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丞相趙林甫的女兒,靈兒很聰明,而且並不是那種等待著命運安排的乖乖女。

上次與明嶽見面,靈兒對他的印象頗佳。

靈兒以為這門親事很成功定下來。

可是太子妃的死打亂了所有人的計劃,包括靈兒這個女孩的小心思。

隨著太子妃和米尚書的死,隨著陳平和白浩天莫名其妙的死,趙林甫對太子和明嶽,產生了濃濃的警惕。

雖然刑部一直在查證陳平、白浩天的死因,試圖給出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但趙林甫知道,陳平就是被明嶽殺死的。

因為在趙林甫面前,有一份抄錄而來的、關於尸解仙的卷宗。

尸解仙這個名字頗為奇怪,所以趙林甫覺得,用“啟蒙者”來形容他們更加合適。

尤其是皇朝的第一代國師李宓,就是至高至偉的啟蒙者。

沒有國師李宓的幫助,就沒有皇朝的建立。

所以在宮廷的秘密卷宗裡,詳細記載了李宓的生平。

這些事蹟不是李宓自述,而是太皇帝與其他人的見聞。

關於李宓的那些見聞,可以歸結為四個字:不可思議。

李宓擁有強大而詭秘的力量,曾經憑著一己之力,讓數百人跪倒磕頭。

而那天晚上的刺殺行動中,白浩天忽然發了失心瘋,一刀刺死了陳平。

這種情況,與國師李宓當年控制數百人向太皇帝下跪,是何其的相似?

一個強大的、深不可測的高人,絕不是趙家的良婿。

但靈兒並不知道這些內情。

靈兒託母親向趙林甫詢問婚事。

趙林甫自然不能告訴趙夫人真正的原因,他皺著眉頭,只說是國事繁忙、戰事吃緊,這時候辦婚禮實在有些不妥。

趙夫人也只能嘆息著把丈夫的話轉告給女兒。

這樣牽強的解釋,當然無法讓靈兒信服。

再過幾天就是太子妃的“三七”祭日,靈兒換了一身白衣服,來到東宮弔唁太子妃。

太子妃被皇帝賜死,主要是因為受到米尚書的牽連,所以皇帝並沒有禁制東宮的各類祭奠儀式。

靈兒來到太子妃專有的靈堂,跪倒磕頭,然後默默祝禱。

行禮完畢之後,靈兒向周圍的宮女表示,自己在這裡坐坐就好,不需要她們陪著。

宮女們識趣的轉身離開。

女孩靜坐了片刻,然後從靈堂的側門離開,在東宮南面的長廊上慢慢走著。

熟悉或者認識趙靈兒的人,不會來限制女孩的行動。

而不認識靈兒的宮女太監,自然更加不敢打擾這個看起來非富即貴的少女。

就這樣,靈兒一路暢通無阻的來到東宮的官署外面。

議事廳裡,傳來明嶽自信的聲音:“……封德弼和高玄智必敗,洛城根本不可能守住,眼下最好的處置,是放棄洛州。”

靈兒聽著明嶽驚世駭俗的建議,她從門扇後面側頭望去,只見明嶽站在一張桌子前,十幾個幕僚站在他的旁邊,盯著桌上的地圖。

明嶽用手在桌上比劃了一下:“將洛城的兵力收縮到潼關,藉著潼關的天險堅守一段時間……叛軍現在利於速戰速決,如果時間拖得久了,留守北方的史四明必然會起異心……”

周圍的人議論紛紛,而太子李擴愁眉苦臉的說道:“先生說的也許都對,可是你不知道,兵部的辦事速度慢得很,從我們提交方案,到他們審批,再到命令傳送前線,估計半個月都過去了……照你說的,這時候封德弼和高玄智已經一敗塗地了。”

明嶽很乾脆的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先派人給大軍送信,讓兩位將軍自行定奪,畢竟他們也有自己的指揮號令之權。”

“也只能這樣了……”李擴無奈的說道:“只是父皇現在把戰事盯得很緊,也不知道他會不會因為封德弼和高玄智的退兵而生氣。”

明嶽苦笑。

李擴能夠對明嶽言聽計從,老皇帝可不會有那麼乖巧聽話。

這位皇帝陛下如今整天拿著地圖,各種命令也是源源不斷的發往各地。

只是皇帝陛下沒有經歷過戰爭,所能做的,也是紙上談兵罷了。

倒是天資聰穎的明嶽,再加上算無遺策的洛雪,兩人很快掌握了一些戰爭的規律,並得出了叛軍還將繼續取勝的趨勢。

這個推測的結果,是誰都不願意承認的。

李擴親自給前線的兩位將軍寫了封信,然後讓人快馬加鞭給他們送去。

這一切,對於戰局來說,也算是盡人事、聽天命而已。

眾人在商議的時候,自然也看到了在官署門口徘徊的靈兒。

看著靈兒的背影,李擴想起自己的亡妻,不禁有些感傷。

太子拍拍明嶽的肩膀,沒有說什麼,便黯然離開了。

明嶽還不至於被靈兒這樣一個小姑娘嚇得落荒而逃。

少年離開官署,向靈兒微笑點點頭,兩人肩並肩站在官署門口的屋簷下。

明嶽很直接的問道:“眼下戰事吃緊,我們都沒有太多的時間來陪你……靈兒姑娘有什麼事情或者請求,便儘管直說。”

絕大多數女子遇到這種情況都會羞愧難言,多半要敷衍幾句便告辭離開了。

但靈兒顯然不在此列。

靈兒平靜而堅定的說道:“不管我父親怎麼想,也不管貴妃娘娘跟你說了什麼,我希望你能讓人上門提親。”

明嶽驚訝的挑了挑眉毛,忍不住脫口問道:“為什麼?”

趙靈兒身材、容貌、氣質俱佳,又是丞相家的千金,希望能與她成婚的人,多如牛毛。

明嶽相信,就算丞相家要找上門女婿,都能有一大堆人過來應承。

所以明嶽不得不問這句“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