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8年6月19日14時30分

地點:反扒隊辦公室

偵查員、工作單位:鐵-XXX第七處

記錄員:陳先鋒

被詢問人:趙丹(男、31歲)籍貫:北京

問:姓名?

答:趙丹

問:工作單位?

答:反扒隊

問:講一下你於2008年6月16日的工作任務?

答:2008年6月16日15時左右,我率領隊員共5人出任務,我們在西城區公主墳附近的二手手機店布控監視點。

有線人提供資訊,該店鋪收購的手機多數是被竊手機,店鋪透過給手機刷系統,翻新舊手機等方法從中牟利。

我們近幾日一直在蹲點監視,得到上級命令,於6月16日下午開展抓捕工作。

下午15時23分左右,有一白衣男子進入店鋪,他隨身攜帶雙肩揹包。該人從包中取出多部手機進行交易。我率領隊員開展抓捕行動,成功將交易雙方抓捕。

問:抓捕過程中,是否有人反抗、拒捕?

答:沒有。我們的動作很迅速,嫌疑人沒有反抗行為。

問:現場抓捕情況講一下?

答:在現場我們共抓捕5人,其中店鋪老闆名叫秦國強、男性、53歲、腿部殘疾、曾多次因為詐騙、銷贓等被處理。

秦國強成立這個窩點有三年時間了,日常以二手手機交易為掩護,他經常與扒手進行聯絡,收購盜竊手機。抓捕該人的同時,還抓捕了3名在店鋪裡工作的工人,他們主要工作是維修手機、更新系統等。

從秦國強店鋪中起獲59部手機,部分手機為被竊物品。

抓捕與秦國強交易的白衣男子,該人大約20歲,聾啞人,至今身份資訊不詳。該人隨身沒有攜帶任何證件,無法進行正常交流,身份核實工作仍在進行。

從該人隨身攜帶雙肩揹包中起獲27部手機,部分手機為被竊物品。

問:抓捕行動是否有監控影片?

答:有的,已經做為證據留存。

問:如何確定起獲的手機為被竊物品?

答:我們透過手機內資訊與機主進行聯絡,還透過手機內的序列號進行核實。多數手機為近幾個月被竊物品,被竊失主多數有報案記錄。還有部分手機在進行資料恢復,目前經鑑定,被竊手機涉及金額大約在10萬元。

問:說一下秦國強交待的情況?

答:秦國強是個老炮兒,他與一些老賊有交情,經歷過嚴打,曾經也在道上混過,人稱“秦五爺”。因此他才有了現在的生意,他們這些人很講究名聲。

他被抓好幾次了,有一定頑抗鬥爭的經驗,這次也不交待實情。他說不清楚手機從哪收購的,沒有交易者的聯絡方式,只說自己是個生意人,以經營二手手機為主。

秦國強手下的工人全供了,他們清楚手機都是被竊物品,經常有一些小偷來店裡進行交易。工人們給被竊手機刷系統,做翻新機。

他們說秦國強很摳門兒,給的工資不高,而且喝多了酒還常拿工人們出氣。由於對秦國強有怨恨,所以工人們進來之後把實情都說了。

我們收集秦國強的證據比較充足,還有線人提供資訊,這回他一定跑不了。

問:說一下白衣男子交待的情況?

答:該人是聾啞人,男性、身高約1.63米、體重100斤,抓獲時身穿白色上衣,牛仔褲,攜帶雙肩揹包。

我們為他請了手語翻譯,但是該人拒絕回答問題,目前我們正在對他的身份進行核實。

他隨身攜帶多部手機,目前還沒有確認哪一部是他自己使用的,資料恢復工作正在進行。

由於該人年齡不確定,有可能是未成年人,我們將會對他進行骨齡鑑定。

從他身上起獲一把鑰匙,一把金盃汽車鑰匙,2000元現金,還有香菸等雜物。沒有身份證件,沒有銀行卡。

我們在他身上搜出一張手繪地圖,或許是藏匿贓物的地點,目前還沒破解地圖資訊。

問:對於該人身份的核實工作將如何開展?

答:我們進行了指紋比對,未發現該人前科記錄。計劃透過該人照片進行辨認,希望能找到有關線索。手機鑑定完成後可以透過他手機裡的資訊進一步核實。

我們利用他的照片讓線人辨認,目前已經確定了他的暫住地。

房東叫史惠娟,在十八里店鄉有多處出租屋,價格都比較低廉。她確認該人是在今年4月初入住的,而且是多人住在一起,對此情況我們正在進一步核實。

問:金盃車找到了嗎?

答:目前沒有汽車的訊息,只是從該人身上起獲一把車鑰匙。

問:是否發現該人有同夥?

答:秦國強不承認與此人認識。在抓捕現場也沒有發現其他可疑人員。

在暫住地也沒有發現其他人,搜查的時候房子裡僅有一些衣物和食品,應該會有同夥。

問:你們對於該案的推測,請介紹一下?

答:秦國強我們已經監視很久了,他經常批次收購被竊手機,這樣能壓低價格,有固定的客戶。

這個聾啞人一次出這麼多手機,應該是先與秦國強有聯絡。如此的黑市交易都是以現金結賬,秦國強要事先準備。目前二人是如何相識的,如何聯絡的,我們還在調查。

聾啞人盜竊有個特點,他們常常以兩、三人進行組合。每個人各有分工,有實施盜竊、有掩護、有放哨,這也是因為他們聽不見聲音而形成的固定模式。很少有單獨一個人進行盜竊。

對於聾啞人的審訊是個難點,他們需要用手語交流,很多都是不識字的文盲。抓獲時沒有手機,沒有身份證件,帶回來問話什麼也不說,對核實身份是個難點。

需要有聾啞老師進行配合,老師們經常與聾啞人打交道,對於他們的社交圈,心理活動比較瞭解。

聾啞團伙成員常居住在一起,成員年齡在10-20歲之間,偶爾有一、兩名年齡較大的,有可能是“老賊”,團伙多是這種老賊組建的,他們反偵察意識較強,很少自己出手偷東西,主要起到指揮的作用。

這名聾啞人能有這麼多手機,有應對審訊的方法,我們推斷他不是新手。

問:他們的盜竊特點請介紹一下?

答:由於他們自身特點,社交圈相對封閉,很多都是從學校逃出來的孩子,他們的盜竊手段比較笨拙。偷東西這事如果沒有“老賊”傳授是很難的。

他們經常去人多的公交場站和地鐵站,在乘客排隊上車的時候“擠門子”,也就是在乘客上車的一剎那偷東西。乘客上車發現東西被偷了,那時車門已經關上。小偷扒竊得手後不上車,迅速逃跑。

由於他們的歲數普遍年輕,心理素質差,常在偷東西的時候被抓住。他們又不能說話,抓住之後常會被事主毆打,類似的事情常會出現。所以他們被事主當場捉住後會盡力反抗,經常在車站亂跑亂撞。前些天,有小偷跳下地鐵站臺被撞死,這種行為模式就很像聾啞小偷所為。

問:感謝你提供了很多講解,對於該案你還有什麼補充嗎?

答:沒有了。後期如果有線索我會及時聯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