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一處偏遠的烽火臺燃起狼煙,一瞬間,百餘座烽火臺接連燃起,一瞬間黑煙滔天,給天地之間染上了一抹肅殺的氣氛。

“報——”

“啟稟陛下,褚國先遣部隊已然越過國境線,已經佔領了應城!”

“報——”

“雲城已經告破,我軍損失慘重!”

“報——”

此時的寧遠舟坐鎮六道堂中,也是在細細分析著察子馬不停蹄送來的密報,將一條條細碎的資訊總和在一起。

寧遠舟和於十三望著桌上最後一條訊息,抬頭對視一眼,雙雙倒吸一口涼氣。

……

“什麼?”梧帝聽到訊息以後,猛地愣住,似乎有些站不穩往後面連續退了兩步,一旁的錢昭趕緊上前來扶了一把。

寧遠舟其實也知道,這樣的訊息不加潤色地直接報給梧帝,對他來說確實是個很大的刺激。但如今局勢不穩,梧國百姓安危當放首位。

“六道堂密報,應城失守如此之快皆是因為城中內應提前出賣了佈防,開啟了城門,據悉應城一都尉乃永平侯門生,應城失守後跟隨敵軍入城的隊伍裡也確實瞧見了那名都尉,就跟在一容貌神似丹陽王的人身側……”

應城是邊陲重城,然而城池被佔領並非片刻的事情,而應城主要的烽火臺卻並非最先發出預警的。

想來也是應城之中的內應事先做了什麼手腳。不知道是哪些忠勇計程車兵冒著生命危險才點燃了最為偏僻的破舊烽火臺,向梧都發起了示警。

大梧確乎是還未完全從戰爭中恢復過來,但大戰既然開始,也斷沒有不做應對的道理。

儘管梧帝的身體狀況並不理想,但仍舊日日召朝臣議事,火速籌措軍資,發兵馳援北部。

於十三也幾乎住到了宮裡,每每上朝議事之前,他還要為梧帝打扮一番,顯得精神抖擻,絲毫不讓朝臣察覺他身體有恙。

“啟稟陛下,應城……應城來了一封信,信上寫著楊……楊……陛下親啟。”內侍將一封染著沙場塵埃的信封呈上來。

那信上的黑字微微泛著紅暈,有一股子陳舊的血腥味,像是用血寫成的幾個大字,“楊行遠親啟。”梧帝剛想抬手去拿,寧遠舟便開口,“等等,恐防有詐。”

說完和身側錢昭對視一眼,錢昭則是上前去取了那封信,小心翼翼用短刀將信封劃開,取出了信紙,簡單掃視了一遍 臉上也是難得有了一瞬的震驚。

“丹陽王寫的,要陛下……”錢昭也是難得說話不利索,梧帝也是不再顧及許多,硬是從錢昭手中奪過了信件。

那信紙在他的手中慢慢被攥緊,然後是雙手迅速的顫抖了起來,這是怎樣的一種氣憤。

於十三從顫顫巍巍的梧帝手中悄無聲息地拿過信紙,跟寧遠舟一起看過。寧遠舟也是將拳頭攥緊了起來。

梧帝心心念唸的手足之情,他冒著風險也要留一命的親弟弟,竟然同敵國勾結,要逼他寫下退位詔書,自刎謝罪……

那信上還說,楊行遠本就罪孽深重有愧於國民,若是不肯退位於他,他便會夥同褚國大軍繼續南下,直至梧都。

梧國剛剛經歷了和安國的大戰,損失慘重,軍隊也是尚未從戰敗中緩過勁兒來,而褚國卻是以逸待勞,整裝待發,若真是一戰,梧國百姓豈不是還要再陷戰火……

在場眾人都不是傻子,每一個人心中都能想到這些。

於十三也是見著這場面有些凝重,開口打破了這凝重,

“陛下先冷靜些,大家都先冷靜些,這信上不過是些丹陽王的胡話罷了,他未必能……”

……

接連幾日的戰報繼續傳來,整個梧國朝廷之內都染上了陰霾。

華縣,木縣接連被褚國軍隊佔領。

不知道是誰傳出來了丹陽王給梧帝留信一事,一時間朝野內外都似有喃喃之聲,都說若傳位與丹陽王,戰事便能止住了。

有些話說得多了,似乎大家便都認為是事實了。

這一日,錢昭按照慣例作為近衛,護衛在梧帝身側。梧帝因為連續操勞政事,有些疲乏便去軟榻上小憩片刻。

錢昭也就是順手替梧帝收整一下書案,誰知竟然從奏摺堆裡找到了一封退位詔書。

詔書之上是梧帝楊行遠的筆記,仿若第二封罪己詔一般細數自己的“罪行”,說自己德不配位,要將皇位傳位於……

後面則是空著的了,也還未落款落印。

一下子錢昭便想著不太對勁,正要遣人去通知寧遠舟之時,寧遠舟正好帶著最新的六道堂密報來稟告梧帝。

這一下子就被錢昭攔在了御書房門外。

“怎麼了?陛下可在裡面?”寧遠舟問道。

“有件事要告訴你。”

……

梧帝是被寧遠舟和錢昭進門的腳步聲給吵醒的,但他也沒有絲毫不悅,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

“寧卿你來了,正好。”楊行遠便開始從一堆堆積如山的奏摺裡翻著,翻出了一封給到寧遠舟手上。

“這段時間你和你的六道堂兄弟們都辛苦了,朕決定加封你的官職,以後六道堂便由你全權統領,不必再受章相轄制。”

找完又開始找下一封。

“還有,阿盈一人在安國,朕要你……”

寧遠舟眼中也有觸動,打斷了梧帝的話。

“陛下,可已準備依丹陽王所求了?”

梧帝一下子動作愣住了片刻,爾後臉上卻又浮現了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說的沒錯,朕並不是個好皇帝,朕也沒能給朕的子民帶來廕庇,若是朕退位讓賢可以換大梧得上十餘年太平,豈不也是值得的嗎?”

“真的值得嗎?”寧遠舟聲音沉重,繼續說道,“陛下安知丹陽王就能為大梧帶來太平,而非更深的煉獄?”

寧遠舟此次前來正是來彙報前方軍情的。在褚國軍隊接連佔領大梧數座城池之後便暫停了繼續向南的步伐,而是選擇先行“慰軍”。

“陛下可知何為‘慰軍’一說?”寧遠舟眼中隱隱露出了一絲哀慟還有憤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