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講:申命記(二)
工作的意義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巴登島的瑪格納頓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各位,上個單元我們談到了摩西,他在人生最後一個禮拜發表三次談話,是在約旦河岸紮營的時候,向新一代的以色列百姓講話。
第一段講話記載在一到四章,是在回顧過去的事,回顧當年上帝在西乃山和他們的父母立約之後,再來從西乃山走到應許之地,其實只需要11天的時間,可是他們的父母卻走了15,490天,為什麼?答案就是他們缺乏信心。他們確實直接走到應許之地,他們來到加低斯巴尼亞,那是應許之地的邊界,他們暫停在那裡,每個支派各派一個探子進去窺探那地,再回來告訴他們怎麼樣進去最好,他們當時離開西乃山還不到兩個禮拜。探子回來報告說,那塊地好極了。他們抬了那地出產的巨大葡萄回來,迦南是一個流奶與蜜之地,今天這成了以色列觀光局的標誌,去過的人就知道。那些探子回來報告說,那地的食物好吃極了,可是那地的人比我們高大,是巨人。猶太人長的並不高,個子很小,探子說那地的人身材高大,而且他們的城牆高聳入天,我們絕對攻不下來。十二個探子投票表決,其中的十個人說,絕對進不去,只有兩個人說可以、絕對進得去,因為上帝比那些人都強。摩西說:“我們一路走來都是騎在上帝肩上。”
我記得我小時候騎在父親的肩上,當你騎在你父親肩上,一定比每個人都高,可以看見高牆內的動靜。摩西說:“你們在擔心什麼?”不過他們按照民主的投票表決方式來決定,結果多數人都支援那十個探子的意見,這個時候摩西說:“你們沒有一個人進得了應許之地,只有約書亞和迦勒進得去。”後來果真如此,摩西自已也進不去,但那是因為他後來沒有照上帝的話去作,他失去了耐性,上帝就對他說:“摩西,你也不能進應許之地,只有約書亞和迦勒可以進去。”
250萬人中只有兩個人進了應許之地,新約聖經中有三個作者用這件事來警告基督徒,重點不是起跑點上有誰,而是誰跑到終點。這三個人是保羅、《希伯來書》的作者,還有猶大。他們都用250萬人中只有兩個人進應許之地這件事警告基督徒,務必要堅持到底、務必要相信到底。
這個時候,應許之地已經擺在他們眼前,但是他們卻士氣低落。打仗需要策略、戰術和士氣,但是從長遠來看,士氣是最大的關鍵,如果大家覺得會贏、就會贏,如果覺得會輸、就會輸,很多偉大的指揮官都知道這一點。二次大戰的蒙哥馬利將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提振了撤退到埃及的第八軍計程車氣,他只是激勵他們說:我們一定會打敗隆美爾這個傢伙的。結果真的打勝仗。
重點是,你相不相信辦得到,可惜的是,他們不相信。雖然上帝一直以信實待他們,他們卻沒有信心。第四章就是勸勉這一代,不要跟父母犯同樣的錯誤。父母當年失去信心,就失去了應許之地;你們要持守信心,就可以得到那應許之地。這篇講道很簡單,不用我解釋你們就可以懂。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卷書的主要部分,讀起來真的不是那麼有趣,我們都比較喜歡讀故事而不是讀律法,這有點像是在讀電話簿,讀起來的確有一點點無聊,但是這部分其實很有意思,第二段講話是講話最長的一段,可能是摩西生前最後一週的第三天講的,講到他們該如何行事為人,想保住上帝給的這塊土地,就得遵守這些律法。
首先他先談到活出正道的原則。上帝給以色列人的生活原則,也就是十誡,這是核心,可用十根手指數出來。這些是最基本的原則,其中重點都是在講尊重。尊重上帝,尊重祂的聖名,尊重祂的聖日,尊重你的父母,尊重生命,尊重婚姻,尊重別人的財產,尊重別人的名譽。摧毀社會最快的方法,就是摧毀尊重。這個現象在我們國家處處可見。這主要是受到電視喜劇節目的影響。
有一個知名的喜劇演員就曾經說:“在我們眼中沒有什麼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也就是說,我們的目標是摧毀一切的尊重,像是尊重皇室、尊重法律、尊重政府、尊重彼此。”
摧毀尊重等於摧毀社會,全部十誡都是建立在尊重的原則上,所以這部分首先談到十誡。很有意思的是,我們可以對照一下,拿這部摩西律法和異教律法當中最糟和最好的規條來比較看看。如果拿摩西律法的標準和異教律法中最糟的比較,比如前面談過的亞摩利人,會凸顯出摩西律法多麼聖潔,如果大家能夠遵守律法,活著會更健康、更快樂。但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比較,就是把摩西律法和古文明時代的一套律法比較,這部律法叫做《漢摩拉比法典》,這部法典由古代一個亞摩利王在巴比倫城頒佈,如果你去巴黎的羅浮宮,一定要去看看在波斯書珊城中所發現的一根石柱,現在這根石柱收藏在羅浮宮裡,那根石柱上刻了《漢摩拉比法典》的282條律法,那些律法是在摩西之前300年寫的。很多學者喜歡比較這兩套律法,結果很令人驚訝,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竊、不可作假見證,這些是摩西之前300年就有的漢摩拉比律法,另外還有一條很有名的復仇律法,就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這條律法也出現在那根石柱上,所以很多人會說,這些是很常見的律法,至少漢摩拉比王就知道。
但是保羅在《羅馬書》二章講了一句話,很有意思,他說上帝把律法寫在外邦人心裡。上帝不只是寫在石頭上,祂已經寫在人心中,也就是說,人人都知道這些事不該做。上帝早把律法寫在他們心中,他們知道了。你知不知道每一個文化都曉得亂倫是不對的?上帝已經把這些事寫在他們的心中,但是他在摩西律法中寫的更清楚。不過《漢摩拉比法典》和摩西律法也有很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漢摩拉比法典》的懲罰只有一種,那就是死刑;但是摩西律法卻很少用死刑,只有15種罪行必須判處死刑。兩相比較之下,摩西律法不像有些人說的那麼野蠻,沒有那麼嚴厲和殘酷。另一個很不一樣的地方是,摩西律法把奴隸和婦女當人看待;但是《漢摩拉比法典》把奴隸和婦女看成財產,所以漢摩拉比律法下的婦女,沒有權利、不受尊重,這跟摩西律法很不一樣,這樣的對照很有意思。另外在漢摩拉比律法之下,分有階級,社會分成貴族和平民,不同的階級遵循不同的律法。但是在摩西律法,也就是上帝的律法中,沒有階級之分,每個人都要遵循同樣的律法。
我講這些是因為有些學者說摩西律法只是很普通的法典,其實摩西律法很不一樣。雖然上帝把祂的律法寫在外邦人的心中,他們早就知道這些事不該做,但是在技術上還有一項差異。我先說是什麼差異,然後再來解釋。《漢摩拉比法典》是所謂的決疑法律,以條件的形式來呈現,如果你這樣做,就要被處死刑。如果你這樣做,這是有先決條件的。但是摩西律法則是所謂的明文規定的律法,明確而絕對的下達命令說,絕對不可以做這些事。你可以看出兩者的差別嗎?漢摩拉比律法都是說,如果你這樣做,就會受懲罰。但摩西律法都是說,你絕對不可這樣做。只有上帝有權利這樣講話,人定的律法通常有條件,如果你這樣做就會怎麼樣,但是上帝有權利說,你絕對不可這樣做,我命令你不可以這樣做,因為祂是萬王之王,所以差別在這裡。
第二部分從十二到二十六章,涵蓋的內容真的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鉅細靡遺。我只能夠讀一下標題,讓你們大家看看涵蓋的範圍到底有多大。首先有很多宗教上的規範,像是拜偶像的罪行,這種罪行要判死刑;像是通靈,這也要判死刑,包括與鬼相交、行巫術、褻瀆上帝;要獻上初熟和最好的果子,要什一奉獻,每三年要為當地寄居的人,還有孤兒寡婦有特別的什一奉獻;安息日的律法,這是一條全新的律法。在摩西之前,沒有人守安息日,亞當沒有、亞伯拉罕沒有、以撒沒有、雅各也沒有,這是為每週工作七天的奴隸所預備的一條新律法,讓他們可以每星期停工一天。有些人以為守安息日的律法從一開始就有,其實是到摩西時代才開始的,直到基督降臨之後才取消。這裡還有節慶的律法,像是逾越節、五旬節、住棚節;有獻祭的律法,有起誓的律法,向上帝起的誓一定要遵守,否則的話,就會失去永遠的救贖。律法也要求要有分別,像我身上這套西裝是跟樂施會買的,15英鎊,質料是羊毛和聚脂纖維的混合,只有15%的毛海,所以我違反了摩西律法,是一個猶太家族害我違反摩西律法的,因為這個品牌是猶太人創立的。
《申命記》中有律法規定,不可混合不同的衣料,園中不可混合不同的種子。規定不可以混合,種田不可同時用牛又用驢,為什麼會有這些規定呢?很簡單,那是因為當時那地的人信奉多產之神,他們相信只要混合不同的東西,就會多產,瞭解嗎?若是混合衣料,衣服就會多產,全是為了多多生產。但是多產是上帝給的,不是靠混合東西來的,所以《申命記》這卷書中,才會有禁止混合的律法。
再來還有君王治理的律法,這一點很有意思,因為當時上帝是他們的王,他們還要再過好幾個世紀才會有君王,上帝原本不希望他們有君王,但是上帝知道他們將來有一天會想要一個君王,於是就訂定君王治理的律法。其中有條規定很有意思,就是君王登基時,必須親手抄錄摩西律法,然後定期朗誦。你能夠想象西敏寺規定英國女王必須親手抄錄《聖經》嗎?或者是親手抄錄《登山寶訓》,然後定期誦讀。君王一定要熟悉律法,君王不可以有許多嬪妃、馬匹和金錢。
再來還有審判官的律法,這裡還有上訴法庭,藐視法庭要判處死刑。關於司法的律法,像是不可賄賂、不可偏袒,對待寄居者和孤兒寡婦要和對待商人還有有錢人一樣,這些律法是不是很棒?另外還有約束證人的律法,也就是至少要有兩三個證人作同樣的指證才能成立,作假見證的人和被判有罪的一方要判同樣的刑。所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就是在這裡講的。如果我作偽證,害某個人被罰了一千英鎊,那麼我作偽證被揭發以後也要被罰一千英鎊,這很公平,不是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很公平。還有關於刑罰的律法,最多打四十鞭,有鞭刑,但最多隻能打40下,所以他們通常會打39下,以免不小心觸犯了律法。如果超過40下,就是踐踏人的尊嚴,就是不把人當人看,瞭解嗎?另外還有屍首不可以留在木頭上過夜,免得害他遭人譏笑。保羅在《加拉太書》三章就是用這條律法來講耶穌被釘十架。另外還有律法禁止一些特殊的罪行,像是殺人一定要判死刑,除非是過失殺人,其實有六座逃城可以讓過失殺人的人逃去躲避死刑。還有律法禁止擄人,如果擄人的話,這樣的罪也要判死刑。有律法禁止強暴、禁止暴力攻擊。有律法禁止偷竊,尤其是挪移鄰舍的地界,當時都是用石頭來設定自已田地的邊界,有些人會趁著晚上、把石頭挪移個一兩碼,這是很嚴重的罪。
還有關於健康的律法,像是罹患無法治癒的面板病的時候,該怎麼辦?《聖經》上的痲瘋病,其實包括很多種面板病,不只是我們今天所稱的痲瘋病。有律法禁止吃死後才宰殺的牲畜。有律法定義潔淨和不潔淨的食物,不可以吃駱駝、兔子、豬或鳥。還有一條很奇怪的律法,幾乎每個猶太人都誤解了,“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來煮山羊羔。”猶太人光憑這句經文,就建立了一套繁複的烹調規定,廚房裡要備有兩套鍋具和兩個水槽,奶製品和肉類要分開來放,絕對不能夠混在一起,這完全誤解了這句經文的意思。其實這條律法也是針對膜拜多產之神的儀式,想要多產就讓小羊和母羊亂倫,做法就是把小羊放在母羊的奶中烹煮,這是膜拜多產之神的一個儀式,所以上帝吩咐他們不可這樣做,結果他們光憑這句經文,就建立一套繁複的烹調規定,可見他們誤解得很離譜。
還有照顧窮人的律法,收割莊稼時不可割盡田角,要留給窮人拾取。還有律法規定要幫助鄰舍找回走失的牲畜。有條律法說,牛在場上踹谷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讓牛在為人做工時,可以自由地吃谷。所以牛踹谷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保羅把這條律法應用在像我這樣的人身上,就是傳道人,他說傳道人做工、給你們靈糧吃,你們要為他們奉獻金錢,這樣活用律法很有意思。有律法允許他們拿鳥窩中的蛋,但不可以抓母鳥,必須留下母鳥繼續下蛋。有律法規範戰爭的事,戰時不可以砍樹,因為你不是跟樹打仗,而是跟人打仗。我想到美國人在越戰期間,毒害叢林、毀掉所有的樹,這就是上帝禁止的,上帝說你不是跟樹打仗,而是跟人打仗,打仗也要重視人格,很久以前的日內瓦會議就已經談到這個。另外還有士兵如廁的律法,還有一條律法很有意思,講到新婚計程車兵,可以在家裡待一年再回到戰場上,這條律法很棒,對不對?給他時間瞭解自已的妻子,把婚姻的基礎打穩,不能為了打仗而犧牲了婚姻。
我們可以從這些律法學到什麼呢?總共有好幾百條律法,有些律法我跳過沒講。首先我們看到這些律法涵蓋的範圍很廣,包括生活各個層面,小到如廁的細節,大到敬拜方式;從衣服到烹調,顯示出上帝關心你全部的生活。活出正道不只是看你主日在教會做什麼,而是看你全部的生活。摩西律法告訴我們,上帝說凡事都有正道可循,祂要人人在生活各方面都活出正道。
第二點,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這些律法其實是一體的。我把這些律法分成幾類,其實各種律法都混在一起,從不可吃駱駝肉的律法到守節慶的律法。這跟現代西方人的習慣不合,我們都喜歡分類還有訂標題什麼的,但這些律法全混在一起,為什麼?因為上帝在告訴我們,生命不能切割。我們常會區分屬神和屬世,但上帝不會這樣區分。生命是一體的,全部連結在一起,這些律法不只涵蓋生活各層面,也代表完整的生命,套用現代人的用語,這是“全人的”。生命是一體的,上帝時刻同在,不管是坐下吃飯,或是到教會敬拜,上帝都跟你同在。
我以前提過猶太人的祈禱書中,有一段如廁用的禱詞非常實際,我們看了會覺得好笑,但是猶太人可不覺得好笑。那段禱詞說:“主啊,感謝你讓我的身體運作正常,感謝你讓我方便以後通體舒暢,哈利路亞。”我用過很多基督徒的廁所,因為我在很多家庭中住宿過,馬桶旁邊通常有一疊靈脩的書,牆上會貼一些經文,但是那些書和那些經文跟我在馬桶上做的事毫不相干。當你年紀大了,大小便失禁的時候,你會後悔當初身體健康的時候,沒有好好讚美過主。要知道在上帝眼中,生命是一體的,是完整的,聖潔的生命是在各方面都活出正道。
第三點我注意到的是,這些律法都有目的,不是要叫人掃興,或是要加給人許多約束。有一句話不斷出現,那就是“這樣你就可以得福,在地上的日子得以長久”。上帝要我們活的健康快樂,所以才會給我們律法,但是我們卻以為上帝絞盡腦汁要給我們苦日子過。有個小男孩第一天上學,老師問他的名字,他說:“約翰不可以。”老師說:“不會吧?”“可是媽媽都是叫我,約翰不可以。”很多人把上帝想象成坐在那裡一直說:“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其實上帝給我們律法,是要叫我們得福的。所以我們打招呼的時候,都是問對方好不好。各位,這就是上帝的心腸,上帝關心我們好不好,所以讀這些律法對我們有益。
接下來看第三段講話,摩西最後一次向大家講話,也分成兩部分。首先他說:“現在你們必須親自、正式接受這些律法,當初祂為你們的父母分開海水,帶領他們出了埃及,現在上帝要為你們分開河水、帶領你們進去應許之地。當祂帶領你們進去之後,你們要上山,把這些祝福和咒詛朗誦一遍,然後切實遵守。”
以巴路山還有基利心山,我去過基利心山,少數存活的撒瑪利亞人,仍然住在那裡,他們沒有整本《聖經》,但是他們有摩西的五卷律法書,他們用舊錫罐做成小小的經卷,就像這樣,用撒瑪利亞文抄寫部分的律法,那是摩西律法的一部分。他們已經擁有那些古老的抄本好幾千年了,我手上這個是複製品,他們有一卷四呎高的大經卷,如果你想參觀的話,他們會酌收費用,因為他們非常窮困。當年就是一個撒瑪利亞婦人問耶穌應該在哪裡敬拜,是在這座基利心山還是在那座山?耶穌回答說:都不是,重點不是在哪一座山上敬拜,而是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記得嗎。那兩座山會營造出很棒的音響效果,兩面凹進去的山壁相對,就像一座巨大的露天劇場,上面有兩個尖頂,從一邊喊出祝福,從另一邊喊出咒詛,喊出祝福或是咒詛之後,大家都要回答“阿們”。我主日晚上在聖公會教會講道,就請他們這樣做,我說:“我們來咒詛人,每講完一個咒詛,你們就說阿們。”
“咒詛父母的必受咒詛。”“阿們。”“挪移鄰舍地界的,必受咒詛。”“阿們。”“使瞎子走錯路的,必受咒詛。”“阿們。”“向寄居的和孤兒寡婦屈枉正直的,必受咒詛。”“阿們。”“與鄰舍之妻行淫的,必受咒詛。”“阿們。”“受賄賂害死無辜之人的必受咒詛。”“阿們。”“淫亂的、姦淫的、貪戀的、拜偶像的、中傷人的、醉酒的和勒索人的,必受咒詛。”“阿們。”那個主日晚上,我們讀這段的時候,會眾越來越安靜,阿們的聲音越來越小。會後有人來對我說,你知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越講越小聲,因為我們發現在咒詛自已。
剛剛那段是從《申命記》二十八章來的,但是它也放在聖公會的常用祈禱書上,每年在四旬齋期間都要誦讀,會眾根本就不曉得,我是在誦讀他們的祈禱書。不過現在很多教會不敢舉辦四旬齋的聚會,因為害怕得罪人。如果英國每個教會在四旬齋的時候,都奉主名來咒詛這樣的人,你想想看會帶來什麼影響?
保羅在《加拉太書》也說,若有傳道人傳的福音不同於他所傳的福音,就當受咒詛。有些傳道人會扭曲福音,我們該怎麼辦?你可以咒詛他。我們有咒詛的能力,話語是大有能力的。祝福和咒詛的話語都大有能力。咒詛會帶來災禍,摩西說:“你們進入那地,上了那兩座山,一邊喊出祝福,一邊喊出咒詛,中間的人要說阿們,你們要正式接受這個約,你們若遵守這些律法,就能在那地上得福,否則的話,就會受咒詛。”舊約聖經接下來的歷史,完全符合這個條件。
讀《申命記》二十八章就像在讀以色列過去四千年來的歷史,因為上帝接著又說:“如果你們仍然執迷不悟,即使我叫天不下雨,你們仍然不聽,即使我差敵人來佔領你們的地,你們仍然不聽,我就要把你們分散在世界各地,你們將因此飽受眾人譏笑。”各位,在舊約聖經《申命記》二十八章其實早就預言了會有這種情況,讀《申命記》二十八章會幫助你瞭解以色列從以前到現在的歷史。
上帝是信實的,祂遵守應許,賜福給他們,但是也咒詛他們。他們蒙受的祝福比別的國家多,受到的咒詛也比別的國家多。這證明上帝真實存在,而且祂是以色列的神。
在三十二章,摩西唱起歌來,120歲的他,眼目一點也沒有昏花,而且他的歌聲一定十分嘹亮,摩西跟很多先知一樣,都擅長音樂。在《聖經》上,預言和音樂總是密不可分的。大衛是個先知,《聖經》裡他寫的詩篇最多。但是摩西很會唱歌,過了紅海後,他和姐姐米利暗合唱,摩西寫了一首很棒的歌,英國每年都會唱一次:上帝是人千古保障,是人將來希望,惟賴神臂權威保護,永遠平安無慮。
我們在休戰主日唱這首歌,實在很厚臉皮。惟賴神臂權威保護,永遠平安無慮,可是我們卻偷藏幾顆原子彈以防萬一,這歌詞是摩西寫的,你知道嗎?是取自《詩篇》九十篇。
摩西在這裡唱了一首歌,摩西他稱頌上帝是絕對穩固、可靠,永不改變,可以信賴,祂是我們的磐石,祂是信實的神,祂所行盡都公義。有沒有看出是哪一首歌?我們很快的來唱一遍好不好,請司琴來彈一下。是第幾首,趕快,我的時間不多了,趕快來唱一遍,《但願尊榮歸於主我神》,只要起個音就行了。
“但願尊榮歸於主我神,祂作為完全,所行盡都公義;但願尊榮歸於主我神,祂作為完全,所行盡都公義。信實全能的真神,公義聖潔之主,祂是正直良善;信實全能的真神,公義聖潔之主,祂是正直良善。”
你們剛剛唱的是摩西的歌,《啟示錄》說,等我們進入到榮耀之後,會再度聽到摩西的歌,這首歌很棒。摩西不覺得上帝叫他們殺光亞摩利人有什麼不對,他說上帝是公義的,上帝是正直良善的。
在三十三章,摩西一一祝福以色列十二支派,摩西他是個真先知,因為他能預見每個支派的未來。他給每個支派祝福,只有一個支派沒有得到,那個支派後來消失了。我們在《聖經》上看到,那十二個支派後來改了,不是全部的支派都存留,就像十二個使徒中,有一個失去了名分。十二支派中,也有一個沒有存留,這是舊約和新約聖經很有意思的一個相同點。
三十四章記載摩西的死亡和埋葬,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你們這部分不是他寫的,《申命記》就只有這一小段不是他寫的,這應該是約書亞補充的。摩西死的時候,孤單一人背對著尼波山,眺望約但河對面的應許之地,他永遠看不到那個地方。其實他後來進去過一次,許多年後,他在其中一座山上和耶穌交談。不過他死在尼波山上,被葬在那裡,沒有人找得到他的墳墓,因為他被葬時身邊沒有人,那麼他自已埋葬自已了嗎?答案在新約聖經的《猶大書》可以看到,有個天使來埋葬他,當天使來埋葬摩西時,魔鬼就站在摩西的屍首旁邊,魔鬼說:“這個人是我的,他殺了一個埃及人,他是我的。”來的那個天使是天使長米迦勒,米迦勒對魔鬼說:“主責備你吧。”然後就埋葬了摩西,很特別的一個故事和結尾。當然被埋的只是身體,摩西的靈則是與主同在。以色列人為摩西守喪一個月,他們想找到摩西的屍首,可是找不到,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申命記》是舊約聖經中最基礎的一卷書,是整個以色列歷史的關鍵。因為他們進入那地之後,只住在山上,把山谷地區留給亞摩利人,但是每到星期六晚上,就有年輕人下山到谷中去找女人,悲哀淫亂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不久之後,以色列人的生活方式就跟別的族群沒有分別了。一個又一個的先知,告誡他們再這樣下去,上帝會按著應許來咒詛他們,每個先知都根據《申命記》來告誡他們。他們經過一千多年來,才得到上帝全部的應許,從亞伯拉罕到大衛,經過一千多年,他們才得到所應許的一切,卻在五百年後就全部喪失了,等我們研讀《列王紀》的時候,就會看到。
你只要用兩句話,就可以歸納出以色列全部的歷史:順服神,行公義,他們就蒙受祝福;悖逆神,行罪惡,他們就蒙受咒詛。
《申命記》在新約聖經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新約二十七卷書就引述了《申命記》八十次。耶穌很熟悉《申命記》這卷書,所以當祂在曠野受試探的時候,那裡正是摩西臨終之前所見到的猶大曠野。當耶穌在那個曠野受試探的時候,祂引用經文來護衛自已,而且每次都引用《申命記》的經文,是不是很有意思。“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這是申命記的經文,你看《申命記》有多重要。《登山寶訓》也多次引用《申命記》,我說過那個撒瑪利亞婦人問:“我們應該在我們的聖山基利心山敬拜神嗎?還是在猶太人耶路撒冷的聖山上敬拜呢?”耶穌說:“都不是。時候將到,人要用心靈和誠實來拜祂。”還有人請耶穌歸納摩西律法,耶穌就引述《申命記》,“當盡心、進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
還有一點很令人驚訝,我忘了提,這點很重要,就連記載律法的部分,最常出現的字眼,仍然是“愛”,在記載律法的部分,“愛”這個字竟然出現了31次。耶穌說:“你若愛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律法和愛沒有衝突,你若愛主,就會遵守祂的律法。保羅說,愛成全了律法。所以重點不在守律法,而在愛。
在記載律法的部分,“愛”出現了31次,“順服”也出現31次,因為愛就是順服。愛在上帝眼中就是忠誠,愛就是忠於某人,因為愛他們,所以想照他們的意思去作,這一點很重要。有些人說律法和愛是敵對的,其實不是。遵守律法就是在表明你愛那個給你律法的人。所以有人問耶穌律法是什麼,祂說:“就是愛。”上帝的兩大誡命,就是愛上帝和愛鄰舍。
我們都記得摩西和以利亞曾經和耶穌交談,你知道他們在談什麼嗎?他們在談耶穌即將在耶路撒冷完成的“出埃及”任務。“出埃及”任務就是要帶領人脫離奴隸的生活,當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我們就出了埃及。
保羅也多次引述《申命記》,他說:“信仰的關鍵在內心,上帝關心的,不是身體有沒有受割禮,而是內心有沒有受割禮,內心邪惡的部分有沒有割除。內心能不能自由的愛主,並且活出正道。”
我想《申命記》就先談到這裡,希望我的導讀會引發你的興趣。各位,好好的去讀一讀那三段講話,想想看,去感受一下,要知道這都是我們的歷史,因為我們如今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被接上了以色列這棵橄欖樹,所以我們不是在讀別人的歷史,我們是在讀自已的歷史。上帝至今仍未改變,祂當初怎麼樣對待以色列人,今天也會怎樣對待我們。有祝福也有咒詛,有順服也有悖逆,有公義也有罪惡。如果我們以為跟周遭同流合汙,不必面對什麼後果,這就大錯特錯了。上帝對以色列人說,你去佔領那塊地,但不要仿效他們的生活方式,否則我會差別人來佔領你們的地。這個命令今天仍然有效。保羅說,這些事都是我們的鑑戒,是對我們有益,叫我們從他們的錯誤中學習,不要犯同樣的錯,因為上帝今天要的,仍然是聖潔的子民,也是健康的子民,快樂的子民。阿們!
簡要提綱
摩西在人生最後一個禮拜的三次談話。
第一段:1-4 章。
回顧過去:從西乃山走到應許之地原本只需11天,他們的父母卻走了15490天,因為他們:缺乏信心。迦南是個流奶與蜜之地,但那地的居民身材高大,十二個探子中只有兩個說可以進去。摩西說:我們一路走來,都是騎在上帝肩上。後來,沒有一個能夠進去應許之地,除了約書亞和迦勒,250萬人只有兩個人能夠進去。新約聖經中有三個作者用這件事來警告基督徒(重點不是起跑點有誰,而是誰跑到終點):保羅、《希伯來書》作者、猶大。務必要堅持到底,務必要相信到底。打仗時士氣是最大關鍵,重點是你相不相信辦得到。第四章勸勉這一代,不要跟父母犯同樣的錯誤。
第二段:最長的一段。
可能是摩西生前最後一週的第三天講的,活出正道的原則:十誡。
重點是在講尊重。摧毀社會最快的方法,就是摧毀尊重。
摩西律法和《漢摩拉比法典》的比較:
相同:
《漢摩拉比法典》由古代一位亞摩利王在巴比倫城頒佈,羅浮宮收藏的石柱,上面刻了漢摩拉比法典的282條律法,是在摩西之前300年寫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竊”、“不可作假見證”、“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都出現在石柱上。保羅在《羅馬書》二章說,上帝把律法寫在外邦人心裡。
不同:
(1)《漢摩拉比法典》的懲罰只有一種,就是死刑,摩西律法很少用死刑,只有15種罪行必須判死刑。
(2)摩西律法把奴隸和婦女當人看待,《漢摩拉比法典》把奴隸和婦女看成財產。
(3)漢摩拉比律法下分有階級,社會分成貴族和平民,摩西律法沒有階級之分。
(4)《漢摩拉比法典》是決疑法律,以條件的形式來呈現,如果你這樣做就會被處死刑,有先決條件。摩西律法是明文規定的律法,明確而絕對地下達命令說,絕對不可以做這些事。只有上帝有權利這樣講話,因為祂是萬王之王。
第二部分從 12-26 章,涵蓋範圍非常大。
宗教上的規範:拜偶像、通靈、與鬼相交、行巫術、褻瀆上帝、獻上初熟和最好的果子、什一奉獻、每三年為孤兒寡婦特別的什一奉獻、安息日的律法(摩西時代才開始,基督降臨才取消)、節慶的律法(逾越節、五旬節、住棚節)、獻祭的律法、起誓的律法、分別的律法:不可混合不同的衣料、園中不可混合不同的種子、種田不可同時用牛又用驢(因為當時那地的人信奉多產之神,相信只要混合不同的東西,就會多產。但多產是上帝給的,不是靠混合東西來的)。
君王治理的律法(上帝先預備,君王登基必須親手抄錄摩西律法,定期朗誦,不可有許多嬪妃、馬匹和金錢)、審判官的律法、約束證人的律法(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刑罰的律法(最多打四十鞭)、屍首不可留在木頭上過夜、禁止特殊的罪行(殺人、擄人、強暴、偷竊)、健康的律法(面板病、禁吃死後才宰殺的牲畜、定義潔淨和不潔淨的食物)、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膜拜多產之神的儀式)、照顧窮人的律法、幫助鄰舍找回牲畜、牛踹谷的時候不可籠住它的嘴、可以拿鳥窩中的蛋不可抓母鳥、戰爭時不可砍樹、士兵如廁的律法、新婚士兵可在家中待一年。
我們可以從這些律法學到什麼:
(1)顯示出上帝關心你全部的生活,祂要人人在生活各方面都活出正道。
(2)這些律法其實是一體的,生命不能切割,這些律法不只涵蓋生活各個層面,也代表完整的生命,是“全人的”,聖潔的生命是在各方面都活出正道。
(3)這些律法都有目的,有一句話不斷出現:“這樣你就可以得福,在地上的日子得以長久。”上帝要我們活的健康快樂,所以才會給我們律法,上帝關心我們好不好。
第三段:摩西最後一次向大家講話,分成兩部分:
(1)現在你們必須親自正式接受這些律法,上帝要為你們分開河水,帶領你們進去應許之地,要在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把祝福和咒詛朗誦一遍,然後切實遵守。喊出祝福和咒詛之後,大家都要回答“阿們”。讀《申命記》二十八章,就像在讀以色列過去四千年來的歷史。上帝是信實的,祂遵守應許賜福給他們,但是也咒詛他們。證明上帝真實存在,而且祂是以色列的神。三十二章:摩西之歌,摩西擅長音樂,在聖經上,預言和音樂密不可分。摩西稱頌上帝是絕對穩固、可靠、永不改變、可以信賴、是我們的磐石、信實的神、所行盡都公義。《啟示錄》說,等我們進入榮耀之後,會再度聽到摩西之歌。
(2)三十三章:摩西一一祝福以色列十二支派,只有一個支派沒有得到,那個支派後來消失了(西緬),就像十二個使徒中有一個使徒失去了名分。三十四章:記載摩西的死亡和埋葬,應該是約書亞補充的。摩西死在尼波山,葬在那裡,是天使長米迦勒埋葬的(新約聖經的《猶大書》)。被埋的只是身體,摩西的靈則是與主同在。
《申命記》是舊約聖經中最基礎的一卷書,是整個以色列歷史的關鍵。每個先知都根據《申命記》來告誡他們,經過一千多年才得到上帝全部的應許,從亞伯拉罕到大衛經過一千多年,卻在五百年後就全部喪失了。
只要用兩句話就可以歸納出以色列全部的歷史:順服神、行公義,他們就蒙受祝福;背逆神、行罪惡,他們就蒙受咒詛。
新約27卷書就引述了申命記80次,耶穌很熟悉《申命記》這卷書,所以當祂在曠野(正是摩西臨終之前所見到的猶大曠野)受試探時,就引用《申命記》的經文來護衛自已。
有人請耶穌歸納摩西律法,耶穌就引述《申命記》:當盡心、儘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
另外一點,就連載律法的部分,最常出現的字眼仍然是“愛”,竟然出現了31次,“順服”也出現了31次,因為愛就是順服。律法和愛不是敵對的,遵守律法就是在表明你愛那個給你律法的人。有人問耶穌,律法是什麼,祂說:就是愛。上帝的兩大誡命就是:愛上帝和愛鄰舍。
摩西和以利亞跟耶穌交談,你知道他們在談什麼嗎?他們在談耶穌即將在耶路撒冷完成的“出埃及”任務,帶領人脫離奴隸的生活。當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我們就出了埃及。
保羅說:“信仰的關鍵在內心,上帝關心的是你內心有沒有受割禮,內心能不能自由地愛主並且活出正道。”
《申命記》都是我們的歷史,因為我們如今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上帝現今要的仍然是聖潔的子民,也是健康的子民、快樂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