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臣,敢不為陛下赴死!”

從來冷肅的李斯,聲音罕見的帶了些許顫抖。

曾幾何時,聽到蘇秦身佩六國相印,李斯嚮往不已。

如今始皇帝在他李斯的輔助下,橫掃六合,四海歸一。

六國已飛灰湮滅,而大秦則如日中天。

他李斯,也離大秦的丞相之位僅有一步之遙。

今秦之相印,豈是蘇秦所佩六國相印能比?

“哈哈,卿起身吧。”

始皇帝笑著用手點點李斯,接著轉頭看向身側的趙高。

“趙卿可願為高之師?”

“老奴喜不自勝。”

趙高順勢拜伏在地應道。

果然,有了胡亥的律法成績在前,始皇帝最終還是屬意他趙高的。

如今的趙高對丞相之位可是一丁點兒的想法都不曾有過,所以對李斯即將坐上丞相之位,沒有任何感覺。

對他而言,始皇帝的信賴才是第一位的。

始皇帝自然知道趙高肯定不會拒絕,點點頭。

“明日朕召高進宮,若是高無事,此事就如此定下吧。”

“喏。”

李斯雖說心中有些不甘,但是有了丞相許諾在前,而且始皇帝顯然心中已經有了決定,這點兒事情,他自知道沒必要再爭。

更莫說,始皇帝還需要詢問十六公子的意思。

雖然希望很小,但是萬一十六公子不願以趙高為師呢?

李斯也只得如此安慰自己。

“楊卿,對高所言,民惟邦本以為如何?”

始皇帝目光轉向了一直都很少說話的衛尉楊端和。

楊端和出身老秦貴族世家楊氏,統兵兩次伐魏大勝,最後一次跟王翦配合伐趙,楊端和兵圍趙國都城邯鄲。

楊端和一生從未有過敗績,是老秦人軍事貴族世家中僅次於王翦的名將。

始皇帝第二次東巡所留“琅琊石刻”上的五大夫楊樛(jiu),就是楊端和族中子侄。

嬴高阻攔衛尉二五百主竇轍強掠民女之後,竇轍知道嬴高的身份,回去之後就向楊端和稟報了。

楊端和雖說只是鞭責了竇轍一通,但是也是立馬上書呈報給了始皇帝。

所以,嬴高阻攔竇轍的事情,始皇帝其實最先是從楊端和那裡得知的。

李斯則是今日收到望夷宮的訊息之後,才將嬴高阻攔衛尉的事情一併加了上去。

“稟陛下,老臣以為十六公子所言甚為有理,老臣知曉此事,已將那竇轍行百鞭之刑。”

楊端和倒不是迫於始皇帝壓力如此,而是他確實是這樣認為的。對竇轍侵擾老秦百姓,他同樣也是極為憤怒。

所以親自下令,將竇轍抽了一百鞭子。

百鞭,在這個時候雖說要遠比戮刑、磔刑、棄市、腰斬、梟首這些死刑要輕,但是卻已然是秦律中第二等肉刑中比較重的懲罰了。

百鞭打下去,竇轍也去了半條命,在床上至少要躺上幾個月。

當然,楊端和也有自己的私心。

竇轍是他的親衛出身,如今累功為二五百主,雖說不知道十六公子嬴高和章邯會不會將這件事,稟給始皇帝,但是楊端和還是決定先對竇轍嚴懲。

只有這樣,才能在始皇帝若是雷霆大怒之後救下竇轍一條命。

“嗯,著其削爵為卒吧。”

“喏!”

楊端和心中暗暗鬆了口氣,削爵為卒,有了戰功還是一樣能晉爵的,要比丟掉性命強過百倍。

“內史、郎中兩府,旦有擾民者,輕則肉刑削爵,重則梟首。”

“喏!”

蒙恬和蒙毅兩人,同時領命拜道。

“李卿,卿乃律法大家,就此事為我大秦律法再添一律可否?”

“喏,還請陛下為此律賜名。”

李斯從始皇帝處置那二五百主竇轍就知道,顯然始皇帝要對各軍兵卒的行事做些限制,只是沒想到會直接想要新添一律。

要知道,如今大秦的軍法已經很複雜和嚴苛,不過大多都是針對在戰鬥服役的時候。

譬如:訓練中,士卒弩箭射不中,就要罰二甲(兩副鎧甲的錢);站崗擅離職守,罰二甲;過了集結的日期,也就是失期,當斬;

搶奪軍功首級者,斬;發現同伍之人違反軍法不揭發,查出來全伍皆斬;戰鬥中,有人不奮力殺敵,直屬軍官有罪,削爵;

戰鬥結束,不給袍澤收屍,立功也要全伍受罰;逃兵,斬等等。

更重要的是,大秦以軍功授爵,這個軍功主要是數斬首之數來定,而在軍法中有規定,這個數人頭,不僅僅是數斬首的;

數斬首首級的同時也要數自己軍中生還計程車卒數量,大秦軍中最低一級為伍,如果生還的兵卒沒有斬首的多,那麼全伍連坐,皆斬。

除了這些,還有零零總總數十種針對大秦軍隊在戰鬥中的獎懲軍法。

正是依靠軍功授爵的豐厚獎勵和同樣嚴苛的軍律軍法,大秦才組建了一支橫掃六合的虎狼之師,最終一統天下。

只是,大秦從來沒有對軍隊侵擾普通百姓等等行為制定過相應的軍法律例。

顯然,這一次因為嬴高的一些話語,尤其是如今關中地區正在大索賊盜,始皇帝也意識到了秦律這一缺陷。

“民惟邦本,此律即以‘邦本’為名,諸卿以為然否?”

始皇帝沉吟半響,緩聲道。

“喏。”

既然始皇帝已經說了,那麼李斯、蒙恬等人自然是毫無意見。

恰在這時,有近侍急急而來,在殿外大聲道。

“稟陛下,宮外廷尉、郎中、衛尉三府皆遣人前來求見三位大人。”

始皇帝殫精竭慮、每日都要批改數百斤來自天下各地的竹簡,所以也要求各府在他議事的時候,若是有急報可隨時入宮稟奏。

聽到這話,始皇帝眉頭微挑。

“三位卿家且去吧。”

“喏!”

李斯、蒙毅和楊端和連忙行禮匆匆而去。

“蒙卿、頓卿,飲酒。”

始皇帝見到三人離去,沒有露出絲毫的焦躁之意,反而招呼蒙恬和頓弱兩人吃食起來。

兩人自然沒有什麼胃口,不過也只得耐著性子陪始皇帝等著。

好在,李斯、蒙毅和楊端和三人去的快,回來的也快。

進來拜見始皇帝后,蒙毅和楊端和退後兩步,李斯上前。

“稟陛下,郎中令府、衛尉府來報,十六公子和十八公子突兀離開宮室,前往望夷宮而去。”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