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疏遠
有關繼子的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子青伯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她甚至沒有片刻猶豫就拒絕了,這讓少年有些難堪的抿緊了唇。
論容貌,陸敏之能迷的長樂郡主神魂顛倒,自然容色攝人,劍眉朗目,讓人見之忘俗。
論才學,他詩書禮樂皆是上等,是當之無愧世家子弟典範。
論年紀,他比這女子還小兩歲,他到底哪裡入不了這女子的眼了?
被拒絕後除了憤怒甚至還有絲絲委屈之感的陸敏之深深看了程麗一眼,懷著滿腹怨氣甩袖離開了。
送走大神,程麗對著狄青等人也不知該如何處置。
其實最好的辦法是她繼續和胡均嫂嫂一起住,這樣有人照應,也不至於吸引那些地痞流氓的注意。
否則即使她買了房子,孤兒寡母的,天長日久,難保不被有心之人惦記。
真是頭疼,如果她是個男人就好了,假如他是個男人,至少能減少一半的麻煩事。
既已在城內定居,無論如何也該和胡均和嫂嫂知會一聲,否則於情於理也說不出來。
石頭帶她去了胡均賃的房子,狄青等人也緊隨其後。
巷子窄小難行便罷了,還甚是髒汙,院子頗大,只是和人合住的。
除了胡均一家,另還有兩戶人家,是周邊城鎮的鄉民帶著孩子進城童試的。
多日不見,楊柳整個人已不如從前鮮活,他們屋子裡有股濃濃的藥味。程麗心裡一緊,急道,“嫂嫂,可是哥哥身體還未大好??”
楊柳對這小姑子心緒複雜,原以為她是相公親妹,所以即使小姑子帶著孩子,她也不曾嫌棄,總歸和相公是一家人,一家人本該同甘共苦,相濡以沫。
誰知,程麗根本不是相公的親妹子,而是沒有絲毫血緣關係的女子。這妹子又這般美貌,再聯想到相公和她之間的尷尬關係,很難不讓人懷疑他們之間有過什麼。
楊柳前段日子伺候胡均擦身時,看見自家夫君身上青腫嚇人,不過隨口說了一句,也不知道小姑子哪裡招惹了這般厲害的人物。
就被胡均厲聲打斷,“休要胡言,分明是那惡人強佔良家婦孺,你做嫂嫂的就是這樣護著自家人的嗎?”
這話太過不留情面,楊柳當時就淚如雨下,“我從不曾對小姑有過半句怨言,不過是心疼夫君隨口一說而已,夫君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胡均沉默不語,自顧自接著上藥。
楊柳不肯出門讓左鄰右舍們看笑話,只在屋裡捂住臉頰默默流淚。
她心氣高,不願低頭服軟,自那日起,已數日不曾和胡均開口說話,只每日熱飯熱菜的做好就自顧自忙去了。
沒想到小姑今日主動找來了,楊柳面對這個貌美溫柔的小姑第一次生出自卑之感。她手足無措的招呼程麗坐,“小姑坐著歇會兒,我去給你燒水泡茶。”
從前姑嫂兩人和樂融融,哪裡這般客氣?
程麗拉著楊柳坐下,“嫂嫂莫客氣,我們坐下好好說會話,這屋裡怎麼這麼大的藥味,難不成哥哥傷的極重?”
楊柳苦笑一下,“夫君傷的確實不輕,只不過他剛入職,不願耽誤差事,故此每日都忙著上職,我怎麼勸他也不聽。”
怎麼這麼犟!程麗嘆氣,“嫂嫂莫慌,我回來再勸勸哥哥。哥哥脾氣直,有什麼惹嫂嫂傷心的,嫂嫂休要與他一般見識。”
楊柳眼淚幾乎奪眶而出,她生生忍住了,哽咽著道,“他是我夫君,我當敬他愛他,自不會與他一般見識。”
瞧瞧這受了委屈的模樣,傻子也能看出來,只楊柳不願主動說,程麗也不好追問。
這院子實在擁擠破敗,屋子裡還有隱隱的黴味,程麗坐了一會就有些難以忍受。
穀雨林和陸敏之賞她的物件,她都隨身帶著,當下挽著楊柳胳膊道,“嫂嫂隨我出去一趟,待有了銀子也給嫂嫂買些首飾戴戴。”
楊柳的十兩聘禮都留給家中幼弟了,和胡均成婚時,她一件首飾也沒買,身上至今還是光禿禿的。
見程麗開口就要給她買首飾,嚇得連連擺手,“那都是有錢的官太太們戴的,我怎麼配戴?”
“嫂嫂這般年輕貌美,正該戴些金銀首飾才好看呢!”程麗不容她拒絕,拖著她去了當鋪典當了了身上的扳指玉佩,然後帶著五百兩銀子揚長而去。
給楊柳安排了全套的金首飾後程麗才道,“我看嫂嫂和哥哥住的地方實在太過狹小,不若我出錢,嫂嫂在城裡買個院子。”
她晃晃剩下的四百二十兩銀子,“這都是那些貴人們的賞銀,那貴人打了哥哥,應該給哥哥補償,嫂嫂勿要推辭。”
楊柳哪裡敢收,這是小姑…被人欺辱換的銀子,她若收了豈非是畜牲不如?
“我與相公住的很好,不需買院子,小姑你好好留著銀子將石頭帶大,日後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呢!”
兩人來回拉扯了許久,楊柳都拒不肯收。
回去的路上,程麗心情低落,嫂嫂對她的態度既尷尬又疏離,遠遠不如從前那般親切熱絡。
想來也是知道了她和胡均並非親兄妹,既然嫂嫂如此介意此事,搬來同住一事程麗也沒有再開口。也沒有繼續留在嫂嫂家裡讓她不自在。
本以為有了家人能互相照應,誰知現在除了石頭她還是無人可依靠。
石頭童試近在眼前,她只好收斂所有紛亂的心緒靜下心陪石頭溫書。
關翊謙雖說前世惡補了詩詞歌賦,四書五經,但真正下場考試還是頭一遭。
幸而林夫子與本次童試的考官相熟,知考官秉性,給石頭提前押了題,石頭年紀又小記憶力尚佳,已將所學背的滾瓜爛熟。
程麗感嘆道,“這個夫子尋對了,他認識的當官的還真不少啊!”
石頭知她對這些事情都一知半解,笑著道,“林夫子可是舉人,憑他資歷學識足以當官,只是他脾氣暴不會逢迎拍馬,便未入官場,開了個學堂。林夫子的同門大多在朝任職,同門之間互相照應也是理所當然。”
這就是所謂的同年之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