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山大軍救援岸門大營的路上,又一名騎兵翻身下馬,跪倒在魏昂面前。

“報!~”

“秦軍攻擊岸門大營甚急,將士們都在浴血奮戰,我們快抵擋不住了,請大將軍速速救援!”

果然,“強將手下無弱兵”,這傳令親衛被派出來時,看見秦軍攻了過來,再加上岸門守將來時讓他說的嚴重一點,所以就添油加醋的報了上去。

在這名小兵看來,如今兩軍應該已經交上了鋒,等援軍到了,只會看見岸門守軍是如何英勇的抵擋住了敵軍瘋狂的進攻。

岸門守軍只有三千,魏昂聽聞秦軍攻擊甚急,連忙下令:

“傳令!全軍全速前進,極速支援岸門!”

“傳大將軍令,全速前進,極速支援岸門。”

隨著傳令兵將魏昂的命令通傳全軍,八萬魏軍飛奔了起來,很快就到達了岸門大營。

可到了岸門大營,他們並沒有看到想象中兩軍浴血奮戰的場景。

魏昂心中俺道不妙,連忙帶領大軍來到了涇河口對岸,只看到秦軍十人一隊,乘坐木筏順流而下,他們猶如離弦之箭,飛速向下遊漂流而去。

“魏大將軍,你中了衛鞅聲東擊西之計了,我在魏南三城等你,你可要跑快些。”

衛鞅站在木筏上,看見騎馬飛奔而來的同窗好友,拱手嘲笑道。

“衛鞅!何不與我堂堂正正的一戰?”

魏昂騎在馬上,衝著衛鞅大喊。

衛鞅微微一笑,沒有理他,只是下令士兵快快划船。

“岸門守將何在?”

魏昂得知中計,心中怒極,於是喊岸門守將上前答話。

“末將在!”

岸門守將顫顫巍巍的上前,跪倒在地。

“你不是說衛鞅已經攻擊岸門大營了?兩軍已經交戰,為何秦軍一箭未發,全部走了?”

魏昂憤怒的問道。

“這......這......秦軍本來就要攻到近前了,我正準備下令讓弓弩手放箭,誰知秦軍突然改變方向,向下遊而去了,這都是秦軍的詭計啊,大將軍!”

岸門守將嚇得結結巴巴,穩穩心緒,連忙為自己辯解道。

“哼!謊報軍情,按律當斬!來人,拖下去砍了!”

魏昂一聲令下,身邊兩名彪悍的親衛立刻將岸門守將押下。

“大將軍饒命,大將軍饒命,我再也不敢了,啊!~”

親衛手起刀落,岸門守將人頭落地。

隨後魏昂將大軍兵分三路,分別救援魏南三座城池,而岸門只留下了五百守軍。

而此時,涇河口對岸的密林裡,章驁站在子車伯英身邊,看著魏昂將兵馬全部帶走,只留下一小部分人守衛岸門大營。

章驁轉身對著子車伯英行了一個軍禮,出聲說道:

“將軍,可以下令渡河了。”

子車伯英也看到了岸門兵馬被魏昂調走,於是眼中精光一閃,出言說道:

“如今岸門空虛,我們可以趁機拿下岸門,我手下都是精銳,戰鬥打響,不到一個時辰,就能拿下此地。

到那時,便能進可攻擊河西南北六城,退可接應返回繁龐大營。”

章驁看著子車伯英,出聲反對道:

“將軍不可!魏昂還沒走遠,如果我們攻擊岸門,他必定分兵來救,到那時我們再想逆流而上,就難上加難了。

如今最好的辦法,就是儘快拿下魏北三城,然後回師跟大良造一起夾擊魏昂,迫使他退兵崤山,這才是上策。”

聽了章驁的分析,子車伯英放棄了心中的進攻岸門的想法,隨即下令大軍渡河。

“咚咚咚!~”

鼓聲再起,岸門大營五百守軍被嚇破膽,秦軍不都全部順流南下了嗎?

怎麼還有大批秦軍在集結?

“弓箭手準備,來人,速報大將軍,秦軍再次在對岸集結。”

魏昂走時,留下一名裨將鎮守岸門,此時正慌張的下達著命令。

子車伯英沒有像衛鞅一樣三通鼓畢才下令渡河。

鼓聲一響,子車伯英立刻下令,全軍渡河,逆流而上,直奔魏北三城而去。

用不同的方式進攻是章驁的主意,他讓衛鞅帶領大軍四處放火,只在等魏昂來救,專門耍著魏昂玩。

而子車伯英則要兵貴神速,以最快的速度拿下魏北三城,然後南下攻擊崤山大營,最後合兵一處,圍困魏昂。

“將軍,對方沒有攻過來,往涇河口上游去了!”

“再派傳令兵,將這裡的情況告知大將軍!”

隨後在岸門守軍的注視下,秦軍用長竹竿支撐,逆流而上,往魏北三城而去。

魏昂此時正在帶領大軍急奔魏南三城,突然斥候來報,說岸門涇河口對面秦軍再次集結,有攻擊岸門的意圖。

魏昂這次沒有選擇回師,只是分兵一萬,去守岸門,其餘兵馬繼續前進阻止衛鞅。

因為在魏昂眼裡,只有衛鞅配做自己的對手,其餘人不過爾爾,就算攻下岸門,只要自己打敗衛鞅,一樣可以將岸門重新奪回來!

“報!~”

“大將軍,秦軍由子車伯英率領,沒有進攻岸門,而是逆流而上,直奔魏北而去了!”

聽了小兵的稟報,魏昂一拍腦門,大喊中計,可事已至此,回師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如果救援魏北,則魏南被衛鞅拿下。如果救援魏南,則魏北被子車伯英拿下。如果分兵救六個城,那很可能被各個擊破,步步蠶食,這是兵家大忌!

這是一道艱難的選擇題,魏昂稍加思索,還是做出了決定。

“不管魏北!全力向魏南進發,一定要趕在衛鞅之前到達魏南!”

魏昂說完,大軍立刻馬不停蹄,再度向魏南趕去。

......

涇河口下游,飛浦澗岸邊,這裡距離河西第一重鎮大荔城只有二十餘里,衛鞅選擇在這裡靠岸,並讓大軍棄了木筏,全力趕路,不過一個時辰便到達大荔城下。

衛鞅到了之後,將三萬兵馬分為兩部分,一支萬人部隊將大荔團團圍住,只管擂鼓吶喊,並不急著進攻,就連城中拼死殺出一支報信的小隊,衛鞅也沒有下令追擊。

另外兩萬人,衛鞅親自在前往大荔的必經之路上設立障礙,佔領高處,專等魏昂大軍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