一同下臺。
“諸位,方才說道高祖勝因,說到的無非是蕭何、韓信、張良三人,這不可謂不對,卻也有些浮於表面。”
劉辯先是恭敬地一拱手,隨後以前面幾位的結論作為開頭,這無疑讓臺下的人都開始屏息凝神地認真起來。
“以我觀之,楚漢之爭,如同將兩者置於天平兩端,漢之一端有高祖、韓信、蕭何、張良。”
“而楚之一端,大約只有霸王項羽了,然此二者的天平在秦末起義之初,是更傾向於楚的。”
劉辯說罷,臺下眾人的臉上,鮮少有認同的,但依舊耐心地想要知道他後面的話。
“私以為,楚漢的天平發生扭轉的時刻,在高祖第一次入主咸陽後還軍灞上!”
講到此處,劉辯也來了興致,立刻向前走了幾步,更加靠近臺下的人。
“其一,以高祖出生,能不被積福六國的秦宮所迷惑,本就是天大的本事。”
“為何如此說呢,諸位都是學子,自然知道書籍之貴,若是諸位以義軍之身入主咸陽,想必第一件事必然會入秦宮書庫一飽眼福吧?”
“是也!咸陽宮中藏盡六國之書,必然要看!”
“不錯!若是留給霸王,豈不一炬而焚?”
劉辯說到了這裡,第一次得到了臺下眾人的稀疏認可。
“想我大漢高祖,出生亭長,不過一縣之小吏,見財帛美人,豈能不動心?俗話皆說,窮人乍富,難守其財,說的不併不是窮人不好,而是他們沒有向上看的眼界。”
“然高祖在樊噲與張良的勸改下,能拋開自身所處的階級,擴充套件自己的眼界,便是一種天大的才能!”
“若非如此,高祖若是執掌咸陽,待到霸王一到,鴻門宴上豈有不殺高祖之理?”
劉辯說罷,臺下眾人陷入了沉思,畢竟史記上對於這段歷史的描寫,只有還軍灞上這短短四個字。
“其二,知人善用,當高祖沉溺於溫柔鄉時,蕭何卻入了大秦的宰相府和御史司。”
“為何說三人之中蕭何為最?便是這一步!”
“宰相府和御使司中有著當時秦國統治各地的戶籍與圖形,只要有了這些東西,對於各郡縣的產出、人口、稅收便可以說是手拿把掐了。”
“其次,丞相府中還有當時秦朝最完整的法律記錄,有如此文獻,便不必再改弦更張,多費心力。”
“加之關中各地,沿用秦法多年,貿然改弦更張,定然引起民怨畸變。”
劉辯說罷,樓上的另一間雅間,撤下了屏風,露出了焦和與李典還有陳宮的身影。
“此子年輕輕輕,見識竟如此卓絕?亂世奇人哉!”
焦和品味著劉辯方才所言,不禁大加讚賞。
陳宮也點了點頭,“觀點特殊,卻直擊要害。”
“然,要說勝因,不得不提的就是楚的敗因,楚霸王之於高祖,可謂全勝之姿,唯獨一點,便是濟貧而不賞功,任親而不取賢。”
“於小事上狠辣有餘,處大事卻思慮過甚。”
“相比之下,高祖以秦之嫁衣敵霸王楚之餘蔭,此刻天平已在六四之數了。”
劉辯繼續說道。
“彩!”
樓上傳來一聲驚呼,隨之而起的是滿堂喝彩。
“恭喜公子滿堂彩,今日費用全免,另得議金三貫!”
店家立刻走上臺前,捧著一盒錢財遞給了劉辯。
“錢財與我無用,不如就用此銀錢,請各位喝杯茶吧。”
劉辯擺了擺手,店家立刻心領神會,“樓上雅間,請公子入內一敘。”
“好,稍後便去。”
劉辯聞言望著從雅間走出來的陳宮點了點頭。
他立刻暗示程昱陪自己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