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說老爺賈政被皇上派人來兜頭臭罵了一頓不算,還要“先閉門思過三個月,之後交部議處”,原本還候在夢坡齋書房裡的一眾清客登時都變了臉色。

詹光最是機靈,立刻就道:

“哎呀不瞞眾位,今日乃是家父的十週年祭日,百善孝為先,在下須得早些回去祭拜,不得已要先走一步啦,告辭告辭。”

說罷,一邊向眾人抱拳打躬,一邊朝外就走。

單聘仁不遑多讓,也趕緊起身溜之乎也:

“家中拙荊今日生娃,在下也得先趕緊回去照應,來日再聚,告辭告辭。”

其餘眾人也都醒過味兒來,紛紛編個理由,不一時就都作鳥獸散了。

賴大也聽聞了訊息,趕進來向賈母說情勢緊急,自告奮勇要出去打聽一下訊息。

待賈母一答應,立刻就出府去,直奔自己家裡,與母親商議一番,急火火將家中的存銀和細軟都藏匿起來,預備隨時離京。

就連遠在梨香院薛姨媽的也得了信兒,趕緊就問寶釵如何是好,寶釵略一思忖,便先叫人去外頭找薛蟠回來,又讓鶯兒趕緊去她乾孃那裡繼續打聽訊息,茗煙機靈,必能知道許多秘辛。

之後,才向薛姨媽道:

“咱們既然知道了,自然該早有些防範。

咱們要做的,頭一件是暫時別再讓婆子丫鬟繼續說‘金玉良緣’的事情。好歹要等等看,若是賈家失了勢,那‘金玉良緣’不提也罷。

第二件,金銀細軟要先收好,等我哥哥回來,叫他在外頭先尋個小房子預備下,萬一賈家有事,咱們能說走就走。

第三件,媽媽要趕緊去看看姨娘,一來打聽賈家情況,二來勸慰姨娘,三來也莫要讓姨娘疑心咱們遇事先跑來。”

外頭眾人個個均有打算,府裡下人人心惶惶,不免要三個一群五個一夥聚在一處悄悄議論。

此時的榮禧堂中,也是愁雲慘霧一片。

賈母憂心不已,長吁短嘆。

邢夫人和王夫人都趕進來了,一左一右站在一旁勸慰賈母。

賈政痴痴呆呆,一動不動。

賈赦一反常態,不僅沒站幹岸瞧熱鬧,見賈政已經連坐都坐不直了,反倒上前扶住他勸道:

“你也不用太過擔心,老祖宗保佑著呢,沒大事兒。”

“我的老爺!”

眾人都給這一聲哭喊嚇了一跳,循聲望去。

卻是趙姨娘一頭扎進來,直奔到賈政身邊,撲在賈政腿邊就哭:

“老爺你可不能有事啊,我們娘兒們就指望著老爺呢,老爺啊,我的老爺啊……”

眾人都不由一皺眉,心中都暗自腹誹:

老爺人還沒死,跑來號什麼喪?這個著三不著兩的趙姨娘,沒一點眼色。

誰料,果然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一個桿秤掛一個砣”,趙姨娘這一聲不合時宜的哭喊,竟然讓愣柯柯的賈政忽然動了動眼珠。

趙姨娘卻沒瞧見,只顧著抱著賈政的兩腿撞頭:

“我的老爺啊,我的天吶,你可千萬別有事啊,你可不能死啊……你要是死了,拋下我們,讓我和環兒可怎麼活啊……”

旁人也罷了,賈母聽聞她一句“死了”“活了”的,頓時怒起,大口啐道:

“哪裡來的爛了舌頭的混帳老婆,誰叫你來這裡胡沁的!他還好好的,你就‘死了’‘活了’地叫嚷起來,你是急著咒他還是怎麼?”

一面指著趙姨娘罵,一面落淚,竟未注意到賈政的眼睛忽然眨動了兩下。

王夫人早瞧趙姨娘不順眼,奈何一來她身為正房,須得有正室的氣度,否則就要有損賢良的名聲,二來賈政很是寵愛趙姨娘,這個一口一個“規矩”的書呆子,能做出讓趙姨娘教養賈環這等“不合規矩”的事情來,其寵愛程度可見一斑。

幸而趙姨娘出身低微,自己又蠢笨,對王夫人的地位毫無影響,這才容忍下來。

此時見趙姨娘抱著賈政又哭又喊,王夫人再難容忍,也啐道:

“下作沒臉的娼婦!在這裡號什麼喪?

這裡誰不擔心老爺,單你膽敢在這裡咒老爺,如何使得?

周瑞家的,掌她的嘴。”

周瑞家的趕忙應了一聲,上來朝著趙姨娘的臉上就是一巴掌。

趙姨娘被打得“哎呀”,一手捂臉,一手死死抱著賈政的腿哭道:

“老爺救我!老爺救我!”

賈政的眼睛瞧向被打得頭髮散亂開的趙姨娘,努力張口想說話,卻只是嘴唇哆嗦,不能出聲。

趙姨娘見賈政不開口替自己說話,手上更是抱得緊了:

“老爺,我怎麼會咒老爺啊……老爺在這裡,我還有個指望,明兒老爺不在了,我就連個立足的地方都沒有了……”

她話還沒說完,賈政一頭栽倒下來,一下子砸在了趙姨娘身上。

這回,一屋子驚呼:

“老爺!”

“快請大夫!”

賈府的人去請太醫,結果來的是鮑太醫。

賈母一見來人不是前任太醫院正堂王君效的後人王太醫,心裡更是難受——賈家是真不成了麼?太醫院都不肯把一向給老太太看病的王太醫派來了?

這位鮑太醫醫術普通,是個極愛藥方子裡頭加甘草的“甘草太醫”,此時一見賈政的情形,號了號脈,便說:

“此乃中風。我先針幾針看一看。”

針灸已畢,賈政醒了過來,嘴沒歪眼沒斜,卻還是口不能言,半身不能動。

鮑太醫又道:

“我這裡再開幾副藥吃一吃,瞧瞧效果再說。”

他說得謙虛,眾人聽得心虛。

這能治好病嗎?

客客氣氣送走了鮑太醫,賈母過來瞧著賈政,忽然一聲“我的兒”,放聲慟哭起來。

賈母尚且如此,餘下眾人都沒了主意。

一時說薛姨媽過來了探望,正聽見賈赦說要請玉皇閣的張真人來驅邪,薛姨媽便說請端公送祟也好,又說哪家請巫跳神的符水很靈驗。

這裡正七言八語亂麻一般,忽聽得一個清脆爽朗的女子聲音:

“常言道:‘寧嚐鮮桃一口,不要爛杏一筐’,走遍天下都是一個理兒,既然找大夫,還是得請到王太醫才成。”

眾人的目光齊刷刷瞧去,只見四個媳婦、丫鬟在前,一個花容月貌的俏麗丫鬟,扶著一個豔色奪人的美人兒走了進來。

竟然是——王熙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