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早晨,風格外的冷。神山醫院開始建設的第四天。
專案組的技術員向靖正趴在一方小桌上,手中的筆不停在紙上塗塗改改。這時,同事方宏跑過來。
方宏:“向靖,有大麻煩了!”
向靖:“!”
刷!向靖聞聲立刻抬頭看著方鴻,那眼神似乎在說:還有什麼更糟糕的事?我還頂得住!
方宏:“採購小組那邊通知我們,他們已經採購到了足夠數量的板房了。但是,春節期間臨時備貨,型號不齊。他們是從許多個不同的生產廠家哪裡購入的,各廠家生產的板房規格型號都有差異。”
向靖:“差異有多大?”
方宏:“厘米級的。”
向靖:“不,不行。雖然這些差異看似只是厘米級,但當幾百個集裝箱拼接起來後,誤差將達到幾米。”
方宏:“我就擔心這個,這可怎麼辦呀?”
向靖:“讓我想想。”
眼看很快就要進行板房安裝了,結果出現這麼大的問題,方宏急的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
相比於方宏的焦急,向靖顯得冷靜許多。他從桌上一堆圖紙中翻出其中一份關於板房區域設計的圖紙攤開,仔細檢視。方宏見向靖這個時候還有時間再看圖,悲憤的心情悠然而生。
方宏:“我這都快急死了,你怎麼一點也不著急呢!”
向靖:“快別嚷嚷了,快過來看這裡。”
向靖指著圖紙上的一角,招呼方宏過去看。方宏湊上前一看,指尖落下的地方是集裝箱佈設的地方。
方宏:“你想著這做修改?”
向靖:“沒錯。要解決問題,我們就必須在深化設計中對現有的800個集裝箱板房的排布進行重新“精準定位”,需要一根線一根線設計排布。只有這樣才能把不同型號的板房都拼接起來,把誤差降低到最小。”
方宏:“的確,這是最好的方法。這個時候,採購小組也沒有辦法、沒有時間去採購800個型號統一的集裝箱板房。”
向靖:“對。”
方宏:“那還等什麼?拿上圖紙去設計小組啊!我們要完成深化設計,還需要設計小組那邊幫忙。”
方宏拿起桌上的產品型號單就王外跑,向靖見狀,立刻拿起桌上改到一半的深化設計圖紙跟上。
一陣風出來,灰塵迎面撲來,迷了向靖的眼睛,他眯著眼往前走,腳下的石塊凹凸不平,偶爾還會踩到對上在地上的線管,風吹在臉上刺刺的疼,明明是不遠的距離,方宏和向靖踉踉蹌蹌的繞了一會才走到圖紙設計小組的工作區。
剛一走近,一陣洪亮的聲音突然飄進方宏和向靖的耳朵,吧他們嚇了一跳。圖紙設計小組的工作區裡,魏時遠正在與助手通電話。現場施工的噪音吵雜,魏時遠拿著電話扯著嗓子大吼。
魏時遠:“雷山”醫院病床數原先設計的1300張,現在要擴增至1600張。你趕緊讓負責這塊設計工作的小組負責人立刻去修改設計圖紙,1個小時之後我就要新的圖紙。”
方宏和向靖來到設計小組這邊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魏時遠拿著電話大吼的場景,正當他們猶豫應不應該走過去的時候,魏時遠剛好結束了通話,轉頭看向了他們。
魏時遠:“有事嗎?”
方宏:“魏經理,我們是專案組的技術員,我是方宏。”
向靖:“向靖。”
方宏:“我們這邊遇到了點麻煩,需要請您這邊幫一下忙。”
魏時遠:“什麼問題,請說。”
向靖拿過方宏手中的產品型號單,連同自己手中的深化設計圖紙一併遞給魏時遠。魏時遠翻看了一眼,立刻發現問題所在。
向靖:“是這樣的,魏經理,我們這邊專案的採購小組已經購買到足夠數量的集裝箱板房,但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確實這些集裝箱板房是用幾家不同廠家生產的,型號規格略有不同,如果直接安裝,誤差科高達幾米。所以我們想更改一下設計,需要您這邊原本負責這一塊設計工作的同事提供一些意見和幫助。”
魏時遠:“可以,沒問題。”
魏時遠轉頭看向一旁的組員,然後點了一個人名。
魏時遠:“奕平,程奕平,你過來一下。”
被點到明的程奕平立刻跑到魏時遠面前,像小學生一樣站好。這麼喜感的畫面,向靖和方宏低著頭努力不讓自己笑出來。
程奕平:“魏經理,我在。有什麼事嗎?”
魏時遠:“他們專案組的技術員方宏和向靖,關於板房深化設計方面的工作需要你協助一下,你幫一下他們。還有,自己手上的工作也不能落下。”
程奕平:“是的,我知道了。”
程奕平領著方宏和向靖往一旁走去,此時時的他們還不知道這次的深化設計會在連續奮戰4個晝夜後才完成。
不多時,魏時遠手中的手機又響了。他接通電話,又是一通忙碌的工作。
塵土飛揚的工地上,一個戴著白色安全帽的中年男人拿著電話吼著,他的身後是一群拿著圖紙改改畫畫的人。
神山醫院的建設現場,不同的施工小組各司其職,熱火朝天的開展工作。
與此同時,中新設計研究院辦公大樓,20樓會議室。易伯覽正在透過“雲會議”系統與遠在BJ的宋凜以及團隊成員影片。
宋凜:“小易,你那邊情況怎樣了?”
易伯覽:“老師,這邊要建的醫院不是一座,而是兩座,而且還是工期同步。”
宋凜:“看樣子,你是遇到什麼難題了嗎?”
易伯覽正準備回答,影片畫面裡的曲勝平突然插嘴。
曲勝平:“看吧,看吧,我就說讓我去那邊的,你不行。”
一旁的傅啟然三人滿臉幸災樂禍的樣子,易伯覽覺得自己額頭的青筋又開始突突的疼。他按耐住想罵人的衝動,語氣平和地向宋凜簡述了一下當前的情況和麵臨的問題。
易伯覽:“老師,神山醫院和雷山醫院是目前在建的2所傳染病應急醫院。這兩所醫院是應急工程,但是沒想到真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目前,神山醫院的建設步入正軌,按計劃在開工。但是雷山醫院的問題就比較複雜了。”
宋凜:“怎麼回事?你說說。”
易伯覽:“雷山醫院比神山醫院晚1天開始建設,但是設計方案一改再改,已經修改3次了。”
郭艾:“為什麼方案一改再改,不知道時間緊迫,人命關天嗎?那邊的設計團隊怎麼回事?”
原本在影片畫面另一端的郭艾收起玩笑的樣子,突然拍桌而起,大聲問道,坐在郭艾旁邊的黃子健被下了一跳。會議室的氣氛突然安靜了幾秒,郭艾這才發現自己反應過激,他有些忐忑地看了一眼宋凜,見宋凜面色日常,沒有要責怪他的意思,郭艾才默默坐下。
易伯覽一臉無語,心裡尋思著等自己回去之後一定要調郭艾和曲勝平處理幾個釘子戶工程。
易伯覽:“雷山醫院到目前為止已經3次擴容,面積從5萬平方米增加到799萬平方米,床位也從1300,增加到1600。圖紙方案現在還在繼續改。”
傅啟然:“那神山醫院呢?用的是第五次的修改稿嗎?”
易伯覽:“對,開工前一刻才敲定稿的。”
黃子健:“這2座醫院不好建啊,圖紙邊建邊改,方案邊改邊建。”
曲勝平:“用年輕人的話來說,14億甲方爸爸線上雲監工,壓力山大。”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感慨,唯獨宋凜沉默不語。
易伯覽:“老師?”
宋凜:“嗯。”
易伯覽:“神山醫院的選址時灘塗地,雖然已經平整了土地,但是醫院臨水而建,旁邊是湖泊,防滲漏和汙水處理這塊,我覺得這邊團隊的設計還是有所欠缺。老師,我們技拙,需要您指點迷津。”
宋凜:“小易,我問你,傳染病醫院有什麼特性?”
宋凜的一個問題,讓在場的眾人陷入思考。
易伯覽:“傳染病醫院施工的精細度要求極高,配套建設汙水處理站和垃圾焚燒池,任何有毒氣體、汙染水源、醫療垃圾都必須全程封閉處理。決不讓汙水滲漏出去!”
宋凜:“還有一點,為了防止可能夾帶病毒的雨水滲入地下,所以傳染病應急醫院的隔離區地面全部都需要做硬化處理,而且還要設定有混凝土基層、防滲膜和鋼筋混凝土地面層三道防護,嚴格確保雨水全部進入院內調蓄池,經消毒後再排入城市汙水系統。”
易伯覽:“原來如此,是我疏忽了。”
宋凜的話讓易伯覽茅塞頓開,冬季的雪融化之後就變成水,這樣外在環境因素會加重潔汙分流的壓力,這點也是魏時遠團隊沒有考慮周全的地方。得到答案的易伯覽很高興,他迫不及待想要把宋凜的建議傳達給魏時遠的團隊。宋凜看出了易伯覽的想法,但是他並沒有讓易伯覽立刻去做這件事情,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交代給易伯覽。
宋凜:“小易,我這邊看了一下神山醫院的定稿的圖紙,有個方面需要提醒你去和對方團隊說一下。”
易伯覽:“老師,您請說。”
宋凜:“我先問你,現場最大規模建設需要多少人?”
易伯覽:“據我瞭解會超過4萬人。”
宋凜:“4萬多名建設者大規模聚集在工地,疫情防控是一道嚴峻考驗。”
易伯覽:“是的關於這個問題,魏時遠的團隊從健全體系入手,實現測溫、消毒和安全衛生三個‘全覆蓋’,盡一切可能堵塞漏洞。老師,您之前看過方案,是有什麼問題嗎?”
宋凜:“大問題沒有,但是仍有漏洞。所以我和小傅他們四個研究了一下,給你們提供一個最佳化方案做為參考。”
易伯覽:“謝謝老師,有勞您傷神了,我很抱歉。”
宋凜:“都是為了大局。”
宋凜看了一眼傅啟然,示意他向易伯覽講解一下最佳化設計的其內容。傅啟然收到指示,馬上把膝上型電腦裡面的簡易版的最佳化設計圖紙投影到螢幕,並給易伯覽的郵箱也傳送了一份。
傅啟然:“經過我們四個人的研究,我們設計了一個“538”的防疫模式”
易伯覽:“538?”
傅啟然:“對。“5”即在辦公區、工人生活區設定5處固定的紅外線測溫儀,“3”即在施工現場設定3處流動測溫點,“8”即8位管理人員隨身攜帶測溫儀現場巡查測溫。必須要確保所有作業人員每天監測體溫不少於4次。”
曲勝平:“工地每天人員車輛進出也是防疫工作的一部分,你可以提醒專案總工程師要注意這一塊的工作,它會影響全域性的。”
易伯覽仔細看了最佳化設計的內容,它心中對宋凜的敬佩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易伯覽:“老師,感謝您。”
坐在一旁的曲勝平又開始不甘寂寞的插嘴。
曲勝平:“你怎麼不感謝一下我們幾個?我們可是和老師熬了幾個通宵的。你厚此薄彼啊。”
嫌不夠熱鬧的郭艾黃子健也一起起鬨了。
郭艾:“就是,就是。宋老師,這貨厚此薄彼,您批評批評他。”
黃子健:“就是,就是。”
隔著螢幕,易伯覽額頭的青筋又開始突突的疼了。這4個見縫插針的傢伙,一點平日裡高冷建築設計師的樣子都沒有,簡直就是一群瞎起鬨的小學生。作為他們的上司,易伯覽在心裡默唸,等他回BJ之後一定要把這4個傢伙調走,省的氣死他。
宋凜一臉和藹可親的神態,眼角彎彎,心情很好。
宋凜:“哈哈哈。辛苦大家了。”
眾人:“老師,您辛苦了。”
宋凜:“小易,你去忙吧。”
易伯覽:“是的,老師。”
影片畫面一瞬間消失了,看著黑了的螢幕,易伯覽笑了笑,又繼續充滿幹勁的去工作。這一群人:建築人,設計師,工地工人,裝置操作員,司機,很多很多的人。這些參與建設2座應急醫院的所有人都在創造一個眾人可期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