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們這才在朝堂上提出,‘請陛下充實後宮’,以此來探陛下的口風,而結果,也算是在他們的意料之中。

畢竟,陛下一慣不喜歡朝臣插手她的私事。

司鳳(信王)自進殿後,便站在自已的位置上,一言不發,對周圍人的眼光視若無睹,靜靜的等待璇璣(女帝)的到來。

璇璣準備就緒,臨上朝前,特意看了一眼內侍手中提著的聖旨,嘴角一勾,眼中充滿了堅定,隨即邁步,進入了大殿。

璇璣(女帝)一到,眾人隨即彎腰行禮,包括信王。

“參見陛下”

“眾卿平身”

“謝陛下”

“眾卿可有要事啟奏?”

璇璣(女帝)例行詢問,但眾大臣的反應卻不似以往,朝臣面面相覷,很快就有朝臣站出來開口道。

“陛下,臣等今日所奏與昨日相同,望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儘快挑選適齡男子,充實後宮,綿延後嗣,延續皇家血脈”

璇璣(女帝)就知道他們會提這一茬兒,就算他們不提,她也是要提的。

“愛卿的意思是,此事,刻不容緩了?”

“是,臣請陛下慎重考慮”

“其他人呢?也覺得,孤應該早日將綿延後嗣的事情,提上日程了?”

“臣等附議”

司鳳(信王)見眾大臣一邊倒,便準備開口反對,剛剛抬手行禮,不料被璇璣(女帝)搶先一步,更沒想到,璇璣(女帝)竟然答應了。

“既如此,孤便應諸位卿家所請,不如,今日便將皇夫的人選定下,早一點成婚,江山社稷也能早一點後繼有人,諸位卿家也就不用時時為孤憂心了”

“陛下聖明,陛下放心,臣等立刻著手準備此事”

“不著急,孤還要提醒諸位一點,既然要挑選皇夫,總得有個標準吧?不然什麼歪瓜裂棗都往孤的後宮裡湊,別說孤了,就是皇家的列祖列宗,都看不過去吧?”

“陛下多慮了,陛下乃一國之君,能與之匹配的,自然是這世上出類拔萃的男子,才華橫溢,才貌雙全是必不可少的標準”

“哦?那怎樣才算是才華橫溢,出類拔萃呢?”

“當然是能文能武,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

“沒錯,文能吟詩作賦抒情懷,武能仗劍縱馬戰沙場,陛下是人中龍鳳,也只有這般文武雙全的男子,才堪能與陛下匹配”

璇璣(女帝)聽著那些大臣提出的這些這標準,心裡那叫一個痛快。

雖然明白他們有拍自已馬屁的成分在,但他們的那些形容詞,每一樣都是為司鳳(信王)量身定做的,要不是知道他們的心思,她都以為他們是故意按照信王提的標準。

畢竟,能滿足他們那些形容詞的,當今天下,除了司鳳(信王),她還真想不出第二個人。

不對,是誰都想不出第二個人。

整個過程中,司鳳(信王)都未曾發過一言,若有所思的樣子自然落在了一直注意著他的璇璣(女帝)眼中。

此時的璇璣(女帝)不清楚司鳳(信王)是真淡定還是裝淡定,可她偏偏有辦法,讓他淡定不起來。

眼見時機正好,璇璣(女帝)慢悠悠地開口。

“眾卿家當朝為孤和信王說媒,不該先問問信王的意思嘛?”

“信王?說媒?陛下,這——?”

“難道不是嘛?這可是眾位卿家自已說的,才貌雙全,文韜武略,放眼天下,縱觀朝堂,難道不是隻有信王一個人符合標準嘛?”

面對璇璣(女帝)的反問,眾人無言以對,他們提出的標準已經夠苛刻了,可如果對方是信王,那隻會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正如眾卿所說,孤是一國之君,那麼能與孤孕育後嗣的,自然也得是這世間最出眾的男子,若是眾卿家有比信王還優秀的人,不妨帶出來,孤一定認”

“這——”

眾大臣腦海中不斷地思索著自家家族裡的後輩,一遍又一遍在腦海中篩選,只是,意料之中,文韜武略均無一能與信王相比。

尤其是,那些標準還是他們自已提出的,想改口都不行,很快一個接一個地開始嘆氣。

看著朝臣的樣子,璇璣(女帝)心裡那叫一個得意,她的司鳳本就是最好的,事實如此,可不單是她情人眼裡出西施。

“眾卿家既無異議,那就這麼定了,來人,宣旨”

“小奴遵旨”

內侍走上前,開啟璇璣(女帝)一早寫好的聖旨,當眾宣讀內容。

“皇室血脈自先帝始,人丁不興,血脈凋零,如今,唯孤一脈存於世間,因此,振興皇室,延續皇家血脈已刻不容緩,信王輔佐孤多年,為孤固江山,守疆土,勞苦功高,忠心耿耿,姿容無雙,風華絕代,無人能出其右,乃皇夫的不二人選,孤今應上天及眾大臣所請,昭告天下,立信王為皇夫,一同肩負起延續皇家血脈的重任,欽此”

內侍宣旨完畢,下邊站著的眾大臣一片譁然,心中的震驚無以復加。

如果說,陛下和信王的一夜春情,他們還可以自欺欺人的說,是陛下一時為色所迷,畢竟信王的風姿,天下僅有。

可陛下的這道聖旨,無異於擊碎了他們僅存的一絲幻想,很顯然,陛下早就存了‘立信王為夫’的心思,不然怎會早早準備好這道冊封聖旨?

即便如此,還是有不死心的大臣緊接著開口。

“陛下,信王出類拔萃,自是符合標準,只是,陛下乃一國之君,信王一人恐力有不逮,為江山社稷考慮,陛下可再選些優秀子弟入宮,陪伴聖駕,為延續皇家血脈儘自已的一份心”

力有不逮?

信王是否‘力有不逮’?這個世上怕是沒有人比她更有發言權了。

“再選些?哼,孤乃一國之君,身上擔著社稷天下,黎民百姓,卿卻一門心思地想要往孤的後宮裡塞人,難不成是盼著孤縱情聲色,荒廢朝政,落的讓世人唾罵的下場嘛?”

璇璣(女帝)一句話直接將一頂‘意圖動搖社稷江山’的大帽子扣在了那個大臣頭上,嚇得他立刻求饒。

“陛下饒命,臣萬死不敢有此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