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化看著奔他而來的朝兒託雲。心中帶著冷意。

對身邊的旺財道:

“隨我退後,將那敵軍主將引入進來。”

袁文化說罷了話。悄悄地把馬調轉退後,又離那戰爭前沿,又遠了些。身後的旗手,也舉著大旗隨袁文化慢慢移動。

那朝兒託雲見袁文化大旗慢慢隱入陣中。更是著急。

大聲催促“那袁文化欲跑,眾將士快快掩殺過去。莫走了袁文化。”

說著,一馬當先衝的更猛了。

漸漸的,袁文化越來越近。終於袁文化停了後退。朝兒託雲也追到了袁文化近前。

只見袁文化橫刀駐馬,在一眾兵士的簇擁下站在那裡。

朝兒託雲有些興奮,有些緊張。這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這一舉成名天下知的運頭便在眼前。

朝兒託雲看了看緊隨身邊的百多騎,和身後那萬多人馬。豪氣干雲大喝:

“衝過去。將袁文化頭顱砍下。”

喊完帶著軍馬便直奔過去。

袁文化露出了殘忍的微笑。

那朝兒託雲去往成功的路上有一農夫般模樣的將官橫亙在他與袁文化之間。

他不屑的揚起長斧,一斧欲劈開那人武器,然後從那人身邊飛奔而過,讓身後大軍將那人踏成粉末。

可一個錯身。朝兒託雲便見那人馬朔一擋,然後向他頭上劈開。電光火石間便失去意識。

那攔阻之人正是旺財。旺財殺了敵軍大將高興莫名。只把那大將頭顱割下,用朔挑起。哈哈大笑起來。

那遼軍先鋒副將見主將被殺,立時亡魂大冒。喝令兵士“有埋伏,快退!”

那遼軍還是反應快速的,經過一段短暫混亂,後軍當前軍,向後退去。

袁文化高喊:

“合攏,聚擊。”

這宋軍立時收攏了口袋陣。在各自將軍的帶領下對遼軍發起攻擊。

遼軍也如瘋了一般向外突擊。但宋軍計程車兵在伍長的帶領下怡然不退。便是前面死了後邊頂上。

這是有別於別的宋軍的。也給了遼軍無盡的心裡壓力。便是感覺,那衝殺只是在做無用功,殺死一批,又是一批。總是無窮無盡,而突進卻無有半點進展。

遼軍在突圍中消亡,在迴歸中崩潰。

袁文化大喊,“投降不殺。”

有那精通契丹語的翻譯,將話傳出。立時滿軍效仿。

那遼軍被殺的,投降的,不計其數。

奈何遼軍人數眾多,此戰耗時及長。

正廝殺間,遠遠的遼軍大部來到。

袁文化見事不可為。喝道:“放開道路,讓遼軍殘部回去。各軍整備。以待來襲。”

那遼軍的先鋒這才逃出昇天。但萬把人卻只有三四千突了出去。

遼軍的耶律洪胄,來在軍前,看剛分別半日的先軍,這時已剩殘部。心中慨嘆:這袁文化果是名不虛傳啊!只是一支新軍,竟讓他打出鐵軍樣子。

遼軍眾將也是看向前方的宋軍,那些宋軍是如此的稚嫩。簡直沒有老軍的常識。

但就是這支新軍,若不是他們來的快些。遼軍先鋒軍便全軍覆滅了。

耶律洪胄心中雖然感嘆。但還是對自己軍隊有著信心的。

“哼哼!眾將將軍隊攤開。穩步推進。碾壓過去便是,我到要看看這袁文化到時還能耍什麼手段。”

“尊令!”一陣應聲,各將紛紛回營去管束部曲。殺向宋軍。

袁文化看遼軍態勢,自己是沒有什麼計謀耍的。大喝:

“各軍管束好部隊。不要掉隊,不要退避。只要我們穩住陣型,勝利便屬於我們。”

一場大戰就此拉開序幕。遼軍步步逼近。終是和宋軍戰在一起。

遼軍的軍事素養是高於袁文化軍的。平等對殺,戰損比能達到三比五。袁文化也不穩坐中軍了。直接來在軍隊最前線,大喊:

“眾將士,我與你們同在。與我奮勇殺敵。”

其他將官武藝有限不提,具備遼軍將校攔住。

可小西和旺財不同,他們兩個有著超高的武藝,加入廝殺後和袁文化三人是人擋殺人,鬼擋殺鬼。便是哪裡情勢危機他們便去哪裡。

三人勇武,到底有個限制。總有照顧不到。宋軍便如草芥一般被殺掉,但袁文化的軍隊組織架構起到了作用。便是一茬茬兵士被殺,便又有一茬茬軍士補上。

便如殺不退的潮水。漸漸的,漸漸的,遼軍殺得麻了,也死的麻了。有了崩潰的跡象。

那耶律洪胄立於遠方高處,遠遠看去。

那宋軍一排排倒下,一排排補上,再一排排倒下,給人的感覺那便是一部沒有感情,不畏生死的機器。

便如磨盤,不斷地研磨,磨滅了自己,磨滅了敵人。

耶律洪胄怕了,這是什麼樣的軍隊。這是從沒見過的軍隊,亙古未有。

遼軍的死亡終於到了臨界,有人退縮了,有人躲避了,再到有人逃跑了。最後終演變為大潰退。

耶律洪胄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他知道這場敗,無法挽回。便是再讓他來過一會。還是要敗。

無奈的只能喊道:“收兵,敢死營於後斷後。其他營即可回退,收兵回宸州。”

遼軍退了。袁文化指揮著大軍於遼闊的草原上,開始了尾隨追擊。

那遼軍便如喪家之犬,亡命奔逃。

直殺得遼軍,望袁軍而生畏,看袁旗膽寒。

這一戰從天亮殺到天黑,直追殺到日頭西斜。才算休息。可第二日,袁文化軍天剛矇矇亮,又起程追殺遼軍。

遼軍也曾組織回擊。也打得過宋軍,但一被纏住便要脫一成皮。你殺不退宋軍,宋軍卻如膏藥沾上你的傷口。一扯拉掉一層肉。

遼軍膽寒了,這哪裡是軍隊,這便是滾刀肉,這便是絕死隊。

遼軍也給袁文化這隻軍隊起了個響亮的名字“瘋魔軍。”

袁文化軍便這樣追殺了好幾天,一直追殺到宸州城下。

這一日,英國公立於城頭觀看,遼軍近幾日緩下了進攻勢頭,給了他喘息之機。

但心中憂慮,這軍中缺糧,已經將糧食減半發放,也不知還能堅持多久。

正看著敵軍。卻看見遠遠的一大部遼軍賓士向遼軍。

心中剛剛驚懼。可卻也看見了遼軍奔跑的原因,那是3萬多宋軍在綴著五六萬遼軍後面掩殺。

“這是誰人部曲,竟然勇猛如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