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翠兒一個弱女子,揹著包裹行走,這些天沒遇到歹人也是她運氣好。
可總有人願意鋌而走險,翠兒這天就被盯上了。
不愧是經驗老道的人販子,走到翠兒身邊,翠兒都沒一點反應,直到被人拍了一下肩膀,一回頭人就昏厥過去了。
…
許願又恢復了以往的生活節奏,吃飯,讀書,睡覺,乏善可陳。
花潯走了也有幾天了,青州城現在是群龍無首,平叛軍若是來攻城,勢必會淪陷。
當然了,在朝廷看來,那是收復失地。
而叛軍或者說青州軍,經過這段時間的調養生息,又募了一些兵丁,在老兵帶新兵的模式下,只要打上幾場仗,也就是老兵了。
以戰養戰,就是青州軍的發展模式。
雖說人數不多,可士氣高昂,軍中只有一個聲音,令行禁止,比楚軍的紀律不知好了多少。
而在青州城,不可能一直實施軍管,等戰打完了,還是要恢復以往的制度,畢竟百姓一直在高壓政策下,腦中的那根弦一直繃著,時間長了也受不了。
不過,亂世就得用重典,至少目前來看軍管是沒有錯的。
可在重典之下,依舊有人有僥倖心理,刀子不砍下去,有些人是不知道疼。
青州軍每日都會巡邏,所過之地,瞬間安靜,與之前的喧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那股子從戰場上養成的煞氣,可不是普通人承受得了的。
大多人都安分守己,見到了官兵就縮成了鵪鶉,說話也變得低聲下氣。
敬不知道有沒有,不過畏是有了。
許多躲在父母身後的孩童,偷偷瞄著怕人的青州軍,只感覺威風,看著佇列前的統領,恨不得以身代之,不過沒什麼文化,喊不出大丈夫當如是也。
小孩子分不出好壞,只知道青州軍很威風,平日裡腰桿挺直的爹爹都彎下了腰,孃親更是拽著爹爹衣袖,還把自己緊緊護在身後。
這一幕刻在了很多孩童腦中,有孩童立志大一些要去參軍。
這就是姜凡要的效果,與許願交談後,他思維更加活躍,不能只會打仗,民生也很重要,在青州城百姓心裡種下一顆種子,總有生根發芽的那一天。
在許願口中,這是走群眾路線,雖說聽不太懂,可也慢慢琢磨出這是什麼意思了。
用他的理解就是收買人心,讓百姓成為青州軍的堅實後盾。
雖說有所區別,可也相差不大。
許願想著給姜凡心中埋下個念頭,讓他可以多為百姓著想一些,不要多造不必要的殺戮。
等青州軍走遠,周遭才重新變得喧鬧。
其實,百姓心中對青州軍是有幾分感激的,畢竟青州軍清算的都是做惡的豪紳,平日裡被欺壓的百姓敢怒不敢言,頭頂的大山被搬走了,碾碎了,渾身都輕鬆了。
不過怕還是怕的,這並不衝突。
而百姓對青州軍統領佔了豪紳的宅院一事,也是沒任何怨言,畢竟自己的屋子還在不是嗎?該交的賦稅都交了,家裡還能留有餘糧,這已經是好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