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付過錢後,柳魚問:“掌櫃這裡可收絡子和繡好的帕子?”

一般來說布莊和繡莊都是分開的,但是小縣城,難免也會出現布莊買點小帕子,繡莊賣點漂亮的絹布這種事情。

方才柳魚也是看到一旁的貨架上有擺的帕子才有這麼一問。

掌櫃收布料的手一頓,瞧著柳魚也是個心靈手巧的小哥兒,他便問:“小哥兒可有帶的繡品?容我看看。”

柳魚從提籃裡拿出早備好的絡子和帕子給掌櫃看。

絡子是之前做嫁衣剩的邊角料,柳魚剪成了布條線,混著一點其他布料編織而成的,有吉祥結、盤長結、祥雲結和團錦結,最精巧的一個是個荷包般的小網兜,若是裝塊玉佩掛在腰間,定然好看。

掌櫃的再看那兩塊繡帕就更驚奇了,“呀,這是南繡啊?”

青州府多為盧繡和麻繡,繡品稍顯粗獷一些,圖案是寫意為主。南繡針法細膩紮實,圖案婉約,寫實為主,各有千秋。

但在盧繡和麻繡盛行的地方見著一個不同的南繡,總歸是稀奇的。

“繡的是不錯,可惜是棉布啊。”

臨走之前,又去肉鋪割了四斤肉,到時候兩斤給李大伯家送去,兩斤留著家裡吃。

油、醋、醬油這些常有下鄉的貨郎來賣,家裡補的及時,不怎麼缺。

掌櫃的猶豫了一下答應了,他覺著這兩條帕子應是很好賣的。

叢春花沒要他剩下的錢,叫他自己存著,挎著提籃高興的不得了,“哎呀,有門手藝是好!”

“還說呢!”叢春花笑道:“魚哥兒那兩條帕子和幾個絡子就賣了五十四文!”

豐收了,賣了糧食,總得吃頓肉。

兩人拎著東西又回草市找李青山,李青山剛剛就賣完秕子了,但娘和夫郎遲遲不來,他也不敢去找,只能在原地等著。

趁著手裡腰包豐、銀錢足,叢春花給家裡補了一些東西。

雖剛掙了幾個錢又花出去了,但早晚都會回來的,柳魚也緩緩露出了一個笑。

三人說說笑笑的回到家,叢春花把銀錢和東西都擱下,提了兩斤肉送給了李大伯家。

柳魚望著他,眉眼彎彎地笑了起來。

柳魚得了五十四文,花了四十文扯了兩尺絹布,又買了兩束其他顏色的繡線,掌櫃的給他便宜了兩文錢。

“這麼厲害!”李青山眼裡都是笑。

燈油,斤四十八文,一斤能燒一個多月,買了一斤。

“那也厲害!”李青山下意識地就捱到了柳魚跟前。

一尺布能做兩條帕子,這白棉布要買還是十文一尺呢,再加上繡線的成本,柳魚道:“帕子十三文。”

日頭不早了,午飯以快為主,切了一斤肉做的青椒肉絲,又從地裡摘了一顆白菜,劈了一小半醋溜了。

柳魚抿了抿唇,“扣掉成本,只有二十多文。”

鹽,斤八文,接下來少不得要為冬日做些醃菜,得多買一些,花了四十文。

不然依著這個繡工,應能買個好價錢,掌櫃的開了價,“這四個簡單的絡子我按五文錢一個收了,另一個算八文。帕子十文一條怎麼樣?”

老遠就瞧見娘臉上的笑容和夫郎眉眼間的喜悅,李青山也高興,等叢春花和柳魚走近了就問:“買了什麼?”

吃過飯後,一家人圍在一起數了今日的銀錢,還剩二兩六百九十文。

叢春花給了關老太太二十文做零用,自己揣了十文預備一會兒去染匠那裡一趟,剩下的六百六十文給柳魚收著做小兩口的小私庫,另外二兩整銀她拿著做家裡花用。

她風風火火的安排完,便抱著她之前織的那匹棉布拉著關老太太一起出門了。

家中只剩了柳魚和李青山。

柳魚回房,把原來的錢袋子找出來,把銅板倒在一起數了數,一共七百九十七個銅板。柳魚從自己還剩的十個銅板裡數了三個銅板放了進去,湊了整。

正好是八百個銅板。

柳魚把它們用麻繩都拴好了,一抬頭便見李青山眸色極是溫柔地看著他。

對視了一眼,柳魚低下了頭,李青山卻俯下`身子從背後抱住了他,“以後,我定當讓你過上好日子。”

“嗯。”柳魚輕輕應了一聲。

李青山偏過頭尋到柳魚的唇親了上去。

親暱過後,李青山又去吳白河上撐船罱泥去了,那五畝地要用的堆肥的坑昨個兒早已挖出來了,眼下唯一剩下的農活就是罱泥堆肥。

不過離凍上還有好些日子,這活抽了空零零碎碎的幹就行了,明天說什麼都得去做工。

柳魚把院子裡曬的東西翻過面後,預備去糧倉挖些穀子舂了。

這時,李樂容帶著顯虎和恬姐兒找他來玩了,“柳魚哥哥,我聽二嬸嬸說她給你買了兩塊特別好看的布料!”

這會兒不怎麼急了,家裡人寵著他,他便只幫忙看著侄子侄女就成,不用再去打穀場上忙活了。

柳魚洗洗手又擦了擦,把布料找出來給他看。

李樂容在自己身上比劃了兩下,又在柳魚身上比劃,十分肯定地道:“柳魚哥哥,你穿上一定好看!”

柳魚笑了笑,道:“你穿上也好看。”

“哎呀!我娘說我跟個泥猴子似的,只配穿青的!”李樂容遺憾的不得了,把這些布料小心疊好後,幫著柳魚一塊去村祠堂那裡舂穀子了。

舂穀子的工具有兩種,一種是人拿著舂米的棒子舂手,高高掄起再用力落下,有點像搗蒜泥一樣。上次叢春花偷偷用新稻穀貼餅子就是用家裡的石臼舂的,這種費力,一次只能少量。

還有一種便是舂米對,由石臼和木踏子組成。石臼擺在前頭,人腳踩著一頭的踏子,這頭往下壓,石臼那頭的圓錐體便抬起。腳一鬆,圓錐體落下,便砸到了石臼裡的穀子了,相比前一種省很多力氣。

糧稅交完了,糧食可以隨意吃了,柳魚便打算一次多舂一些,得用祠堂裡的舂米對才行。

“柳魚哥哥,你的決定是對的!”李樂容道:“你不知道等大家都交了糧稅之後這裡有多緊,運氣不好,排個兩三天可能都排不到。”

若是大家都自覺舂個幾斤先對付著吃吃倒也不至於那麼緊,怕的是舂米想去賣粟米的,那真的是等的遙遙無期了,還不如自己回家用舂手搗了呢。

“我聽我娘說,有一年那陳家的就守著兩個舂米對用了三天三夜呢!”

不過那會兒他家實在是窮,村裡人也就嘴上說說,沒真跟他們計較。

柳魚聽了這話,眉心微動。

兩人一人一個舂米對幹了有一個時辰,叢春花就來了,滿臉喜色。

柳魚問:“娘,我奶奶呢?”

“在家喂小豬崽呢!”叢春花十分興奮地道:“我送布跟人嘮嗑的時候知道了哪家有豬崽,我就和你奶奶一塊上門看了,抱了一隻最上食的來!”

當然她沒帶夠錢,還是借了染匠的,下次取布的時候還他就行了,都是老熟人了。

村戶人家,家裡買口豬都相當於添了大件了,令人高興。

叢春花替換了柳魚,叫柳魚和李樂容都歇歇,回家看小豬崽。

柳魚順便把已經舂好的七八斤粟米帶回家,這些得趕緊淘洗乾淨晾著,晚上要磨成粉,摻點麥面和黃豆麵做窩頭吃的。

想想新米麵做的窩頭配上一碗豬肉燉白菜,李樂容饞得都快流哈喇子了。

叢春花笑道:“少誰也不能少了你的!”

李大伯家的新穀子沒交糧稅還不能動,李青山家做了自然不會少他們那份。

兩人回到家,先去後院看了小豬崽。

李青山他爹當年蓋房子的時候興是就考慮了這一點,後院豬圈都是砌的闆闆正正的。這一陣子家裡沒養豬,豬圈堆的都是柴火,這會兒已經拾掇的乾乾淨淨的了。

地面上掂了厚厚的穀草,小豬崽剛吃完食正曬著太陽呼呼睡大覺呢!

李樂容笑道:“它可真是閒!”

原先叢春花說要抱小豬崽的時候,家裡人平常出去拾柴火就有割些豬草回來,但這些乾草只能做粗料混著給豬吃吃。

豬要想上膘,青料和精料才是必不可少的。

精料就是麥麩、穀糠和豆餅等,家裡平常磨面舂米,這個是不缺的。青料就是豬愛吃的青草,諸如黑麥草、苜蓿、白三葉等等。但眼下已是九月了,再過上一個月青草都不多見了。

所以現在得多割些青草回來發酵上存著,到時候冬裡和麥麩、穀糠混著一起餵豬。

關老太太拿著揹簍和鐮刀出門割豬草,柳魚把那些粟米淘洗乾淨後又回村祠堂舂米,李樂容還是領著顯虎和恬姐兒跟著。

一下午舂了有二十多斤穀子,約摸著得了十五六斤的粟米,出的穀糠也都用麻袋單獨裝著。

柳魚回家取了曬乾的粟米來,又推著石磨磨成了面。

三合面的窩頭蒸出來金燦燦的,滿是糧食的香氣,因為摻了豆麵,口感細膩了不少,鬆軟又勁道,越嚼越香。

關老太太和柳魚都是第一次吃,咬一口熱乎乎的,又香又甜,實在叫人打心底裡就高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