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朝廷可是下了血本,抽調了十萬大軍,京畿佈防變得十分空虛。

兵貴神速,趙毅沒有過多耽擱,便拔營前去討逆。

一路上聽聞叛軍席捲完河南全境後,兵分兩路,一路由關外人士徐大彪統領在山西肆虐,一路由趙敢統領進犯山東。

聽到這個訊息後,趙毅下令由副將夏夕為將,領兵五萬,前往山西平叛。謝言也跟著夏夕前往山西。趙毅領餘下五萬前往山東。

一路上叛軍襲擾不斷,大大減緩了大軍的行軍速度。

趙毅決定讓副將陳茲,領兵兩萬帶著輜重偽裝成五萬大軍,正常行軍,

自領三萬大軍攜帶乾糧,晝伏夜行,急行軍趕往濟南城。趙毅打算在那裡與叛軍決戰。

經過多日的急行軍,趙毅所率大軍,總算趕在叛軍來襲之前趕到濟南城外,大軍停留在濟南城外一處山谷之內,並未進城。

趙毅攜些許親信入城,找到濟南守將田就,告訴田就自已的計劃。

田就聽完之後,沉默了片刻。沒有別的辦法嗎?

趙毅坦然的告訴田就,有別的辦法,但是我們要的不是打敗叛軍,不把他們剿滅,他們很快就會死灰復燃,所以只能請君入甕。

田就艱難的點了點頭,我濟南百姓何其無辜,遭此一劫。

趙毅看田就艱難的樣子,怕到時候因為這憐憫而壞了自已的計劃。

便告訴田就,我有一計,可保濟南百姓太平,不過需要將軍犧牲一二。

將軍先放出訊息,叛軍勢大,城中兵力不足,世家與知府都已先行逃去。

待叛軍兵臨城下,將軍再被迫投降,提出條件,讓叛軍不得傷城中百姓。

叛軍知我大軍將至,定急切攻克濟南,加上叛軍本來就很少對百姓劫掠。定會同意將軍所請。

就是不知將軍可願犧牲一二,田就聞言,為百姓計,雖死不惜,何惜虛名。

一切細節談妥之後,趙毅便帶人離去。回到城外谷中。

趙毅找來陳逸推薦給他的人才陳武,陳武這裡有一項艱鉅的任務關係著此戰的成敗,你可敢應。

陳武抱拳道,召之敢戰,戰則必勝。將軍請吩咐,末將在所不辭。

趙毅告訴陳武待到夜裡宵禁之時陳武率一萬人馬入城,自有人為其開城門。入城之後,散於城內,不得走露風聲。

待到叛軍入城之日,那天夜裡子時,兵分四路,

一路圍城主府,斷其聯絡。一路前往北門奪取城門,迎我大軍入城。

一路埋伏在城中軍營外,阻攔叛軍前去支援。

一路尋找田就將軍所統帥的城防軍,為其解困。

這些你可聽明白了。陳武重重的點了點頭,末將明白,定不負將軍所託。

一切如趙毅計劃中的進行著,趙毅叫來自已的死忠,給了他一封密信讓他送了出去。

趙毅走出營帳之中,望著皎潔的明月,眼神深邃,不知道在想什麼。

趙毅喃喃自語道,快了快了,北方要結束了,接下來就是南方了。

翌日叛軍如趙毅預估中的一樣,接受了田就的投降。

一切如趙毅計劃的進行。待到夜裡,趙毅讓將士們飽食一頓,休養精神,待到亥時二刻,下令大軍悄然靠近濟南城

。城中快到子時,陳武再次檢查沒有疏漏之後。前往北門,陳武打算自已前去奪取城門,這一步至關重要,他打算自已親自去。

陳武一行人快速逼近城門,守衛看到後,連忙警惕起來,出聲詢問道,什麼人,再靠前一步格殺勿論。

陳武抬起了頭,亮出了懷中的弩。要你命的人,兄弟們衝啊,弟兄們都在外面等著我們開門呢。

經過一輪齊射過後,陳武基本拿下了城門,陳武叫來幾個人開啟城門,自已帶人殺上了城牆。

一時間城內喊殺聲四起,很明顯各路兵馬都與叛軍交起了手。

城外趙毅看到城門開啟之後,城門揮動火把做出了暗號。便下令,全軍出擊,建功立業就在此時。

經過一夜激戰過後,殲滅叛軍三萬有餘,納降一萬餘人。

叛軍首領趙敢等人,見大勢已去,無路可逃。自焚於城主府,屍首面目全非,只能勉強辨認。此戰大勝。

接下來就是等候夏夕那邊的訊息了,趙毅一邊等候夏夕那邊的訊息,一邊收復失地,恢復秩序。經過這一次叛亂,北方世家元氣大傷。

夏夕那邊訊息很快也傳來了,夏夕進入山西境內之後才發現,叛軍大肆擴張,已達十萬之數。

夏夕步步為營,勝敗皆有。經過幾次的戰鬥之後發現山西的叛軍戰力良莠不齊,且軍紀不佳。

遂從謝言計,與叛軍決戰,激戰半日,佯裝敗退,路上遺之金銀,以誘敵軍追擊,亂其陣型。

待敵軍追至谷中,伏兵殺出,大破叛軍,敵酋徐大彪於亂軍中身死。

趙毅收到信報之後,推測此戰並不是夏夕指揮的,夏夕雖然跟隨自已多年,深受自已的薰陶。

但是這種量級的戰役,還從未指揮過。畢竟佯敗看似簡單,實則稍有不慎就變成真的大潰敗,這種例子在歷史中數見不鮮。

思來想去,只有謝言這個變數,看來自已老友的教學能力還是一如既往啊,陳武也是,都是可塑之才。

果然在收到夏夕的私報之後,不出趙毅所料,果然是謝言指揮的,這小子真是一塊璞玉,回頭看看身世是否符合。合適的話一定要向老友要來這個人才。