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 福兮禍兮 第九章 烽火連三月(1)
下關風起亂雲飛,
百姓心頭怕響雷。
喜見春陽驅戾氣,
萬民俯首贊珍妃。
——段郎《正氣歌》
大理氣候溫和溼潤,“寒止於涼,暑止於溫”,最宜於花木生長。於是,種花愛花成也成了白族人民的一種生活習俗。段郎與白蘇珍來到上關,自然是衝著大理的上關花的名氣來的。
上關花名稱的得來是由於古時上關有一棵叫“朝株花”有奇花,它花大如蓮,開12瓣,閏年13瓣,香聞十里,果實可作朝株。關於朝珠花也有個膾炙人口的傳說:當年有個善良的婦女難產時得一位仙翁賜給有朝珠含在口中,由於不慎朝珠落地,便長出這棵奇異的花樹。花樹長成後經常招來貪官汙吏的騷擾,百姓苦不堪言,便忍痛將花樹砍了。從此,這棵神秘的上關花便只有花名而無花了。雖然上關花看不見,但上關的花卻非常鮮豔。
最後一景——洱海月。段郎對白蘇珍道:“洱海月被稱為金月亮,無時無刻不在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傳說月宮裡的仙女思慕人間,來到洱海邊與、漁民阿黑成婚。為了幫助漁民多打魚,她把自己的寶鏡放在海中,照得魚群清清楚楚。漁民打魚多了,過上了豐衣足食的日子。仙女的寶鏡在海中變成了金月亮,世世代代放射著光芒。所以,天上的月是洱海的月,洱海的月不是天上的月。”
白蘇珍道:“王爺越說我越糊塗。什麼叫天上的月是洱海的月?”
段郎隨手一指,道:“你看,那天上的月是不是洱海的月?”
白蘇珍道:“是啊。天上的月的影子在洱海里。就是洱海的月……”
段郎道:“那我們傳說中的洱海的月是什麼?”
白蘇珍道:“傳說中的洱海月是仙女的寶鏡。”
段郎道:“所以,洱海的月與天上的月是不是一回事?”
白蘇珍道:“呵呵,經王爺這樣一解釋,確實不是一回事!”
段郎道:“確實不是一回事哈。咱們大理的風花雪月的各種傳說故事,都寄託著白族人民豐富的情感。都是人民群眾對於美好生活的憧憬。關於風、花、雪、月四景,還有一首世世代代傳誦的謎語詩,詩曰:蟲入鳳窩不見鳥(風),七人頭上長青草(花);細雨下在橫山上(雪),半個朋友不見了(月)。珍妃,你曉得這幾句謎語的謎底是啥不?”
白蘇珍道:“我自然曉得,就是風花雪月四個字。”
段郎和白蘇珍在上關一路走一路看,美景美人美日子,段郎的蜜月過得非常的滋潤。
回到鎮南王府,段王爺自然是要上朝銷假,順便彙報一下這幾天裡關於大理時局一些思考。
皇帝對於段郎的思考高度肯定:“御弟想得甚為周全,這些事情你就視情況酌辦即可。至於一些細節上,我們還可以繼續談論。”
兩弟兄在朝堂之上熱烈地討論,等段郎下班的時候,已經很晚。
鎮南王府靜悄悄。回到王府,段郎首先到刀王妃那裡去,刀王妃道:“王爺新婚,應該好好照顧蘇珍,人家初入王府,對咱們這裡的環境還不熟悉。今晚你就去她那兒吧。”
段郎道曹雪琴那裡。雪琴道:“王爺……實話實說,這兩天咱們女兒葭葭有些不乖,可能是感染了……我照顧女兒也挺累的,你還是去蘇珍妹妹那裡吧。新人才來,有個熟悉的人在身邊,才不會感覺到寂寞。”
蜜月生活對於白蘇珍來說是非常值得紀念的——畢竟是女人一生中夢寐以求充滿幻想的日子。她自然希望自己的如意郎君能為蜜月之旅留下一點什麼東西以作紀念。可惜,段郎好像對寫詩題字之類的事情一點沒上心,於是,白蘇珍不得不直接下達任務了:“我不管你有沒有心情……你必須就咱們大理的風花雪月四景寫詩——而且,不能糊弄我,隨便寫幾句就草草交差,必須把咱們的蜜月旅行寫進去才算過關。”
段郎道:“早知道帶著些作文的任務出來度蜜月,我們不如就在王府……那樣我就不用寫詩什麼了。”
白蘇珍道:“就算咱們不出來,也一樣少不了要寫詩文留下痕跡。否則千年百年之後,有誰知道白蘇珍與段王爺的蜜月是怎麼過的?”
段郎道:“原來你是想借此蜜月旅行流芳千古嗎?我寫的詩在千年之後不曉得還有沒有人會閱讀……這個問題,可能很難辦到。流芳千古確實比較困難了,如果咱們倆一起做一件壞事的話,那麼遺臭萬年還是有可能的。”
白蘇珍道:“咱們一起做一件什麼壞事就可以遺臭萬年?”
段郎道:“咱們大理不是號稱有風花雪月四大景嗎?咱們把上關的花樹全部砍掉,只種植茶樹——以此紀念段王爺娶了白氏集團的獨生女白蘇珍為王妃,則千年百年之後,大理的四景中的上關花,就成為上關茶了。你說說看,咱們這樣自私自利的行為是不是可以遺臭萬年?”
白蘇珍道:“你少要油嘴滑舌,真正的上關花早就被那樵夫砍掉了。至今我們仍然說的是上關花。只要是上關的話,就都是上關花。所以,你不要找任何理由和藉口。因為無論你怎麼找,在我這裡,都沒有你拒絕寫詩的理由和藉口。從現在開始,你什麼時候完成了作品,什麼時候咱們再……嘿嘿,你懂的!”
段郎當然很懂……白蘇珍的第一目的是要段王爺回到刀王妃和曹王妃身邊去,免得別人說自己有獨霸段郎的嫌疑。第二是不甘自己的蜜月太平淡了,她要留下此行的紀念。
最有紀念意義而且沒有保質期的東西,普天之下只有一種——就是詩書畫。
段郎被白蘇珍趕出來,在書房裡迷思苦想,做了四首絕句,詩云:
七絕·題大理風花雪月四景
其一
下關風起亂雲飛,
百姓心頭怕響雷。
喜見春陽驅戾氣,
萬民俯首贊珍妃。
其二
上關花落幾人知?
靈物歸天不等時。
必是芳香猶未夠,
珍妃一笑自然痴。
其三
蒼山雪映目中人,
曾與知音嘆古琴。
美麗珍妃休怕凍,
愛情可致血升溫。
其四
洱海月非天上月,
蒼山情是世間情。
心如靜水珍妃意,
氣似長虹大理城。
欲知後事,請看下集:《福兮禍兮》第九章 烽火連三月(2)(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