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榮早就想好了藉口。

“將軍見諒。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您應該知道,我們家公子雖然是南陽軍的最高指揮,而且他和長公主的關係也非常親密。

但是實際上,長公主對他並不是絕對信任,悄悄在他的身邊安插了多名親信。

不僅如此,這次來新野與將軍決戰,長公主還將他的舅媽唐惜玉派過來。名義上,長公主是說要唐惜玉來協助我家公子。

實際上,長公主是為了讓唐惜玉來監督我家公子,防止我家公子倒戈。

因此,我家公子想要向將軍投降,便先要清除他身邊那些長公主的親信,並將唐惜玉控制住。

否則,他一旦宣佈投降,唐惜玉定然會反對。

甚至,唐惜玉有可能會直接挾持我們公子,逼他繼續與將軍戰鬥到底。”

李光義知道唐惜玉就在劉安軍中,並擔任要職。聽完陶榮的解釋,李光義終於放下心中的懷疑。

“好吧!那我就給劉安一點時間。後天日落以前,他總可以搞定唐惜玉了吧?”

陶榮趕緊陪笑點頭。

“多謝將軍大度。後天日落前,我家公子一定可以搞定唐惜玉。我這就回去向公子彙報。”

李光義讓人送走陶榮,馬上得意地向身邊幾位將領炫耀起來。

“怎麼樣,我就說劉安這小子這時候派人來,肯定是來投降的吧?”

眾人頓時將李光義又是一頓的吹捧。

李光義更加高興。

這次不費一兵一卒,便成功逼劉安投降,讓李光義有點飄了。

李光義忍不住提前開始在軍營中慶祝起來。

李光義一直慶祝到第三天的中午,外面匆匆跑進一名親兵。

“將軍,劉安來了。”

李光義大喜,立馬朝眾手下一擺手。

“大家隨我去帳外看看。今天我要讓你們看看,他劉安是怎麼向我臣服的!”

眾人都認為劉安是來投降的,紛紛跟著李光義來到營外。

眾人剛到帳外,果然看到遠處出現一支隊伍,人數足有兩千,其中領頭的人穿著一身白袍,胯下一匹白色寶馬,正是劉安。

就在李光義心中得意時,他突然看到劉安抬了一下手。

跟著,劉安身後的兩千人迅速散開,排出一個陣形,朝著他們這邊的中軍大營衝殺過來。

李光義大驚。

李光義就是再傻,他此時也知道,劉安根本就沒打算議和,不過是拿議和拖延時間。

李光義又氣又怒。

“給我屠盡這些不識時務的傢伙,活捉劉安!”

李光義身邊的一眾將領雖然失望,但是眼見劉安帶兵衝殺過來,他們也不再猶豫,馬上各自回營指揮。

劉安這邊到底人少。

他雖然趁李光義大意,突然衝營。但是僅憑他們這兩千步兵,根本沒辦法衝破李光義的中軍大營。

劉安親自指揮,從正午一直殺到天黑。

雙方都傷亡過千人。

眼見衝不破李光義的中軍大帳,劉安不得不退回大營。

李光義雖然恨不能立馬就將劉安活捉,但是士兵們打了半天,也都又累又餓。

加上現在已經天黑,李光義也擔心劉安有設伏,便暫時收兵,準備第二天再戰。

劉安其實早就料到,他帶兩千人,無法衝破李光義的正面。

畢竟,李光義的正面兵力超過一萬,還有數百鐵騎押陣。

但劉安還是故意這樣做,便是為了給李光義造成一個假象,讓李光義覺得,劉安真的已經窮途末路了。

當天晚上,劉安讓大家早早休息。

次日丑時,劉安便讓大家埋鍋造飯。天還未亮,劉安帶上全部兵馬,朝著李光義包圍圈最薄弱的東邊發起衝擊。

此時李光義的大軍還沒起床,更不要說吃飯。

被劉安突然殺到,雖然他們有所防備,但還是很快被劉安的大軍殺出一條血路。

當李光義匆匆披上戰甲,組織起其他三面的兵馬,準備再次將劉安包圍時,劉安已經帶隊殺出包圍圈,朝著黑龍鎮撤去。

李光義不甘心,一面親率大軍追趕,一面派出五百鐵騎,繞到劉安他們前面。想從正面攔截下劉安的大軍。

按李光義的預料,憑他這五百鐵騎的戰鬥力,劉安的大軍很難衝過這道阻攔。

劉安的大軍在距離黑龍鎮不足五里的地方,被李光義這五百鐵騎截住去路。

唐惜玉一看去路被截,便要親自帶一千精銳上前拼殺。

但是劉安卻將唐惜玉攔住。

“唐姨,咱們的殺手鐧一直藏到現在,便是為了等李光義的鐵騎現身。既然李光義派他的鐵騎來了,我們自然也得拿出咱們的殺手鐧。”

劉安說著,下令他的機械團上前開道,與李光義的重灌鐵騎展開正面交戰。

這還是劉安第一次出動他的機械團,而他們首次出戰,便要對戰大楚最強戰力的重灌騎兵。這些機械團的人也有些忐忑。

劉安與唐惜玉站在高處,用望遠鏡看著前方的機械團有序朝前推進。

這條道不算太寬,但是周圍都是旱地。此時已經是秋後,地裡的莊稼已經收割。周圍就變成了一片平原。

劉安他們的十二輛蒸汽汽車分成三組,每組四輛,有序地往前推進。

而李光義的五百重灌騎兵一字排開,每隊至少有五十人。

唐惜玉知道這是劉安的殺手鐧,但她對劉安這個殺手鐧並不是很有信心。畢竟,重灌騎兵的恐怖威力,那是經過華夏千年戰爭史驗證過的。至今還沒有一種兵種,能夠破重灌騎兵。

現在劉安要用這種全新的戰法,強破這千年無敵的重灌騎兵,唐惜玉不可能不忐忑。

不僅僅是唐惜玉,劉安手下的各級將校,也全都在密切地關注著這一戰。

雖然這一戰的規模不算大,但是卻直接關係著劉安和李光義的這一場大決戰的勝負。

甚至,直接關係著他們未來能否一統大楚。

大家心裡都明白。劉安現在雖然只有南陽和商洛這兩個小地盤。但是憑劉安的雄才偉略,早晚他都會向那個至尊之位衝擊。

而眼前的這一戰,對劉安的未來大業影響巨大。

現場所有人,只有劉安對這一戰最有信心。他相信自己這次的創新打法,必然能戰勝李光義的重灌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